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零三章 百姓內遷

如何安置高句麗人的去留,是目前公孫修心中最大的一塊石頭。

要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前往燕國,純屬痴人說夢,誰願意背井離鄉離開自己耕耘幾十年的土地呢?

中原王朝每次降服北方的游牧民族後,都為如何安置煞費苦心,安置內地怕引起「五胡之亂」,安置邊陲又怕年深月久,養成原氣後,重新對邊陲構成威脅。駐軍設安護府也是一個問題,難免大量的駐軍壓力。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與中原不同。高句麗人本出中原,不過因為偏處一隅,逐漸向土著化發展,但仍保持著農業民族的特色,文字仍用漢文,政治、經濟制度都模彷中原王朝,立國思想也是以農為本。

遷徙到內地後,不必改變生產方式,易于與漢人溝通和融合。高句麗人遷到內地,與漢民同化古已有之,歷史上的毌丘儉便曾遷徙高句麗人到內地與漢人結合。

公孫修視察了高句麗的百姓生活情況,與遼東基本面貌相差無幾,並無生活、文化上的沖突,倒也不難將民族融合起來。

他快速批了一封奏折,調令沓渚一帶的客船,包括柳氏船塢按照他的理念建造的維京船,以及改裝過後的販奴船。若是從陸路回遼東,只怕攜十萬男女老幼,還搬家似的,恐怕要走上一年。

走海運就不一樣了,比用雙腿走路輕松百倍,帆船順風順水的話,很快就能抵達燕國,也方便把高句麗人向燕國四郡中一一填充。

公孫修早在進軍高句麗時,就沿途建立驛站,一條長達上千里的驛站,他的書信只需三日便可送抵襄平,消息再傳回來也是三天。方便他統一的駕馭這個新統一的領土。

鄧艾道︰「百姓可以內遷,但是高句麗還需留兵駐守,不可成為空地,否則容易為異族所奪。」

公孫修點了點頭︰「孤準備在此設立安東都護府,留兵駐守,屯田戉邊,沃沮、三韓就在附近,可不能走了高句麗人,又來了個其他異族。」

若不是歷史上的公孫氏被滅,遼東內遷人口,導致高句麗坐斷東北,到得隋唐之際,「全盛之時,強兵百萬,南侵吳越,北撓幽燕、齊魯,為中國巨蠹。」

現在自己趁他弱小給解決了,也就除去了心頭之恨。

安東都護府的興建,公孫修給當地駐派了五千燕軍,戰時戉邊、閑時屯田,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維持平衡。若遇外敵進攻,可征調當地的青壯,或者致書回玄菟、樂浪二郡,隨時能增派兵員。這樣的做法能大大削減燕國的軍費支出,畢竟燕國強敵環伺,若是處處強兵留駐,那就變成全民皆兵了。

公孫修直接住在了丸都城中,也把東川王宮中的嬪妃都賞賜給有功的將士,奴婢則賜給未婚配的士兵,有助于促進人口跟民族的結合。這一來是人丁興旺,其次是東川王已滅,丸都王宮作廢,嬪妃、婢女又無其他的謀生之路,說白了正是這樣的亂世可憐人,分配給燕軍的高層將士,以及麾下的二萬大軍為妻,心中均覺樂意。

這一日,公孫修也把王朱給接入丸都王宮。

王朱瞧著金碧輝煌的丸都城,比扶余國的還要奢華三分,有些咋舌︰「這個東川王當真是鋪張浪費。」

公孫修躺在龍床上,笑道︰「怎得,覺得這樣的王宮,不比你們扶余國差吧?」

王朱嘆了口氣,點頭道︰「高句麗一直跟我扶余國比鄰而居,時常發生些許的摩擦沖突。」

公孫修知道扶余國的結局,就是被逐漸壯大的高句麗吞並,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其中司馬炎建立西晉後,還曾幫助扶余國復國一次,可隨著中原動亂,扶余國依舊沒能逃過被吞並的命運。

「現在東川王已經梟首,王室蕩覆,從今以後,你們扶余可就沒有高句麗這樣的勁敵了。麻余王從此也得以安枕無憂。」

公孫修仰天一笑。

王朱心里翻了個白眼,暗想︰「東川王雖然死了,高句麗已滅亡了,可燕國比高句麗還要強大。」想到這里,輕聲道︰「你的下一步,是滅扶余國麼?」

公孫修向她招了招手,王朱頗不情願的走過來,直接被他攔在懷里,剛想掙扎,可轉念一想已是他的嬪妃,只好放棄掙扎,悶悶不樂地低著頭。

「依你看來,高句麗人會過得更壞麼?」

他輕笑一聲,搖了搖頭︰「雖然內遷百姓,前三年五載,他們會怒斥痛罵,可只要一二代人後,他們就知道什麼是仁政,什麼是政通人達。自古以來就沒有不滅亡的王朝,千秋萬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高句麗國雖滅,國民尚在,只不過沒了東川王這樣的領主罷了。」

