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縱後,南蠻之王孟獲終于誠心歸附漢室朝廷。
諸葛丞相在桃花江畔刻碑立文後,下令全軍返還。
這一日,衛弘也在自己的營帳中監督麾下的將士們收拾行囊,準備返還益州的時候,突然鹿戎來報,說長史費請求一見。
衛弘在諸葛丞相的帥帳中見過費,不過只是見過幾面而已,素無交情,不知費今日突然到來所為何事。
衛弘沒有怠慢,連忙讓鹿戎將費請入自己的營帳當中。
「此番南征,寧遠將軍居功至偉啊,連丞相都屢屢夸贊寧遠將軍,想來班師回朝之後,丞相必定會對寧遠將軍加官晉爵啊……」
費一進入衛弘的營帳,就頗為熟絡地對衛弘如此說道。
這話倒是讓衛弘不知從何答起,畢竟還不知道費前來是為了什麼事,便問道︰「費長史謬贊了,如今丞相下令班師回朝,不知費長史……」
未待衛弘說完話,費就走近衛弘說道︰「衛將軍,我此番前來並不是為了別的,就是想聯手衛將軍一同進見丞相,共陳請設南疆都護府一事。」
一听到費說出來這話,衛弘有些詫異。
朝廷之中的袞袞諸公,素來不認為經營南疆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怎麼長史費風塵僕僕地跑了幾千路打仗,卻似乎看上去比自己更想在開拓南疆的土地?
果然,看到衛弘眼中流露出的些許疑惑之色,費笑著解釋道︰「如今天下三分,蜀漢勢弱。逆魏佔據九州之地,連那東吳孫氏也坐擁揚州、荊州和交州三地,唯獨大漢困居益州。丞相立志北伐,恢復漢室的河山,卻不能獨獨依靠益州一地。」
說著,費就朝著衛弘深深一拜︰「破局之策正是由衛將軍所提出的南疆都護府一事,我也曾觀覽過衛將軍你們所畫的南疆全圖,如今隨丞相南征數千里,又豈能不知南疆乃是天資大漢的復興之機呢!」
「南疆土地廣袤,勝過中原數州之和。此地蠻族難通教化,但勝在人多且壯,若能設置衛將軍的南疆都護府,暫不論大漢國力能否與逆魏均衡,但起碼在關中一線上,當絕不怯弱于逆魏絲毫!」
費都把話說到了這里,衛弘還能說什麼呢。
請設南疆都護府一事,乃是衛弘竭力所求,但此時面見諸葛丞相提議此事,難免會被旁人猜忌有什麼非分之想。
更何況衛弘覺得,諸葛丞相老成謀國,運籌帷幄,恐怕不用自己多說,對南疆這塊領地的安排已經有了確定的打算。
既然費大老遠地跑過來提及此事,那麼衛弘也在好奇諸葛丞相究竟是怎麼打算的。
趁著這個時機,衛弘便答應費,和他一起去面見諸葛丞相問及此事。
費帶著衛弘抵達諸葛丞相所在的中軍大帳的時候,才發現趙雲和李恢將軍兩人也在此。
趙雲和李恢乃是兩位大將,丞相下令班師回朝,他們各自營中的調度都有副將操持,倒是不用他們自己親力親為。
見到衛弘和費兩人入帳,諸葛丞相笑呵呵地說道︰「剛說到你二人,偏偏就來了……」
費對諸葛丞相揖拜道︰「不知丞相在說什麼。」
一旁的李恢看了一眼衛弘,撫模著胡須回答他們︰「丞相在說大軍都已經接到班師回朝的傳令了,怎麼文偉和衛弘還不來找他說些什麼了……」
費面色一驚,對諸葛丞相極是贊服地說道︰「丞相神機妙算,非常人能及也!」
諸葛丞相揮了揮羽扇,示意費和衛弘兩人坐下來。
費和衛弘入席落座後,費才抬起頭對諸葛丞相說道︰「今丞相親提士卒,深入不毛,收服蠻方,如今蠻王既已歸服,何不置官吏,與孟獲一同守之?」
諸葛丞相並未直接回答費的問話,而是看向了衛弘問道︰「衛弘,你是如何打算的?」
衛弘故作思索狀一陣後,才回道︰「末將前來,是想請丞相設哀牢、三江、八番、烏戈等大小三十六郡。」
顯然是對衛弘的話有些出乎意料,諸葛丞相在听了他的話之後眉頭稍皺。
趙雲和李恢兩人都對視了一眼,沒有想到衛弘為提出如此請求。
坐在衛弘身邊的費也長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他覺得自己想的已經足夠大膽了,請丞相派遣官吏協助當地蠻族部落服從漢家治理,哪知道衛弘已經謀劃著在南疆設置郡縣了,還是整整三十六郡!
