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長寧國之卷︰第三十七節 建文迷蹤(二)

這座小小的祖姥廟旁幾十米外的地方有一座院落,雖然地處蠻荒的山麓上,卻沒有破敗之感,收拾的干干淨淨。似乎是有人居住似的。但是走近一看,門上卻掛著大鎖。

「這是先祖居住的過的房子,先祖在這里住過很長時間,但因為這里道路不便,瘴癘 獸又多,又回到海邊居住去了。也虧得黃家,歷代家主都派人在此精心維護……」朱順燊感慨的說道。

崔雲紅四下觀察了下環境,這座房屋坐落在一個小山坡上,不會形成積水,有一口水井,井水清冽,井中散發出寒氣,看來是聯通了神山的地下水系,也許是這樣的原因才使得這里蚊蟲沒有滋生,瘧疾沒有蔓延到這里,反觀下面的村子,是在河邊的低地處,又開墾出水田來,蚊蟲的滋生也就在所難免了。

吳廷偉按耐不住,問道︰「你說的先祖遺物在哪里呢?」

「還要往後面走,請隨我來。」

繞過屋子,又穿過一片密林。眾人來到一片顯然是人工種植的樹林之中,四周大樹環抱,中間便是墓地,和他們在大陸上看到過的富豪人家的墓地差不多。但是這里即沒有石牌樓也沒有各種石象生。墓地中間的一條石板路也長滿了草。一座石供台上供奉著石制的瓶爐五事,上面長滿了青苔。

墓地里錯落有致的分布著二十多個墳包,都用青磚石塊圍砌,上覆封土。封土上亦長滿了草木藤蔓。

「此處草木生長太快,陶伯雖每個月都會帶人來修建除草,也只能維持現在的模樣。」朱順燊嘆道。

「這里……難道就是?」吳廷偉激動道。

黃世東大概猜到了對方心中所想,回道︰「這里就是高皇帝及後來歷代皇上、皇後龍眠之地……」

此刻,從神山來的風簌簌地穿過密林,在這處無名的墳地上空打著旋,堂堂大明天子和他的子孫就葬在這熱帶雨林的草莽土包里,甚至連這片埋骨地背靠著的神山都由篡位者來賜名……崔雲紅和吳廷偉不禁為個人命運的無常和展現的黑色幽默唏噓不已……

「這里,怎麼連墓碑都沒有?」

「高祖定的規矩,墳前不立碑不刻名……」朱順燊說,「不過每座墓的墓石上有記號,哪一座埋得哪一位先祖,我們還是知道的。」

吳廷偉心想估計是為了安全才沒有立碑,但這樣一來寶璽難不成在墓里,今天還要客串下模金校尉。不過這就過分了,真要這麼干黃家鐵定翻臉。

「先帝的遺物都在墓穴里嗎?」

「這里面有沒有東西我不清楚,不過還有另外一處秘地,且容我在此祭拜先祖,打擾到他們的清淨了。」

黃世東命人拿來事先預備好的香蠟,朱順燊祭拜完列祖列宗後,又領大家往山上走,沿著一條偏僻的小道來到山凹處,撥開蔓延的藤曼植物,出現了一道石縫。

「這……」黃世東看了看口,大概猜到這里就是父親提到過的朱家禁地,即便是黃家家主也不得窺視,只有渤泥朱家嫡子方能進入里面一窺洞中的驚天秘密。

「皇上,您真的要帶大家進去嗎?這恐怕有違祖訓……」

「東哥你真的不要再叫我皇上……其實從爺爺那時候開始就沒再把我們當成皇子皇孫……兩百年了,大家保守這個秘密實在太過辛苦。我這次染上瘴疾,要不是得到澳洲人神藥相救,恐怕祖地的秘密也要永遠埋在這長寧山下,先祖的遺願才是再無實現之日……」

「都怪臣等輔助不力。」

「何出此言。黃家佑庇我家十多代人,天下我不敢說,就說在這南洋之地找不出比你家更大的忠臣了。」朱順燊此刻十分平靜,「如今,小弟唯願元老院能早早賜惠百姓神藥,早月兌瘟疫之苦。至于皇帝雲雲,以後也不必再提了。」

石縫狹窄僅容一人通過,眾人便依次進入洞口。崔雲紅發現這處石穴的構造有著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與整個長寧山巨大的花崗岩山體形成了強烈反差,估計是有部分的石灰岩層剛好露出地面形成了這里的喀斯特地形。不過這樣的結構並不穩定,也許不出兩百年,這處喀斯特石穴就會因頂上花岡岩山體擠壓的巨大壓力而崩塌,那麼建文帝後人的線索就永遠被埋藏在長寧山之下再也無法與世人相見。崔雲紅心中不禁感概道,是穿越才讓我們有了破解歷史謎題的機會啊!

