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八章 浙閩之戰(十)

姚啟聖看著不遠處寬闊的錢塘江江面,感慨道︰「形勢不由人,莫要多想了,好歹杭州無憂了,如今頭等之事是趕緊向鑾駕報告這一喜訊。」

王新命和姜葉舟聞言輕嘆口氣,緩緩點頭。

何祐率領的明軍主力趁夜登上了水師戰船徑直向南而行,一同被帶走的還有趕來勸說何祐的黃宗羲師徒幾人。

黃宗羲當初找上何祐時,一番苦口婆心地勸說何祐要做仁軍,勿要學三藩之弊,只會騷擾民眾,最終難成大事。

他這一番話讓何祐很是反感,在何祐看來,黃宗羲說的話固然是在理的,但操作起來並不現實,先不說多少士紳確實在支持偽清,不加以懲處難免會給明鄭在浙江的軍事行動造成困擾。

就說若不讓士兵們嘗點葷腥,在敵境長久作戰實難保持高昂的士氣,故而他對黃宗羲的話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同時也覺得黃宗羲不過是一個夸夸其談的腐儒罷了。

但礙于這是殿下首要搜尋的人才,他對黃宗羲一行人還是十分客氣的。

隨著幾日接觸下來後,何祐通過觀察黃宗羲並不是一個腐儒,相反他的很多想法務實又叛逆,他不由多了個心眼,再次細細詢問黃宗羲為何要說那番擾民的話。

經過黃宗羲的講述何祐才知道李高山在嘉興的胡作非為,這讓他很是惱怒,但大敵當前,他暫時按下了立刻給李高山治罪的心思,準備等打完仗後再好好收拾他。

但何祐沒有這個機會了,為非作歹的李高山最終沒能成功逃出浙江,在何祐準備撤退的前幾日,他專門派了快馬通知留守在松江和嘉興的明軍尋機撤退。

留守松江的留仁鎮趁著湯斌部攻城松懈之機連夜悄悄從城中撤離至海邊,乘坐著水師戰船向南與何祐匯合。

而李高山接到何祐命令後,決定再最後狠狠搶一波再走,結果搶的太狠沒控制住,演變成了普遍性的劫掠,引起了城內民眾的反抗。

本就準備撤退的李高山沒有慌亂,順勢直接將城池丟給了亂民,自己帶著部隊撤出了嘉興,但在行軍途中,李高山部不斷遭到民眾自發的襲擊,導致行軍十分緩慢。

最終被剛剛趕到嘉興的山東勤王綠營堵住了去路,攜帶著大量財貨的明軍突遇襲擊一片混亂被打的大敗,李高山也歿在亂軍之中。

何祐率領著明軍主力在海上航行幾日後從興化府登陸,何祐匯合楊彥迪近四萬明軍于新年之際向福州城殺去。

對于福州城里的士紳軍民來說,明軍的突然出現絕對不亞于是一場十級大地震,喇哈達兵敗木蘭溪的消息是舉城皆知的,如今明軍大舉來襲,大部分人持悲觀態度,不認為福州城中的殘兵敗將們能與明軍一戰。

在這種不利的局面下,為了保住城池,董國興不得不指揮省城的守軍差役們查封了糧行酒肆以囤積糧食作持久未戰、同時在全城大肆拉丁索夫充實城防兵力,嚴閉城門禁止任何人出入。

任憑城內有財力有地位的士紳們如何賄賂、懇求、哭喊、痛罵,董國興都不為所動,所有人必須留在城中,為防御福州城做貢獻。

在董國興的戰時嚴令下,整個福州城防緊張的轉動了起來,

永歷三十九年正月初八,迤邐而來的明鄭大在一邊構築封鎖城市的壕塹的同時,開始對福州城展開試探性炮擊,負責指揮守城戰的董國興毫不示弱,以置于城頭的紅夷大炮予以還擊,一時間硝煙籠罩了古榕城。

福州作為一省的治所,又是海防重鎮,既是大城又是堅固的軍事要塞,明清兩代持續不斷地都對福州城牆進行了加固。

在明軍密集的炮火中,福州的城牆表現出了驚人的抗擊性,密集的工程火炮沒能對它造成太大的損傷,這大大堅定了董國興等一眾福州城內官員死守的信心。

當然明軍的試探炮擊並非完全沒有收獲,何祐和楊彥迪發現清軍的守城兵力分布以東西兩面的兵力較多。

而在城北城南則分別因為屏山、及于山、烏山的屏障而布置的兵力較少。不過東西之間也有差異,西城因為只有坐仙門一個城門因此清軍只有撫標兩營的旗號,而在東城,則有船場門、湯井門、嚴勝門等三個城門,因而軍標三營及撫標一營都布置在這個方向。

「看來只有硬攻了。」听完各部匯總上來的報告,何祐如是決定道。「咱們的時間有限,必須速決速戰。」

說完後,何祐看了看楊彥迪,以目示意,征詢他的意見。

楊彥迪蒲扇大的手掌在空中揮舞幾下,認同地點頭道︰「硬上吧,都是手下敗將,他們支撐不了多久的。「

何祐微微頷首命令道。「傳令各鎮,不管用什麼辦法,三天內,一定要把大炮架到金雞山上。」

金雞山在嚴勝門外這一段其實不是山,而是一段雜草叢生的大土丘,由于地勢相對較高,可以使得炮軍獲得較好的射擊視野因此才被何祐選中作為主攻部隊的炮兵陣地。

不過何祐能想到,董國興也不是傻子,自然也清楚這塊陣地十分關鍵,因而一見明軍有所動作,董國興立即調派了大量火炮到東城對著金雞山的突破一頓狂轟濫炸。

福建省是清廷直面明鄭的第一道堡壘,作為一省治所的福州城內裝備著許多大口徑的守城炮,董國興不似喇哈達,他很看重火器的威力,尤其是火炮這樣的利器,在他的重視下,福州城內的火炮都是定時專人維護的,十分堪用。

如今福州城開始向明軍露出了它猙獰的一面,數十門大口徑守城炮架在東城城牆上,明軍根本無法將炮兵陣地轉移到金雞山上。

首輪嘗試失敗給明軍上下蒙上了一層陰影,福州城內的士卒們則逐漸開始找回了信心,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同樣的一批人,放在喇哈達和董國興手上士氣卻截然不同,更不用說這還是在喇哈達先前戰敗的基礎上。

誰是熊自然不必多說,一目了然。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