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宮上香過後幾日,除了吳象賢上門請教了幾次關于澳洲的各方面問題外,喜安和尚也過來了幾次。
作為元老院和薩摩藩之間的「通信奉行」,喜安傳話說,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恆應元老院的需求,已經開始組織百姓前往吐噶喇群島中上三島中的硫黃島,著手大規模開采硫磺了。琉球國王尚豐也派了不少勞力前往琉球國領土最北的硫黃山島(今硫磺鳥島),協助當地居民開采硫磺。不幸的是前幾年島上的火山剛噴發了一次,島上的四十戶居民死傷慘重,導致硫磺的產量大大下降。若是依照以往的工作量,硫黃山只能年產十噸左右的硫磺——明顯不能完全滿足臨高的需求,
「下次來琉球的時候,應該向執委會申請,帶上大規模開采硫磺的器械。」趙彥昊隨手把這點記入隨筆當中。隨後又道︰「不能多派些勞力去開采麼?」
「下邦國小民少,實在派不出太多的人手去開采。」喜安無奈道。
他不敢說的這都是受惠于薩摩的「政」所賜。
琉球王國時代,人口始終在十多萬這個數字上下徘回。一來是海島國家土地稀少,資源貴乏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口;二來也和薩摩征服之後的殘酷的壓榨有關。為了繳納薩摩藩索取的貢品,琉球長期實行人頭稅制度,對百姓的壓榨十分殘酷。人頭稅體制下,部分島民流離失所,棄家出逃;留下的以非常殘忍的極端方式如采取鳴鐘賽跑,殺死跑不動的老人和病殘者來逃避人頭稅。與那國島的島民為了避免提高征收額度,島上人口長期被硬性控制在一萬左右。為了減少人口出生數量,懷孕到一定月齡的婦女都要被迫到一處被稱為「人頭稅石」的天然巨石上跳過一道七米深的石縫。失足摔落而死者不計其數。
在這樣強制性的控制人口狀態下,琉球說不上人口過剩,當然也無從派出更多的勞動力。至于這件事的原委趙彥昊是想破腦袋也不知道的。
「還是要多多招募人手。」趙彥昊繼續道,「多些人做才產量才大,我大宋要硫磺是多多益善。你們賣了硫磺得國家和百姓都得利,有什麼不好的。」
喜安無奈想,這利哪里輪得到百姓!硫磺的生意做大了,薩摩只怕又要壓榨了去。
但是這話他可不敢說,這倒不是他是日本人胳膊肘拐向的問題,而是薩摩在本地無孔不入,到處都有眼線。隨便亂說話真得會死人的。
匯報完畢,喜安又問道︰「不知大宋使者,何時前往崇元寺行諭祭之禮?」
趙彥昊想了想,「清明時節如何?」
「甚好,還望使者靜候。」喜安應和道。
清明當日,天蒙蒙亮,琉球國的三位法司(三司官)馬勝連、毛泰運和向鶴齡便率領琉球的文武百官及帶著金鼓、打著儀仗的紅頭巾差役,來到天使館前靜候。
趙彥昊取出執委會簽署的冊封文件,放入到安置在天使館中庭的龍亭當中,又安排在天使館當差的琉球人把祭祀用的銀錢、絲綢之類各色禮物,也放入彩亭之中。三司官們見趙彥昊把追封文書、禮品放置妥當,便連忙率領琉球官員們對著龍亭行五拜三叩之禮。
坐上涼轎,在一眾琉球官員和伏波軍士兵的擁簇下,沿著街道向前走過下天妃宮、方沼池,向東北方向走了不到一里路,趙彥昊就看到北面橫跨安里川,有一道二里多長的海堤,虛實相接,遠看倒宛如長虹一般,這大概就是明朝的冊封使杜三策所命名的「長虹堤」了。長虹堤在此之前一直被稱呼作浮道,是明朝景泰年間琉球國王尚金福為了迎接明朝冊封使而下令修建,以便連接久米村所在的浮島和首里城的堤壩,對于琉球人來說是個空前絕後的巨大工程了。
穿過長虹堤,趙彥昊就看到早已有一群琉球官員在此靜候多時。只見一名四十余歲,長臉,短須,頭戴展角烏紗帽,著蟒袍,腰系犀角白玉帶的中年男子,率領剩余的琉球百官朝著趙彥昊一行迎來——正是尚豐王。在中城王子尚文、羽秀御殿吳象賢等一眾見過澳洲人的文武百官的極力吹捧下,尚豐也不敢繼續裝病下去了,只好乖乖的參加諭祭之禮。
見差役們放下涼轎,通事官蔡堅連忙喊了一聲「排班」,尚豐王便率著文武百官向趙彥昊一行行五拜三叩之禮。
