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八十九章

桑峨手下的將領們主動勸諫道︰「以標下的意思,敵人既然是依靠壕塹之利,不如就留下一部就近監視,諒他們也不敢隨意從壕塹中出來,其余主力還是盡快西去夾擊明軍主力才是正事。」

桑峨還沒有回答,江面上便響起了隆隆的炮聲,從水師戰艦上射出威力巨大的炮彈飛速破空而至。

有一小半的炮彈直接落入到清軍的陣列中,對進攻的清軍造成了很大的殺傷。

見到這番情景,原本就生了退意的桑峨終于下定決心,他對著自己手下副將道︰

「你帶著提標左右兩個協營監視明軍行動,其余各部立刻整頓,隨本官西行!」

就在桑峨帶領大軍扭身準備去包抄夾擊何右的時候,明軍主力已經進抵揭陽縣城,將趕來支援的王永譽部攔在了揭陽江邊上。

揭陽江便是現代的榕江,屬于南海水系河流,發源于陸河縣鳳凰山,于汕頭市牛田洋入海。

揭陽江是粵東地區第二大河流,僅次于韓江,同時也是廣東省著名的深水河,僅次于珠江,明軍的水師戰船直行縱橫很是自如。

揭陽江沿河風光旖旎,古跡繁多,其中的「雙溪明月」、「南浦漁歌」在明清時被稱作「揭陽八景」之一,今日美麗的江岸兩側迎來兩支殺氣騰騰的軍隊。

明軍主力總兵力有近四萬人,對陣滿打滿算只有一萬五千人的來援清軍佔有絕對的優勢。

若只想阻擋清軍救援,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沿江封鎖,清軍救援大軍將被困在江對岸無計可施。

但何右要的是速戰速決解決對岸的敵軍,因此在扎下營盤略作休整之後,明軍便在九月二十日的清晨對江對岸之敵實施了強攻。

是日卯時初刻,明軍集中了三個炮營的近百位野戰炮向江對岸開炮,密集的炮火打得在江岸嚴陣布防的清軍雞飛狗跳,四處躲竄。

卯時三刻,明軍工程營在多個地方水流較緩、距離較短的江段同時開始搭建浮橋,何右給他們下達了死命令︰兩個時辰內,必須保證出一條可供大軍過江的通路。

在 烈火炮的掩護下,工兵營很好地完成了何右交代的任務,甚至都沒到規定的兩個時辰,一座結實的浮橋便已經搭建完成。

何右令甘孟煜部作為渡江的先頭部隊,排列成兩隊,迅速依次通過浮橋。

看到明軍開始過江,王永譽也急眼了,他顧不得明軍 烈的炮火,強令調集清軍攜帶的火炮齊射開火,準備打斷明軍的渡江進程,飛舞的鉛彈落在江面上濺起一陣陣水花。

十分幸運地,這一輪齊射中並沒有炮彈命中浮橋,雖然有些明軍被濺起的水花淋成了落湯雞,隨身攜帶的火藥也被淋濕無法使用,但奇跡般地未出現一人傷亡。

清軍炮營的指揮官罵罵咧咧地讓炮手們調整好角度。

有了第一輪射擊的落點做參考,清軍的第二次射擊準度大大提升。

浮橋這次未能幸免,被一枚炮彈準確擊中,給明軍造成了一定的混亂和傷亡,甚至擊毀了數位前進中的明軍輕炮。

面對血淋淋的損失,明軍士卒在各級官長的帶領下依舊堅定地緩步前行著。

在第二輪炮擊之前,動作迅速的明軍已有千余人度過了揭陽江,擔任先鋒的刀盾手們迅速排列成三列橫陣,向遠處的清軍緩步逼近。

刀蹲手橫陣之後三十步是排列成陣的火銃手,再之後五十步則是十幾個由人力推動的輕炮群。

千余人組成的陣列卻有著萬人大軍的氣勢,等他們推進到距離清軍正面還有數百米左右時,伴隨先鋒隊列前進的十幾門明軍野戰炮停下來開始發威了。

在中等距離以大角度射擊的野戰炮打出了極好的效果,防守的清軍陣列開始了一陣混亂。

清軍這邊攜帶的小型野戰虎蹲炮也開始發威,但射程明顯不足,大多數炮彈落在了明軍前方,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傷亡。

明軍並沒有因為自己火力上的優勢就停下腳步,他們要為後續的渡江部隊開拓出更大的集結空間。

很快,雙方的距離拉近到兩百余步,清軍中持強弓者開始在軍官的命令下對明軍展開反擊,雙方隔著距離互相射擊,總體而言,明軍這邊的火炮造成的殺傷明顯更大。

先行登岸的先鋒部隊勇往無前地沖擊清軍的陣列時還獲得了意外收獲,他們逼停了清軍的炮擊。

由于渡江部隊登陸的地方離清軍的炮兵陣地不遠,見到明軍攜帶有野戰炮,而且對岸的明軍炮兵也開始盯上了清軍的炮兵陣地,王永譽無奈地下令炮兵暫停開炮盡快轉移陣地。

擔任先鋒的明軍頂著清軍的箭失,勇敢無畏地繼續前進,很快推進到距離一百五十步的地方,伴隨著明軍手中的東寧銃擊發,一陣陣硝煙籠罩了戰場。

等抵近到一百步左右時,清軍的鳥銃手也開始射擊。

但明軍依舊沒有停下來,直到行進到八十步內,明軍冒著清軍的火力重新整頓隊列。

火銃手們在刀盾手的掩護下不斷擠壓著隊列以行程密集的火力,很快調整好隊列的火銃手們迅速近距離一輪齊射。

如暴風雨般鋪天蓋地襲來的鉛彈瞬間在清軍中造成了恐怖的效果,整整一排準備攢射的清軍鳥銃手和弓箭手當即被一掃而空,個別幸免的也在錯愕之後,嚇得掉頭而逃。

明軍的堅韌和火器的犀利打退了清軍的正面防守部隊,但明軍為了形成密集的火力而被迫收窄橫陣的舉動讓分布在兩側的近戰部隊看到了迂回側擊的機會,兩側的綠營軍官按捺不住對勝利的渴望,自發地月兌離陣線沖擊了過去。

見到清軍出擊,明軍步銃手迅速向兩側轉向,剛才退到後陣的刀盾手再次迅速上前,所有火銃手按照軍官的指令上好了刺刀。

轉向兩側的明軍火銃手空出了正面的空間,為後排的十幾門野戰炮提供了極佳的射擊視角。

十數門炮平瞄著被擊潰的清軍,發射了催命的霰彈,加速了正面清軍潰退的速度。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