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六百一十三章 喧囂

「臣也附議,還請陛下早日立下太子,以安天下百姓和朝堂袞袞諸公的擔憂!」

「臣附議!」

「……」

眼看著發言人的級別越來越高,新元帝的臉色也越來越黑。

如果不是他知道,立下儲君之位,還不足以讓眾位大臣放下前嫌,攜手共計的話,那麼他都要認為,所有的朝臣如今已經再次聯合在一起了。

新元帝看不懂,反倒是一直冷靜旁觀的柳承宗,卻露出一臉愕然和擔憂的神色。

或許是大家明爭暗斗的久了,以至于大家都忘記了,所有朝臣起碼還有一個官員的身份。

既然是一個官員,那麼對于天下穩定,就必然有著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比如蘇青這個兵部的尚書,展炔這個吏部尚書,雖然平日里和柳承宗斗得不可開交。

但是哪怕就是柳承宗這個丞相,平日里該承擔的職責,卻一點都沒有拉下。

以三個人為首的各個派系的人,無論是日常的本職崗位,還是相互之間的爭斗,該做的事情一點都沒有拉下。

或許在朝堂上,有貪污受賄的貪官,或許有欺壓百姓的惡官,或許有拯救天下為繼任的清官,但是應該他們要承擔的事情,大部分都不會推諉扯皮。

因為這是做官的基礎,是大家賴以生存的根本。

比如保證大乾王朝不要倒塌,保證自己不要成為大佬們爭斗的炮灰。

而很顯然,為國立儲是所有官員的本能政務,如果大家都沒有提,那麼大家或許還會裝聾作啞。

因為立儲就代表著選擇,就代表著站隊。

而大家做官的第一天,就已經非常清楚,站隊危險,選擇需謹慎。

就算本人明白不了的,那麼他的老師、同窗、同年、老鄉等關系親近的人,也會暗地里提示他,這些都是做官的基本素養。

可是如今只是提議立儲這麼一件事情,還遠遠到不了確定人選的時候,既然不用選擇,那麼大家作為朝臣的本能,下意識地就集體爆發了。

所以不過僅僅片刻的功夫,很多部堂的副手,左、右侍郎都已經下場了。

「臣請陛下早日立儲,以穩定國本……」

「臣亦附議……」

看著大殿之上,就剩下六部尚書以及柳承宗這個丞相,七位大佬還沒有動靜,其他的臣子竟然站出來唰唰的一片。

這些家伙是要逼朕麼?

新元帝的念頭才剛剛升起,然後就看到下面,以柳承宗為首的七個人,一個轉身,就站在了所有大臣的前排,然後齊刷刷地向他彎腰請命起來。

「臣柳承宗恭請陛下,立下儲位,以固國本!」

「臣展炔恭請陛下,立下儲位,以固國本!」

「臣蘇青恭請陛下……」

「臣潘志和恭請陛下……」

「臣鄭廉……」

「臣……」

新元帝的心里一片怒火,硬生生地被他壓制了下去。

他此時也知道,到了如今的地步,已經不是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了!

如果一兩個大臣如此說的話,他完全可以不去理會,大不了岔開話題,就能夠蒙混過去。

可是如今滿朝文武都站了出來,無論是世家勛貴,還是文臣勢力,全都集體一同發聲,要求立下儲位,那麼新元帝就不能再去堅持自己的意思了。

世家不敢開口,是因為皇帝、勛貴和文官都在防備他們。

世家本身就是一個,暗地里掌控了大量社會資源的群體,如果再讓他們的代理人登上了皇位,那麼就沒有其他勢力的活路了。

而勛貴群體,則是和皇家後宮聯系最為緊密的群體,自從開國之初,大部分的勛貴,不是將自家的女兒送入宮中,就是迎娶了皇室的貴女。

反正只要稍微有一點地位的勛貴,都和後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些人世間的常態,包括文官集團都已經見怪不怪了。

依附于皇家而生存的勛貴,本身就是天然的皇室幫手。

所以一般情況下,只要是腦子沒有坑的皇帝,就不會輕易對勛貴下手,看看明朝那位叫門天子,陪著他損失最大的是那股勢力呢?

還不是勛貴啊!

結果一戰打的勛貴沒有了元氣,然後文官趁勢而起,最後直接讓皇帝成為了大臣的傀儡。

歷史上文官權勢的高峰在哪里?

或許很多人都會說出養士數百年的宋朝,但是宋朝的文官真的厲害麼?

只不過是皇帝平衡勢力的手段罷了,掌控全朝勢力的王安石,若論能力、手段和權勢,哪一樣比現在的柳承宗差了。

可是結果最後如何呢,一個貶斥,就被扔到了南方去了。

被拉著袖子噴一點口水怎麼了,然後死心塌地地為了皇權服務,就算是被玩弄于鼓掌之間,可是依然推崇的就是忠君的思想。

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最終得利的還不是無能的老趙家?

但是看看明朝末年的文官,那才叫權勢滔天呢,皇帝不听話,結果在內宮游個畫舫,都能讓皇帝掉到水里去。

一個封建國家的皇帝,結果和一個小太監一起落水?

然後還因為風寒而病逝?

這其中要是沒有什麼說不清楚的內幕,那才叫見鬼呢。

再說說那位二十年不上朝的嘉慶,結果大明該干什麼就干什麼,絲毫沒有因為皇帝不在而亂套的。

宋朝的皇帝敢這麼做麼?

結果掌控了朝堂的權勢,人家還嫌不自在,畢竟殺皇帝有風險啊。

所以後來文臣干脆玩養成了,從小就教導儒家文化,被燻陶要以君子治國。

然後史上,第一個自掛東南枝而殉國的皇帝,崇禎就出現了。

就這人家還嫌棄老朱家的人殘暴,然後一扭,直接變身為狗,投靠了豬尾巴王朝,成為光宗耀祖的奴才。

如果這都不能說明人家對于天下的掌控,那麼歷史上的皇帝,起碼要有三分之二都不及格了。

畢竟,一個掌控權勢連臣子都不如的皇帝,又有什麼資格稱之為皇帝呢。

新元帝此刻就有這麼一種感覺,他覺得自己連一個大臣都不如。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