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
青森港,這里已經變成了一處極其熱鬧的大工地。
以前這里說是一座港口,倒不如說是一個漁村,人口只有兩千多,房屋只有三四百棟,但在偏僻貧窮的津輕藩地區,依然屬于人最多最熱鬧的地方。
但現在,有十多萬人上了岸。
卸下了超過十萬噸的各類物資。
並立刻開始了港口的改造與擴建工作,所有人一起動手忙碌,建造房屋、臨時營地與漁業加工廠,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能有個可以長期落腳的點,便于眼下與將來的聯合捕魚行動,因為近海的魚類資源是有限的,不能過于頻繁的捕撈,至少得留個三五個月的休漁期,而這段時間,正好可以來天賜魚海這邊,打一場漁業豐收的大會戰。
中午。
當的一聲鑼響。
「開飯了,開飯了。」
「手上的活都停一停,吃了飯再干。」
「那邊的,不用再泡在海水里挖泥了,快上來吃飯。」
負責敲開飯鑼的工作人員,發現津輕藩本地的這些土著工人們,干活實在太賣力了,每天上工最早、下工最晚不說,那些最苦最累的活,更搶著去干,可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一泡就是大半天,這會導致嚴重風濕病的啊,可這些土著工人似乎一點都不在乎。
「家主,要開飯了,您看……」岸邊,一名家臣眼巴巴的看著這名鎧甲男子道。
「好,去吃飯吧。」
津輕信義終于開口,帶頭朝露天食堂那邊走去,看他動了,周圍人數約三千多的土著工人們,這才放下工具,面露喜色,跟著去往食堂,聞到飯菜香味的他們,更是不停的吞咽著口水。
沒錯。
現在的津輕信義,與其說是一位藩主,倒不如說成了一名老板兼監工,每天都來工地監督領民們的工作情況,到了飯點,也會跟著吃那些大鍋做出的飯菜,頓頓吃的狼吞虎咽、心滿意足,因為這工地伙食的水平與味道,竟比他這個藩主平時吃的還好,他以前過的日子,竟然不如許家莊的普通工人。
然後就是悔恨,當許家莊的狗還是太晚了!不然早就過上好日子了。
所以現在一定要好好表現,努力給許家莊留下好印象,從而給自己帶來好處,至少混的不能比平戶藩差。
「呼啦呼啦~」
手里端著個人頭大的海碗,里面是滿滿的香噴噴的南洋大米飯,上面蓋有鰻魚、龍蝦、毛蟹等海鮮,以及炒土豆絲這類易保存的蔬菜,堆成小山高,再澆上一勺海鮮醬湯,那個滋味,讓人抱著這個碗恨不得吃到天荒地老。
哪怕作為藩主,津輕信義必須要有藩主的氣度和體面,不能像餓死鬼投胎般狼吞虎咽,但實在是忍不住啊,太香太好吃了,不知不覺就加快了速度。
十分鐘左右。
碗里的飯菜全部吃完,打了個長長的飽嗝。
感覺得有十二分飽的津輕信義,掃了掃還在吃飯的工人們,想到他們的人數,便對旁邊的家臣道︰「我的領民還是太少了,就是把武士都叫過來干活,也就三千多人而已,不足四千,這點人數,根本帶來不了多少收益。」
要知道這些給許家莊干活的領民,每天是可以拿到九十文輕錢的工資的,他津輕信義要分走一半,三千多名的工人,就意味著他每天都能拿到近150銀元的勞務抽成。
但不夠,這點錢不夠,遠遠滿足不了他的胃口。
「不如我明天帶著武士們乘船去北海道,去抓那邊的蝦夷土著,弄個幾千人過來,讓他們也來幫許家莊干活。」津輕信義想到了一個主意道。
「家主,北海道是松前藩的領地,我們帶武士過去抓蝦夷人,松前藩定不會不聞不問,若發生沖突怎麼辦?」家臣問。
「那只能分點利益給他們了,一個蝦夷壯丁,給一塊銀元,松前藩會願意給我合作的,他們比我還窮。」
「可幕府那邊呢?沒有幕府許可,各藩主大名,不得隨意調動軍隊,否則會被幕府懲罰。」家臣感到擔心。
「我背後有許家莊,幕府算個什麼東西?」
津輕信義一臉不屑的道︰「德川幕府連殺死一百名許家軍的能力都沒有,還有什麼資格來統領這個天下?德川氏一族,篡逆小人罷了,早就該滅亡了。」
反正為了能多賺錢,蝦夷人,他是抓定了!明天就帶人出發!
