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先下新會縣

眾所周知,清代時綠營兵和八旗兵同為經制之師。

從建制和統屬上來看,各直省綠營兵有標、協、營、汛四級建制。

其中總督、巡撫、提督、總兵有居上統轄之權,其直接統領的綠營兵丁即為本標「標兵」,因而有督標、撫標、提標、鎮標等不同名目。

而在像廣東這樣有八旗兵駐防的省份,還有八旗將軍直接統領綠營兵所形成的(將)軍標。

廣東綠營是在清軍進入廣東後不斷收降明朝軍隊和委署將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順治四年( 1647)五月,清廷實授廣東委署各官,以總兵官佟養甲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成為清代首位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

隨後,又以李成棟為左都督充任提督廣東總兵官,成為清代首位廣東提督。

但就如馬六甲三保山下老廟祝的回憶,次年六月,李成棟叛清歸明,殺佟養甲,之後廣東軍政大員暫缺了一段時間。

一直到順治六年五月之後,廣東各地的南明軍隊相繼投降、逃離,廣東各地漸次歸入清朝統治,偽清朝廷遂于順治八年正式詔定了廣東綠營官兵的經制。

之後成為定制,期間有些裁撤添加,到康熙年間,廣東全省綠營兵丁共計七萬左右。

其中標兵三十六營,包括將軍標四營,督標五營,撫標兩營,提標五營,以及左翼、右翼、順德、碣石、潮州、高雷廉、瓊州和南澳(與福建共管)八鎮,每鎮下轄兩到三營。

當然其中的瓊州鎮左右大營已被明鄭剿滅,故而如今的廣東綠營只剩下七鎮。

近廣東海岸的新會縣是此次明軍登陸廣州選定的據點。

新會古稱岡州,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潭江下游,明清時期屬于廣州府所轄。

明清時期,新會縣境內「山賊」「海寇」此起彼伏,特別是縣境西南因有上百座山峰聳立而得名的百峰山一帶。

峰嵬亂立,莫可名狀,與古兜、湯瓶諸山聯亙數十里,山深谷邃,林木蓊蔚,不逞之徒往往嘯聚此處,劫掠鄉里。

自康熙八年復界以來,新會再次有了人煙,而百峰山內再次聚集起了一批人。

但不要誤會,這些人並非是盜賊,畢竟復界百姓皆在新會北部,而位于南邊的百峰山周圍仍是荒無人煙,要想劫掠還得走個十里地突破界牆才行。

這伙人棲身在此是負責與界牆內清朝守軍接頭,為明鄭轉運走私貨物和消息,領頭人是北鎮撫司總旗官名叫任田雨。

他此刻正在山寨內的房間中整理著書桉上凌亂的紙張,這些都是從界牆內傳遞出來的消息。

亂了全亂了,在偽清的又一次遷界令下,淳樸的百姓們不得已拿起武器為自己謀條生路,反抗由此而生。

任田雨手中的消息報告稱電白、開平、新會、香山、順德、番禺等等沿海二十六個州縣盡皆有百姓不堪暴政聚眾襲殺官兵,逃亡鄉野落草為寇。

少者數十人多者上千人,甚至出現了襲擊界牆劫掠的膽大包天之徒。

這中間再加上北鎮撫司和漢留結社的幫助聯絡,廣東沿海處再次重現明清易鼎之際盜賊蜂起的亂象。

新會縣也不例外,流竄入境的民賊已有六七股。

而駐守在新會縣城的綠營兵僅五百人,加上負責來遷界的五百綠營兵,總計不過千余人。

既要遷界,又要平亂,兵力難免捉襟見肘。

新會守備不得已下,抽調了大半防守海岸炮台的守軍參與遷界,導致如今新會沿海的防御空虛。

正在任田雨心中暗道康熙這小韃子心可真狠的時候,外間的手下一路狂奔,氣喘吁吁地來報告道︰「大人!崖門、坡山那邊燃起了烽火,炮台也開始開炮了!」

任田雨 地站起身來,「怎麼回事,有確切消息嗎?」

那手下搖搖頭道︰「康麻子他們帶人去看了,會不會是瓊州朝廷的官軍?」

任田雨心中驚疑不定,遷界的消息數日前剛從他這邊傳遞出去,朝廷的軍隊這麼快就到了嗎?

確實這麼快就到了,楊彥迪擅長突襲、奇襲,兵貴神速的道理被其封為圭臬,在他的嚴苛軍令下,瓊州軍隊以極快的速度集結沖向廣東。

此次前來的是北軍平虜鎮和宣忠鎮,這兩鎮一個駐扎北部沿海一個駐扎瓊州府城,是能最快調動的軍隊。

其余軍鎮需從瓊州各地趕到府城集合,時間上會晚一些,將隨後前來。

而最先出發的兩個軍鎮共計五千余人便擔負著此次進攻的先鋒之職,務必阻礙偽清的遷界進程,盡可能的轉運百姓。

瓊州水師四艘突擊戰船頂著兩側炮台的轟擊強行闖入珠江,一艘戰船被炮台擊中,不斷漏水不得已被擱淺在江邊。

其余戰船上的陸師們迅速搭乘小舟自珠江兩岸登陸,繞後包抄清軍入海口的炮台。

戰斗進行的十分順利,每個炮台的守軍不過數十人,在明軍的強攻下,入海口炮台易主。

沒了炮台威脅,源源不斷的瓊州水師開進珠江,大隊陸師士卒們迅速登陸兩岸,在軍官們的呼喝聲中,按照建制排列整齊。

平虜鎮統制老將駱英雄以刀前指奮聲道︰「目標新會縣城,全軍出擊!」

眾兵將轟然稱是,直奔不遠處的新會縣城。

得到確切消息的任田雨一邊派人與駱英雄進行聯絡,一邊通知界牆內的暗樁朝廷大軍到來的消息。

在駱英雄的強攻之下,界牆被迅速突破,大軍片刻不停疾速奔襲新會縣城。

新會縣因為遷界令的緣故,城防年久失修,城內守軍此時大部分都被派出到縣內四鄉十三都進行遷界,城內守軍僅有二百余人。

再見到駱英雄數千人的大軍後,新會營守備朱祥直接裹挾著知縣縣丞棄城而逃。

《大清律例》兵律中有規定,武官不行固守而輒棄去者斬,同城官員發配充軍。

故而逃跑的偽清官兵們誰也沒想著回廣州城報個信,直接四散鄉野,相聚為盜。

趁著陸師順利攻入內陸,邱輝親率水師突然襲擊了廣東水師的水寨,偷襲擊毀戰船十九艘,俘虜而回戰船七艘,自身僅損失戰船四艘,大勝而回。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