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到了秦朝建立,秦國的車馬發展的已經相當成熟,兵馬俑出土的一些戰車,可以看出來。

只不過此時的車輛沒有後世的鏈條、傳動軸、避震器等物,就是單純的車輪加上車架,車輪也是采用木頭材質,極易磨損。

手推車是漢代發明出來的,所以秦朝的時候並沒有。

只不過手推車的正統叫法是「轆車」,漢代井上汲水多用轆轤,而手推車就是由一個輕便的獨輪向前滾動,形似「轆轤」,所以稱其為「轆車」。

轆車的使用從漢代開始,延續了兩千多年,就算黃賀穿越的時候,在許多農村、城市的工地里還是依舊使用這種小推車,只不過做出了改良,將單輪改成雙輪,車駕取消,換成了車盒。

轆車的一大優點就是可以單人操作,輕便快捷,而且還能在田間地埂進出,比一般的四輪車或者雙輪車,更適合農民的需要。

省卻了百姓運送糧食之苦。

只是現在的秦朝還沒有橡膠,無法制作出輪胎,好在黃賀直接從現代社會,采購了一批橡膠輪胎,安裝到這些小推車上,大大的加速了夏收工作的進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的智慧,誠不我欺。」

仿照後世的糧食儲備,黃賀開啟了向廣大驪山百姓,購買春季小麥的通知。

按照一斤糧票兩斤小麥的價格,大批的小麥被運輸進黃賀建立的糧倉。

說是黃賀建立的糧倉,也不盡然,因為這個糧倉的位置,就是秦始皇的陵寢——也就是後世從未挖掘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佔地萬畝,內部空間極大,得益于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秦始皇陵具有干燥、防火、防蟲、防潮、低溫等特點,是一個天然的大糧倉。

秦始皇的遺體,早就被黃賀清理出去,挖個坑,埋了。

對于秦始皇來說,他精心準備了三十多年的皇陵,為黃賀做了嫁衣,許多不易儲存、易腐爛的肉類、水果等物品,全都放在了秦始皇陵,再放上幾千萬斤的小麥,自然也不在話下。

瀟睿吐了吐舌頭道︰「主人,咱們這樣,會不會是褻瀆祖龍啊?」

「哪有什麼褻瀆,死去元知萬事空,與其浪費這麼大的一個地方,還不如讓它成為廣大勞動人民,勞動成果的儲存地,你看上至周朝天子,下至黎民百姓,活著的時候可能不同,但是死了大家都一樣,誰也不能再活過來。」

「而且越是身份高貴的人,死後越怕自己的陵寢被盜。我們將始皇的遺體葬了,無人知曉,免去了他死後還要被盜墓者襲擾的隱患,說不定他還得感謝咱們呢。」

祖龍︰我TM真服了你這個老八!

黃賀覺得,不論這個人生前如何,死後就是一堆爛肉,與其在棺材里腐爛,還不如回歸自然,這一點,西部人民的天葬就非常符合黃賀的理念。

人與動物唯一的區別,就是在活著的時候,人可以有思想、有尊嚴的活著。

許多古代的帝王將相,將自己的陵墓修建的比活著的時候還要繁華,他們相信輪回轉世,死後重生,活著的時候享受,死了也要帶進墳墓。

黃賀對他們的這種行為表示理解,但絕不贊同,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人都死了,還要跟活人爭地方、爭資源,這不是純純的死靶子嗎?

就像許多盜墓小說里寫的那樣,死人跟活人斗,任憑你機關再巧妙、位置再隱蔽,也擋不住人們對財寶的。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死亡並不是最可怕的東西,窮才是。

原本驪山的百姓,對祖龍始終保持著敬畏,但是黃賀親自發話,讓他們把秦始皇陵里面的東西都給搬出來,能用的就自己用,不能用的就變賣出去,換成糧食。

現在的秦始皇陵,早就成了一個大冰箱,被黃賀劃分出好幾個區域,用于存儲。

這次驪山小麥大豐收,許多百姓留足了家中的余糧,其余的全都賣給了黃賀。

準確的說,是賣給了驪山縣衙,更準確的說,是賣給了驪山縣六娃負責的糧食收購站。

糧食儲備可是一件大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黃賀還記得小時候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天下糧倉》,整部劇就是圍繞著糧倉開展,為了糧食的事情,那真是手起刀落,砍了不知多少清官、貪官的腦袋,里面的老百姓更慘,易子而食的慘劇每天都在發生。

究其原因,還是生產力不足,糧食儲備不足。

古代的官方為了調節糧價,儲備糧食以應付災荒饑年,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于豐年購進糧食儲存。

