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五十章 還朝,修路,報捷

「爹,咱們一鼓作氣,鑿空瀚海,徹底滅絕韃靼,豈不省事?」

「不可,北征數月,又恰逢大勝,瓦剌敗亡,俘獲眾多人口、牛羊,將士們個個盼著還朝,論功行賞;且受糧道拖累,大軍不可再北進瀚海,何況阿魯台又不會傻乎乎的留在原地等咱們去打,沒個三兩年的功夫攆不死他!爺爺,依孫兒看,還是先行還朝的好。」

三日後,中軍大帳中,明軍各部將領齊至,商討全軍下一步的作戰方桉。

瓦剌既滅,朱高煦一心向想帶兵繼續往北,一鼓作氣,追上阿魯台,徹底滅絕韃靼,卻遭到了李煜的反對。

不過是李煜反對,諸如柳升、鄭亨等將領也反對漢王的提議,因為這實乃莽夫之見。

不是他們不想打,而是打不得。

經斥候打探,阿魯台所部北逃,一路往北,看方向似乎奔著北海而去。

牧民們趕著牛羊,一邊逃跑,一邊放牧,牛羊就是糧草;可明軍不同,十萬大軍的糧草都是那三十萬民夫從長城之內浩浩蕩蕩的運輸而來,距離斡難河何止千里?沿途所耗,比大軍所用還多!而且還要分兵守護糧道,防止草原上膽大包天的部落偷襲。

這要是再次北上,再增加運糧距離,糧道恐怕就無法保證了。

最簡單的道理,再次往北,要經過瓦剌的地盤,瓦剌本部雖然敗亡,可那些依附瓦剌的中小部落,不少可還在呢!他們要是出兵打劫糧道,幾千里的運輸距離,得多少軍隊才能看護的過來?

再者說,阿魯台又不是傻的,肯特山一戰跑了,北海就不跑了?

跑就得追,這要是打上個兩三年,靡費國力,後方的太子爺就得罵娘了。

何況此戰滅了瓦剌,將士們早就迫不及待等著論功行賞了!

還是徐徐圖之的好!

一時間,眾將議論紛紛,各抒己見,但大多是贊成李煜所言,領軍還朝;朱高煦見支持自己的將領人少,不禁有些焦急。

「若是放跑了阿魯台,給了他喘息之機,等他修養幾年……」

「老二閉嘴!」沒等朱高煦說完,朱棣蹙眉輕喝了一聲。

「哎,是,爹。」朱高煦立即閉嘴,不過還是幽怨的剜了李煜一眼。

朱棣閉目考慮良久,腦中不斷的思索,權衡利弊,終于睜開眼楮,幽幽長嘆一聲。

「打虎不死,未能如願啊!罷了,且讓阿魯台多活些時日吧!大軍再在此駐扎半月,半月之後全軍開拔還朝!」

「瓦剌雖滅,根基尚存,老二老三,帶上三千營,給你們半月時間,收攏瓦剌境內那些小部落的牧民,有多少抓多少,全數帶回來!若有違抗大明天威者,皆斬!」

「是!」朱高煦領了將令,有仗打,他也不再追究追殺阿魯台之事,叫上朱高燧一起去做準備了。

大營里關押著那麼多的瓦剌俘虜與男女老幼牧民,以及數十近百萬牛羊,連綿三十里,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朱棣又令劉江、朱榮二將,領兩萬五軍營士卒,將所有俘虜及九成牛羊馬匹押送回大寧,並叮囑不需著急,慢慢趕路便可。

眾將散去,帳內只剩下爺孫二人,朱棣月兌了靴子,蜷坐在行軍榻,表情煩躁,很是不高興。

李煜走上前去,站在老爺子身邊︰「爺爺不必憂心,只需長城外的布局,步步為營,就算不再出兵北伐,天長日久,也能盡奪草原之地,韃靼自會消亡。何況,待過個兩三年,咱們再出動大軍,剿滅韃靼也為時未晚。」

「哼!都怪你,若不是你弄了火槍,又快速擊潰了韃靼科爾沁部,那阿魯台也不會嚇得望風而逃,這仗打的痛快是痛快了,可一點也不爽利。」朱棣哼哼了兩聲,沒好氣的吐槽了一句,但這話顯然是在發小孩子脾氣。

