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趁著眾人奮力挖山封路,賀齊舟與許暮也迎來了分手的時刻。許暮不願雪龍馬再與賀齊舟分離,自己又多要了兩匹馬,一人三騎,準備盡快回到土玉渾。

峽谷上方通往布爾根城的山梁上,皎潔的月光將兩人的影子投向人影重重的峽谷。

「珍重!」賀齊舟道。

「你也是。」

「小心點。」

「嗯,再見了。」

「再見!」

「下次再見說不定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呢?」許暮還是沒忍住將憂愁寫在臉上。

「我們還沒好好賞過九州池的梅花呢,我希望下次再見的地方是那里,至于什麼時候——越快越好!」賀齊舟拉著許暮的雙手,柔聲說道。

「好,一言為定。真要走了。」

「嗯,我也要走了。」

……

峽谷中的人活都干得差不多了,看著數十丈高的山梁上,道了半天別的兩人,似乎手牽得更緊了。

「不要,我還是男裝。」許暮忽然被賀齊舟重重地擁入懷中。

「我不管!」賀齊舟已經戀上了那紅唇玉齒間小雪般的滋味,一陣沁涼後,便是火熱的融化。

「嗯。」許暮忽然不再堅持,下一次與對方的唇槍舌劍不知要等到何時。

……

「郭幫主,沒想到賀公子他……」李澤平見兩名「男子」如此纏綿,尷尬地看向身邊的郭問,他讓已經干完活的人轉過頭去繼續再干,但沒幾人听他的,個個伸長脖子,看著山梁上那兩個合二為一的影子。

「你沒想到的還多著呢,回頭路上再說吧,大家準備準備,得出發了。」郭問回頭一看,發現百余張沒合攏的嘴。

……

「真走了!」許暮忽然發現了山梁下齊刷刷面向這里的一群漢子,羞得一把推開賀齊舟。

「記住我們的約定。」一雙溫潤如玉的手自指縫中一點點滑落,賀齊舟覺得整個世界都在流失。

「嗯!」許暮點了點頭,溫柔得就像是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時,此時此夜難為情。」

「郭幫主,吟什麼詩呢?不該是他們難為情嗎?」

「李老三,你活該當土匪的命!土!走了!」見賀齊舟失魂落魄地匹馬下山,郭問大手一揮,一百余人的隊伍,帶著三百多匹馬,在月色下踏上北進之路

……

青城皇宮擎蒼殿,十二名力士無助地癱倒在地上,由宮女服侍著披好皇袍的赫連清風冷冷說道︰「明日不用來了,官升一級,都回自己軍中去吧。」

「謝陛下!」十二人艱難跪起,齊聲稱謝,但幾乎沒人眼中有感恩之色,這兩年軍中陣亡的人數一直在增加。

「陛下,水堂與土堂的兩位堂主都到了。」

「嗯,宣他們進來吧。」

「是。」

「老臣余清都拜見陛下。」

「微臣潘舒志拜見陛下。」依次有兩人走了進來,年輕一些,約五十來歲的便是土堂堂主潘舒志。

「長盈怎麼樣了?不行就接回來吧。」赫連清風問了一句。

余清都與潘舒志互視一眼,似乎是不確定由誰來答,一楞之後,還是由余清都回話,畢竟赫連長盈與水堂走得更近些。

「回陛下,二公主武功盡失,性命無憂,只是這神志似乎……老臣也認為二公主應該回來醫治。」余清都道。

「西京那里,你們都想辦法派得力點的人過去吧,長盈不在,只能靠每個堂口自己管了。」赫連清風搖了搖頭,這個能力出眾的女兒看來是靠不住了。

「是。」兩人伏地稱是。

「都起來吧,看座。」赫連清風似乎有些不快,對這兩個近臣很少有問話之後看座的,兩人的心中不免都有些忐忑。

「李源走到哪里了?有沒有掃清匪患?」

余清都額上開始流汗,道︰「微臣正是要來匯報此事,李將軍比計劃遲了兩日抵達烏孫國,主要是因為烏石國師派去剿滅匪巢的近衛反被對方攻殺,出手之人應是逃至那里的賀齊舟與許暮,顯然兩人與蓮花幫等早有勾結。他們率領匪眾,擊敗了李源的先鋒營後,一路向北逃竄了,李將軍不敢分兵去追,掃蕩山寨後,已于三日前進入烏孫國。」

