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17章 古今辯論!桓睿硬剛,針鋒相對!(為500月票,加更!)

「臥槽!」

劉辨不禁心念一動,暗暗發問︰「老師,孔融說得似乎還蠻有道理的,我是不是已經被他給忽悠住了?」

「怎麼說呢?」

軍師聯盟企圖用更簡單的語言,來給劉辨解釋︰「單從目前的發展道路上來看,孔融說得的確沒有錯,畢竟比較空洞。」

「啊?這」

劉辨有些不能理解︰「怎麼講?」

軍師聯盟輕聲道︰「孔融的邏輯思維是對的,但他把一切功勞,皆歸于王化,簡而言之,就是因為施行了王化,南陽成了大同世界,因此治了亂世。」

「而接下來,辯爺你應該把王化推行于華夏神州,因而進入了‘升平世’,最後辯爺你把王化推行到了天下,使得夷狄服于王化,因而進入‘太平世’,實現大同。」

「而這最關鍵的問題是」

旋即,軍師聯盟轉向重點,發出靈魂級反問︰「何謂王化?這其實是一個泛泛的概念,單從字面意思,就是王的教化。」

「而教化是什麼呢?它是把政教風化、教育感化、環境影響等有形和無形的手段,綜合運用起來,既有皇帝的宣諭,又有各級官員耳提面命和行為引導等。」

「應該這麼說,辯爺你在南陽的一切政令,全都是王化的外在表現,包括施恩令、庠序、稻田魚、高筒轉車,全都屬于王化。」

「只不過,辯爺你的王化,起到了正面作用,從而使得百姓有了大同世界之征兆,因此孔融強行以今文經治國理念糅合,才有了現在的論辯。」

「可如果換做別人,他的政令同樣屬于王化,但如果沒有起到好作用,甚至起到的是反作用的話,那麼孔融就是另外一種解釋了。」

「別忘了。」

軍師聯盟再次強調道︰「今文經擅長的就是微言大義,他能從一個字,衍生出一個道理,甚至以此道理長篇大論,說得你暈頭轉向。」

嘶—!

劉辨驚詫,倒抽一口涼氣。

他仔細想了想。

似乎還真是這個道理。

如果不是有軍師聯盟的專家提醒,可能自己真的要被孔融給忽悠了。

當然,即便這樣,劉辨還是有些疑惑︰「不過老師,孔融說到的‘衰亂世’‘升平世’‘太平世’,貌似還挺有道理的。」

軍師聯盟澹笑一聲︰「應該這麼說,如果以辯爺為.asxs.,的確是正確的,因為目前正是亂世,而辯爺的政治目標,是匡扶漢室,開疆拓土,正合時宜。」

「但是,今文經的.asxs.,可不是辯爺時代,而是孔子那個年代的歷史進行,而春秋時期是什麼樣子?禮樂征伐自家臣出,這是一個從治到亂的過程,與現在的描述,完全相反。」

「所以辯爺」

軍師聯盟再次提醒道︰「這辯論賽的根本,就是挑有利于自己的說,但你一定要能發現,他最真實的意圖是什麼,他的漏洞又是什麼。」

劉辨徹底懵逼了。

憑他掌握的古今文經知識,還達不到這種水平︰「這不是要為難死我麼,幸虧有專家在,否則我得被這幫儒生忽悠個半死,真不知道那些穿越眾,是怎麼活到大結局的。」

劉辨清楚得明白!

現在這幫今文經大儒,可以靠這種方式拍你的馬屁,而他以後,就能以這種方式,各種挑你的刺兒,以此逼迫你做出一些不願意做的事情。

到時候,今天搞個讖緯,明天搞個微言大義,說你有失德行,應該下罪己詔,否則就要民不聊生,一旦天下有變,你就是罪魁禍首。

呵呵!

你二大爺!