威嚴的永樂大帝也只是在最疼愛的兒孫面前才流露出這幅姿態。

「爺爺可是怕自己老了?」李煜頗為好笑的說道。

「老?我可不老!依舊能上馬殺敵!不過知天命之年,何談老?那樸妃,爺爺依舊……算了!煩,賠爺爺出去走走。」朱棣剛想吹噓,突然醒悟有些話是不能在兒孫面前說的,索性起身,穿好靴子,又令人取來弓箭,顯然是打算去草原上行獵一番。

帶上一隊親衛,騎上駿馬,祖孫二人沿著大營旁邊的斡難河順流而下,一路行了三十余里。

此處是一片河谷,時值六月,草原上野花盛開,幾天前大戰時下過一場細雨,空氣聞著頗為清爽。

可惜,山谷中只有一些野鼠、野兔,沒什麼獵物,朱棣帶著的弓箭倒沒了用武之地。

這倒也正常,大軍扎營綿延三十里,什麼野獸之類的早就驚散了。

朱棣倒也不在意,找了水流平緩之處騎馬淌過斡難河,上了河對岸的一處平緩的山坡,登高望遠,四周景色盡收眼底,讓人忍不住心曠神怡。

「斡難河啊,當年他們祖先稱霸天下的起點。呵呵,五百年來,打到此處的,也只有朕了!」

朱棣下了馬,遙遙指著剛剛渡過來的河水,話里全是得意之情。

李煜站在老爺子身側,一言不發,靜靜的听他感慨,抒懷。

朱棣確實沒吹牛,漢家軍隊,上一次遠征塞外,那還是太祖年間,但打的最遠的,便是洪武二十三年的北伐,領兵作戰的,是燕王朱棣!那一戰,在迤都收降了乃爾不花;再其次,便是藍玉的捕魚兒海之戰了。

再往前,則是殺胡山之戰,那是大唐最後的輝煌!

而再往後,李煜悠悠一嘆,若不是自己來到了此方世界,漢家軍隊再次出現在漠北,那又是五百年後的事了!那次,小徐只帶了兩個團……

「這話朕上次打阿魯台時便說過,這是朕第二次見到斡難河水了!」

「如此大好河山,豈容胡虜竊據?朕可不老,不過三兩年而已,朕等得起!」

「等朕下次來,朕要在此地建一座城,勾連漠北,鑿通瀚海!」

朱棣眼神里滿是希冀,在好聖孫的幫助下,他顯然已經找到了徹底平定草原的方法。

半月後,漢王與趙王各帶著最後一部三千營的騎兵歸來。

半月以來,三千營萬余鐵騎分成十部,在瓦剌的地盤中犁庭掃穴,凡遇上的大小部落,皆憑借武力強令其遷徙,有不從者,皆沒。

又捕獲了十余萬牧民,幾十萬牛羊馱馬,依舊是沿著糧道送至長城附近。

六月二十日,大軍開拔,正式還朝。

與來時的謹慎行軍不同,此次乃是得勝回歸,瓦剌擊破,韃靼北逃,唯一算得上威脅的,也只有兀良哈了,不過他們遠在東邊千里之外。

行軍路上沒了敵人,將士們走的極為「放肆」,驅趕著剩余的牛羊,鎧甲放在大車上,一路上有說有笑。

與此同時。

大寧城外,一條三丈寬,灰白色的平坦大道,從大寧城南門延伸出來,一路向南,消失在南邊的山谷里。

南邊的山谷里,扎下了數不清的營帳,有數不清的人在山谷中活動,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皆有滾滾濃煙從山谷中冒出,每過一兩天,還會有距離的爆炸聲,直傳到幾里外的大寧城。

每天從清晨到傍晚,道路上滿是來來回回的大車,拉著成筐的水泥,沿著道路進了大寧城。

同樣的道路,也從城北往北方綿延。

從大寧城頭上望過去,幾十里外依稀可見有數不清的人沿著道路忙活著,同樣有數不清的窩棚搭建在道路盡頭,每天清晨有小商販自城中而出,拉著大車沿著平坦堅實的道路一路向北,去那些人的聚居地。

大寧城一南一北同時形成了兩個聚居地,看上去其繁華程度,比中原的一些府縣都不遑多讓。

北邊的聚集地,沿著道路佔了不少手拿鞭子的明軍士卒,在他們的監督下,數不清的人正在不斷地勞作,從不斷拉過來的大車上的竹筐中傾倒出水泥,在混合沙石攪拌,加水後沿著開闢出來的路基一段段鋪設。

