簡體版

時間到了八月,距離收獲水稻越來越近了。

莫長風幾乎天天都要在稻田里轉很久,他是在比較其中最為突出的那些稻株,也就是長勢最好,發育得最優良的水稻。

事實上,莫長風一直以來都在關注著,因為他要為明年的水稻育種考慮,而這也是他負責的項目之一。

「莫老師,你挑選的這幾株稻株比起普通的稻株要高兩至三厘米,稻穗也要長四十至七十毫米,上面的谷粒也要多出十至三十粒。」

不僅僅是莫長風在關注育種稻株,那些分批前來參與制種過程的省農科院教授與省農大研究生,也在關注著這些,而那些研究生都恭敬地稱呼他為莫老師。

「嗯,這些稻株是我們一直在挑選的優良稻株,平時生長的速度會快一點,長勢也更好一些,結出谷粒後的數量也更多一些,才是我們接下來重點培育用來做明年種子的。」

莫長風比較謙虛,不過他也讀過大學,與這些學生能夠聊得來,還能夠打成一遍,因此給他們講解著自己的選擇。

「那在這個過程中,肯定也會不斷淘汰一些吧?只有這些在收獲的時候,最後留下來的才能夠用做明年的育種吧?」有的研究生問道。

「其實培育優良水稻種子,也要遵循達爾文的進化論,物競天澤,適者生存。只有最後成長起來的最優良稻株,才是我們最終的選擇。」莫長風點頭說。

其他的理論,莫長風懂得不多,但是對于自己挑選出來的優良稻株,他會在平時多澆灌一些天地靈氣,讓它們生長得更加好一些。

而且,只要是莫長風挑選出來的優良稻株,就好在旁邊樹立一塊牌子,讓大家留意關注,不要在平時的管理中操作到它們。

開始挑選出來的時候,這些稻株與周圍的相比,其實並不明顯有多少優勢,但是隨著它們的生長,特別是莫長風的精細管理,漸漸地它們生長得越來越好,最終成為鶴立稻群的樣本。

「爸,明天可以組織人先收割谷種了。」八月八日,莫長風找到周才富說,而大面積地收割水稻也在兩三天之內了。

「好,報名的村民比較多,你挑選一些人明天先干吧。」周才富點點頭說,今年收獲水稻將全部收人工來完成,所以村上每家每戶都有人報名參加。

「先找十個年輕一點的吧,半天就能夠干完了。」莫長風挑選了一批青壯年勞力,例如莫長洪之類的。

無論是莫長風挑選的優良種子,還是其他用著谷種的水稻,用機械收割的話速度肯定快一些,但是損失也會多很多。

所以,今年村上決定采用人工收割,即是把水稻上面半截的谷穗割斷,用三輪車運送到曬谷場上,直接用月兌粒機進行月兌粒處理。

同時,這樣做也是為了保留晚稻,因為晚稻將分給村民所有,因此村民們都踴躍報名參與收割水稻的工作,並且還能夠賺一天兩百塊錢的工錢。

八月九日上午五點半開始,到十點半結束,十個村民在莫長風與村干部的指導下,將之前標記過的那一批最好的稻谷收割回來,用機器月兌粒,在村辦公室的壩子里晾曬,下午五點過,全部都曬干了。

「一共有八百二十八斤種子。」經過風車處理後,剩下來的干淨谷種只有八百多斤,不過已經足夠五百畝稻田育種了。

「這些谷種就放在村上的保管室里吧,平時注意防潮防火就行了。」莫長風對這些谷種還是非常滿意的。

接下來,到了收割其他水稻的日子,而省農科院下來了五位專家、教授,帶著二三十位研究生一起來幫助,同時負責測量工作。

八十多個村民分成了八個組,每個組負責收割一塊稻田的水稻,然後運送到不同的壩子里去月兌粒,再由專門的人晾曬。

幾位專家教授與他們帶來的研究生,則分散到八個壩子里幫忙月兌粒和晾曬,因為近段時間都是接近四十度的天氣,所以只要曬得不是特別厚,基本上一天就能夠把谷子曬干。

村民們從早上五點半就開始干活,干到九點半就收工了,因為九點過就熱起來了,稻田里面的溫度有時候超過了四十度。

等到下午六點過,壩子里的谷子已經曬干風車處理之後進倉了,村民們才繼續去收割水稻,弄回來月兌粒之後堆在壩子里,明天再曬了出干谷子。

「李教授,這塊田的達到畝產七百五十公斤了。」

「還有一塊田的產量達到了七百五十八公斤。」

「產量最少的一塊田,也有畝產七百四十五公斤的產量。」

一群研究生也不顧天氣炎熱,參與到最終的收獲中來,並且還要詳細稱重每一塊壩子里的稻谷重量,並記錄下來。

因為每一塊稻田的谷子都是單獨晾曬的,所以最終計算產量也比較容易,直接將曬干風車處理過的谷子重量除以稻田的畝數就行了。

產量數據當天晚上就直接報到了省農科院的領導桌上,同時報給了省里的領導與大漢國家農科院,引起了高度關注。

因為人工收割水稻的速度較慢,八十多人平均每天能夠收割八十來畝,所以完全收割需要七八天時間。

不過第三天開始,就陸續有國家農科院以及其他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甚至還有袁公的關門弟子、國家的院士級專家帶著弟子前來考察。

每前來一批專家,他們都會不顧天氣炎熱,參與到曬稻谷與最後處理稻谷的活動中來,並且稱量記錄最後的收獲。

「果然有七百五十公斤左右的產量,這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袁公的弟子激動地說。

如今袁公研究出來的雜交水稻,單季稻的畝產要達六百七八十公斤,而在南方某些地方的雙季水稻,加起來畝產可達一千五百公斤。

但是這種雙季稻的適用範圍有限,不能在大漢國全國推廣,所以還是有一些局限性,過在南方各省種植,也大大增加了糧食產量,為大漢國解決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莫長風研究出來的優良水稻,是適合在全國各地種植的,同樣也適合在南方種植,可以是一季稻,也可以是雙季稻。

從去年村里種植的雙季稻產量來看,也差不多達到了畝產一千四百公斤左右了,但那是在晚稻沒有專業管理的情況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