勞資才不上你的當。

一念至此,劉辨長舒口氣,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今文經的確是胡攪蠻纏,太過扯澹,看來還是古文經更好一點。」

「辯爺千萬別這麼想。」

軍師聯盟趕忙提醒道,鄭重道︰「古今文經各有優缺點,如果專家猜得不錯,桓睿這個老東西,也絕非易于之輩,等會兒輪到他辯論,你仔細听就對了。」

「反正切記一點,咱們今天是帶耳朵來了,評審交給鄭玄、司馬徽等人,你千萬不能隨意開口,否則被這幫家伙抓住一點,非得搞出一大堆東西不可。」

「好!」

劉辨趕忙應一聲︰「老師放心,我肯定不會輕易開口。」

軍師聯盟︰「這就對了!專業人干專業事,有盧植、鄭玄在,這幫家伙絕對蹦不起來,你安心等最終的結果就好。」

劉辨長出口氣,心下稍安。

他終于明白!

為何專家要挑選鎮得住場面的評委團了。

某些事情,即便你知道答桉,也不該從你的口中說出來,盧植、鄭玄等人,自然會在儒生內部,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解決。

而自己充其量只需要應對盧植、鄭玄等四人,難度系數自然要比面對數百儒生,而且還是各執己見的儒生,要小得多。

接下來。

劉辨安心听著辯論。

良久後,終于到了古文經的二辯桓睿。

這是個年紀不輸盧植的老者,目測至少有花甲之齡,須發皆白,卻精神矍鑠,氣宇不凡,怪不得孔融會把他,當作自己的對手。

劉辨靜下心來,洗耳恭听。

不過

這一次,桓睿沒有引經據典,而是直接開始引戰。

他的目光掠過孔融,落在其身旁的邊讓身上,冷聲言道︰「既然足下以讖緯、災異言事,那麼桓某自當以此還之。」

「《春秋》一書記載災異142次,何休竟引申闡發了138條,甚至連《春秋》中非是災異之處,亦以災異慣之,簡直豈有此理。」

嘶—!

整個玉堂殿儒生盡皆倒抽一口涼氣。

他們似乎全都沒有想到,桓睿不開口則以,一開口便把辯論的氣氛,退向了高潮。

甚至,連上首的劉辨,都不由地為之一愣。

他是真的沒有想到,桓睿居然敢說出「豈有此理」,這等鋒利的言辭。

剎那間,滿殿儒生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桓睿身上,對方二辯孔融,甚至騰得一下,便站起身來,作勢便要開口回懟。

但可惜

「孔文舉!」

卻被太尉楊彪當庭喝斷︰「你的時間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桓子明的時間,在此期間,你不得插話,若有違反,剝奪辯論資格。」

孔融強忍著怒火,緩緩坐回原位,但那雙眸子里迸射出的凶芒,已然如同利劍一般,將桓睿這老家伙,來回戳了百八十遍。

但似乎,即便這樣,依舊難消孔融之心頭大恨,畢竟他最精通的,便是《春秋公羊傳》,而何大家的《春秋公羊傳解詁》,更是深得孔融推崇。

桓睿直呼何休大名,本就已經不恭敬,而又罵出「豈有此理」,這樣的污言穢語,這等于是在辱罵孔融的偶像。

孔融焉能不怒!

但怒歸怒,按照規則,孔融不得發言,這可把他著實給逼壞了。

若是敢讓他開口,孔融能把桓睿祖宗十八代,全都招呼一遍。

然而

桓睿鎮定自若,不卑不亢,彷佛全然不懼似的。

待孔融懷恨于心,不甘落座時,他才擺出論點,當庭反駁︰「譬如昭公五年,《春秋》記載曰︰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濆泉。」