「又是他!潘愛聊,說說看,你準備怎麼辦?」赫連清風將矛頭指向土堂。

「回陛下,北境廣袤、人煙稀少……」

「朕不是問你有什麼困難!」

「臣以為賀齊舟是去找那個叛君的,臣會讓駐扎各個生周部族的暗探時刻留意,一有消息就通知林虎與蒼鷹,讓他們派人全力絞殺!」潘舒志只得再次跪下,顫聲答道。

「申亭古已經帶了朕的五千羽林衛去追寒劍山莊的人了,你的人也可以向他求助!」赫連清風擺手示意對方不用再跪了。

「謝陛下。」

「余愛聊,把南面的情況再給朕梳理一下,聯決定要親征了。」

「是。」余清都稍稍松了口氣,好消息還是有的︰

「陛下,得知我們已經出兵西域,姜杉決定第二次親征土玉渾,這次西征軍的規模可能比上一次還要大一倍!如果能消滅李浩和姜瑯,對我們也極為有利;

按雙方協商所定,他準備年後就將和親的小公主送來,傳言其美貌不輸齊人口中的京城四美;

姜杉還同意派出水師攔截北去山海關的安南船隊,以絕常峰、靈峰補給。」

赫連清風頷首道︰「攔截船隊之事不可全信,不過也該到最終解決北燕的時候了,你們現在就準備起來,只要河冰能走馬,朕就立即親征,不破山海關,誓不回青城!」

「陛下英明,陛下威武!」

……

山海關城頭,常峰與靈峰並肩看向城外無數個周軍營帳,常峰感慨道︰「慚愧啊!為兄當時要是听你的就不會落得現在這步田地。」

三個月前,被圍一年的燕京城彈盡糧絕,再也無法支撐下去,常峰不得不向山海關求援。由于當初靈峰反對常峰稱帝,兩人早已反目,常峰不再給靈峰一兵一卒、也絕了對方的糧餉。盡管如此,靈峰仍是堅守著燕京城的東北門戶,替常峰分擔了不少壓力。

靈峰駐守山海關時,只有不到萬人的偏師,而常峰卻掌握近二十萬大軍,但接連戰敗之後,最終只剩七八萬軍隊苦守燕京城,一年後,守城軍隊幾乎又損失了一半,而糧食卻差不多見底,城中餓死的百姓越來越多,常峰自知敗局已定,相對于投降,常峰更傾向于向靈峰求援,因為一年過去了,靈峰的處境反而好了起來。

據守山海關的靈峰不願坐以待斃,一邊收集船只建立水軍,船隊沿海岸一路向南,征集糧草、兵源;一邊加固城防,將山海關打造成控制方圓百里的堡壘,靠著海上的漁貨、堡壘所轄地域內的糧食收成,已能做到自給自足。

因為齊帝姜杉不願派兵馳援北方,很多齊境內的仁人志士、豪杰道友通過水陸兩路進入山海關;水師船隊更是一路南下至儋州,用搶自陳家的船貨采購安南國的稻米。有了糧食和兵源的補充,山海關漸漸興旺起來,轄境內漸漸有了五萬大軍、近二十萬百姓。

靈峰不計前嫌,在常峰求救前就開始著手營救一事,最終靠著聲東擊西的計謀,派出主力,與常峰突圍的大軍里應外合,救出約兩萬軍隊、三萬多百姓,但幽州城中未及逃出的軍人及百姓近十萬人慘遭赫連清風屠城。北周在燕京城下前前後後丟下了不下五萬條性命,早已作出屠城的威脅,這也是常峰遲遲不願投降的原因。

此時的山海關城頭,一向「作威作福」的靈峰好像也蒼老了不少,對常峰說道︰「將軍,得道者多助,別看北周那麼多軍隊壓境,只要我們拼死守住,早晚有退敵的一天!」

常峰憂郁地說道︰「听說姜杉要與赫連清風和親,他會幫赫連氏斷了我們的海上糧道,赫連氏再出兵助他攻取土玉渾……」

靈峰笑了笑,道︰「如果連我這點微薄的口碑都能得到這麼多人相助,我相信姜瑯與張致仁肯定會做得更好,還有赫連晨霧在北方牽制,看吧,笑到最後未嘗不會是我們!」

「嗯,那就讓赫連清風和姜杉來嘗嘗我們的厲害!」常峰覺得只要站在靈峰的身邊,那種雙峰傲立的感覺又回來了!

……

九月上旬,漠北的寒風像是一支畫筆,被描繪過的樹木五彩繽紛,將東北群山染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天際起伏的山巒像是為一望無垠的草原瓖上了一條彩帶;

一條大江猶如臥在天地間的巨龍,將偌大的草原一分為二;

天上低垂的白雲在大風中時卷時舒,低得似乎在馬背上就能觸踫得到。

賀齊舟無暇賞景,與三百余騎並肩馳騁在這天地之間,目標直指潘古部采鹽的鹽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