到了西漢、東漢時期,「常平倉」制度就逐漸完善。

古代每逢朝代末年,多是因為百姓吃不上飯造反,例如元末、明末,朱元璋吃不上飯,全家餓死,加入了紅巾軍。

李自成吃不上飯,就加入了高迎祥的部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闖王。

但凡有一口吃的,古代的百姓都不會走上造反的路。

儲備糧就像空氣,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但是不能缺少。

黃賀望著堆積成山的小麥,忍不住放聲大笑,「有了這些糧食,進可取咸陽,退可守驪山,這下,就算劉邦、項羽帶著三十萬兵馬來投奔我,我也不怕了。」

瀟睿忍不住問道︰「劉邦?項羽?他們是誰?」

黃賀望著東方,意味深長道︰「他們是這個時代最閃耀的星星,天縱奇才,如果有機會,我帶你會一會他們。」

……

咸陽城內,秦國王宮。

公子高、公子將閭分坐在王位兩旁,大殿上,以右丞相馮去疾一派、左丞相李斯一派,至于趙高,則是閉門不出,連朝會也不來參加。

「臣聞听一件大事,祖龍皇帝的陵寢,被黃賀惡賊破壞,他將祖龍的尸身草草的埋了,陵寢則被他挪作他用,此舉傷天害理,有損我秦國之威,懇請二位皇子立即出兵,討伐黃逆!」

開口的是御史大夫馮劫,此人今年已四十有三,長得是標準的秦人面孔,方臉、面部中部凹陷,下頜明顯前翹,額頭也有輕微前傾。耳朵形狀似長條,眼楮位于中部凹陷最低的地方,如八字斜著向里向外,眼尾上翹,鼻部比較扁平。

蓄著八字胡,一身正氣。

按照原本歷史走向,這位馮劫馮大人,此刻已經與右丞相馮去疾,一起去地府見祖龍了。

秦朝的御史大夫主要負責監察百官、管理書籍和群臣奏章,地位之高相當于副丞相。

馮劫說完,朝堂上一片寂靜,就連黃賀的老對頭馮去疾、馮囂亭父子,也是緘口不言,場面一度陷入了尷尬。

見無人說話。

公子高干咳了兩聲道︰「馮大夫所言甚是,可目前我咸陽城只剩下八萬軍隊,其中兩萬護衛咸陽的中尉軍,一萬負責宮廷的衛尉軍,還有五萬都尉軍殘部,如此兵力,再去攻打驪山,恐重蹈覆轍啊。」

公子高說的倒是實話,在場的諸位大臣,沒有人反駁。

公子將閭不高興了,他本來也是要這樣說,可被公子高搶了先,他眼珠子一轉,暗道︰現在是爭奪皇位的關鍵時期,公子高已經取得了右丞相馮去疾的支持,如果能將御史大夫拉到自己的陣營,我的勝算豈不是又多了一分?

你既然反對出兵,那我就跟你反著來,反正秦國的士兵數不勝數,就算全打光了,只要重新招募不就行了?

「哥哥所言有偏頗。」公子將閭開口就反駁了一句,成功吸引了大臣們的注意,「他黃賀再強,也不過只有驪山彈丸之地,我們只需要用大軍圍困,等到驪山山窮水盡,我們再將其一網打盡,豈不正好。」

公子將閭此言,也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支持,御史大夫馮劫暗暗贊許。

公子將閭看到諸臣的反應,心里很是得意,繼續道︰「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如今我咸陽城富有八萬帶甲之士,而他黃賀,也不過一萬之數,我們還可以從北方的上郡調去兵馬,到時候我軍佣兵三十萬,定可一舉破之!」

公子高聞言一驚,自己這個便宜弟弟,居然打起了被拒匈奴的三十萬大軍的主意。

始皇帝三十二年,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不到一年的時間擊退匈奴七百多里,奪取匈奴內蒙古河套地區,屯兵于榆林。

這幫驕兵悍將,戰斗力爆表,無論是誰,只要掌握了這三十萬北地軍,就從實際上控制了秦國的命脈。

只可惜三十萬北地軍的將領蒙恬,至今還在陽周大牢里關著。

如今這三十萬大軍的統領,是秦國大將王翦之孫,猛將王賁之子——王離。

自從王翦、白起、李信這幫人死後,秦國的大將,就只剩下蒙恬、王離、趙佗、屠睢等寥寥數人,否則歷史上也不會讓一個少府的小吏章邯執掌軍事。

可以說,誰能打通王離的關系,誰就能掌握先機。

只要三十萬大軍在手,誰就是下一任的秦王。

公子高暗罵便宜弟弟狡猾,只不過說出去的話就如潑出去的水,他硬著頭皮道︰「弟弟此言差矣,三十萬北地將士,肩負抵御匈奴的重任,萬萬不可輕動,這是父皇的遺命,難不成,你還敢違抗父皇的命令不成?」