王朱沉默少許,輕聲道︰「你把東川王的全族老小,都屠戮了麼?」

公孫修不想過多談論這一話題,皺眉道︰「麻余王如果不想步東川王的後塵,若願意主動歸附,消除國號,孤可以不傷一兵一民,並給其官職,閑居襄平。」

「這就是王上的仁政麼?」

王朱也知道這是王兄及臣民最好的出路,她自嫁入燕國,便知自己只是政治的棋子,並無多大的作用。至于試圖刺殺公孫修,是她個人主張,其一是她性情高傲,寧死不屈;其二則是燕國並不是拾姻親這一台階休戰,不管和親與否,滅扶余的戰略都不會作廢,倒不如將這燕王給刺死,引得燕國內部動亂,倒是能存一線生機。

可听到公孫修的這番言論,才知他不是一味屠戮的暴君,有些驚喜地說︰「你可不許騙人。」

公孫修征戰不休,終于得到了片刻的安寧,打趣道︰「君無戲言。可我會反悔的,你可給我點好處,否則的話,說不定哪天就改變主意了。」

王朱沒好氣地瞟了他一眼︰「妾身都嫁給王上了,整個人都是王上的,身無長物,又哪有好處可以給王上?」

這話半開玩笑,半是認真。扶余國遣送公主之後,基本上就是嫁出去的公主,潑出去的水,除了公孫修以外,確實再無別的依靠。

公孫修爽朗一笑︰「那你還想刺殺我?若我當日被你刺殺,你不是守了活寡?真是怕了你了,我這每天既防外患,又防內賊,‘孤家寡人’四字當真不是說著玩的。」

王朱撲哧一笑,有些臉紅地說︰「王上,可否不再提此事?妾身無地自容。」

他打趣地瞄了王朱一眼,打趣道︰「這話說的,專諸魚月復藏劍、荊軻圖窮匕見,王朱公主就更是不可思議了,帶刀于身悄無聲息,連我宮中的侍女為你沐浴更衣,都未能察覺,當真是厲害。」

王朱羞得滿面通紅,哼了一聲︰「你再說,妾身不理會你了。」

公孫修揉了揉她的腦袋,知道從這一刻起,兩人才走上同條道路。作為一國之君的寂寞不可言說,倒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孤獨。

中國歷代的皇帝,身邊有值得完全信賴的人是很少的,又要防後宮干政、宦官干政,寵信哪一個大臣,又容易寵出個奸臣出來,畢竟偏听偏信,容易一葉障目,導致分崩離析。

他明白王朱會和自己站在同條戰線上的,畢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王朱也幾乎等同于公孫氏的人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地位尊崇的公主也不例外。對麻余王來說,少了個公主也沒什麼兩樣,主要能否奉承燕國的歡心。對于這一問題,王朱心里也明白,她唯一的依靠,就是眼前這個看似雲澹風輕,實則城府淵深的王上。

在古代理應不會出現極端的扶弟魔,從此是燕王妃,可就不再是扶余國的公主了。

兩人笑談許久,不再談論家國政治,而是風花雪月。

公孫修望著窗外的一輪明月,把窗門關上,吹滅了燭火,解了羅幃,二人並排到了龍塌上。

寢宮寂然無聲,也三令五申地命令不許養貓等小寵物,可偌大的寢宮之中,卻傳來若有若無的貓叫聲,又細又綿長。門外侍立的小侍女一愣,小聲詢問身邊的侍女︰「糟了,宮中進貓兒啦。王上最討厭貓兒了,又是在里邊傳來的,要不要進去把貓兒給抓出來?可不能擾了王上的清夢。」

另一個侍女有些好笑,打趣道︰「傻丫頭,這哪兒是貓叫聲,你可不能闖進去,王上可是再為燕國的王儲做準備呢。」

小侍女這才反應過來,不由得霞飛雙頰︰「幸得姐姐指點,不然就耽擱了王上的好事。」

晝長苦夜短,燭火也燃得盡了,公孫修翻了個身,喘著粗氣,這一番酣戰便好似剛剛指導了百萬大軍完成了作戰。望著身邊的女人,忍不住喃喃地念道︰「這個真算得上是——攜手攬腕入羅幃,含羞帶笑把燈吹,金針挑破桃花芯,不敢高聲暗皺眉。」

王朱輕啐一口,若是換作以往,她定然覺得此詩指的是女子閨房刺繡一事,現在則听出另一番意味,嗔道︰「王上連這也要之乎者也一番,當真沒羞沒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