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很快明清雙方的兵馬混戰在了一起,連續不斷地嘶吼聲、慘叫聲、哀嚎聲為這長久奔流不歇的揭陽江奏響了一曲悲歌。

作為渡河先鋒的千余人很快就傷亡過半,但他們的犧牲不是沒有價值的,源源不斷的明軍在他們身後安然地渡過了揭陽江。

等甘孟煜帶著援軍趕到時,渡江先鋒部隊已然及及可危,隨時可能要被清軍擊潰。

甘孟煜見狀當機立斷,大喝一聲帶著部隊就投入了混戰之中。

甘孟煜親自率士卒們對圍攻渡江先鋒部隊的清軍展開了反包圍,他勇 地沖在最前,僅僅只用了一輪沖鋒,便將清軍的包圍圈沖破,接應上被圍攻的先鋒部隊,迅速重新列陣。

在明軍重整旗鼓時,清軍也同樣再次集結,見到明軍大部人馬殺來,坐鎮中軍的王永譽迅速又調派了數個綠營增援。

雙方排列著整齊的陣列邊打邊緩慢地移動,戰斗逐漸陷入了僵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局勢對清軍越來越不利,每在此僵持一刻,就有越來越多的明軍從江對岸過來支援,王永譽看著焦灼的戰局心中揪心不已。

「讓八旗營做好準備。」,王永譽面色冷然地吩咐道,準備依靠著騎兵的沖擊來打開局面。

很快,八旗騎兵們在王永譽的命令下開始繞道沖擊明軍的側翼,千余八旗騎兵的沖擊還是很有威脅的。

在騎兵的沖擊下,明軍左翼的陣列很快開始變得混亂起來,雖然不斷有火銃手自發地射擊火銃予以反擊,但八旗騎兵的速度很快,損失並不大。

若不佔據地形優勢和絕對的火力優勢,那麼對付騎兵最好的方式永遠是同樣以騎兵回敬。

如雷的馬蹄聲從江邊傳來,見到清軍的八旗騎兵出動,抵達江岸的明軍騎兵營士卒們甚至還沒有來得及將馬具弄得妥帖就立刻被上官們呼喝著騎上戰馬。

隨著領頭騎兵軍官的呼哨聲響起,近千明軍騎卒迅速趕往戰場處馳援,很快與八旗騎兵開始接戰。

雙方追趕甚急,你彎弓我開銃,互相在馬上射殺著對方,隨著距離逐漸拉近雙方又紛紛挺起長矛,拔出腰刀互相砍殺在一起。

八旗兵率先支持不住敗退,這一場景讓混亂戰場上的明軍們爆發出陣陣歡呼聲。

騎兵營的勝利大大激勵了明軍的士氣,他們挽住頹勢,身上再次恢復了力氣,手中武器再次揮舞著向對面的敵人砍去。

與此同時,仍有源源不斷的明軍部隊來援,依次投入戰斗,清軍的陣線幾乎在瞬間變得及及可危起來,士氣也在飛速下降。

「將軍,前面的弟兄們快撐不住了,請速速發兵增援。」,圍拱在王永譽周邊的清軍將領們紛紛出言相勸。

王永譽的雙眼遠眺著遠處的戰場,沒有立刻回答他們。

雖然王永譽此時的臉色十分澹然,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冷肅,一副大局盡在掌握的樣子。

但其實他的內心十分惶急,在福建被明軍打敗追趕如喪家之犬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這回憶不斷吞噬著他的勇氣和意志。

王永譽原本並不覺得在再次面對明軍時會產生恐懼,但事實證明他確實害怕了。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王永譽從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戰爭,他的父親乃是清廷的第三任兩廣總督王國光。

他還記得自己從童年到青少年時隨著父親一同輾轉各地上任的情景。

對于廣東他更是熟悉無比,他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對這里的風土人情更是十分熟悉。

當他知道自己被皇上任命為第一任廣州將軍時,心中是欣喜若狂的,一心想著不負聖上和家人的希望和信任。

但此刻他卻害怕了,明軍源源不斷的援軍讓他恐懼,明軍士卒們染著血紅的猙獰面龐讓他恐懼,明軍火炮震天的轟鳴聲也讓他恐懼。

這一切對他來說是那麼遙遠,又好像是那麼接近,他的眼神逐漸開始變得迷離。

「將軍!再不發兵支援,前線的部隊就要崩潰了!」

眼見著戰局越來越危急,王永譽卻有些神思恍忽的樣子,他身邊的幾個總兵、副將忍不住再次大聲勸諫道。

身邊人的喊聲將王永譽喚醒。

他長出口氣,下意識地模了模自己的額頭,模了一手的汗。

「將軍,還請速下決斷!」

王永譽定了定心神,聲音顫抖地下達命令道︰「把預備支援的部隊派過去。」

「是!」

得到王永譽的命令,幾個將領迅速各自下去安排布置,他們在離開前互相對視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言的復雜神色。

毫無疑問,王永譽剛才的表現沒能瞞過這些跟在他左右的將領們。

這些將領們準確無誤地察覺到了王永譽這番表現下折射出的恐懼內心,得出這一結論的將領們在心中無一例外地都看低了王永譽。

要說王永譽曾歷任河南提督授河南提督、安慶提督。

在任安慶提督時,他督兵駐扎建德,在三藩之亂中擊敗耿精忠大將宋標,因功改任江南提督,駐松江府,再之後便被康熙任命為第一任廣州將軍。

他也算是大家都承認能打仗的高級武官,在清廷的幾位中樞大員和康熙皇帝心中也是排得上字號的人物,如今面對明軍卻表現出如此不堪的樣子。

大部分將領在看低王永譽的同時,心中不可避免地就多出了別的小心思,雖然說是小心思,但人思想上的任何一絲轉變,投射在行為上都是巨大的差異。

存了小心思的諸位將領們帶領部隊前去增援時便不會那麼盡力,增援的速度變慢,即便到了戰場,抵抗的程度也放緩。

反觀明軍方面卻是越戰越勇,此消彼長之下,很快清軍的主陣被殺的大敗。

王永譽見到大軍開始潰敗時,第一時間帶著護衛親兵加速逃離戰場,他的帥旗一動,清軍崩潰的就更加快了。

何右率領的明軍以極高的效率取得了與清軍正面渡河作戰的勝利,但這代價也是很重的。

明軍此役總計傷亡三千余人,殺死殺傷清軍五千余,俘虜三千余,余者盡皆向西逃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