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90章 抵達南京

徐州城外的考場內,當考生們看完考卷上的提示後,對這種區別于以往科舉的考題,都感到非常的心意。

上午考的傳統文科,總共也就十道題,前九題每題七分,最後一題三十七分。

但每道題的答桉,並非只單純的給零分和十分,而是會綜合考生的答桉進行一個評判。

全部答對,自然是給滿分,但答對一半,也是有分的,越接近正確答桉分數就越高,字寫得漂亮,同樣也是加分項。

而十道題,前六題都是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啟蒙書籍中選取一二段,考生只需默寫下一段即可,另外三題考的則是一些簡單的歷史,地理和一些自然常識相關的知識。

最後一題則是按題名寫一篇短文,只要不跑題,散文詩詞都可以,用白話文描述也行。

這樣的考卷,可以說只要接受過啟蒙的七八歲孩童,會默寫那些書籍,及格簡直就是十拿九穩。

所以此刻,無論是男子考場還是女子考場,看著這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考題,所有人心中都是狂喜。

那些少男少女,和二三十歲的婦人們反而佔據了優勢,前者啟蒙沒多久,對這些啟蒙書籍最熟悉,後者則是在教育子女時又溫習過一遍。

反倒是那些正正經經的讀書人,對這些啟蒙書籍忘了大半,但就是再忘記也總歸記得一些,加上字寫得漂亮,在憑借三道歷史地理題,以及最後一題,只要發揮好一些,想要考及格也不難。

有些考生按照上面的提示寫好了姓名,性別,籍貫以及編號後,短短半個時辰就答完了上面所有的內容。

當然也有一些有才華的夫人小姐才子們,答完前面九題後,便認真的思考第十題,想要寫一篇錦繡文章,有的甚至打算做一首詩或者詞。

答題的時間只有一個半時辰,隨著一聲炮響,各考場監督的士兵便宣布考試結束,所有考生原地坐好,不許再動筆,然後士兵們便當場挨個的封名,收試卷。

收完試卷後,就立即再次發卷,然後繼續答題,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中途上茅房更是不被允許,沒辦法,人手不夠,條件不允許。

發完第二張試卷後,時間已經過了正午,第二張試卷考的自然是算學,上面密密麻麻的簡易數字和符號,讓所有考生一時都未適應過來。

好在這兩年來,準備參加科舉的,對十個數字和符號都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就是臨時決定參加的那些小姐夫人們,幾個月下來也都掌握了十個數字和相關的符號。

而只要掌握了十個數字和符號以及簡單的公式,這張算學試卷,比起文科試卷來,更加的簡單。

算學試卷同樣只有十道題,全是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法,和兩道應用題,以及一道求圖形面積的題,都在百位數以內。

比起文科試卷,考生們都是默默的答題,答算學試卷時各考場則是熱鬧無比。

有的閉著眼背誦乘法口訣表,有的掐著指頭計算,也有的在草稿紙上列算式運算,更多的還是拿出了算盤, 里啪啦的撥個不停。

不過用算盤的這類人,大多都是酒樓的掌櫃,大戶人家的賬房和一些夫人,主要還是習慣使然。

而其他人不會用算盤,大多選擇背誦乘法口訣表,或者直接在草稿紙上列算式。

因為皇家報紙上早就將乘法口訣表,和相關的公式,符號都刊登過。

數學考卷就比文科考卷嚴謹多了,答桉只有對和錯兩種,分數也要麼是滿分和零分,字的漂亮與否也影響不到得分,所以所有人都是非常謹慎,每道題都經過了再三計算,最後才將答桉寫在考卷上。

最終這場大明朝規模最龐大的院試,總共也只持續了三個多時辰便宣布結束,考生們離開考場後,臉上大多都帶著喜悅,顯然對自己的發揮都非常滿意。

當然也有一部分真正的士子,相互吐槽考題實在太簡單了,除了文科最後一篇文章,其他的題目讓他們的才學完全發揮不出來,心中別提多郁悶了。

而此時兩千多駐軍則是忙著封存試卷,徐州的所有官吏們見沒有出什麼亂子,也松了口氣。

第二日一大早,十名御林軍就押著大量的試卷,匆匆的返回南京。

徐州本地的考生,也開始散去,而外地的考生,則不得不繼續留在徐州,一邊等待成績,一邊準備參加接下來的鄉試甚至是會試。

因為年初朝廷發布的公告,就已經說明了二月初一,七省各州府統一進行院試,五月初一各省統一進行鄉試,九月初一在南京進行會試,今後每年也都是如此。

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實力,完全可以參加院試後,接著又參加鄉試,然後再參加會試,來一個三級跳。

而經過院試的考試後,大多數人對接下來的鄉試,都充滿了信心,甚至對會試中進士都有很大的把握。

在這種氣氛下,哪怕明知道鄉試的題目要難的多,除了一些財力不濟的平民子弟,打算再好好的學習一年,幾乎八成的考生都打算繼續挑戰鄉試。

朱慈烺帶著人抵達徐州時,院試已經過了三日,心中也是頗為遺憾,在徐州也只是停留了兩日,便沿著運河繼續南下前往南京。

抵達南京時,已經到了二月中旬,江南各地區的試卷已經集中到了禮部,禮部的官員正在日以繼夜的批閱,而各省的試卷也在源源不斷的送來。

朱慈烺這次並沒有選擇大張旗鼓進城,抵達南京後,只是帶了十人喬裝直接前往皇宮。

因為此時的南京城早已人滿為患,如果他這時候選擇大張旗鼓的進城,絕對會引發大規模的混亂。

南京作為大明最大的一座城池,此次參加鄉試的人數也是最多,整個應天府,足足有三十萬人來南京城外參加院試,所以哪怕城中的客棧酒樓無數,依然住不下。

不過雖然考生最多,但南京考場的條件卻是最好的,先不說光南京貢院就能同時容納兩萬人考試。

而四座剛建好的書院也是空的,每座書院擠一擠的話,同樣能容納兩三萬人考試,加上城外的軍營也可以臨時空出來,所以基本上都做到了室內考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