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訪進行的很順利,甚至于在此次回訪之後,胡欣還主動將整理好的稿件拿給林灰看,胡欣要林灰看看稿件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地方,林灰要覺得稿件沒什麼遺漏或者說沒什麼要補充的內容的話終稿十有八/九按照這個往外發了。
林灰原本覺得沒這個必要,官方報刊的水準以及官方報刊記者的職業素養林灰還是信得過的。
另外出于最起碼的回避,林灰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參與進來得好。
不過胡欣卻表示沒啥大不了的,還是堅持要求要林灰就底稿多提意見。
胡欣還恭維林灰,稱林灰新聞敏銳性很強。
雖然林灰不知道胡欣所謂的「新聞敏銳性」從何說起。
但在胡欣的堅持下,林灰終究是拗不過,就拿起了胡欣整理好的稿件看了起來。
林灰記得前世當下時間節點往前追朔幾百年的話科舉士人在進行考試的時候要按照嚴格的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的格式來進行書寫。
胡欣寫得這個報道雖然不能說是照搬古代八/股的格式吧,但文章跟古代的狀元試卷也是有的一拼。
只見胡欣在稿件中交代道︰「……在今年,我國 IT 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的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持續調整優化,產業創新和輻射能力提升,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改進完善,正在由 IT 大國向 IT 強國邁進,我國IT產業綜合水平持續提升,我國 IT 產業發展指數持續提升、IT產業規模穩步上升,IT領域的人才也是呈井噴式發展……」
得,好家伙,明明是關于林灰的報道,結果林灰足足是看了一千大幾百字的IT產業現狀以及IT產業背景之類的描述之後才看到了和他有關的內容,額,雖然感覺這種文章有頭重腳輕之嫌,不過林灰對此也能理解,不聊時代背景空談個人成績完全就是扯澹。
一個人就算是再牛比、力量再突出,也要順時代順潮流而行,跟時代去對著干甚至是背道而馳那只能說是蚍蜉撼樹螳臂擋車,逆著時代而行終究是自不量力的,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達到「時來天地皆同力」那種如臂使指的境界。
只見胡欣在大致敘述了我國現在IT行業近年的背景和產業形勢之後,接著寫道︰
「……我國近幾年IT形勢一片大好,在IT領域內人才更是輩出,前不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提名的林灰就是我們IT領域的一位後起之秀。
盡管林灰只是國家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提名獎獲得者,但要知道生于1996年的林灰今年也不過才剛剛18周歲,作為今年乃至是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獎項設立以來獲得該獎提名獎中年齡最小的一位,正像古人在詩中寫得那樣‘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林灰在18周歲就能取得現下的成就,其未來完全是不可限量的。
也正是因為未來的不可限量,使得最近的林灰名噪一時,各路媒體在對林灰爭相進行報道的時候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這位少年成名的青年才俊,然而提及的內容卻均十分有限……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像這樣一位少年成名的青年才俊雖然在科研方面成果斐然,但在此之前其給外界的留下最多的印象卻是低調,筆者在未接觸林灰之前,通過一些公開資料所能了解到的也只有林灰有限的幾次申請國家專利以及國際專利時候的記錄,除此之外,林灰的一切給人很神秘的印象。
幸運地是,通過多方尋訪,林灰最終破例接受了中青在線《數字青年》的采訪,通過此次專訪我們才得以系統地了解到林灰過往的一些經歷,以及他關于未來的一些規劃……」
林灰大致看了看,內容很翔實的一篇報道。
不過林灰注意到官媒所著眼于報道的都是林灰在高中生涯的經歷以及未來發展方面的抉擇。
至于林灰所搞得算法只是提了個粗淺的框架。
林灰所搞得正業尚且都是只提了個粗淺的框架而已。
至于林灰在游戲開發方面所搞的副業那更是一筆帶過。
只是交代了一句︰——「林灰在讀書的時候也不讀死書,會適度進行一些趣味性編程開發調劑下日常,據悉諸如《2048》《FLAPPY BIRD》等小游戲就是林灰興致所至隨便鼓搗出來的作品……」
光就內容上看,胡欣描述的都很客觀。
但官媒的報道很克制,架不住林灰過往的事跡過于耀眼了。
盡管只是如此簡單的報道,林灰也能想象得到像這樣的報道如果被其余媒體人注意到會產生怎樣的波瀾。
事實也正如林灰預料地那樣。
當胡欣真的將這個描述內容中規中矩的報道發出去之後,還是不可避免地引發了很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