「此事何其簡單,不過是說莒國的叛徒牟夷,帶著三座城投奔魯國,而魯昭公不在國內,由魯國人接受了牟夷,莒國則興兵攻打魯國,後被魯國在濆(p n)泉擊敗,如是而已。」

「濆泉,地名也。」

「可是」

話鋒斗轉,桓睿義正言辭,聲音洪亮︰「何休如何解釋?他說︰此時魯昭公不在國內,大臣擅自接受別國叛徒,甚至因此興兵打仗,致使天怒人怨。」

「魯國的老百姓盡皆在抱怨,致使這怨氣郁結,結果竟在戰場上,憑空出現了一個噴泉,‘欲以明天與人相報應之義’,簡直滑天下之大稽!」

「而在《春秋左氏傳》中,則是記載作蚡泉,蚡泉者,地名也,非是什麼微言大義,更非上天對我等的警告,僅此而已。」

「此外」

桓睿繼續道︰「《春秋》中記載︰魯隱公十六年正月,宋國接連發生兩件怪事,一是天上落下了五塊隕石,二是有六只(y )鳥,倒著飛過宋國國都。」

「可何休如何解釋?」

「石者,陰德之象也,者,品德耿介之鳥也!石頭自天隕落,鳥倒飛,便預示著宋襄公要敗亡了嗎?」

「而宋襄公此人,不听子魚耿介之言,剛愎自用,第五年被楚國抓獲,第六年徹底落敗,這就是‘五石六’的象征意義?」

「依在下之見,這不過是斷章取義的附會之言罷了,強行將其糅合在一起解釋,是否有些危言聳听,強詞奪理?」

「隕石自古便有,鳥倒飛,不過狂風而已,怎麼偏在宋襄公這里,竟具有如此深刻的意義,甚至都關系到了前途命運?」

「哼!」

輕哼一聲。

鄙夷的暴擊,彰顯至極。

劉辨听得也著實有些道理,暗自與軍師聯盟溝通︰「這桓睿還行,至少沒那麼多彎彎繞,他的確是在敘事,尋求歷史的真相,這一點值得表揚。」

「辯爺別急。」

軍師聯盟非常有耐心︰「桓睿敢于當庭瘋刺今文經,絕對不是個省油的燈,等這老東西露出尖牙利爪,恐怕也不遜于孔融分毫。」

「恩。」

劉辨心念一動︰「放心吧,我沒那麼容易沖動。」

軍師聯盟心滿意足︰「很好!一定要沉住氣,現在時間才過了不到一半而已。」

劉辨內心澹笑︰「不到最後,絕不輕易下結論,更不會胡言亂語。」

軍師聯盟︰「沒錯,正是如此。」

果不其然!

桓睿接下來的言辭,一個比一個凶。

他從災異、讖緯開始噴擊,甚至又轉到了微言大義,短短半刻鐘時間,便把今文經學者的火力,全部集中在他一人身上。

然而

就在鑼聲響起不久。

他立刻轉入到總結性的言辭︰「適才孔文舉口中的王化政策,實是避重就輕,含湖其辭,根本沒有落在要點上。」

「陛下的施恩令內容是何?正是廢除了口賦、算賦,減輕了百姓壓力,而在《周禮》中,朝廷這兩樣稅,只對閑民收,與陛下有異曲同工之妙。」

「再者,陛下方才在前不久,宣布了私田公有化的政令,這一點同樣與《周禮》中的均田契合,卻略有不同,這便是托古改制的成功典範。」

「若非陛下以古文經學治國,南陽焉能有今日之兆,百姓豈能有今日之富足,陛下若是能堅持托古改制,振興漢室,必不在話下。」

尼瑪!

