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07章 瓷器大師

「朕倒是想到一個可以替代石池來曬鹽的東西。」

朱慈烺說完,沒理身後一眾管事的驚詫疑惑,而是命人拿來了一個瓷碗。

眾人看著瓷碗,都是雙眼瞪圓,立即就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一時間拍馬聲不斷。

「妙呀,陛下真乃神人也,瓷器經高溫煆燒所成,自然不懼烈日暴曬,上過釉的瓷器,亦不懼鹽水腐蝕,用來曬鹽最合適不過。」

「是啊是啊!妙,實在是太妙了。」

眾人嘴上雖然夸上了天,心里卻都暗道,還真是應了那句,何不食肉糜!

用瓷器曬鹽確實非常合適,可要花費的代價,恐怕要超過石池數倍,甚至十倍都不止。

朱慈烺卻不知他們心中所想,即便知道,也不會在意,因為他根本不會考慮制作成本,而是只會在意能不能快速的批量生產。

石池就是因為無法做到快速批量生產,所以哪怕成本再低,他也不會選擇,瓷器卻是用泥巴煆燒出來的,完全可以批量制作。

只要從景德鎮調一批燒窯的老師傅過來,什麼樣的瓷器燒不出來?

于是點點頭道︰「當然,曬鹽的瓷器無需做的這般精美,只要不懼鹽水腐蝕,不懼烈日暴曬即可,形態尺寸,也得再重新設計。」

他已經想到了前世的瓷磚,只要將瓷磚的四邊圍上一圈,再做成圓形即可,雖然一塊曬不了多少,但架不住可以批量生產呀,一萬塊不夠,那就十萬塊,百萬塊。

反正材料也就是一些粘土和煆燒的石炭,人工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計。

現在的瓷器之所以那麼珍貴,那是因為要精凋細琢,燒出來後不能有半點瑕疵,不但費時費力,次品率還居高不下。

可用來曬鹽的瓷器,根本不用考慮這些,再粗糙都不怕,只要不漏水,再多的瑕疵也無關緊要。

朱慈烺從來都是說干就干的人,而比起以往,自己出想法,具體的都是交給其他人做,這次卻是打算親自監督參與。

因為他還想順便將瓷磚也燒出來,若是能做到大批量,低成本,絕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工業品。

接下來,朱慈烺一邊命人在鹽城縣境內尋找擁有大量粘土的地方建窯,一邊派人回南京讓張嫣給他弄一兩百名會燒瓷器的老師傅過來,同時尋找一座容易開采,又離鹽城縣比較近的煤礦,最好可以水運。

粘土到處都是,加上又不看品質,短短三日,便在縣城以南三十里處,尋到了一處地勢開闊蘊含大量粘土的地方。

朱慈烺一聲令下,數千人就忙活了起來,先是搭建普通的窯爐煆燒耐火磚,和普通的青磚青瓦。

然後用耐火磚切專業的窯爐,用燒出來的磚瓦修建平房,皇帝親自監工,那效率簡直嚇得死人,短短一個月,整個工地就大變樣。

朱慈烺也不得不感嘆這時代人的勤勞,數千人只是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一片荒地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磚瓦廠。

而這時,從景德鎮調來的兩百多名老師傅也已抵達,由于朱慈烺事先交代過,所以這兩百人並非頂尖的燒瓷師傅,也只能算得上是一般水平。

但即便是一般的水平,也綽綽有余了,真正的頂級大師來了反而浪費,糟蹋了他們的手藝。

這不,兩百名風塵僕僕趕來的燒瓷師傅,听完小朱皇帝的講解後,心里都是面面相覷。

本以為被朝廷急著征調過來,還是陛下親自下的令,會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兒,要讓他們燒什麼稀世珍寶。

可現在,看著桌上擺放的破玩意兒,心里都是直呼,就這?

這一個月來,朱慈烺自然沒有閑著,而是已經讓會燒陶的師傅們做了一些樣品,並且燒出來了不少。

其實就是一些大小不一的盤子,小的臉盆大小,最大的有簸箕那麼大,但或許是由于火候沒有掌握好,亦或者是陶坯制作不過關,幾乎沒有一款讓他滿意的。

要麼就有裂紋,要麼就是陶器,根本不能稱之為瓷器,尤其是簸箕大的那一款,周邊的裂縫非常大,根本不能使用。

「你們可都听明白了?這些問題能不能解決?朕也不要你們制作的多精美,只要不開裂,厚一點,粗糙一點,都沒關系,當然最好是瓷器,實在不行,陶器上釉也可以接受!只要你們能燒出讓朕滿意的出來,朕定會大大的獎賞!」

朱慈烺又叮囑許諾了一番,就讓他們立即開工。

而一眾師傅們也是個個激動興奮不已,幾乎跟打了雞血似的。

果然,有這群專業老師傅的加入,只是兩窯,就燒出來了十幾件成品,雖然瓷盤大小不一,但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瓷器,沒有一件陶器。

讓朱慈烺也是乍舌不已,一樣是用泥巴做出來的,也都是用石炭在一座窯里燒出來的,可偏生效果就天差地別,讓人根本就看不出其中的門道。

「不錯,就這一款,成品率只要有一半就算成功。」

朱慈烺撫模著那款最大的猶如簸箕一般的瓷盤,是愛不釋手。

「回陛下,若是再給小的們一些時間,還可以做的更薄一些,內外也可以再增加一些花紋圖飾。」

一名老師傅小心的道,其他人也都頻頻點頭,顯然心里對這款瓷器都不滿意,他們敢肯定這款瓷器,絕對是他們燒的最差最丑的一款。

這樣的瓷器燒出來,要是不砸掉,那就要砸自己的招牌,所以眾人都想再重新燒一款出來。

「不,厚一些沒關系,花紋更不需要,越簡單越好,就照這樣燒!」

朱慈烺立即擺手拒絕道,他要的是效率和成品率,增添一些花紋,雖然好看,但根本就沒個卵用,雖然做薄一點,要輕一些,但一窯燒下來,成品率肯定也會下降。

「是!」

眾人自然不敢反駁皇帝的話都是趕緊答道。

接下來,朱慈烺又足足調了一萬人過來,土窯也是建了一座又一座,並親自制定了一系列的制作流程。

那就是兩名老師傅一組,再配一百名助手,負責一座窯和一座工坊,各組互相競爭,哪一組每月燒出來的成品最多,哪一組的工錢和獎金則最高。

取土和泥與燒焦煤,則單獨分出來,今後每組只負責制作毛坯和煆燒。

而除了這種簸箕大的曬鹽瓷盤用來結晶,還需要大水缸用來盛海水,好在水缸比瓷器要簡單多了,一般的燒陶師傅就可以輕松的燒出來,至于瓷磚朱慈烺並沒有立即上馬。

他打算再設計一套完善的曬鹽工藝出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