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二章 琉球王國

琉球國在二百七十年前就是大名王朝的藩屬國,即便其統一琉球群島之後,也是當了大明二百多年的藩屬國了。

而一切的變化都源于統一日本的那個天下人——豐臣秀吉。

在豐臣秀吉的時代,就曾謀劃吞並琉球王國,只不過因為對朝開戰而不得不作罷,在德川幕府時代,繼續延續吞並琉球的計劃,這是因為,日本已經無法與大明進行朝貢貿易,吞並琉球可以走琉球的關系進行貿易。

1609年,日本薩摩藩侵佔琉球,強迫琉球向日本進貢,從此琉球處于兩屬狀態,同時是大明和日本的藩屬國。

自那以後,日本一直假借琉球的名義,與大明進行貿易,而大明朝廷對琉球兩屬的狀態一無所知。

而且,現在的琉球王尚賢,並未得到大明的冊封,其地位也就不夠合法。

「想不到被稱為萬國津梁的琉球,竟然還有這等密辛,三十余年,朝廷竟不知道琉球外藩為倭奴所辱,更不知其有二心。」趙文及嘆息說道。

沈猶龍冷冷說道︰「一奴不侍二主,一國如何兩屬!真是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這等事,旁人或許不知道,他鄭芝龍怎麼可能不知道,他為何不上奏,為何不討伐!」

李肇基根本不屑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相信沈猶龍自己也就想明白。果然,沈猶龍發怒之後,咬牙說道︰「鼠目寸光之輩。蠅營狗苟之徒!」

鄭芝龍當然知道琉球國兩屬地位,但問題就在于,鄭芝龍與日本擁有繁榮的貿易,為了這點事得罪日本,他如何願意?索性日本也有意隱瞞,他佯裝不知,也就不用兩難了。

趙文及勸說道︰「東翁,北援在即,練兵不可費,出兵征討的事,還是緩議吧,須得想其他法子。」

沈猶龍微微點頭,生氣歸生氣,但他不會因怒興師,這些時日,不斷有消息從北方傳來,而那些消息與李肇基當初在廣州所說一模一樣。皇太極死了,諸酋擁立幼子登基,多爾袞掌握了大權。

而在陝西,闖賊連破大城,秦王在西安被擒,一樁樁一件件,沒有一點錯誤的地方。

這讓沈猶龍越發相信李肇基‘甲申年,必國難’的論斷,因此把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練兵之中。自然也就不想在這個時候節外生枝。

李肇基卻哈哈一笑︰「兩位,你們說什麼呢,什麼緩議?難不成不出兵震懾,人家琉球王就幫你們撒謊嗎?他們幫著倭國,與朝廷貿易,不是因為利益,而純粹是倭國把他們打怕了。」

「可琉球終究是一國,別說擅自出兵的罪過,就只是籌措兵馬錢糧,就是一個難題。肇基啊,咱們還是編練好粵軍,來年北援的好,可不要再節外生枝了。」沈猶龍說。

陳六子一拍大腿,對李肇基說︰「大哥沒听明白。」

「有點糊涂。」李肇基表示不解。

陳六子說︰「咱們總督大人和趙先生覺得,琉球不好打,要花錢不說,還影響咱們練兵。」

「嗨!」李肇基眼見趙文及點頭,表示就是這些個顧慮,他一拍大腿說道︰「我以為什麼事呢,感情就是這個?總督大人,趙先生,二位放心就是,你們就派個官,讓我的船隊好掛個朝廷的牌子,其余的便是不用管了。

我讓六弟北上走一趟,也就是了。」

陳六子說︰「恰好,槳帆艦隊要北上佐渡,淡水河號已經整備完畢了。」香港一戰後,那些重型槳帆船在粵海再無用武之地,用于緝私巡邏,實在是有些成本過高了。因此,李肇基從六艘重型槳帆船中抽調了四艘,送去佐渡,交由郭旭麾下。

雖說現在是北風季,但加列船和加萊賽用的都是大型三角帆,又有劃槳手,航行是沒有問題。在淡水和澳門兩地,四艘槳帆船還加高了船舷,用于抗浪,而北風季也好,明年南風一起,進入台風季節,更不利于槳帆船航行。

李肇基說︰「嗯,確實是個好機會,听說倭國薩摩藩欺壓琉球,奪琉球國北境數座島嶼。移倭人佔琉球人土地,此番北去,還能為槳帆艦隊抓不少槳手。」

李肇基實際並不待見槳帆艦隊,實在是粵海島嶼密布,風向多變,才建造槳帆艦隊使用的。

槳帆艦隊的問題其實不僅是遠洋航行能力低劣,更重要的是佔據人手太多。

就拿淡水河號來說,僅僅是槳手就有三百人之多,六艘重型戰艦,槳手加起來超過了一千人,當初香港之戰,李肇基是把大部分的高山蠻俘虜充入其中依舊不夠,若非沈猶龍調遣了部分水手加入,這支艦隊也無法發揮那麼大的作用。

李肇基現在大力擴軍,那些在槳帆艦上服役幾個月的高山蠻子,已經能听懂命令,服從性也很強,對于東方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輔兵和輜重兵人選,有了組織度,能適應集體生活軍隊生活的人,在商社里已經是難得的人才了。