劉辨再吃一驚。

今天,他算是徹底刷新了,不要臉的底線。

孔融把自己的成果,強行說成了今文經學的治國典範,而桓睿更是把私田公有化的政令,跟托古改制聯系在一起。

這一瞬,桓睿直接把劉辨對古文經的好印象,徹底滅殺在了萌芽中,孔融是夠不要臉的,但你桓睿,有過之而無不及。

幸虧劉辨早有心理準備,否則今天過去,自己非得被這倆人,忽悠的三觀崩塌不可,反正全都是他們的道理,不管怎麼說,人家都是對的。

「辯爺。」

此刻,軍師聯盟試探性問︰「感覺怎麼樣?」

劉辨不假思索︰「太不要臉!」

「哈哈!」

軍師聯盟大笑不止︰「看來你已經不需要專家給你解釋了,這倆人在邏輯思維上,全都沒有問題,只不過全都是倒推的,站不住腳跟,換個地方、換個人,立刻就不行了。」

「畢竟,他不可能有稻田魚,更不可能想到以廢除口賦、算賦為契機,鋪墊接下來,耕田收歸國有的一系列套路。」

「這東西看似簡單,但只要一步踏錯,必將落入萬劫不復之地,到時候這些就成了失敗的例子,便需要換個說辭了。」

劉辨嘖嘖嘆息,感慨萬千︰「這幫家伙的嘴啊,還真是難對付的狠吶!」

軍師聯盟澹笑︰「辯爺別急,咱們慢慢來,早晚把他們全部降伏。」

劉辨頷首,態度堅硬︰「必須搞定這幫家伙!」

「其實」

言至于此,軍師聯盟輕聲道︰「如果客觀的看,不論是古文經也好,今文經也罷,全都有他們的優點。」

「今文學主張大一統,主張尊王,主張樹立君主的絕對權威,這對于皇權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咱們應該接納。」

「而且,在選官制度上,今文學主張利用辯論、察舉等方法進行選拔,相對于古文學鼓吹世卿制,主張官員世襲而言,進步了不止一點。」

「不過,今文學主張山澤無禁,鹽鐵皆歸于民,而古文學則主張山澤皆收歸官有,他人不得利用,更不得私自開采,古文經更有優勢。」

「」

「總之」

軍師聯盟進行最終的總結道︰「古今文經的優勢,是在政治上,要求時刻要加強君主的權威,這對于辯爺是有益的。」

「而古文經的優勢,是在經濟上,今文經隱隱有種自由經濟的影子,而古文學則主張完全壟斷,尤其是鹽鐵、耕田、山川等生產資料。」

「所以,古今文經的糅合,其實是非常有門道的,絕不是隨隨便便開兩次辯論會,就能成功解決的,而是需要站在更高點,對他們進行引導。」

牛逼!

劉辨佩服得五體投地︰「軍師聯盟站在五千年的歷史上,自然可以站得更高,這一點,我可就全拜托你們了。」

軍師聯盟澹笑︰「放心吧,有軍師聯盟的專家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

豫州,汝南。

平輿縣。

曹軍大營。

中軍,大帳。

曹操站在沙盤面前,望著已經更換標簽的地圖,心滿意足地笑了︰「瞧瞧,沛國、梁國、魯國全部歸順,咱們相當于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便掃平了豫州。」

「是啊。」

「這太不可思議了。」

程立感慨萬千,眼神中全都是光︰「不過將軍,咱們可萬萬不能輕敵啊,昨日從南陽傳回消息,長安那便又有動作了。」

「哼!」

曹操似乎早有預料,不屑地哼了一聲︰「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一定是給劉岱、陶謙、劉繇升官了,而且還瓜分了咱們的地盤,對嗎?」

「對!」

程立發出一聲蔑笑︰「一切皆如將軍預料,劉岱、陶謙、劉繇變成了州牧,而且劉岱帳下萬潛,被提拔為潁川郡守,郭興、周澤則被提拔為魯郡、粱郡郡守。」

「至于陶謙,其部戰將曹豹,被提拔成沛郡郡守,劉繇麾下大將張英,被提拔為汝南郡郡守,咱們豫州徹底被瓜分了。」

曹操壓根沒把董卓當回事,大手一揮︰「老套路,不值得一提,不論是劉岱、劉繇,還是陶謙,豈敢輕易進攻咱們。」

「陛下手里的玉璽,代表的是漢室正統,從來只能是咱們打人,別人豈敢對咱們動手,否則下場只能與袁術、張邈一樣。」

程立傲然道︰「那倒是真的,何況咱們目前可是真正的兵強馬壯,即便剔除掉屯田軍,依舊有六、七萬人。」

「是啊。」

曹操感動不已,不住點頭︰「咱們這一路走來,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只要有這六七萬人,咱們將來的路,必將越來越長。」

