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防盜啊防盜我又來了……大家明天再看,愛你們,(ゴ▔ 3▔)ゴ)

夏稻花打開一看,信封之內,竟然是一張精美的灑金箋,上面還透著一股蘭花味兒的燻香氣息。

原來是縣太爺家的七小姐謝芳蘭,要在二月十五花朝節當天,辦一場賞花宴,特意下了帖子邀請夏稻花參加。

夏稻花有點意外,縣太爺家的七小姐,跟自己似乎沒有什麼交情啊?

她翻了翻客戶信息記錄才發現,這位七小姐,竟然就是開業那天,除了她請來的開業嘉賓之外,第一位從店里買了東西的客人。

那位身材縴細、頭上戴著幕籬,身後跟著兩個侍女的小娘子。

她為什麼會想要邀請自己去參加賞花宴呢?

夏稻花頓時來了興致。

只是,她還從來沒參加過這個時空的這種宴會,不知自己會不會鬧笑話。不過,轉念一想,鬧笑話與否,倒是無所謂的事。

自己的靈魂到底是個成年人,難道還會在意一些小孩子的想法不成?

她努力在記憶里搜羅了一下上輩子看過的小說和瀏覽過的網頁,似乎沒有把這種宴會的禮儀說得太詳細的……

算了,順其自然吧!

夏稻花這樣想著,就準備了一套四時花卉的香脂禮盒,作為伴手禮。

禮盒是夏稻花特意定做的,薄薄的木質,刷著紅色的油漆,凋刻著鏤空的鮮花圖桉。

里面裝著十二個圓形小鐵盒。

小鐵盒的盒蓋上面,印著十二種不同的花卉,栩栩如生,精美異常。

小鐵盒里,是十二種不同香型的、質地柔潤、顏色各異的香脂。

夏稻花覺得,既然是賞花宴,那麼自己帶的伴手禮,與花有關,應該還算應景吧!

(以下是重復內容)

作為初來乍到的異鄉人,夏家人對吉祥縣的適應程度算是最快的。胡家和趙家稍遜色些,但也不差。

然而從新年開始,到正月十五這段日子,一直有種澹澹的憂傷,隱藏在全家湊在一起過年的表象之下。

夏老爺子和周氏,偶爾也會睡不著,輾轉反側,懷疑自己當初要搬遷的決定,是不是做錯了,是不是有些輕率。

這種情緒,在吉祥縣的官差來收稅的時候,最為洶涌。

他們在北關鎮已經交過一次秋稅,到了吉祥縣,卻竟然要把同樣的稅再繳一遍。

好在吉祥縣的人很多,每年也有不少人流入,征發徭役之類的事情,完全可以用銀錢替代,並不需要競爭出錢代役的名額。

而且,吉祥縣的確是個繁華的所在。

平日里人流如織、車水馬龍、店鋪林立,商業繁榮。

甚至連早晨起來,你想要打水洗臉,都有那模樣干淨齊整的小販,輕車熟路地挑了擔子,賣燒好的、送到你家門口的熱水。

一臉盆熱水,只需一個銅板,卻省了生爐子的麻煩事。

好多人都願意舍了一文錢,偷這個懶。

每天早晨,賣熱水的小販吆喝著到胡同里穿街過巷走一圈,把兩大桶熱水賣完,也能輕輕松松地收入幾十個銅板。

運氣好的,趕上打賞,還能再多賺一些。

據說這做派,是從京都流傳過來的。

京都周邊幾個縣城,都有樣學樣。京都里的大人物的享受,周邊郊縣的小人物,也能照貓畫虎一番。

同樣是因為跟京都離得近,吉祥縣的新年夜和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放了一場盛大的煙花。

五顏六色、爭奇斗艷。

火樹銀花不夜天。

夏家人大飽眼福之余,心里的忐忑不安,也放松了許多。

吉祥縣的人,日子過得這樣好,雖然處處都要錢,但到底比隔三差五就打仗的邊關苦寒之地要來的舒坦。

過了元宵節,夏稻花的「稻花香」重新開業,卻再也不復年前的盛況。

每日里客人都不多,也就能零零碎碎地賣出去些糖果、點心、酒水、小菜之類。

營業額即便往多了說,一般都不會超過三十兩。最少的一次,竟然一整天都沒有開張。第二少的一次,只賣出去了一小包點心。

其實,這收入倒也不算差了。

只是之前大規模采購年禮的那些人,給夏稻花養成習慣了,以至于她現在看到十兩以下的銀子,都有點無動于衷,情緒上絲毫不起波瀾。

正月的最後幾天,「稻花香」又迎來了一波客戶。

也是采買禮品的,重點多集中在點心、糖果、酒水上面。夏稻花一問,原來是為了二月二送的禮。

她印象里二月二的習俗好像是吃豬頭來著……于是夏稻花就緊急上新了一批醬鹵豬頭肉和豬耳朵。銷量竟然還很不錯。

日子一天天滑過去,吉祥縣比北關鎮暖和得多,很快就進入春暖花開的季節了。

夏大郎和五郎都開學了。

夏大郎進了吉祥縣的官辦書院︰平安書院。

五郎進了一家私塾,名叫啟蒙學館。

先生是個五十余歲、留著一把花白的長胡子的舉人,姓莫,做過幾年官。後來實在適應不了官場的種種潛規則,干脆在這吉祥縣開了個私塾,做起教書先生來。

啟蒙學館不大,里面只有兩個班。

一個是入學年齡不限的初級班,以像五郎這麼大的少年人為主。但也有四、五歲大的蒙童,和十七、八歲,但開蒙較晚的新生。

另一個是入學年齡在十五歲以上,有一定基礎,以考秀才為目標的學生。

夏大郎已經是秀才了,啟蒙學館這點水平,自然滿足不了他的需求。想要考舉人,他只能去讀平安書院。

開學這一天,夏稻花給夏大郎和五郎各準備了一個書箱,彷古藤編款。內部有放書籍和筆墨紙硯的分區,外面帶輪子、拉桿、背帶,和把手。

可以隨著自己的心意,背著、拎著、拉著走。

兩個書箱除了顏色不同,里面放的書不同,連筆墨紙硯都是一樣的。

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收到這份禮,夏大郎愣怔了一下,雙目有點泛潮。但他很快眨了眨眼,就把那點子濕意眨了下去︰

「稻花妹妹費心了。」

「都是一家人,大哥不必客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