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听著下方傳來的陣陣慘叫,李鐵卻想起了當年發動政變時的情景。
那時他也是太尉。雖然有個丞相陶仁鉗制,但軍權在握,在朝廷也算說一不二。可是對現狀,他卻有種說不出的厭倦。東漢太腐朽了,就如一根被蟲子腐蝕的蒼天大木,雖然外表看起來郁郁蔥蔥,但根部卻腐朽了,沒有一點生氣。以丞相陶仁為首的文官集團,整天在朝堂上夸夸其談,個個以天下為己任。後來他政變起事,以雷霆手段掃平了朝廷異己,建立北漢。這麼多年來,那個將憂國憂民掛在嘴皮上的前丞相陶仁,已很少出現在他記憶中了。可在京都戰事膠著之事,他卻不可避免的再次想起了陶仁。
賢莊是陶仁之女,從血緣上來說,更是正統的繼承者。可李鐵想起陶仁,更多的卻是南漢軍的統帥,那個也是滿口仁義的吳明。
仁義?仁義是什麼?那只是統治者愚弄百姓的一個借口而已,真正的效率,真正的變革,在于鐵血,在于集權。亂世用重典,若朝廷做任何事都拖拖拉拉,扯上半天卻不知所雲,那官員就如一幫蛀蟲,養著還有什麼意思?
可事實上,真是如此麼?
李鐵不由苦笑,這幾年,他雖以鐵血手段整合了北漢,朝野上萬馬齊喑。但背地里,罵他「李不要臉,竊國賊」的大有人在。南漢看起來風雨飄搖,可卻在戰爭中慢慢成長起來,最後從防御態勢轉為進攻,甚至兵圍京都。
十年前,自己率領幾十萬大軍南下直抵南寧。兵鋒之銳,令天下所有人側目。可現在卻落得如此局面。難道,自己真錯了嗎?
俱往矣。這一切都如雲煙,隨風而逝。就算真錯了,也只有堅定不移的走下去。畢竟這世上本沒有對錯,只有你成功了,才是對的。勝者為王敗者寇,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他看著城下飛濺而出的鮮血,不由微微笑了起來。隨著一批箭雨下去,困在甕城下方的攻方士兵倒下一大片。慘叫聲此起彼伏,這些士兵悍不畏死,雖處絕境卻怡然不懼,他們張弓搭箭,用弓箭進行仰射,還擊。但這都是徒勞的,佔據地利的守軍,有一百種方法可讓他們生死兩難,下方的死者也越來越多。照這個速度下去,要不了一刻鐘,困在甕城中的幾千人就會損失殆盡。甕城也再次落入自己手中,吳明又拿什麼和自己斗?
「大人……」
身邊的一個傳令兵叫道。李鐵冷哼一聲,豎起眉,喝道︰「叫太尉,別叫我大人!」「大人」的稱呼,是屬下對自己上司的愛稱,這傳令兵跟他多年的親兵,叫他大人自無不妥。但李鐵一向如此,他天生都不願和任何人走得過近。
那傳令兵嚇了一跳,忙道︰「是,太尉。敵方有異動。」
李鐵皺了皺眉,道︰「異動?」
都這地步了,吳明還能有什麼異動?就算他有天大的手段,也不可能將陷進甕城的士兵救出去。
遠方,令旗招展,一大波攻城器械晃悠著,似慢實快的朝這邊沖了過來。由于堅壁清野的原因,京都城外已空蕩蕩的一片,這些攻城器械有井欄,樓車、霹靂車等等,里面甚至還夾雜著一兩尊神威炮。這麼多器械,黑壓壓的一片涌來,造成的視覺沖擊也十分駭人,連郊外土地似乎也被壓塌了一層。
吳明這樣做,真打算孤注一擲了麼?他正想著,旁邊的趙無能已叫了起來︰「太尉。」
趙無能是東北總督,也是李鐵現在唯一能倚靠的左右手了,就算以李鐵的性子,也不能對他不聞不問。聞言轉頭看著他道︰「趙總督,何事?」
趙無能稍微向前走了幾步,大概有些矮,所以他踮起腳望了望,才道︰「太尉,敵人馬上要攻來了,時間緊迫,當務之急,是先消滅困在甕城的敵人,否則,一旦等那些攻城器械靠近,後果不堪設想,請令屬下帶兵出擊。」
四大帝國中,東漢向以能工巧匠出名,南北兩漢分裂之後,雙方也是拼命發展軍事科技,但不可否認的事,南漢在這方面佔據很大的優勢,譬如井闌,北漢雖也有仿制,但射程卻遠較南漢的弩機不如。再譬如霹靂車,由于是機括控制,不管是射程和威力都大大增加,和傳統的拋石機不可同日而語。李鐵也曾令工部尚書弋冠仿制,但效果卻差強人意。這也是北漢在火炮射程上大做手腳的原因。畢竟,老被霹靂車壓制,不論攻城守城,都將面臨極大的劣勢。
趙無能長于騎戰,他出擊的意思,自然就是大開京都城門,用騎兵反沖一波。