往內走了約三十來步,石洞內空間逐漸寬敞起來,但洞外的陽光卻無法再穿透進來,溫度也隨之降低了好幾度。崔永芳趕忙把自己的外套月兌下來披在安娜身上。黃世東取出打火石準備生火照明,崔雲紅示意不用,隨即從包內取出一個礦燈來,打開瞬間就把石洞空間照得敞亮。

「崔兄!這是何物?竟如此神奇!」

「啊,此物乃是礦燈,最適合在洞穴內使用,還能檢測到毒氣……」

「澳洲造物果然神奇!」黃世東激賞道,「不知此燈售價幾何,此物可堪大用!」

「這個我們不賣的……」一听又是非賣之物,黃世東直搖頭嘆息道︰「澳洲這麼多神器神藥,卻均不外售,望洋興嘆啊望洋興嘆啊……」

「額,黃兄不必沮喪,我們在南邊挖地油,到時候出油了做成油燈,也是頗為好用,到時送黃兄幾盞……」崔雲紅趕忙勸慰道。

「謝過崔兄了!黃家定用重金購買此物,決計不讓首長們吃虧!還有……神藥之事,崔兄也請一定幫忙說合,黃某實在感激不盡……」

這幾天的相處下來,崔雲紅已經對渤泥的華人心生好感,也對他們面對凶暴瘧疾的無奈生出惻隱之心,「要不回去幫他們搞點瘧疾藥物的配額來?」雖然嘴上還是沒答應黃世東的請求,但他和吳廷偉也不像之前那樣堅決地對買藥之事一口回絕。

石洞盡頭是一道木門,上面掛著大鎖。朱順燊從腰間取出鑰匙打開掛鎖,將門推開。里面漆黑一團,卻有微風,說明里面是通風的。

里面漆黑一團,朱順燊卻是熟門熟路,取了一個火把徑自走進去,不一會,里面便亮起了燈光。幾人這才走了進去。

原來這是一處大型石洞,面積約有二百多平米,最高處足有十幾米。石壁和地面都經過人工打磨處理,十分平整,內部還有石階和一些陳設。

崔雲紅草草掃視了一下石洞,發現東西還真不少,正中是一座石頭寶座,寶座前是石制的爐瓶五事和一對裝滿了油脂的大瓷罐。

這樣的大瓷罐洞內還有幾個,全部點亮之後,光線已經足以看清洞內情況了

寶座後面是一張石制的屏風。屏風前有一張石制長供桌,上面供奉著十幾塊牌位。繞過屏風,卻是一張黃花梨大木床。看得出年代十分久遠。上面還垂落著一些已經朽爛風化的帷幕錦繡。

朱順燊說這床是建文帝太子朱文奎殯天時的靈床。下葬之後,便被搬到此處了。

「原來如此。」吳廷偉抑制不住的興奮同時又暗暗疑惑,為什麼不放建文帝大行時的龍床呢?他大概看了看,石洞內雖無棺槨,卻是按照陵墓的制度,具體而微的設置的。

東西角落里有十多個大箱子堆放在一起……石洞內這些尺寸頗大的物件也印證了崔雲紅的猜想——石穴是在被不斷擠壓縮小的,原先的洞穴通道還能讓大件物品陳設順利進入,現在卻只能容一人通行,現在如果想把里面的東西搬出去就非得拆成零散小件不可……也許不到二十世紀這處石穴就會被擠壓得徹底消失……

「朱允炆讓子孫後代把牌位放在這個密室,墳地不留墓碑,想來也是不得已為之,朱棣可是到死前都在找他的下落啊…」

在供台之上,共計有十四塊木制先祖牌位靜立于前,但上面擺放的牌位東倒西歪,滿是灰塵,似乎很久沒有人來祭拜過。

「請容我祭掃下,大疫後就沒來過這里,後來又是大哥二姐生病,繼而我自己又病倒了已經快一年多沒來祭拜先祖……」朱順燊動手清理起供台,又從行囊里取出貢品好一會兒忙活。

崔雲紅和吳廷偉在朱順燊整理的時候讀起了牌位上的內容。

「大明復宗順天良厚仁明昭文簡平武靖知德孝廣長皇帝」這是立于供台最上的牌位。

「奇怪了……這廟號……」黃世東看著牌位滴咕道。

「廟號怎麼了?」

「這復字……不是謚法里面的用字……」

一行人中對廟號謚號最熟悉的莫過于黃世東。謚法是追謚的準則,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明清時期,謚法內容基本固定下來。明代皇帝謚字為17字或21字(明太祖),親王1字,郡王2字,大臣2字,皇帝的謚號和廟號用字都要從西漢經學家劉向所著《逸周書謚法解》中的102個謚號中選取。而這復字卻並不在謚法的規定用字之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