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五十二章 與經濟學家的對話

錢思長教授看著林雲點了點頭道︰「想不到你年紀不大,還是個董事長,對了,康師傅是什麼?」

顯然,錢思長不知道什麼是康師傅,當然,這很正常,如他這樣的經濟學家天天不是在搞研究,就是做調研,幾乎沒有時間看電視,更不用說是看廣告了。

林雲剛忙解釋︰「錢老,康師傅是我們公司的方便面品牌。」

「方便面?我吃過的,早些年有一種叫做益民方便面的牌子,很不錯,我們到地方做調研的的時候經常吃,有時候沒水直接干嚼,也能充饑一下,不過這些年倒是沒吃了,你這麼一說,我倒又想吃一袋了。」

林雲一听樂了,原來這位傳奇老人還是國內第一批吃上方便面的人,益民方便面是盛海市益民食品廠的產品,六十年代就有,現在其實也有,主要是在盛海本地買,但銷量不大,年產幾百萬袋而已,還沒雙峰方便面賣的好,不過益民食品廠主要產品是大白兔女乃糖,這個牌子可比益民方便面有名多了。

當然,林雲听出了錢老所言背後的歷史,那時老人家應該還在一線工作,不斷到各地走訪了解經濟發展情況,常常是饑餐轆轆,所以人們就背上一袋面,餓了直接啃就是了,當然,還是因為那時國家糧食緊缺,特別是大米產量不高,面食成了就主糧。

「想不到益民方便面還有這麼一段歷史,真是值得回味呀!」林雲心中感慨,原本想干掉對方的心思確是一下子消散,或許以後能與對方合作更好一些。

徐慧在一旁說道︰「錢老,益民方便面現在還有,不過沒康師傅好吃,如果有機會,您可以嘗一嘗我們的方便面!」

葉向濤心里好笑︰好家伙,做廣告都做到錢老身上來了。

錢老笑了笑搖搖頭說道︰「不是方便面的事,你們年輕,不懂,唉,那時候我們很苦的,國家窮,食物就緊缺,很多人都沒力氣干活,可大家還是拼了命的工作,生怕干的少,耽誤大事。

現在呢,條件越來越好,方便面都有很多種了,可反而很多年輕人的想法變了,變得很古怪,天天都是什麼自我個性,完全沒有大家,這怎麼能行?

剛才林雲你講的就很好,年輕人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要看清楚自己站在什麼地方,我們是華夏民族,這所大學都叫做華夏大學,這是什麼意思還不清楚嗎?

身為華夏民族的一份子,更是華夏大學的學生,要做什麼不清楚嗎?

西方那套好不好我不評論,但那是人家的東西,不要老是羨慕人家,有的人還貶低自己,這叫做數典忘祖,我們要是覺得好,就學到手,然後拿回來幫助國家,這才是大學生要做的事情,對不對?」

葉向濤急忙回答︰「對,對,錢老,您說得太對了。」

林雲也是連連點頭,看到了嗎?這才叫國士無雙。

如錢老這一輩人,對國家的感情完全不是年輕人所能想象的,很多年輕人總是拿自己的國家去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這個不行,那個糟糕,總之是處處毛病。

而如錢老這輩人,他們年輕時這個國家時是什麼樣子?人民窮苦不堪,人均壽命只有三十幾歲,國家任人宰割,誰都想來割肉。

直到建國,這個國家在一片廢墟中逐漸恢復過來,短短三十多年就有了一套健全的工業體系,人們的生活也好了很多,跟西方發達國家比不了,可也能吃上肉,穿上好衣服,這些他們都看在眼中。

如今改革開放,國家更是飛快的發展,一年的成績就比得上以前數年,城市的變化日新月異,這些不就是成就嗎?實實在在發生的成就,為什麼有人無視這些成就呢?

林雲對錢老這輩人由衷的敬佩,他們的境界非常高,到了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即便林雲見識到了國家強大的那一刻,但自認跟錢老這些人相比,依舊差的太遠。

這一輩人真的是堅信國家會好,整個民族一定會復興,這種信念就如思想鋼印一般深深烙在腦海,即便在最艱苦的時期也沒曾動搖過。

林雲開口道︰「錢老說得太好了,我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告訴要愛國,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做對國家有益處的事情,現在我做生意,有了一點錢,他就常常跟我說︰有錢了就要行善事,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能為富不仁,這是我們的家訓,不敢忘記!」

錢里長點了點頭說道︰「這就對了,你父親那一輩四五十歲,從小也吃了不少苦,為國家發展做出很多貢獻,到了你們這個時代,特別是現在,國家改革開放,發展越來越好,金錢觀念也濃厚起來,這沒有錯,市場經濟嘛,可以解決貧困問題,但錢多了更要注意思想問題,不能鑽到錢眼里去,不能眼里只有錢,那樣就走歪了,你父親告訴你多幫助有需要的人就很有眼光,是個明白人,值得很多人學習。」

林雲接著說道︰「其實在我看來,用金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最容易,但做實業的企業家要有大眼光,擔負民族企業復興的重任才是企業家最需要做的事情。」

「哦?擔負民族企業復興?你的認識很好嘛,那我問問你,什麼是民營企業?」錢思長做為經濟學家,對民營企業,但如何發展卻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現在這個小孩子提到民營企業,不由得來了興趣。

林雲也不怵,接著說道︰「我們國家在改革開放之前都是國企,企業性質是集體所有,民營企業恰恰相反,是個人所有……!」

錢思長擺了擺手說道︰「不要說這種概念性的東西,我問問你,國企和民企的差別是什麼?」

林雲接著說道︰「國企很好,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咱們國家建國之初,就是靠著國企才在最短時間內初步建立起工業化,是我們國家的基礎。

但國企缺乏活力,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無法承擔所有人的經濟需求,于是國家開闊了思路,允許私人辦企業。

民營企業同國企相比會更靈活,對市場更加靈敏。

對外,能夠在更短時間內接受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對內,更能見解老百姓的需求。

比如我們金龍公司,看到了現在的方便面市場缺少更好的產品,于是就制作出康師傅方便面,益民食品廠就沒有這種靈敏的嗅覺。」

錢里長呵呵一笑︰「的確如此,改革開放之下,產品都得適應市場經濟,益民方便面不適應市場,那它就要被淘汰,怨不得別人,你們適應了市場,自然能夠賺錢,這就是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原理,但我問你,為什麼國有企業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你知道原因嗎?」

錢思長已經開始考林雲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