李鐵想了想道︰「不用急,叫城牆上的火炮準備,一旦對方進入射程,先發制人。」
火炮雖然威力巨大,但用的時間一長,就會炸膛,所以只能當個輔助手段使用,而不能作為常規打擊手段。不過敵人攻城器械氣勢洶洶而來,幾乎把城外鋪滿。以京都城頭的火炮,只要稍微調制射程,不說百發百中,十之六~七還是能做到的。
這時方才稟報的那傳令兵道︰「是!太尉。」
火炮到現在為止,仍是稀缺資源,以京都城牆的廣度,自不可能全部覆蓋,做到面面俱到。京都西城門的火炮,有十八門,集中在主城牆一帶。李鐵的命令一下,早就嚴陣以待的炮兵褪去了炮衣,手持火把,隨時準備點燃引線。
那傳令兵道︰「太尉,火炮已經準備完畢,需要現在開火嗎?」
吳明在北漢一輪炮擊後,主動將營地撤到五里外,就是害怕受到北漢的再次炮擊。其實他擔心也顯得多余,火炮作為北漢的壓箱底武器,總得用到鋼刃上,豈能盲目亂轟。不過有一點吳明料得沒錯,北漢火炮的射程,正是四里多一點,但最佳射程,還是兩里之地。眼見南漢大批攻城器械越來越近,李鐵雖有些擔心,但為了將火炮的攻擊最大化,他仍是毫不猶豫的道︰「別急,讓他們再近一點。」
旁邊的趙無能有些擔憂,道︰「太尉,再近些的話,恐怕……「他話還未說完,突的面色一變,吸了吸鼻子道︰「那來的煙?」
煙是從下方飄來的,不但嗆人,還極為濃密。開始還只是絲絲縷縷,只一小會就變得極為濃密,猶如起了一層霧。李鐵面色一變,叫道︰「是行煙,是沖進來的幾千人,他們帶的行煙。」
隨著南漢軍第一波攻擊結束,前鋒幾千人全部困進甕城,而後繼的部隊則在守城部隊的威懾下,不敢寸進。能在如此短時間內,讓整個城牆煙霧彌漫的人,只有沖到甕城下的南漢部隊了。
李鐵料的沒錯,沖進來的前鋒部隊,每人都帶有易產生濃煙的薪束以及硫等。他們沖進來的主要目的,就是等李鐵放下天橋後,用行煙迷惑敵人視野,讓敵方的火炮失去目標,為部隊後繼進攻做鋪墊。
劇烈的咳嗽聲從城牆上響起,就算李鐵能掐會算,也萬料不到吳明會來這一手,現在不光是甕城上的士兵,就連主城上的士兵,也被這一陣濃煙嗆得不輕。至于城頭的火炮,後面的炮兵全都嗆得咳了起來,偶有幾人睜著通紅的雙眼,強撐著朝城外看去,但視野里茫茫一片,那還能做到有效定位?更遑論射擊了。
與城牆上的一片狼藉不同,困在甕城內的幾千南漢士兵有備而來,他們既然點燃了行煙,肯定準備濕帕等防煙之物。在下方一個角落內,廖熊生和親兵廖大牛匍匐在地,兩人用沾了水的手帕捂住鼻子,手上卻不停。不斷將剩余的硫倒進整燃燒的柴薪中,讓更多的濃煙飄上城頭。
廖大牛有些擔憂的道︰「將軍,硫磺總有用盡的時候,接下來咱們怎麼辦?」
身陷絕境,是個人都會擔憂。廖熊生帶兵有方,深受屬下士兵的愛戴,對屬下士兵極具信心。否則的話,他也不會在明知危險的情況下,向吳明立下軍令狀了。
廖熊生看了看頭頂。上面濃煙繚繞,除了一片咳嗽聲,現在什麼都看不到。他道︰「不要怕,太師還有後著,只要攻下京都,就天下太平了。」說到這兒,他臉上一陣黯然。
這話已說過很多次了吧。那時候他還只是個小小的什長,而中西總督,則是廖青。當年的那個什,他承諾得最多的,就是仗馬上就要打完了,大家馬上就要得享和平。可到得現在,經歷的戰事卻越來越多,打的仗也越來越大。以前的那個什,除了已經退伍經商的江石頭外,就剩下他一人了。
其余的,全部陣亡。
兩人相隔極近,盡管煙霧繚繞,但廖大牛仍看了個清楚明白,他有些擔憂的道︰「將軍,你這樣子,屬下可不放心。」
廖熊生勉強笑了笑,道︰「怎麼不放心了?是擔心太師將我們當成棋子,舍棄麼?」
「是啊,」廖大牛點了點頭︰「將軍,這些當官的,可沒一個好人,官越大,心越黑。我們這樣賣命,要是他真來個不聞不問,我們死得豈不冤枉?」
廖熊生嘆了口氣︰「相信太師吧,如果連他都不能相信了,我們這些軍人也沒了存在的意義,就真是殺戮機器了。這樣的話,死在京都甕城內,也算一種解月兌。」
廖大牛萬料不到他會說出如此一番話,一時間張口結舌,半晌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