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444章︰明人求仁,黥人求勇。

王陽明來到湖廣華容縣時,已經是大半個月之後。

一路上的見聞,讓他對劉大夏產生強烈的好奇。

賦閑在家的劉大夏,儼然已經不被岳州府的讀書人所容,認為其過于的狂妄、不僅肆意的斷章取義,言語還極其的大逆不道。

至于所謂黥事,岳州府的讀書人可管不了這麼多,他們在意的只是科考。

甚至有不少讀書人,多次上書,請求要懲治劉大夏,禁止他妖言惑眾。

好在劉家乃是一流縉紳,不是幾個窮酸能夠撼動。

王陽明規規矩矩的投了拜帖,對這次拜訪頗為的期待。

不到一刻鐘劉家就大開中門,劉大夏也哈哈笑著走了出來。

「伯安來啦!怎麼想著跑來看我這個老頭子?」

王陽明忙告禮說︰「東山公乃是晚輩的座師,來拜訪是應當的!我此番被貶謫貴州,正好途徑湖廣,心中亦有些疑惑,故而特意前來拜訪!」

「貶謫貴州?」劉大夏眉頭一皺。

「眼下朝政糜爛,劉瑾等宦官蒙蔽聖听,自請殺劉瑾未果後,謝、劉兩位內閣大臣,都已經辭官,諸臣請留,被劉瑾所厭。今年初,他便是大肆報復,我不幸被庭杖四十,流放貴州龍場驛!」王陽明苦笑道。

劉大夏沒有動怒,目光望著天際,良久後才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難道我大明朝,真的是積不善之家,才會遭此余殃?」

王陽明拱手說︰「時局如此,皇上年幼,我等那有他法?」

劉大夏嘆了口氣,恢復笑臉道︰「不說這煩心事了,你好不容易來一趟華容,老夫定要好生盡盡地主之誼!」

說著就牽著王陽明的手,從中門而入。

十幾個學生分列兩行,紛紛朝著王陽明告禮。

劉大夏嚴肅的臉上綻開笑容,一一介紹起來︰「伯安,這些可都是老夫的得意弟子,本以為年事已高,不會再收學生,奈何世事難料!你別看這十幾個人少,可他們都是老夫精挑細選,留下的都是心智堅毅而不迂腐者,他日只要高中,他們定能貫徹老夫之志!」

王陽明點頭說︰「東山公定能桃李滿天下!」

劉大夏擺了擺手︰「只要其中出了一個人才,便算是老夫為大明做的最後一件事了!」

兩人邊說邊走,一路走向中堂,這才在丫鬟的伺候下奉茶入座。

王陽明望著屋內裝飾,發覺這個劉大人還真是老「黥事」,家中喝茶的杯子,都是黥人的玻璃杯,屋頂上也有黥人造的玻璃瓦,使得室內光線更為敞亮。

劉大夏見他好奇,便笑道︰「伯安應當知道,這些東西都是黥人貨吧?老夫雖不喜黥人,可卻覺得黥人之器物,確實實用!就拿著玻璃瓦來說,十幾片透明的瓦片,就能讓室內明亮許多,如此巧物不用,豈不是愚痴?可惜黥人貨還沒賣遍湖廣,否則小民皆可受益!」

王陽明也笑道︰「實不相瞞,此行我被劉瑾派人刺殺,為了不再有意外,便是坐著黥人的大船到寧波,還在寧波見識了黥人的醫術!如今想來,依舊覺得甚為奇妙!黥人一劑抗生素,抵過以往吃幾個月的藥!」

「哈哈哈!看來伯安是受苦了!不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劉大夏望著他說︰「那此行伯安是來問黥事的吧?」

王陽明拱手道︰「東山公猜的不錯,我在沿海見聞一番後,又去問了于喬先生,他于黥事上不甚了解,讓我來問您!他說您專研黥事久矣,又同黥人打過仗,定能有更深的見解!」

劉大夏拍了拍膝蓋,舒緩一下面部說︰「哎呀,余姚的謝于喬不通黥事,反倒是讓伯安舍近求遠,這何嘗不是我大明朝之弊端呢?伯安,老夫對黥人,此刻是又敬佩又畏懼,這不是一伙尋常的海外蠻夷,若是誰能覆滅大明,斷我名教,那定是黥人!」

「嗯哼!」王陽明訝異了一下。

劉大夏起身踱步道︰「明人求仁,黥人求勇。求仁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務通,以開風氣。黥人無三綱五常,可他們有實用之學,他們不尊聖賢之道,卻遵從所謂萬事萬物之規律!圖救時者言新學,慮害道者守舊學,舊者因噎而廢食,新者歧多而亡羊。舊者不知通,新者不知變。