公子高也是拼了,為了不讓將閭奸計得逞,連自己的死鬼老爹都搬了出來。

公子將閭也不是善茬,「父皇遺命?那你問問父皇,如果他老人家知道,自己死後,陵寢被毀,尸身被遺棄荒野,他會不會繼續堅持,不動兵馬,會不會放任黃賀小兒,做出此等傷天害理之惡事!」

「你——」公子高一時語塞,找不出反駁的話。

「奇怪,將閭這小子的口才,什麼時候這麼利索了?」

「公子將閭才辯無雙,思維敏捷,實有始皇之遺風!」

「真是看走眼了,以前沒發現,原來公子將閭還是個噴子高手!」

看著兩位皇子唇槍舌劍的爭辯,底下一眾大臣大呼過癮,有的人已經悄悄轉變了陣營。

原本公子高是始皇二子,公子將閭是始皇三子,按照順序,自然是長者為尊。

可秦朝怎麼統一六國?

靠的可不是長者為尊,而是能者上、庸者下,這套成熟的人才選拔體系,讓無數英雄豪杰,效力秦國。

以前有文武兼備的公子扶蘇,底下一眾皇子沒有什麼想法。

如今扶蘇已死,公子高和公子將閭就成了熱門選手,而且兩個人的能力都不弱。

公子高略佔優勢,畢竟他現在是名義上的長子,但是經過今天的辯論,公子將閭的辯才明顯高于公子高,這就讓許多人改變了對兩個人的看法。

誰都想自己支持的人有能力,誰也不想自己追隨的人是個弱者。

公子高氣結,趕忙向右丞相馮去疾投去了求助的目光。

馮去疾心說︰「你踏馬的看我干什麼?我是丞相,又不是你爹,別什麼都指望老子。」

可是他已經明確的表示,支持公子高做下一任秦國的話事人,上了賊船,再想下來可就難了。

馮去疾聲音沉穩︰「正面對抗,不利;任黃賊發展,不行,只有一條路,先把黃賀在咸陽的產業沒收,凡是有跟黃賊通氣者,一律抓捕。」

「黃賊能發展至今,靠的無非是家具、白紙、糧食、糧票,只要我們將其四肢斬斷,他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得乖乖投降。」

馮去疾並沒有說什麼打仗之事,那不是他的強項。

可不得不說,馮去疾的確是老奸巨猾,一下就道出了黃賀的軟肋。

商業、軍事,是黃賀在秦朝賴以行走的兩條大腿,如果黃賀听到馮去疾這番言論,肯定要對他刮目相看。

馮去疾話剛一出口,底下就有人不樂意了︰「馮丞相,你說這話,我可就要說道兩句了。咱們現在討論的,是黃賀挪用祖龍陵寢的事情,你扯他賣東西干什麼?」

「難道他不賣家具、不賣白紙、不賣糧食,他黃賀就活不下去了?」

"我看,你就是單純的怕了,因為你的兒子馮囂亭,帶著五萬都尉軍,被黃賀打的落花流水、全軍覆沒,所以你馮丞相的膽子也被打沒了!"

說話之人是時任少府永巷令的章邯。

因為跟黃賀關系近,章邯靠著采買家具、白紙,狠狠的賺了一筆,章邯此人不是死腦筋,他利用所賺銀錢,打通了不少關系,由原來的小吏,已經升任少府的永巷令,負責後宮的采買、宦官的起居生活,雖然職位不高,但是結交了不少後宮妃子、掌權的太監。

而他,也成為黃賀在咸陽城的重要棋子,其本人,還秘密加入了黃賀成立的天庭組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天庭成員。

天庭組織,號稱只要進入,就有機會死後榮升天庭,位列仙班。

黃大仙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了,加上這個時代的人,格外的封建迷信,黃賀的各種神異手段層出不窮,隨便拿出幾件現代物品,都能讓這群秦朝土著,眼花繚亂,對黃賀仙人的身份,更加深信不疑。