這些人,身材比明人矮小,皮膚也比明人黑了一些,顯然不是明人,正是那張輔從交趾「派遣」過來的土人勞工。

兩名身著身著綠色官府的中年官員,騎在馬上,帶著一旗的士卒,沿著路基巡視,看到有偷懶的勞工,不等官員吩咐,便有士卒拿著鞭子過去一頓抽。

「此地距離大寧足有四十里了,按照計劃,應該在此設置一座塢堡衛城,以便將來駐軍保障草原安全。」

「怕是沒這個必要吧?也不知道工部是怎麼規劃的。」左邊的年輕一些的綠袍文官笑著吐槽了一句︰「此地離大寧不過四十里,說大軍朝發夕至都算委屈了,大寧周邊的牧民,可都是心向大明的,那個不開眼的敢來此造次?也只有北邊幾百里的兀良哈了,可依我說,百里之處留衛城足矣。」

「這是太孫殿下的規劃,你敢胡來?」

「當我沒說。」

這便是水泥路的修建現場了。

自皇帝領軍親征之後,在工部、兵部與五軍都督府的合作下,積攢了半年的水泥全部派上了用場,在十萬勞工的齊心協力下,一條寬闊的水泥路以每日十幾里的速度,沿著順天城向北延伸出去,現如今已經連通了大寧,還在向北不斷綿延。

當然,積攢下的水泥再多也不夠這麼用的,可這不是有不用發工錢只管飯就可以的勞工嘛!

恰巧英國公又「招納」了三萬勞工送到了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又把他們送來順天,便在大寧南邊的燕山山脈,就地燒制水泥。

現燒制的水泥供不上十萬勞工所用,工期也慢了下來,現在每天只能往北修建一兩里地了,這些本來頗為勞苦的築路工人每天早早的便能干完一天的活。

不過戶部官員都是夏元吉一手帶出來的,個個摳門算計的很︰這些勞工不干活,還要一天三頓干飯?想得美!

減了!減成早上一頓干的,下午給頓稀粥便好!

工部派過來的主事已經遞了奏本了,這里用不上太多人,要削減七成勞工,派他們回內地,修築順天至應天的道路。

應天城,文華殿。

自從李煜卸任監國之職,隨軍北征之後,監國重任再次回到了太子身上,他每日的活動範圍便變得十分有規律。

文華殿,春和宮,每天累得跟白毛閣大學士似的,那里還能抽出時間來照料那些狐媚子。

日頭偏西,太子爺朱高熾處理完今日的政務,疲倦的站起身,揉了揉肥胖的後腰,兩個隨侍趕緊上來幫太子爺揉捏肩膀。

「哎對,多使點勁,唉!還是那小兔崽子在的時候清閑啊!有他幫著監國,我多自在,哪像現在,瞧瞧,我是不是又瘦了?」

小太監陪著笑臉︰「太子爺,太醫都說了,瘦點好,瘦點健康。」

「也是,省的回頭太子妃老埋怨我,話說那……」

正當朱高熾絮絮叨叨吐槽的時候,文華殿外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兵部尚書金忠在兵部主事徐濱的攙扶下,踉踉蹌蹌的跑進殿內。

朱高熾趕緊起身相迎,並制止了金忠行禮。

「快給老尚書拿凳子來!老尚書怎麼親自過來了,難道是北伐出了變故?」

金忠是燕王府長史出身,是兵部尚書,兼任詹事府詹事,東宮首臣,更是太孫的老師之一,年紀又大,自然有坐著奏事的待遇。

徐濱嘛,年輕人,站著便好。

「謝太子殿下,臣站著便好。」金忠雙手捧著一份文書,手掌微微顫抖,語氣里夾雜著激動之色︰「確實是北伐有了變故,不過是好事,大捷!臣激動難耐,第一時間便過來了!此乃報捷文書!」

「大捷!」朱高熾兩眼一亮,立即接過文書,展開仔細瞧了一遍。

「好!好!好!」

便是太子爺一向不喜刀兵,也忍不住叫了三聲好。

「太孫親臨戰場,萬軍之中擒獲馬哈木,一舉奠定勝局,陛下欽定,乃北伐首功,臣恭賀太子殿下了!」徐濱顯然是已經知曉了內容,連聲恭賀之下,朱高熾樂的合不攏嘴。

「現有自漠北返回京師報捷的幼軍指揮使樊忠在奉天門外等候,太子殿下可要召見?」

「見!立即召見樊忠,我要問問此戰細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