……
經過半個多月的緊張建設。
八月十五日,青森港有了個基本的雛形。
最重要的是,作為建設優先級最高的項目,大型冷凍庫建起來了,罐頭廠流水線調試完成,至少可容納數萬人同時在內忙碌的漁業加工廠,已具備了一定的加工能力,即便每天只能加工一萬石的樣子,而規劃的能力,是每天至少可加工海魚海鮮二十萬石。
但已經可以派出捕魚船隊,去天賜魚海那邊捕撈了,不必等待加工能力繼續提升,而是應該弄來魚獲,讓加工廠盡快運轉起來。
又考慮到台風季還沒有完全過去。
作為第一支先遣船隊,前往天賜魚海捕撈的,自然是最熟悉本地情況的平戶捕撈船隊,因為這支船隊的大部分船工漁民,都是日本人,他們經驗豐富,對天氣變化情況了如指掌,可最大程度降低風險,並充當探路先鋒,為後面的捕魚船隊模索與積累經驗,避免一些彎路,可謂一舉多得。
故而十六日一早。
平戶捕魚船隊出發了。
由兩百艘的250噸級普通漁船(采用120馬力柴油機驅動)。
二十艘的海運冷凍貨船與十艘的補給船(載重量都為一千噸級)。
再加上兩艘的鐵甲戰船負責護衛。
大小船只合計232艘,大量發動機同時發出都都都的噪聲,以較快速度,浩浩蕩蕩的,直奔東邊的天賜魚海而去。
平田吉萬郎與長子平田福一郎,此刻也在這個捕魚船隊中,成了漁船‘福海號’上的船員,有著豐富捕魚經驗的平田吉萬郎還擔任了副船長的職位,地位僅次于漢人船長詹福海。
話說平田吉萬郎的夢想,不是想擁有一艘屬于自己的更好更大的船麼,他沒去實現這個夢想,怎麼成了‘福海號’上的船員,成了名高級打工人?
他難道放棄自己的夢想了麼?
確實如此。
雖然他是很想有一艘更好更大的新船,大概花個兩百銀元的樣子,就能買到,且他手上也攢夠了這筆錢,但最終,錢被他全部用于蓋新房,放棄了購船計劃。
因為許家莊的這種帶柴油機的稱之為‘機帆船’(帶有一個小型風帆)的漁船,航速是傳統漁船的五倍、船艙容量達兩百多立方米,是小漁船的十倍,且在續航力、居住環境等方面都遠遠超過傳統漁船。
最重要的,還是在捕撈能力上,機帆船采用拖網、圍網、蝦籠等先進工具參與捕撈,並借助機械絞盤助力,一網能撈上幾萬、十幾萬斤乃至幾十萬的魚。
效率差了幾百上千倍!
如此大的差距,平田吉萬郎就是買十條新船,也遠遠追趕不上,永遠處于落後狀態。
還不如接受招聘,加入平戶捕魚船隊,以後拿每月三十銀元的固定工資+出海補貼+百分之一的捕撈提成,這遠比他自己買船單干強得多。
而且更穩定、更安全、工作環境更舒適。
自然而然,長子福一郎也被他帶上了船,但拿的是普通船工待遇,即每月十五銀元固定工資+每天半銀元的出海補貼,這同樣屬于高收入階層,足夠養活他的妻子美惠子與即將出生的孩子——福一郎現在也成家了,娶了個還算賢惠的女人,小日子過的比自己當年結婚時強太多,平田福萬郎有時都忍不住感到嫉妒,為什麼自己的好日子來的這麼晚?