作為打入敵人內部的特務人員,章邯可不會怕馮去疾這條老狗。

用黃賀的話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他們遲早都要遭到清算。

馮去疾差點氣死,他望著眼前這個無畏青年,手都有些哆嗦︰「你算什麼東西?也敢來編排老夫,來人吶,給我叉出去!」

他見章邯面生,從來沒有見過,所以說話一點也不客氣。

章邯怒目而視,喝道︰「誰敢!你這老不死的東西,居然想仗勢欺人,你問我算什麼東西?我告訴你,我再不是東西,也比你那個廢物兒子強,起碼我不會帶著五萬大軍去送死。」

馮去疾本來一直在回避這件事情,他緘口不言,也有這個原因。

現在瘡疤被揭開,馮去疾惱羞成怒,抬手就要打,左僕射周青臣趕緊拉住他,低聲道︰「老大人息怒,他是什麼身份,您是什麼身份,您如果跟他一般見識,就是掉自己的身份,反而讓他長臉了。」

周青臣對著章邯不滿道︰「章邯,你怎可如此無禮,還不快向丞相大人賠禮道歉。」

章邯把他的話當作放屁,讓他道歉?做你的春秋大夢去吧。

「哼——」章邯冷哼一聲,裝起了沒事人,仿佛剛才的一切都跟他沒有關系。

這可把馮去疾和周青臣氣的夠嗆,可兩位皇子在上,他們也不敢發怒,只能狠狠的瞪了周青臣一眼,意思是你給我等著,有你小子好果子吃。

被章邯這麼一打岔,馮去疾原本想好的說辭也都忘了。

左丞相李斯這才姍姍來遲,他手捧笏板,從人群中走出,恭敬的對公子高、公子將閭施了一禮,然後轉過身來,對著滿堂大臣說道︰「適才馮老丞相說了,要斬斷黃賀跟咸陽的貿易,斯以為不妥。」

李斯師承荀子,作為法家的杰出代表,說話向來是簡明扼要,立場鮮明。

李斯的才學、思想均為人稱贊,是秦末時期有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書法家。

相比于垂垂老矣的馮去疾,正當壯年的李斯,如日中天。

朝中許多大臣,對于他的學識、能力是極為欽佩。

否則他與趙高密謀篡改秦始皇遺詔、殺害扶蘇,扶植胡亥上位,是怎麼也不能服眾的。

馮去疾作為老派的代表,對李斯的崛起,一直持敵對態度,听到李斯的話,他深感不快。

「李丞相,不知道你覺得哪里不妥?」

李斯伸出了三個手指頭,說道︰「斯以為,不妥之處有三。」

「其一,斯聞丞相欲斷絕驪山咸陽通商,竊以為過矣。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並國家二十多個,于是稱霸西戎。」

「而今為了一區區黃賀,就要斷絕通商,豈不顯得我大秦氣度日益衰減,公子高、公子將閭不如乃祖?」

「其二,家具、白紙已成為秦國的必需品,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每日起居、通信,官府文書上傳下達,無不依靠白紙,若是無此白紙,不知道要耗費多少時間、多少的匠人去制作竹簡,因噎廢食,自古有之,吾等當汲取教訓,勿重蹈覆轍矣。」

「其三,大米、白面、玉米等糧食,日夜進貢宮中,饗于諸位臣工,難道馮丞相欲讓我等重食舊稻,舍棄美味否?」

李斯的回答,得到了在場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支持,不少人拍案叫絕,掌聲雷動。

「李丞相,好樣的!」

「文采飛揚,文采斐然啊!」

「出口成章,罵人不帶髒字,論辯才,大秦無出其右!」

听著眾人議論,馮去疾的臉色更加難看了。

他一直以為,自己才是秦國朝廷上最靚的仔,現在看來,這個名頭估計要被人搶走了。

許多人可能會疑惑,你老了,也該退位,讓年輕人發光發熱了。

可現實情況是,像馮去疾這樣的老臣,久居高位,嘗慣了權力的滋味,根本舍不得離開權力核心,指望他們提攜後輩,純屬痴心妄想,除非那個後輩是他的後代。

李斯平時也是不苟言笑之輩,以往秦始皇坐在龍椅上,下面的大臣哪敢出言不遜,個個都跟瘟雞似的。

現在好了,壓在他們頭上的大山倒了,就公子高、公子將閭兩個後起之秀,根本不被他們放在眼里,尤其現在兩人在極力拉攏朝臣,對于他們在大堂上的表現,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眼下秦國朝堂的情形,就如同後世一個班級,班主任、老師通通不在,只剩下班長、學西委員兩個人掌控班級,班里能亂成什麼樣?

李斯臉上的表情也就多了一絲和善,他拱手抱拳,對著恭維他的人說道︰「斯也是個普通人,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同行的襯托。」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