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家大軍渡過瀘水之後,听聞了孟獲召集各地蠻邦的消息後,丞相諸葛亮喚來衛弘,帶著他們自駕小車,引數百騎前來探路。
前有一河,名道西洱河,水勢雖慢,並無一只船筏。
諸葛亮令麾下漢卒伐木為筏而渡,卻沒有想到,這種材質的木筏到了西洱河上皆被沉沒入了河。
諸葛丞相招來知悉南疆風土人情的呂凱,把這件事問了他。
呂凱想了想才說出對策︰「末將听聞西洱河上流有一山,其山多竹,大者數圍。可令人伐之,于河上搭起竹橋,以渡軍馬。」
諸葛丞相欣然接納這則建議,立即調三萬人入山,伐竹數十萬根,順水放下,于河面狹處,搭起竹橋,闊十余丈。
竹木浮橋一夜便成,漢家大軍于河北岸一字兒下寨,便以河為壕塹,以浮橋為門,壘土為城。
諸葛丞相又安排三路人馬,過橋南岸,也是一字下三個大營,以待蠻兵。
渡過西洱河抵達南岸後,孟獲的老巢銀坑山就近在眼前,但諸葛丞相卻並不著急,看樣子是要等蠻族聯軍到此地進行決戰。
諸葛丞相站在山崗上,遙望周圍數十里的廣袤山陵,忽然對身後的衛弘問道︰「衛弘,近來可從吾排兵布陣當中,學到些什麼?」
衛弘點了點頭,深表贊同地說道︰「丞相用兵鬼神莫測,算無遺策……」
諸葛亮打斷了衛弘這番 須拍馬之言︰「你說些自己的見聞領悟……」
衛弘想起來了諸葛丞相一向是務實的人,于是仔細思慮了一陣後才說道︰「末將三言兩語之間說不清楚,但這些天來觀看丞相親自用兵,確實能感受到丞相的用兵格局遠勝于尋常將領。」
諸葛亮收回目光,再問道︰「既然你說不清楚,那吾來說說。若是你用兵,自出永昌關向南,或用奇襲、或用旁計,若能僥幸勝之,降卒一律收編,南疆之土想要就此時機納入漢家治下,是否?」
衛弘點了點頭,坦然承認了此事。
諸葛丞相在如何治理南疆這件事上,態度非常模湖,不贊同對南疆納土治之,大概是在擔心南疆偏僻蠻荒,不足以耗費漢家朝廷的精力在此處開疆拓土。
看著衛弘的反應,諸葛亮嘆了一口氣說道︰「你的視野太狹隘了,戰局之外還有戰局的教訓就忘了,狹路相逢勇者勝固然沒錯,但傷敵一千自損也有八百,這戰場上的得失又豈能是那般輕易可斷言的!」
衛弘默然不語,覺得諸葛丞相說出這番話是另有深意,只是自己暫未領悟明白。
諸葛亮有意點撥衛弘,開口說道︰「你現在還是把自己當作了一枚棋子,而並非是弈棋人,而吾希望你能做一名合格的弈棋人。」
……
……
為了一雪前恥,孟獲率領南疆諸邦拼湊的數十萬蠻兵,恨怒而來。
浩浩蕩蕩的蠻族大軍將近西洱河,孟獲親自引前部一萬刀牌獠丁,直扣漢軍前寨搦戰。
諸葛丞相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乘駟馬車,左右眾將簇擁而出。
諸葛丞相見孟獲身穿犀皮甲,頭頂朱紅盔,左手挽牌,右手執刀,騎赤毛牛,口中辱罵不听,像極了一條忽然有了底氣的瘋狗。
孟獲身邊手下萬余洞丁,各舞刀牌,往來沖突。
見此軍容,饒是諸葛亮也面露詫然之色,覺得孟獲帶來的這支兵馬不容小覷。
前軍向導呂凱也趕過來提醒道︰「丞相,此乃南蠻精銳之軍,名為刀牌獠丁,悍不畏死,勇不可擋,是南疆出了名的死士之軍!」
諸葛丞相聞言,急令漢家大軍退回本寨,四面緊閉,不許出戰。
那些蠻兵見狀,皆果衣赤身,直到寨門前叫罵,嘲笑漢家士卒乃是無膽鼠輩。