秦始皇初統天下,設置的也不過只有三十六大郡府!
趙雲皺起眉頭,先前還覺得丞相看重衛弘乃是慧眼識珠,沒有想到轉瞬後竟看到了此子會是如此好大喜功!
丞相仁厚,且此子在大軍南征之中卻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諸葛丞相勢必不會苛責此子。
那自己就有必要好好地敲打一些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後輩了。
趙雲義正嚴辭地喝道︰「要在南疆設置大小三十六郡,此言何其荒謬!」
听聞趙雲的發難,衛弘趕忙從自己背來的竹筒里拿出一幅地圖,遞給了趙雲說道︰「趙將軍勿怒,請听小子一言。」
趙雲看到了衛弘這般彬彬有禮的姿態,先前心中的不滿早就已經消失了大半,畢竟先前自己只是覺得衛弘這小子有些居功自傲罷了。
眼下衛弘能夠在自己的面前放低姿態,以後輩之禮相待,趙雲的心胸自然不會和他再計較什麼。
衛弘站了起來,舉著地圖走到了中軍大帳的中間,對諸葛丞相請求道︰「丞相容末將一敘胸中所謀。」
諸葛丞相點了點頭,便揮動羽扇令左右兩個童子搬過去懸掛地圖的支架,供衛弘放好地圖。
旋即衛弘對眾人說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昔日大漢也曾經營西南,但止步于永昌郡,永昌以南以西的廣袤地區皆在名義上屬于永昌郡府,致使永昌一地的人口面積絲毫不遜于益州全境。」
聞言,費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他也曾在益州郡府的戶籍冊上看到過,永昌郡府的管轄面積動輒以兩千里計,人口也有逼近兩百萬人的記載。
要知道相比之下,益州全境的在籍人口也不足百萬人。
費後知後覺,所謂的永昌兩百萬人,就包括了難以抵達的南疆蠻族部落,漢家郡府無法對他們實行實權治理,只能在名義上代為統治。
隨著中原大亂,南疆蠻族甚至一度斷了對漢室朝廷的進貢。
眾人听著衛弘繼續說道︰「丞相與征南軍的將士們一路打到桃花江畔,所進軍的地域不過只是南疆的十分之一罷了,且不說遠在南疆極南的扶南國,就是永昌西南的哀牢古國和撢邦高原我們都不曾踏足,但這些地方都曾歸附過漢家朝廷。」
「僅僅是根據南疆全圖上探明的地域,在南疆設置三十六郡絕對不多,末將已經在圖上標出來了,扶南郡、真臘郡、驃郡、撢郡、甚至是身毒東郡都在布局當中。」
衛弘說了這麼多,雖然還有很多話都沒有說,但究竟是什麼用意,營帳中的眾人都懂了。
漢室朝廷無暇南顧,那麼主持南疆大局的就呼之欲出了。
除了衛弘一直請求的南疆都護府,還能有其他的選項嗎。
趙雲也後知後覺的笑了笑,他早就在李恢處簡略听聞了衛弘對南疆都護府的謀算,對這樁事也不可置否,所以也將目光看向了諸葛丞相,想要听听諸葛丞相對這件事的看法。
听到了一半的時候,諸葛丞相就約莫明白了衛弘的真正謀算。
費听著衛弘說到了最後,這才想明白了笑著說道︰「若真如寧遠將軍所言,在南疆設置三十六郡,便是曠古絕今的壯舉了!」
諸葛丞相卻岔開了話題︰「吾已經放歸了孟獲回銀坑山,其余蠻族諸部也被遣散回了領地,南疆諸多蠻族之王答應在三江城為漢軍班師回朝送行。」
諸葛丞相看向了趙雲和李恢,吩咐他們待會主持大軍進駐三江城。
趙雲和李恢兩人抱拳將這件事應下。