很快。
持續一天一夜的航行。
海水的顏色由淺藍變為深藍,再變為黑色,意味著海底越來越深。
風浪也明顯增大,船內晃動程度增加。
直到看到一股股漆黑色的海水,不斷從海底涌出,化作一條南北方向的黑帶,綿延至少數百里,寬度從數里到數十里不等,連海面上海浪都變的平靜了不少。
「黑潮,這是黑潮!」
「只要見到了黑色的海潮,附近就有比天上星星還多的魚類存在。」
「發現了!聲吶系統掃描到,東南方向十幾里處,有個規模極其龐大的魚群。」
「走走走,加快點速度,追上魚群!」
「看到了,我已經看到了,那邊有非常多的沙丁魚、娃魚與鱈魚!」
「我這邊的海面附近,能看到非常多的秋刀魚!」
「鯨魚,我們這邊看到了不少于五十條的鯨魚,他們正在進食那些小魚。」
「魚,到處都是魚,或許比海水還要多,魚海,這里簡直是魚的海洋!」
「下網,趕緊下網,往魚最多的地方扔,好,好,起網,拉,全都給我用力的拉!」
「沉,太沉了,這一網下去估計全是魚,好好,上來了,太沉了,這一網魚獲不會少于十萬斤,這有點超重了,慢點慢一點,船工們快使用網兜,把部分魚收進船艙!」
「差不多了,重量減輕了,可以把漁網吊起來了,把它吊放到船艙內,打開漁網放魚。」
在船長一道道的命令之下。
嘩嘩嘩~
無數海魚如同瀑布般傾斜而下,砰砰砰的落入到船艙之內,且魚兒們都劇烈的蹦跳著,如同無數的水花,甚至重重的擊打在船工身上,力氣之大,幾乎能把人砸個半暈。
等這一網的魚獲放完,足足兩百多立方米船艙,差不多被裝滿了三分之一。
意味著撈上來的魚類重量,至少超過了六十噸(12萬斤),而在近海地區,除非是遇到十分少見的大魚群,才能一網撈起這麼多的魚。
而他們抵達天賜魚海,見到黑潮與魚群沒一會,只是第一網下去,再過短短兩三分鐘起網,就取得了在近海可能需要大半天才能取得的收獲。
然後下第二網,繼續是滿滿的收獲。
再第三網,容量兩百多立方的船艙滿了,不能再裝下去了,必須趕緊找到冷凍貨船,把這些剛撈上的魚,經過一番挑選後(只留大的放生小的,只要價值高的不要價值低的),再轉移到冷庫當中,避免因時間長了,魚大量缺氧死亡,肉質變壞,進而喪失商業的價值——這便是在古代社會,遠洋捕撈為何發展不起來,只能搞近海捕撈的原因,海魚海鮮的保鮮期最多只有三五天,一旦死亡便毫無價值,必須在冷藏技術出現後,遠洋的魚類資源才有開發的可能。
而遠洋捕撈的潛力巨大,尤其是在天賜魚海這類洋流交匯處的漁場,故而抵達後不過兩三個小時。
第一艘的機帆漁船爆倉了。
第二艘漁船也爆倉了。
然後第三艘、第四艘……直到第一艘最大容量達一千噸的海運冷凍貨船,也出現了爆倉飽和,無法再容納下去了。
緊接著第二艘的冷凍貨船的冷庫飽和,無法再裝。
第三艘、第四艘……到當天傍晚,數量達二十艘的冷凍貨船,全部裝滿,不得不開足馬力,以最快速度返回青森港,卸貨之後,再爭取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天賜魚海。
這個過程中,漁船們將以鐵索連環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暫時停止捕撈,等冷凍貨船回來了,再重新開工。