我大明自洪武年間以來,未曾有過大變,所謂休養生息,不過因循守舊罷了!然則天道循環不止,世道也是變化不止。今之大明,已非洪武年間的大明,可咱們用的卻是老一套!幾十年前的藥方,能救當下的病人?」

「求仁物本,以正人心。求勇務通,以開風氣!」王陽明琢磨一會,點頭說︰「東山公說的好,短短數言,道盡黥人根本。」

劉大夏卻在夾私貨,他句僂著身子,臉色紅潤的望著王陽明說︰「伯安,依我所見,黥人才是苟日新、日日新,他們慣會積極任事,事事求得變通。

他們事事言利,反倒不受羈絆,可以暢所欲為。他們重商貿工匠,同樣是不拘小節!國君可以親自去作坊里參觀,讀書人讓他們進作坊里當學徒,黥人各行各業皆在做學問!可謂是日新月異,短短數月就能化腐朽為神奇!

可我大明呢?因循守舊,自洪武至正德,只變事而無變法。洪武年間如何做,今天便依舊如何做!偶爾變事,亦是不懂根本,修修補補罷了!今日我大明若不奮起變法,黥人打進京師之日,就是我大明亡國之時!」

王陽明有些坐不住了,他本只是好奇黥事,劉大夏言語中,卻在鼓吹他的變法之策,難怪整個華容的讀書人,就剩下十幾個願意跟著他。

他拱手說︰「東山公所言變法、變事,晚輩以為,還是修身的問題!假若我大明朝的讀書人,都能品格高貴,朝野自然滿是浩然正氣,縱然黥人再怎麼器物精良,又有何懼?古有……」

「錯!」劉大夏揮手打斷道︰「這不是修身的問題,也不是倫常的問題,不是一個人的問題!錯的是法!是太祖開國定下之法,此法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它就得變!」

王陽陽垂下了頭,眉頭也緊皺起來。

「黥人有兩句話,老夫同樣認為是至理名言,一句叫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句叫做‘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此二話讀來,起初老夫嗤之以鼻,然而伯安啊!咱大明滿口仁義道德的人還少嗎?」

劉大夏語氣舒緩一些︰「這大明的事情,敗壞在哪里?張口仁義,閉口道德,可事終歸是要讓人去做!大明缺少有見識的臣子嗎?不缺,事情也不怕不能夠實行,就怕沒有能夠去實行的人。我堂堂大明,先敗于瓦剌,有天子被俘之恥,今又敗于黥人,這個驟起的彈丸之國。

自英宗至正德,這期間就沒人看到弊端嗎?有,有不少!可是誰去做?誰能做好?讀書人醉心科舉,聖賢書讀的倒背如流,可他們能任事嗎?可他們敢任事嗎?道德文章做的再好,見識再多,不去做又有何用?言必稱孔孟,千年前的孔孟會活過來,替咱們把事給辦了嘛?」

王陽明回味這兩句話,心里頭同樣翻江倒海,劉大夏說的極有道理!

在這大明朝,要辯經的話,朝中個個都是好手,問題是聖賢書讀的好,得能辦事,才能治國平天下!

劉大夏繼續道︰「黥人強悍之本也不全在船堅炮利,人家做到了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這一點上,讀聖賢書的咱們,又有何資格,去嘲笑黥人滿口俗話、開篇言利?人家一心一意在辦實事、置實業,說到做到,是真的在為老百姓謀利,僅憑這一點,大明袞袞諸公就該羞愧!」

「實踐檢驗真理,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王陽明默念這幾句話,只覺得隱隱有什麼東西,在腦海中炸裂。

劉大夏繼續在夾帶私貨,想要忽悠王陽明往變法的理上靠。

王明陽卻似入定了一般,還在琢磨方才的幾句話。

……

說到最後,劉大夏眼神中帶著深深的期許︰「伯安,劉瑾乃是宦官,其勢必不能久,你還年輕,將來定有起復的那一天!這大明朝,終歸是得靠你們!」

王陽明忙起身行禮說︰「晚輩定牢記教誨!」

劉大夏嘆了口氣,吩咐道︰「浩初,去將黥人的報紙、書籍都印一份,送于伯安!」

「黥人的報紙和書籍?」王陽明喜道。

劉大夏一笑說︰「老夫在廣東還是有些薄面的,這些報紙具是黥人的華夏日報發表,我托人從東秦購來,沒有這些報紙,老夫怎能如此了解黥人?」

「多謝東山公!」

「伯安,你是個有宿慧的,你二十八歲那年中進士,老夫就看出你的不凡!這大明朝眼下風平浪靜,可樹欲靜而風不止,黥人正在隔壁苟日新、日日新,老夫沒多少年的活頭了!將來能怎麼辦,怕是只有天知道了!」

…………

…………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