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節 城下之盟

鄭玶本不願意去,但是不敢違抗,只能不情不願地乘船前往薩摩,結果小船行駛到吐噶喇群島被自稱七島眾的海賊打劫當了俘虜。因為在日本國內買賣不了琉球奴隸,船頭就把他轉手賣給了鄭芝龍。成了某位掌櫃的「小者」,算是個親信了。

鄭芝龍集團被擊潰後,鄭玶再次被俘,因為是琉球華人,很是稀罕,結果被挑選出來送到臨高,經過淨化之後作為「特殊勞動力」被江山選入對外情報局進行培養。

趙彥昊听罷鄭玶翻譯過來的一番解釋,很是不屑地打斷了那位蔡那霸官的冗長的言辭。

「本官乃大宋澳洲行在麾下太中大夫,使琉球中山國使節,乃上國使者,」趙彥昊說著裝模作樣地對南方拱手作揖,接著對著琉球官員揮手一指,「爾等放肆,安敢在此出言不遜!」

說罷,趙彥昊一揮手,水手們就掀開了船頭130mm主炮的炮衣,黑黝黝的精鋼鐵制炮身在水手的調整下,直挺挺地對準那霸港口。

蔡澤頓時臉色煞白。這大炮的管子如此粗大,髡人真的炮轟那霸港,就算是琉球國王能饒自己一命,那在番奉行的日本官員十之八九要把事情捅到薩摩去,要是薩摩國司怪罪下來,也得砍了自己腦袋。

「上國使者息怒,」那霸官連忙轉換態度,「小人有眼不識泰山……」

「客套話不要說了,把這兩封國書分別交給琉球國王與在番奉行,」趙彥昊吩咐鄭玶把兩份國書交到那霸官手里。「如果爾等敢私自隱瞞,那麼我等就直接就去鹿兒島,和島津忠恆談談人生和理想。」

送走打著哆嗦,臉色蒼白的那霸官蔡澤後。趙彥昊心情十分愉快,在臨高他只不過是個「怕上司」的醬油元老,來到琉球後不但有不少歸化民可以供他差遣耍耍「官威」,而且琉球人至少對他十分畏懼。

「難怪都掙著當外派元老,做個貿易都從腳底冒出一股王八之氣,就是希望別頭頂視點人物光環……」趙彥昊胡思亂想到自己穿越前挑燈夜讀過的某部英文小說,「看架勢,元老院要出不少佩里啊,也不知道哪位能第一個把黑船開到浦賀近海去。」

第三天一早的時候,蔡澤又乘著小船登上了一次馭風號,這次倒是恭恭敬敬,獻上一張禮品單子,上面林林總總寫著各種補給品,大概是大米、泡盛酒、風豬、活雞、各色果蔬之類,還額外贈送了些棉織品和苧麻織品,甚至還有些趙彥昊沒有听說過的芭蕉布。

「芭蕉還能織布?」趙彥昊很是很好奇。

「首長,琉球每家每戶都要種芭蕉,」鄭玶恭敬地解釋道,「至于怎麼織成布,就比較麻煩了,好像是要先將芭蕉葉柄剝去外皮提取縴維,再染色織布。首長,十分抱歉,我只是耳聞,未曾親眼見過。」

「芭蕉才能提取多少縴維?這要砍多少樹?」

「報告首長,大概要砍將近二百棵芭蕉才能制成一件芭蕉布琉裝……」

「真不環保,跟管林業的老吳一路人。」趙彥昊都囔了一句。不過目前元老們穿的衣服都是印度和松江產的棉布或者荷蘭亞麻布制成,買點輕便的芭蕉布做點特供休閑衣服什麼的也是不錯選擇,于是他決定在購買的清單後面鄭重其事地寫上了「芭蕉布」三個字。

實際上芭蕉布在海南島也有出產,是黎人村落輸出的土特產之一,不過並未形成規模,在市場上也是偶然才有。趙彥昊不知道自家也有這東西。

蔡澤送來慰問品後,一周多的時間都沒有琉球官方人員前來。倒是有些膽大的琉球人紛紛劃著小船過來賣起東西,賣的都是些番薯、柴火、蔬菜、魚蝦、布匹之類不怎麼值錢的農副產品。有些琉球人甚至拿了些黑糖過來——黑糖和紅糖除了顏色外,成分大致相似。黑糖的制法是一個叫做麻平衡的琉球官員在十幾年前引入琉球的,這位麻平衡還引進了棉花,推廣了番薯,在後世被譽為「琉球五偉人」。

雖然後世琉球人對他評價非常之高,黑糖在原來的時空也是琉球最重要的外貿產品,在薩摩統治時代更是完全由薩摩藩把持黑糖的貿易。趙彥昊卻對這位目前還在朝中發揮余熱的「琉球版神農」引進的農產品一點不感興趣——文同還指望把雷州的白糖賣到琉球和日本去,買這些和紅糖差不太多的半成品回臨高價值並不高。