也就只有佐渡島,因為要掃掠日本沿海,是不用怕人手不足的。李肇基還想著,槳帆艦隊北上,只配三分之一槳手,現在看來,可在琉球之行中,順便掃掠日本沿海,配齊人手。

看著李肇基兄弟三言兩語,雲淡風輕的就把這次對琉球的征討定下章程,沈猶龍和趙文及都有些不適應,趙文及說︰「肇基,是不是草率了些,琉球終究是一國啊。」

陳六子呵呵一笑︰「趙先生,琉球是一國不假,而且歷史悠久,但並非是由此就兵強馬壯,你可知琉球有多少人?」

趙文及搖搖頭,他說︰「縱無百萬之眾,也該丁口過十萬吧。」

陳六子擺擺手︰「若有那麼多,豈能為倭人所據?琉球國,人口十萬,男女老幼全算上,可不只是算丁口。而且倭國薩摩藩三十多年前,征伐琉球後,為了控制,不許琉球擁有軍隊。

所以,此次興師前往,粵軍和東方旅都不用動,可繼續按計劃整訓編練。我麾下海軍,還能湊出三百軍士,再武裝些水手,也就是了。」

「竟是如此弱國,我竟是高看了。」趙文及感慨說道。

馬特索爾科的廣東之旅是瘋狂的。

在澳門的粵通行銀庫,馬特索爾科見到了很多銀行的股東,他們漂亮的轎子,跟在身後恭敬而溫和的僕人讓馬特索爾科清楚,這些人非富即貴。

而在所有的股東之中,馬特索爾科最喜歡的就是林渭源和黃莞樓二人,因為這兩個人提前被李肇基打好了招呼,要好好招待這位荷蘭人,向他展示廣東士紳的實力。

于是,黃莞樓盛情邀請馬特索爾科訪問廣州和他的家鄉東莞。

馬特索爾科得以開始了一趟廣東之旅。

「在廣東的沿海,有著各式各樣的戎克船,劃槳船也很多,往來于各大城市與香港之間,把各種各樣的食物、建築材料和人送去那個充斥著財富的島嶼。

我尤其觀察了那些戎克船,發現它們與巴達維亞的相比,更為小一些,但使用的帆是一樣的硬帆,船舵也是升降舵。在復雜的航道里航行,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各個方向的風,看起來非常靈活。

這讓我很奇怪,同樣是為了利用各種不同的風,同樣為了適應復雜的水域,歐洲的船只為何用大三角帆,而明國人用這種硬帆呢?」

這是馬特索爾科廣東之行寫在日記里的一段,這個問題困擾了他許久,一直到他抵達進入了珠江航道,深入了珠江三角洲。

「我終于明白了明國人為什麼不適用大三角帆了,因為不適合這里。

這是一條寬闊的河流,其寬度不亞于任何一條歐洲的大河,但我認為,除了阿姆斯特丹等少數城市,歐洲再難看到這樣的盛況,航道上到處都是船,大大小小的船只充塞了我的視野。

如果這里的每一艘船都用三角帆,那麼這條江絕對容不下,會制造很多的事故。

顯然,我的猜測並不完全正確,他們使用硬帆是出于現實的考量,而不僅僅是為了節約成本。」

「廣州是一個巨大而繁華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我去過很多大的城市,但我敢說,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比的上廣州的繁華,有人說這座城有五十萬人,也有人說有八十萬人。

英吉利傾其一國,倫敦也就只有四十萬,而我听明國人說,這不是大明最繁華的城市,至少有五個比它大而繁華。

更讓我驚訝的是這座城市的美麗與整潔,這里的人很有秩序。」

「城市外不僅是繁忙的港口,還是最忙碌的鄉村,放眼看去,滿是桑林和稻田,勤勞的人們在那里勞作,我的朋友黃是本地的紳士,他在廣州和東莞很多的土地,所有經過的人都會向他行禮。

這里的人喜歡下跪,尤其是面對官員的時候,而黃不需要,他是一位靠著學識和考試得到貴族身份的人,他的僕人說,他曾經見過大明的桃花石皇帝的兄長,也就是前一位皇帝,靠的是他在廣東一省考試中月兌穎而出。

這得到了進士的稱號,這不是一種貴族等級,而是稱號,所有人只要學識足夠好,都可以獲得。而黃告訴我,憑借這個稱號再加上他的年齡和經驗,他隨時可以執掌一個府的土地。

廣州就是一個府,也就是說,他可以擔任數十萬人的長官。」

「在廣州,我們遇到了葡萄牙人,他們重新獲得了來廣州貿易的權力,但卻失去了壟斷明國貿易的地位。因為李的存在,但似乎沒有人敢對這說什麼。

提起東方公司的老板李,這里的很多人知道他,說他是一位剿滅海盜的英雄,一位擁有金銀山的大富翁,還是廣東第一善良的人,任何活不下去的人,他都能給一片土地或者一個工作的機會。

我們見到了本地的一些貴族,還有官員,有軍官也有官僚,他們似乎對李的懷疑多于稱贊。但無人敢說的太露骨,因為李是總督沈的朋友。

據說沈要帶領軍隊去北方打仗,李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

李由此在廣東獲得了獨一無二的地位,任何人和他作對,就是與總督沈作對,與明國作對。顯然,東方公司與明國政府的關系比我們想象的還要親密,我的翻譯還從某個小官員那里听到了一個傳言。

如果總督沈去北方打了勝仗,他就會成為明國的宰相,亦或者管理更多的省份和軍隊,而缺少了李就做不到。

顯然,或許有一天,我們的伙伴李,會成為宰相的朋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