罵聲實在刺耳,營中諸將大怒,皆來稟諸葛丞相道︰「某等不堪蠻夷如此羞辱,情願出寨決一死戰!」
但諸葛丞相仍舊恪守原先的安排,不許各部兵馬出寨迎敵。
諸將再三欲戰,諸葛丞相止道︰「蠻方之人,不遵王化,今此一來,狂惡正盛,不可迎也,且宜堅守數日,待其猖獗少懈,吾自有妙計破之。」
于是大漢軍隊堅守數日。
諸葛丞相在高阜處探之,窺見蠻兵已多懈怠,乃聚諸將道︰「你等敢出戰否?」
忍了這些日子,營帳中的諸將火氣都快壓不住了,听聞諸葛丞相點將出兵,紛紛欣然應命,請求出兵應戰蠻族聯軍。
諸葛丞相先喚趙雲、李恢入帳,向耳畔低言,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受了計策先行退下。
隨後諸葛丞相又喚王平、馬忠入帳,親自囑咐了一番後,放他們離去了。
諸葛亮最後的目光落到了身旁的衛弘身上,緩緩開口道︰「吾今棄此三寨,退過河北。吾軍一退,你可便拆浮橋,移于下流,卻渡趙雲、李恢軍馬過河來接應。」
「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孟獲知之,必來追趕,你卻斷其後。」
看到衛弘一一應下,諸葛亮囑咐道︰「你營中兵精馬壯,此番又是接連幾環軍務落在你頭上,當當學會如何調兵遣將!」
衛弘點點頭,明白了諸葛丞相的心意後,不再耽擱,趕忙去自己的營寨中落實諸葛丞相的戰略部署。
待衛弘離開後,諸葛丞相只教關索護車。
大漢軍隊化整為零,消失在了南疆群山的茫茫夜色中,寨中多設燈火。
河對岸的那些蠻兵望見,來稟告蠻王孟獲。
孟獲多疑諸葛亮的手段,不敢下令讓麾下的蠻兵直接沖突漢軍營寨當中,原先一往無前的進攻勢頭反倒是疲軟了下來。
次日平明,孟獲引大隊蠻兵徑到漢軍大寨之時,只見三個大寨,皆無人馬,于內棄下糧草車仗數百余輛。
孟優疑心大起,趕緊將這件事快速稟告了兄長孟獲。
孟獲獲悉這件事,連忙率領精銳之師的刀牌獠丁干了過來。
孟優率先問道︰「諸葛棄寨而走,莫非有計否?」
孟獲看著營寨中的糧草,搖了搖頭道︰「某料諸葛亮棄輜重而去,必因國中有緊急之事。若非吳侵,定是魏伐。故虛張燈火以為疑兵,棄車仗而去也。可速追之,不可錯過。」
于是孟獲自驅前部,直到西洱河邊,望見河北岸上,寨中旗幟整齊如故,燦若雲錦。
沿河一帶,又設無數旌旗林立,像是平白無故多出了一座錦城。
蠻軍哨騎見到這一幕,雖沒有見到漢家兵馬,但都不敢輕易冒進。
孟獲見到這一幕,笑道︰「此是諸葛亮懼某率兵追趕,故就河北岸少住,不二日必走矣。」
于是孟獲將蠻兵屯于河南岸,又使人去山上砍竹為筏,以備渡河,卻將敢戰之兵,皆移于寨前面,準備自己親自率領精銳追擊漢軍。
孟優提醒道︰「大王,是否要知會雍元帥一聲,令其率本部人馬響應大王追擊漢軍!」
孟獲搖了搖頭,他想起來了自己上次落入漢軍手中,雍竟逾矩調動自己的兵馬,且最後逃走了,覺得此人野心勃勃,便不再信重,被孟獲打發去了征討董荼那和阿會喃等叛徒。
……
……
是日,狂風大起,西洱河上竟涌起波浪。
天生異象,聲勢駭人!
南疆蠻族素來崇尚自然神靈,認為此等異象是天意示警,紛紛跑出營帳外叩拜祈求。
卻沒有想到,此時此刻四壁廂火明鼓響,原先偃旗息鼓的大漢軍隊忽然殺到。
蠻兵獠丁措手不及,竟自相沖突了起來。
畢竟聚攏在這里的幾萬蠻軍都是南疆諸邦拼湊出的人馬,彼此之間的調度並不配合,漢軍突如其來,一時之間竟然數萬蠻軍自亂了陣腳!