晚上。
以五艘漁船為一個單位固定在一起的漁船上的船工船員們,擺出好酒好菜,開始進行慶祝,變成一片歡樂的海洋。
福海號漁船上。
「船長大人,我們船今天捕到的,大部分是娃魚,少部分是尤魚跟秋刀魚,重量一共約三千石,我們今天的這些魚獲,大概能拿到多少獎金?」一名日本人船工用蹩腳的漢話,問船長詹福海道。
「低價值魚一石獎金1銀元,中等價值獎金3銀元,高價值5銀元,最高價值的是10銀元,我們今天的魚獲,估價員給的是平均3.2個每石的價值分,也就是9600銀元的獎金。」詹福海算了算道。
「獎金一萬都不到,船長大人,到底什麼魚的價值最高?我們去捕價值最高的魚吧。」平田福一郎忍不住道。
「價值高的,有深海帝王蟹、松葉蟹、龍蝦,有鯨魚跟鯊魚,這些魚類蝦蟹的價值比較高。」詹福海道。
「鯨魚今天有漁船捕到了一條,重量數百石,可鯨魚肉我吃過,不是很好吃,為什麼價值這麼高?」這名船員問。
「用鯨魚熬出的油,听說是非常好的工業潤滑劑,用途非常大,所以價值高,另外,鯨魚跟鯊魚大多以吃中小魚為食,如果不捕殺一部分的大型魚類,海洋的生態平衡難以保持,明年後年說不定就捕撈不到那麼多的魚了,所以大魚小魚都要撈一些,才能避免失衡。」詹福海解釋道。
「原來如此。」
「我明白了,如果不殺一些鯨魚鯊魚,說不定小魚就被它們吃光了。」
「既然如此,為何不把鯨魚鯊魚全部捕殺,這樣小魚不就撈之不盡了麼?」
「不行的,小魚以更小的魚蝦為食,小魚如果太多了,更小的魚蝦就不夠吃了,說不定會大批餓死,數量反而不會增加。」
「有道理,這里面的門道太多了,要做到可持續發展沒那麼容易。」
「船長大人,要不我們明天去撈帝王蟹吧,娃魚的價值還是不太高,只要能找到帝王蟹所在的地方,一網下去,我們豈不是要發財了,獎金定能破萬!」平田福一郎建議道。
「船長,我覺得這主意不錯,上面給我們發的捕魚手冊上面,就有帝王蟹的大致分布範圍,離我們這里不遠,要不去踫踫運氣?就算沒撈到也沒關系,冷凍貨船大概要後天回來,我們明天嘗試一天,若失敗了的話,就隨便撈點普通海魚算了。」平田吉萬郎也說道。
「好,就按你們說的辦!」
詹福海點頭︰「我們的優先目標是帝王蟹,其次是松葉蟹跟龍蝦,踫到鯨魚也可對鯨魚下手,運氣實在不好,還有無數普通魚群等著我們……總之不能輕易滿足,要想辦法去撈到價值最高的魚獲。」
「是,船長大人!」
「一定要找到帝王蟹!」
「來來,都吃好喝好,明天後天再接再厲,干杯!」
「干杯!」
……
另一邊。
經過一晝夜的快速航行。
八月十九日,足足二十艘的冷凍貨船,都滿載著上千噸的魚獲,回到了青森港。
而許家莊《東方時報》的新聞記者小組,也來到這個港口,當即用相機拍下了遠洋捕撈船隊收獲巨大的照片,並寫了篇文章報道,通過數字傳真機,將圖片與文章發送到了海港城報社總部。
八月二十一日。
《東方時報》最新一刊的‘慶賀秋收系列’專欄中,這篇標題為【聯合捕魚艦隊大捷!喜獲第一批魚獲2萬噸,天賜魚海將成為人類永不枯竭的漁業寶庫】的文章報道,很快在大明境內,在海內外的輿論場,都引發了相當大的轟動與熱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