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七十三章

這個時代的所謂外交,無非是在不影響兩個朝廷基本關系的情況下,為本朝爭取得一點面子和一些實利。

如今時勢已非,偽清朝廷對該以何種態度對待明鄭也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外交政策更是舉棋不定,因此問題的關鍵就不在于祖可語和蕭魁二人的外交才干了。

他們兩個人在出發去杭州前,確曾蒙康熙皇帝單獨召見,面授機宜。

最後在對待明使的方針政策上,康熙皇帝給他們的指示總結起來便是十分抽象的「剛柔得中,趁勢邀利」八個字。

這與是否要接待明使的問題一樣,也是經過一番廷議、經過激烈的爭論後才得出的結論。

但是強硬可以強硬到什麼程度?退讓可以退讓到哪一條防線?趁怎樣的勢?邀怎樣的利?

這些誰都無法明確回答,連康熙皇帝自己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只是讓他們要多從使節身上套取明鄭的情報,通過言語麻痹其警惕之心,最好能讓其產生矜傲之心。

他們兩個人名為接伴,實際上也就是談判代表,既然心中無數,也只好做到哪里就算到哪里了。

對康熙皇帝下達的這八字方針,祖可語心中打了許多月復稿,但大多數都沒法經得起事實的考驗。

兩個朝廷既已動兵,憑他們兩個接伴官加起來還不足一尺的不爛之舌,就能說服明使,使明鄭自動從福建退兵,各保疆域,互不侵犯嗎?

這不但他們幾個人沒有這樣大的本領,就是以高姿態來到濟南的明使,也無法答應這個。

除此以外,還有什麼「利」可「邀」?似乎也就剩下說服明鄭保持現有疆界,不再隨意興兵動武這一項了。

康熙皇帝並沒有像二人明示準備繼續攻打福建,他希望能給馬儀留下清廷一副被打怕了,希望和平的軟弱印象,借以麻痹遠在福州的鄭克臧。

是以他在對祖可語面授機宜時,有意無意地流露出罷兵講和之意。

康熙皇帝希望通過錯誤地引導祖可語和蕭魁二人來達到最終迷惑馬儀的目的。

此時的眾人還不知道最初與明使接洽的姚啟聖已經幫他們很好地初步完成了這一任務。

對待明鄭使節八字方針的提出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康熙皇帝在其對朝堂強硬的掌控力基礎上強硬宣貫的,引發了很多爭議。

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朝臣對明鄭使節到來的態度是消極、敵視的。

滿洲一派的大臣提出了一個激烈的建議︰把明使扣押起來,明示拒絕談判之意,以鼓勵士氣,拼死一戰,盡快收復福建。

他們對康熙與明鄭和平相處的想法嗤之以鼻,不少人認為這是皇帝軟弱的表現。

這些滿洲勛貴們並沒有與明軍交手的實際經歷,只是憑借主觀的臆斷想象著明軍的戰斗力,在他們看來之前一系列的失敗不過是前線將領的無能罷了。

是的,康親王杰書戰敗的消息傳來後,他的個人威望急速下降,不少人將他之前的戰功看作是僥幸,認為他是個好運的親王,實質上不過是個無能之輩罷了。

這些滿洲大爺們在北京城呆的久了,自有一股小覷天下英雄的豪邁,盤踞在福建的明鄭軍隊在他們看來不過土雞瓦狗,他們盲目地自信著,覺得大清仍像數十年前一般天下無敵。

康熙皇帝對這個提議報以冷笑,當他質問這些提議的滿洲官員道︰「若是扣留使節,鄭逆再次興兵,不知哪位臣工願意領兵出戰?」

倒真的有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愣頭青主動請纓,要為主子滅殺偽王,直把康熙給氣笑了。

但相比于漢臣的提議來說,滿洲大臣的建議還可稱得上是溫和了。

便如馬儀對偽清漢族士紳階層的貼切形容一般,這些漢臣老老實實地扮演著主人家妾室的身份。

在老東家威脅到新主人家時,他們盡情地展現著自己的狠辣和與老東家的不共戴天,以向新主人表現自己的忠心。

朝廷中許多漢臣們主張索性直接殺死明使,直接派人去向正盤踞在福建的明軍下最後通牒,要求他們限時投降。

這些漢臣們一個個康慨激昂,表示我大清與鄭逆之間絕無媾和空間。

康熙皇帝在政治上是現實主義者,這些聳人听聞以抬高自己政治資本的行為自然不會影響到他。

他頂著朝堂上諸多臣工的反對,堅持要用和緩的態度對待明鄭的使節,當然他實際想的是虛與委蛇,松懈明人的斗志,然後突然出兵襲擊,以收一戰之功。

這種想法自然不好宣之于口,除了少數幾個重臣外,朝野內外都以為康熙皇帝是想要真心求和,引起一片嘩然。

這種上層的博弈最後變成了難題壓到兩個接伴官員頭上。

他們接到的指示是不明確的、模稜兩可的。

二人只好按照自己的理解,揣摩皇帝的心思,相機行事。

只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必須迅速探听出明使此來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來宣示大勝之威以獅子大開口,還是同樣秉持著和平意願而來。

這對他二人十分重要,必須模到明使的底,才能做出相應的對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一路上,他們不斷地向馬儀探听他的真實態度和目的。

面對二人的試探,馬儀巋然不動,堅持要等到了濟南府面見康熙之後才會就具體事項進行談判。

二人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奈何不得馬儀分毫。

幾番嘗試後,二人便也死了心,沉默地陪伴著馬儀平安地走過這段行程。

等到馬儀終于抵達濟南府後被安排下榻在千佛山上的興國禪寺之中。

祖可語向朝廷復命之後立馬來到馬儀下榻的興國寺中來做第一次的正式拜會。

經過一番外交上的寒暄後,祖可語直接動問道︰「貴使在戎務倥傯中,駕惠此處,不知到底有何教諭?如今已然到了濟南,難道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嗎?」

「馬某受命前來曉諭貴朝君臣,商請貴方退出福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