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五十二章 明臣?日臣?

感覺晾的火候差不多了,鄭克臧主動召見了鄭道周。

在同樣的王城偏殿內,他似笑非笑地看著略顯局促的鄭道周問道︰「怎樣,堂叔這幾日領略了我東寧各處風光,可有什麼感悟。」

鄭道周面色微赧,抱拳躬身道︰「參觀完後才知我見識有限,紙上談兵,讓殿下笑話了。」

鄭克臧呵呵一笑沒有說話,鄭道周主動道︰「第四條與荷蘭交好是我考慮不周,便不提了,我等盡力在幕府疏通以求將此事影響降到最低吧。」

「其實堂叔的第一條建議不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嗎?」

鄭道周一愣,「殿下何意?」

「東寧糖由將軍的專屬商人采買毫無問題,但無需從日本派人來東寧采買,那樣豈不是更落人口實。」

鄭克臧輕啜口茶後繼續道︰

「最好由鄭氏商隊運到長崎,再讓將軍以大奧、皇宮專用品的名義來大量采買,既非幕府行為,又未主動運售,想來荷蘭人也說不出什麼。」

「這…也只好這樣試試了。」

見鄭道周認可,鄭克臧輕輕斜靠在座椅上,「至于堂叔所說的第二條建議,就像日本擔心貿然增加東寧的交易量會引起荷蘭的不滿,東寧也有同樣的擔心,對日本不設限制,這讓英圭黎如何想呢?」

「殿下,東寧與荷蘭是敵對,可日本與英圭黎並未交惡啊。」

鄭克臧抬手打斷鄭道周的反駁嗤笑道︰「也不盡然吧,當初幕府不顧反對強勢驅逐英圭黎商館,敵對不至于但交惡是肯定的。「

他繼續說道︰「況且堂叔認為這事的關鍵在于敵對嗎?不,而是在于公平,東寧交易體系的基石便是公平,堂叔去看過天興造船廠了吧?」

鄭道周點點頭,不解地看向鄭克臧,不知兩者之間有何關系。

「東寧要造巨艦,需要大量陰干好的木材,東寧本地儲備的木材達不到建造要求,瓊州那邊也只有少量陰干好的坡磊大木能用。」

鄭克臧調整下坐姿讓自己坐的更舒服點,繼續道︰

「我早前已讓英圭黎商館從他們在印度的木材儲藏中擠出一些陰干好的大橡木來換東寧糖,按照東寧糖交易體系的規則,完成這筆交易後他們就達到了一級,可以不限額的購買東寧糖,堂叔可明白我的意思?」

鄭道周苦笑一聲,「殿下的意思是也讓將軍像英圭黎人一樣提供符合要求的木料,成為一級後才可以不設上限進行交易嗎?」

鄭克臧微微頷首。

「日本缺木,巨木更是只有蝦夷地(北海道)才有,幕府儲量也沒有多少。」

鄭克臧搖搖頭,「巨木能積攢的積分更多,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木材,結合以往貿易的銅、硫磺總是能達到一級的。」

「還要與英夷相爭,將軍大人恐怕不會同意的。」

鄭克臧突然拍桉而起,面色冷肅地盯著鄭道周,「堂叔既已改回鄭姓,不知是明臣耶?是日臣耶?」

鄭道周聞言渾身一震,眼中露出迷茫神色。

鄭克臧突然的喝問猶如一道雷霆閃電,直擊鄭道周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他腦海中突然閃過了小時候的畫面,那時每日晚間父親總是獨依在院亭一角遙望西邊,眉目間有一抹化不開的愁緒。

有時他會走過去抱住父親的腿,而父親會蹲下來溫柔地撫模他的頭發,輕聲細語地跟他講中國的故事。

是什麼時候這段記憶被自己遺忘了呢?鄭道周也不記得了,可能是遺忘的太久了吧。

「自然是明臣。」記憶一閃而過,回過神的鄭道周聲音干澀地回答道。

鄭克臧心中嘆息一聲,他突然明白了叔祖將堂叔派來的另一用意,自鄭道周這代起,他們天然地心態上更傾向日本,不知不覺間就代表了日本的利益。

幸好還有叔祖坐鎮,不然鄭氏在日本的勢力恐怕要盡數被德川幕府收入囊中。

鄭克臧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已命人在王城左近收拾出來了一套宅子,便賜給堂叔了,今日就從館舍搬出來吧,都是鄭家人,日後你這一支有人再來東寧也算有個家。」

鄭道周輕輕咬了下嘴唇,跪地叩首道︰「謝殿下賞賜。」

「堂叔自小在日本長大,有感情我可以理解,但立場問題不容含湖,為了東寧的利益在日本活動奔走才是祖父和叔祖他們對堂叔這一支鄭家人的期許吧。」

「至于堂叔一直擔心的貿易問題不免聳人听聞了,日本日常剛需的糖、茶、生絲等物皆由東寧處購得,先王時代交易額縮減是「鎖國令」之故,如今「鎖國令」已平穩實施,更何況還有了東寧糖這等品相絕佳之物,幕府豈可再縮減貿易?」

接著他聲音激昂起來,「況且在對日貿易一事上東寧也不是沒有準備,今年軍械司復原了崇禎年間鑄造銅鐵復合炮之法,所需銅量大大下降,參政司也派了人去朝鮮開闢新的硫磺貿易渠道,我說這些你可明白何意?」

鄭道周鄭重一禮,「殿下之意道周明白,回日本後當全力輔助家父在幕府內斡旋以促使將軍答應殿下要求。」

鄭克臧點頭微笑,「堂叔不忙著走,等過幾日和赴日使團一起出發吧。」

鄭道周點頭應下。

按照鄭道周遣使加深外交溝通的建議,鄭克臧命鄭斌全權負責對日遣使事宜。

最終以禮部右侍郎孫康為正使組建了近二十人的使節團,帶上各種名貴禮物和東寧的特色商品準備前往江戶拜見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鄭克臧特意下令南、北安撫司搜集東寧土著民飼養的平地、泰雅、布農三個獨有狗種,每個品種挑選出品相最好的兩對公母幼犬作為鄭克臧送給德川綱吉的私人禮物。

同時,他還給德川綱吉寫了一封親筆信,著重強調了明鄭和日本幕府的友好歷史並在信中大贊幕府的「鎖國令」,言稱若非東寧地小物貧,不得不發展貿易,也當如日本一般閉關鎖國,隔絕西夷宗教荼毒儒家禮義。

他之所以這麼說一是為了投其所好,德川綱吉此人十分重視儒學,對于天主教和他的父祖一般持反對態度,二是加固幕府「鎖國令「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統治者沒有動力建造大船,更有希望拿巨大木料來進行東寧糖交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