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讀@告^在線免。費閱&讀!
巴甫洛夫、羅科索夫斯基兩人從代表團中挑選了部分人準備隨抗日軍趕往前線。
舒蘭地處長白山與松女敕平原過渡地帶,南接永吉,北連哈爾濱,原本此處由抗日軍五縱駐守,隨著五縱主力挺進吉東敦化、延吉,城內只有地方警備團駐守。
1936年1月4日,也就是關東軍對抗日軍發起進攻的第6天,關東軍第12師團24旅團由永吉一帶北上突襲舒蘭。
駐守舒蘭的地方警備團利用城內外掩體,與日軍24旅團展開血戰,同時掩護城內百姓撤退。
舒蘭地方警備團的戰士多時舒蘭本地人,他們在保護親人的感召下,爆發出驚人的戰斗力,只裝備了老式步槍,甚至連機槍都沒有幾挺的地方警備團硬是堅持了整整兩天。
在這兩天中,城內百姓多數撤往哈爾濱等地,代價是一千多人得地方警備團最後只剩下不到一百人,抗戰勝利後,有百姓在這里建了一座石碑,以紀念這場戰役犧牲的戰士。
在拿下舒蘭後,日軍24旅團並沒有繼續北上進攻哈爾濱,旅團長西田高典清楚,哈爾濱作為抗日軍在東北僅次于長春的據點,其防守要遠比舒蘭等地堅固的多。
于是西田高典決定按照司令部既定計劃,向西切斷長春與哈爾濱之間的聯系,對前線抗日軍形成包圍之勢。
在得知舒蘭失守日軍西進後,饒是沉得住氣的張廷言都能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稍有不慎己方了就被關東軍包圓了。
眼下當務之急是對付佔領舒蘭,向西逼近交通線路的日軍,抗日軍主力部隊已經全部被派往前線,張廷言手中只有一個剛組建不到一個月的預備三師和一直未動用的裝甲團,現在只能將看到排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