當趙彥昊下令讓水手拿出松江棉布和雷州白糖的時候,他幾乎听到這些琉球人心碎的聲音。不過趙彥昊還是讓水手用少量棉布和白糖交換了琉球百姓手中的琉球絣和黑糖——總要帶回去點特產送給元老們不是?這些琉球人倒也是千恩萬謝的拿著布匹和白糖回去了。

趙彥昊其實想用大米換特產︰元老院在廣州發行銀幣,白銀庫存不算多,一般不允許外貿流出。而大米則是琉球國王送的,趙彥昊覺得恐怕一時吃不上,就打算直接轉手賣掉買點特產。然而大米卻很少有人收,一打听才知道琉球為了多收大米上繳薩摩藩,除了王室和高級士族,禁止平民食用大米,平民大多食用雜糧,甚至以蘇鐵的果實為食物的。因為不敢吃,所以除了一些士族外沒人敢收大米。

「琉球國比偽滿洲國做的還過分。」趙彥昊很是替琉球人不平。不過和琉球的民間貿易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這次行動的貿易對象主要還是琉球王室及其背後的薩摩藩。因此趙彥昊解救琉球人的口號其實對于元老院來說喊得響亮,但是暫時排不上什麼用場。

在琉球人前來做小生意的時候,鄭玶提醒趙彥昊岸邊人群中恐怕有薩摩藩的目付——至少趙彥昊在望遠鏡中看到有留著月代頭的日本武士偷偷模模的混在岸上人群中四處張望。不過對于日本人威逼利誘來的上船做買賣的琉球細作,他倒是不是很在意——琉球人只能排隊上甲板,交易完成後就被從船上「請了下去」。趙彥昊不覺得琉球人能看出什麼名堂,不過還是讓大部分船員武裝好站到甲板上警戒,以示元老院「天朝上國」的軍威。

不過琉球官方遲遲不再回信,趙彥昊倒是有些等得不耐煩。這效率也太低了!正當他和徐良、鄭玶還有特偵小隊的小隊長,一個叫李仁軍的歸化民一起研究怎麼像佩里那樣幾個人武裝游行到首里城門口蹭琉球國王一頓飯的時候,負責瞭望哨位上的水手就跑過來報告——幾艘小船朝馭風號劃了過來。

趙彥昊拿起望遠鏡朝幾艘小船看了一下,發現小船上除了掛著琉球王國的巴字紋旗幟之外,還懸掛著黑底白丸十字紋的旗幟——趙彥昊玩了不少戰國游戲,倒是很快認出了這面旗幟的主人︰薩摩藩島津家。

「要來的終于來了,」趙彥昊努力讓自己的心境平復下來,做出一副深沉的表情。「請薩摩國司與琉球國王的使者上船。」

趙彥昊大概這輩子是忘不了一個武士打扮、一個僧侶打扮的枯瘦矮小老頭站到甲板上的滑稽場面。

「貧僧喜安,漢名閔蕃元,乃琉球親方、御茶道,拜見大宋使者。」那個七旬上下腦門 亮的老和尚雙手合十,用滿是福州腔調的官話說道。

趙彥昊頷首答禮。

接著老和尚介紹起一旁五十來歲的老武士︰「這位是山田出水地頭有榮,乃是薩摩上國使者。」山田有榮把雙手往大腿上一按,接著微微彎腰向趙彥昊示意。

趙彥昊在鄭玶的翻譯下,才總算是搞懂了喜安的意思。

「不會說官話不要拽啊……」趙彥昊差點沒哭出來。

接著他平復了一下情緒,清了清嗓子,對喜安用大阪腔中的泉州辯說道,「喜安親方不必多禮,二位都是日本人,我等可用日語交談。」

「ナモ末?」喜安大吃一驚沒想到這年輕人居然知道他的底細。喜安早已故去的老爹是界港的算卦先生,在他小時候給他算了一卦說︰「在此地必然不能成器,但前往南國必然榮華富貴。」隨後他就跟著千利休的一個不知名的弟子康印學習茶道,後來向南渡海來到琉球。琉球在文化上受到中日兩國文化的浸婬,日本茶道也有些愛好者,但是沒有精通的,他這個日本茶道界二把刀一來就成了琉球茶道學術權威,並擔任國王的「御茶道」一職。琉球征伐時他負責和薩摩藩進行周旋,多次擔任外交使者,因此被封為「親方」這一非王室的最高貴族頭餃。

「澳洲人怎麼知道我是界港人?」喜安惴惴不安地想到,「居然還懂老朽家鄉的方言?」

趙彥昊倒不是特意學過關西腔,純屬是看日劇日漫覺得好玩,加上自己本身在大阪留過學,就特意學了一下使用最多的大阪和泉地區的方言,卻沒想到在這里排上用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