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零三章殺雞焉用牛刀

叛軍大部投降,薛巨鱗、顧鄉林、劉台卿等人率六千余眾,乘船南逃。

江北戰事,就算是結束了。

第二日傅津川與趙元槊兩人一起去了濡須山,憑吊了廬州刺史趙翼、廬州司馬韓成等一眾廬州殉節死難者。

而接受了三萬余叛軍,大部分還都是算得上是精銳,這對官軍來說,也是需要妥善安置的。

畢竟人數太多了。

淮南之戰從年後開始,叛軍試圖趁廬州壽州一帶空虛北上開始,歷時兩個月,十萬叛軍,戰死四萬余眾,降者四萬余,只剩下六千余人南渡而逃。

罪魁禍首的吳王趙德玉也驚懼而死,官軍算是大獲全勝。

但同樣,也有上萬將士埋骨沙場,還有數萬廬州百姓死于屠刀之下。

戰報先後發往上京和揚州,包括吳逆身死,以及賊眾南逃的消息。

八百里加急,幾日就到了上京城。

三月末,上京的這邊也開始冰雪消融,桃花盛開。北面的大河也開始了桃花汛。

春草如絲,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從上京的南邊的永定門,報捷的文書直入大明宮。而左相李輔之、英國公傅懋修自然是被宣入宮,與皇帝一起分享這大捷之喜。

「吳逆主力大部被殲滅,且其本人也驚懼而死,想來年內,江南就能平定。」

看過戰報之後,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在朝臣面前威儀慎重的左相李輔之嘴角也浮現一絲笑意。

道君皇帝更是大喜過望,「是啊,逆賊十萬大軍只有數千眾南逃,想來越州和洪州等地,也能在年內光復了不過吳逆本人,居然驚懼而死,真是便宜他了」

江淮的財賦對于整個大晉王朝的運轉,十分重要。

現在淮南安定,江南平定也指日可待,這對目前這些執政之人,都是好消息。

「三郎這次用兵,也是別具一格,繞道淮北,打了叛軍一個措手不及,隨後又以正兵連破吳逆數陣英國公可真是有個好兒子啊」

傅懋修听後笑言道︰「三郎是陛下揀拔,此番淮南之戰,能獲全功,一來是陛下識人之功,二來是將士們浴血奮戰,他那里有什麼功勞呢。」

趙令淵听後也笑道︰「這第三,是不是你這做阿耶的教導有方?」

傅懋修搖搖頭,「這個臣卻不敢居功,三郎的兵法是先父所教。」

「哈哈哈,你們傅家人啊,有意思。不就是怕三郎功勞太大不好封賞嗎?那朕這次就不給他加官進爵了,賞他些錢財如何?」

「國家危難之時,錢財也免了吧」

趙令淵听到後卻搖了搖頭,嘆可口氣道︰「那就田產,之前從各大佛寺查抄了不少田產朝野都說你這英國公貪鄙成性,蠱惑君上,這話真該讓他們也听听」

不過李輔之在一旁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陛下,淮南之戰,意義重大,此戰武安侯又是主將,不可不封啊。主將不賞,余下主將如何封賞?若不封賞,豈不寒了功臣之心?」

這話說完之後,趙令淵皺了下眉毛,思索之後,也覺得確實如此。

「不如加武安侯武將官階一級?」

「恩出于上,陛下可自決。」

趙令淵听完之後笑著指了指李輔之,「你這個老狐狸啊」

隨後趙令淵繼續看戰報,「這王林懷我記得,去年靈壽之戰,立下過大功,朕還見過他一面,真是勇烈,九陷敵陣,真乃當世之虎臣也。」

「這雷勃也是三郎揀拔的?八百廬州勇士,夜襲叛軍,斬首數千,投水以及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這個雷勃就是廬州人吧?是廬州雷氏的?」

「是陛下,正是廬州雷氏。」

「好,加封其明威將軍。」

放下戰報,趙令淵又問道︰「這次降兵前後有數萬眾,太子和三郎都建言,揀選降卒,重新編練,用以荊楚之地剿匪,以贖其過。兩位卿家以為如何?」

李輔之道︰「臣以為可行,眼下江淮戰事已經明朗,荊楚戰局更為緊要,增兵也是理所當然。但歷來驅使降卒,都需慎之又慎,非名將不能撫御,可令武安侯在淮南編練成軍,在調往荊楚听用。」

傅懋修道︰「臣附議。」

趙令淵立馬就明白了李輔之的意思,而且他相信傅懋修也听得懂。

讓武安侯留在淮南編練新軍。

這才是重點。

傅津川如果留在淮南處置降兵,那江南的戰事自然就要交給齊王或者平北侯馬巍負責,或者是由太子殿下親自統軍。

重要的是,現在叛軍主力已經被幾乎全殲,且吳逆趙德玉本人已經身亡,收復江南諸州縣,那就是現成的擺在那等人去拿的功勞。

而武安侯年方二十一,軍功已經多的不好封賞了。

這時候再讓他主持收復江南,那功勞和聲望,朝廷不給個國公都說不過去。

傅懋修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自吳逆起事作亂,朝廷這邊的將領們,衛國公李世忠未能建功就病逝軍中,定南侯張既身死軍敗,安州都督郭侃毫無建樹,楚王趙懷江面對紅蓮軍艱難支應,平北侯馬巍渡江之後也是只能穩住江州局勢。

負責荊楚戰事的武康侯程錦堂,更是乏善可陳。

只有傅津川,這一路打來都是振奮人心的大捷。先後打了和州之戰、廬州破紅蓮之戰、除夕夜襲采石橫渡大江,兵圍建鄴,在加上壽州城下的淝水之戰,巢湖迫降敵軍余部。

雖然那些朝廷將領們,有些是因為時局、兵將等其他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傅津川這個年近二十一歲的年起武將,已經展現出了當世一流的用兵之法。

這時候,過于年輕就成了他繼續建功立業的妨礙了。

無論是作為君上的趙令淵,還是作為父親的傅懋修,甚至是單單作為朝廷宰相欣賞其少年勇烈的李輔之,都認為此時應該稍微讓這位炙手可熱的年輕名將,冷藏一段時間。

「好。那就如此辦吧。」

權衡之後,趙令淵也覺得這樣做對朝廷,對傅家,包括對傅津川本人,都是只有好處的事情。

「就跟三郎說,殺雞不用宰牛刀。」

從大明宮出來之後,傅懋修直接對李輔之拜謝道︰「今日多謝李相公了。」

李輔之側身避讓道︰「英國公客氣,李某只是公事公辦。」

可以說今天在道君皇帝面前,李輔之是把傅懋修不好說的話給說了。

即便是跟道君皇帝相交莫逆,但有些事傅懋修還是要避嫌。

就比如關于三郎的事,他就不能隨便建言了。

若是沒有李輔之的提議,統率大軍光復江南的,一定是傅津川。

不會做第二人想。

但現在把難啃的骨頭啃了,讓被人摘桃子,拱手讓出去一份天大的功勞,傅懋修反而是輕松多了。

歷來武將最忌諱的就是功高蓋主

封無可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