見到這一幕的孟獲大驚,知曉此時此刻定是無力回天,急引宗族洞丁殺開條路,徑奔舊寨,希望能在那里止住慌亂的麾下兵馬。
忽然間,一彪軍從寨中殺出,乃是趙雲。
孟獲不僅早就听聞了趙雲的名聲,更是幾次三番的見識到了趙雲勇不可擋的戰力,亂軍之中絕不敢與趙雲正面交鋒。
孟獲慌忙回西洱河,望山僻處而走,又一彪軍殺出,乃是句扶所率的數千兵馬。
句扶所部以逸待勞,看到孟獲領軍逃了過來,先是幾陣攢射箭雨,後又數波臨陣沖殺。
一番不得已的交戰之後,孟獲只剩得數十個敗殘兵,望山谷中而逃。
在荒山河谷的小路上鑽了許久,孟獲見南、北、西三處塵頭火光,因此不敢前進,只得望東奔走,方才轉過山口,見一大林之前,數十從人,引一輛小車。
車上端坐著的人影,正是大漢丞相諸葛亮。
諸葛丞相呵呵大笑道︰「蠻王孟獲!天敗至此,吾已等候多時也!」
孟獲聞言大怒,心中終于是壓抑不住諸葛亮幾次三番的羞辱之仇,回顧左右道︰「吾遭此人詭計!受辱三次,今幸得這里相遇。你等奮力前去,連人帶車砍為粉碎!」
數騎蠻兵听令,沒有絲毫的猶豫, 力向前搏殺,打算配合蠻王斬殺了諸葛亮。
孟獲當先吶喊,搶到眾人之前,想要手刃了諸葛亮,一雪前番所受到的羞辱之仇。
卻沒想到,趷踏一聲,踏了陷坑,一齊塌倒。
那林中之內,轉出李恢,引數百軍來,一個個拖出,用麻繩鎖鏈一一五花大綁起來。
諸葛丞相先到寨中,招安蠻兵,並諸甸酋長洞丁,此時大半皆歸本鄉去了,除死傷外,其余盡皆歸降。
他們早就听聞漢軍優待俘虜,不過听孟獲鼓噪,認為漢軍嗜殺,跑來南疆就是為了征服他們的部落和土地。
但親眼見到諸葛丞相以酒肉相待他們,好言撫慰後,大開洞寨之門,毫無囚禁他們的意思。
眾多洞主皆是有所感嘆,明言自己等人是受了孟獲的蒙蔽才出擊漢軍。
如今他們蒙漢軍饒命之恩,此番回到部落中,必不再響應孟獲出兵。
少頃,夜郎柯押解孟優到了諸葛丞相的帳下,這是夜郎柯蹲守得來的一條大魚。
諸葛丞相看著孟優,怒其不爭地道︰「你兄愚迷,你當諫之。今被吾擒了四番,有何面目再見人耶!」
孟優羞慚滿面,但深知好死不如賴活著,于是伏地請求諸葛丞相能饒他一名。
諸葛丞相看他這副沒有骨氣的樣子,搖了搖頭無可奈何地說道︰「吾殺你不在今日,吾且饒你性命,勸諭你兄。」
于是諸葛丞相一揮羽扇,令兩旁的漢軍武士解其繩索,放起孟優。
孟優逃過一命,哭的十分傷心,最終對諸葛亮拜別離去。
不一時,李恢又押解孟獲到來。
想起了先前在林中,這孟獲絲毫不顧惜自己幾次三番的饒命之恩,諸葛亮內心不悅。
諸葛丞相看著孟獲,臉色變得十分震怒,大怒道︰「你今番又被吾擒了,有何理說!」
孟獲咬著牙不屈地喊道︰「某今誤中詭計,死不瞑目!」
但這一次出乎孟獲的意外,諸葛丞相直接叱武士推出斬了他。
孟獲臉上有些意外,不過卻全無懼色,走到帳門口的時候,還是沒有忍住心頭的偷生之念,回顧諸葛丞相道︰「若敢再放某回去,必然報四番被擒之恨!」
諸葛丞相大笑,令左右去其縛,賜酒壓驚,就坐于帳中。
諸葛丞相問道︰「吾今四次以禮相待,你尚然不服,何也?」
孟獲道︰「某雖是化外之人,不似丞相專施詭計,某如何肯服?」
諸葛丞相道︰「吾再放你回去,復能戰乎?」
孟獲道︰「丞相若再拿住某,某那時傾心降服,盡獻本洞之物犒軍,誓不反亂。」
諸葛丞相笑著遣還了孟獲。
孟獲猩然拜謝後,便再度離開的漢軍大營。
一路上聚攏了散落潰敗的殘兵,聚得諸洞壯丁數千人,孟獲率領他們望南迤邐而行。
天明時分,孟獲早望見塵頭起處,有一隊兵馬到。
乃是雍听聞孟獲與漢軍決戰,特來助援。
路上雍又踫到了孟優,得知了戰事的結果,雍無奈之下,只能配合孟優進軍,來為蠻王孟獲報仇。
……
……
PS︰書友們對這段情節反應並不是很好,但作者君認為這段情節很重要,關乎日後北伐。想了想還是中和一下,加快情節走向,盡快平定南疆,進入北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