隨後,只听諸葛丞相看回了衛弘和費說道︰「你們想在南疆設郡立縣,派遣漢家官吏治理,如此有三不易。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無所食,一不易也。蠻人傷破,父兄死亡,留外人而不留兵,必成禍患,二不易也。蠻人累有廢殺之罪,自有嫌疑,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
听聞諸葛丞相的這番話後,費便明白了諸葛丞相顧慮重重,並不打算深度經營南疆。
如此一說的話,漢軍征討南疆最大的收獲,就是即將前往的三江城中,諸多南疆部落為漢軍歡送的珍珠金寶、丹漆藥材、耕牛戰馬等。
費在心中嘆了一口氣,但卻明白諸葛丞相說的並沒有錯,沒辦法解決漢蠻之間的不信任,就要冒然在南疆設郡立縣,根本就毫無可行性。
不過讓費意外了。
只見諸葛丞相抬頭將視線落在了衛弘的身上,面色十分鄭重地詢問道︰「衛弘,經營南疆的此三不易,你可有破局之策?」
峰回路轉,諸葛丞相突然將話題問向了衛弘,令人覺得這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衛弘也是在一陣錯愕之中,明白了諸葛丞相的用意,沒有絲毫的猶豫,從懷中掏出了一枚天漢通寶遞到了諸葛丞相的面前︰「丞相,此乃破局之策!」
諸葛亮看著這枚熟悉的天漢通寶制式,知曉這是衛弘為了拉攏越嶲諸部打造出的交易信物,一個不被漢家朝廷所承認的錢幣。
「你且仔細說說。」
衛弘說道︰「丞相對南疆目前的顧慮是正確的,南疆諸部要比越嶲諸部更加的封閉保守,他們的土地足以保證部族豐衣足食,而不必像中原那般為了土地和糧食彼此征戰,而想要破解南疆蠻族部落的封閉,只有一個辦法能夠從外部打開他們。」
「這個方法就是舉行貿易。益州的鐵器、布匹、藥物和茶葉等都是南疆的必需品,除此之外瓷器、香料等在南疆都是走俏貨。」
衛弘目光從諸葛丞相、趙雲、李恢和費的身上一一掃過,問道︰「不知一路打過來,丞相與諸位將軍可否看到,南疆蠻族動輒便是舉部族數萬人而戰。這便是因為多蟲多病的南疆缺醫少藥,此方水土養人,但卻極少見到長壽者,是故部落多青壯,少老弱,能夠追隨洞主酋長長途作戰。」
「試問,若是大漢以醫藥、鐵器和布匹與南疆諸部落交易,初步打破南疆部落的封閉狀態,建立起蠻族部落與大漢商隊和諧共生的商貿體系,那麼丞相所擔心的三不易便蕩然無存!」
果然,衛弘雖只是三言兩語的幾句話,卻極為中的地說到了諸葛亮的軟肋處,令他也有所意動。
只听衛弘繼續說道︰「只要初步建立起大漢在南疆的商貿體系,其余的事情就都好說了,畢竟有丞相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流傳在南疆大地上,蠻族諸部對漢室朝廷還是比較認可的。日後只要效彷燕昭王千金買馬骨,甚至不用漢家朝廷在南疆設郡立縣,這些蠻族部落也會主動請求內附漢室朝廷的!」
「啪!」
素來穩重的費在听到了衛弘的長篇大論後,激動的心情無以復加,拍座而起道︰「此計甚好!」
諸葛亮被這動靜弄的回過神來,看著趙雲和李恢兩人問道︰「子龍和德昂對此有何高見。」
趙雲搖了搖頭回道︰「此非雲之所長,不便對此評價,倒是德昂世居益州郡,定有高見!」
李恢聞言,十分謙遜地擺了擺手︰「子龍將軍此話捧殺某了,不過寧遠將軍所提議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策,與丞相七擒七縱孟獲之事異曲同工,某之愚見認為,可以引為一用。」
諸葛亮聞言,揮了揮羽扇遣散了眾人︰「爾等還是歸營主持拔寨還軍一事吧,茲事體大,待吾仔細思索後再給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