程立︰「」

二人正暢想未來時。

「報—!」

忽然,殿外響起悠悠一聲傳報。

曹操抬眸望去。

但見,有士兵急匆匆入帳,欠身拱手道︰「將軍,新上任的汝南太守戲賢到了,目前正在營外,不知將軍」

「戲賢?」

曹操自然知道戲賢乃是尚書僕射出身。

雖然,目前他被外派給汝南,而且只是個郡守。

但曹操深刻的明白,不論是荀或,還是戲賢,亦或者郭嘉,前途不可限量。

「沒錯,正是!」

「該死!」

曹操暗自嚼碎一聲,腳步匆匆︰「你怎麼才來匯報?仲德,速速召集全軍將士,讓他們速速趕來中軍听旨。」

程立拱手︰「喏。」

旋即。

二人出了軍帳,疾步相迎︰「哈哈,閣下莫非便是戲志才否?」

戲賢一揖,面帶喜色︰「正是在下。」

曹操大手一揮︰「走,回營。」

「好!」

戲賢進入帳中,稍稍等候。

沒一會兒。

各軍將士齊齊趕來軍帳。

戲賢這才展開詔書,朗聲道道︰「曹操及其屬眾將士接旨。」

眾將士當即拱手抱拳︰「喏。」

「朕聞有功當賞,有罪必罰,今奮武將軍曹操,奉旨討賊,連戰連捷,揚我國威,以安社稷,朕甚嘉之,擢其為武衛將軍,其余所部官兵,盡皆有賞。」

「臣曹操領旨。」

將聖旨遞到曹操手里,戲賢欠身拱手︰「恭喜將軍,賀喜將軍,前後不過一月時間,便掃平了整個豫州,真乃功勛卓著啊。」

「哪里!」

曹操趕忙還了一禮,笑著道︰「全都是朝廷陷陣營、狼騎、豹騎,還有奇巧閣的功勞,我曹操當真是撿了大便宜了。」

「將軍何必如此謙虛。」

戲賢又豈能不知作戰過程,由衷稱贊道︰「新汲一戰、長平一戰,雖然有朝廷兵馬相助,但可全都是將軍自己的計謀。」

新汲縣時,曹操將計就計,識破了對手的試探之策,這才得以繼續在新汲作戰,從而一舉俘虜了袁術、張邈四萬兵馬。

長平一戰時,曹操精準預測了閻象退兵的路線,從而才能提前設伏,在進入赭丘城之前,便將其誅殺殆盡。

這些可不是那些冷冰冰的器械,能帶來的功勞,它熬煉的,可全都是曹操的指揮,以及其統籌安排的本領。

很明顯!

曹操配得上這次升遷,而且當之無愧︰「哦對了,志才如今可是汝南太守,想來應該就落在這平輿了吧?」

「恩。」

戲賢點點頭︰「暫時不走了,以後咱們可得相互配合啊。」

曹操拱手︰「我曹操可得靠你們支持吶!」

戲賢澹笑︰「放心,分內之事,義不容辭。」

「好!」

曹操大喜,試著邀請道︰「既如此,今夜便別走了,我曹操為你接風洗塵,咱們好好聊它個暢快,如何?」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戲賢對曹操同樣非常欣賞,豈會拒絕這樣的要求︰「不過在開始之前,還有件事情需要告訴將軍。」

「何事?」

「典韋得送入南陽,如何安排,陛下自有決斷。」

「好!我會親自上書陛下。」

------題外話------

凌晨4點上傳,為500月票,加更!求讀者大老一波支持!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