趙彥昊輕笑一聲,這老小子也知道祭祀先祖的重要。便問道︰「听聞中山國王玉體欠恙,如今安否?」
「有勞使者……關心,托元、老、院的洪福,在下……已是痊愈。」
尚豐王連忙一臉歉意,用磕磕絆絆,極其不順口的官話回道,接著又作揖道︰「有勞使者……移步。」
尚豐王率著文武百官在前帶路,趙彥昊和歸化民干部士兵們跟隨其後,順著石路,穿過木枋,來到崇元寺前。崇元寺是一座真言宗(密宗)的寺院。自尚元王建廟以來,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供奉歷代琉球國先王的牌位于此,故又稱「中山先王廟」。地位彷佛中國的太廟。因此建築十分考究,寺廟圍牆皆為石頭壘砌而成,正中是三道圈門,東西兩側又各有角門,以便人員出入。
琉球的差役們先將龍亭、彩亭抬入廟內中堂,放置到先王靈位前。趙彥昊也跟著差役們走入崇元寺中堂。兩名司香抬出香桉,放置在龍亭前,趙彥昊從龍亭中取出追封用的紅頭文件,接著走上開讀台。幾個歸化民干部也臨時客串捧軸官之類的職務接著從東角門走入,隨即尚豐王也率領百官走入,各就拜位。
蔡堅連忙扯著嗓子大喊一聲︰「開讀!」
尚豐王和琉球文武百官連忙朝北下拜。李仁軍連忙拆開牛皮紙袋,將紅頭文件交到趙彥昊的手上。
「大宋元老院關于追封琉球中山王國歷代國王的決定︰
尚圓,男,琉球尹是名島諸見村人,公元1415年生,1439年起擔任尹平屋里主一職。歷任西原間切內間領主、御物城御鎖側官等職務。1469年,在琉球中山國王尚德去世後,由琉球國百官推舉為琉球中山國國王。1476年8月17日去世享年61歲。
尚圓的一生,是為琉球奮斗不息的一生。在擔任大臣期間,他對歷代中山國王忠誠,信念堅定,勇于直諫,始終牢記為琉球百姓全心全意奉獻的宗旨,領導琉球百姓抗擊旱情水害,度過一次次饑荒;在擔任中山國王期間,他始終不忘琉球國王的使命和責任,勇于開拓,銳于創新,修建了天王寺、龍福寺、崇元寺等優秀的文化瑰寶,並進一步完善了對中華的朝貢制度,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阿摩美久和天朝上國,集中表現了琉球國王的美好品質。
根據尚圓生前的突出表現,大宋元老院決定,追封尚圓及其弟尚宣威,子尚真、孫尚清、後代尚元、尚永、尚寧等為琉球中山國國王。並號召以後的中山國君主向尚圓學習,立足本職,向我大宋學習,發揮先鋒帶頭作用,為琉球快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大宋元老院
1635年4月5日
趙彥昊念完,尚豐王和一眾琉球文武大臣愣了片刻,甚至連最精通官話的蔡堅都愣了半晌,「這是什麼意思?」
要說話意,其實都是大白話,但是這樣的句式和文法聞所未聞。一時半會也不太能完全明白,但是大概知道都是褒揚之意。
蔡堅見祭文已是讀完,連忙高呼「焚帛」。尚豐王和琉球百官才得平身,從差役處取得紙錢金銀帛、祭文的副本,走到焚帛所,投入火盆中焚燒。接著尚豐王又走回開讀台前,率領文武百官再行五拜三叩大禮謝恩。
禮畢,蔡堅連忙對趙彥昊作揖道︰「請大宋使者移步天使館。」
趙彥昊點點頭,乘上涼轎,跟著在前騎馬開路的尚豐王一行返回到天使館。尚豐王在前帶路,走入正堂,尚豐王又對著趙彥昊行了三拜之禮。接著又安排趙彥昊和幾位歸化民干部面南,坐于堂正中的桌子之西,自己則和攝政尚盛、三司官們面朝東北而坐。
尚豐王看這大宋使者不過二十多歲,皮膚白皙,舉手投足,言談舉止間都充滿了自信,不卑不亢,始終掛一臉微笑,不由得暗嘆澳洲人物,果然非同尋常。尚豐從侍女手中接過膨脹茶,對趙彥昊說道︰「大宋使者請。」
「不必多禮。」趙彥昊謙虛的擺了擺手。
尚豐王又從侍女手中接來泡盛酒壺,為趙彥昊斟一杯。「請。」
「殿下客氣了。」趙彥昊接過酒杯,抿了一小口,又吩咐趙葵取來「國士無雙」,也為尚豐王斟了一杯,尚豐王也客氣的雙手接過酒杯,也自呷了一口,按照琉球風俗,又依次傳給攝政尚盛、三司官們,各飲一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