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二十二章 劉崇稱帝

卻說李太後正坐宮中,有內臣來報道︰「啟太後娘娘,不好了!萬歲爺御駕親征,不知下落。郭兵已進皇城,文武俱往參見。那郭威現在朝前,請娘娘裁奪。」李太後聞報,只唬得魂飛魄散,淚落珠流,吩咐內侍引道,望外而來。當有掌宮太監攔住道︰「宮門外都是賊兵把守。太後娘娘欲往那里去?」李太後道︰「今日國破家亡,有甚去處?老身拼著一死去見郭威,問他幼主存亡。」當時出了安樂宮,竟往分宮樓來。那膽小的內官俱各躲避,有幾個膽大的跟駕而行。過了分宮樓,就有守門的郭兵攔住。太監道︰「這是太後娘娘,要見郭元帥,快去傳報。」郭兵听說便去通報郭威。李太後上了金鑾大殿。郭威一見李娘娘立即雙膝跪倒,口稱︰「皇後娘娘千歲,微臣郭威拜見娘娘。」眾將見元帥行了君臣之禮,也一齊在丹墀之下叩頭朝見。太後傳旨平身。眾將謝恩起立。

太後問道︰「郭元帥,你無故興兵至此,擾亂社稷所為何意?」郭威奏道︰「臣受先帝殊恩,恪守臣節。不意主上寵信奸臣,欲致臣于死地,臣是不得已而至此,只欲除奸去佞肅清朝廷,望娘娘明鑒。」李太後道︰「即使幼主年輕有負于汝,也該看先帝之面饒他一回。你可記得先帝在日與你情同手足苦樂同受,南征北討混一土宇,因你功大封為元帥執掌兵權。先帝臨崩又托孤于汝,指望輔佐儲君匡扶社稷。豈知你改變初心半途而廢,欺負我孤兒寡婦興兵造反,只怕皇天也不肯保佑于你。」言罷淚流滿面不勝淒愴。郭威心下惻然,不覺也掉下淚來︰「微臣領兵前來只為肅清奸黨整理朝綱,安敢有懷異志?」太後道︰「汝既無異志,因何與皇上打仗?」郭威道︰「蘇逢吉派兵出城要害微臣,臣不得不開兵抵敵,安敢有犯聖上耶?」太後道︰「既不與聖上開兵,如今駕在那里,為何不見回朝?」郭威只得將劉承祐被殺之事講明,太後涕泣漣漣。只因事成既往,無法挽回,不得已出言撫慰。郭威復面請太後,此後軍國重事,須俟太後教令然後施行。太後也不多言,惟命郭威為故主發喪,另擇嗣君。威唯唯而出,令禮官馳詣趙村,檢驗故主尸骸,妥為棺殮移入西宮。郭威部下爭議喪禮,或說宜如魏高貴鄉公【即魏曹髦】故事,以公禮葬。威太息道︰「禍起倉猝,我不能保護乘輿,負罪已大,奈何尚敢貶君呢!」

乃擇日舉哀,命前宗正卿劉皞主喪,且稟承太後命令,宣召百官入朝會議後事。

翌晨由郭威會同馮道詣明德門,候太後起居,且奏述軍國大議,並請早立嗣君。太後召馮道入內商量多時,才由馮道齎著教令,出宮宣告。其詞雲︰

懿維高祖皇帝,翦亂除凶,變家為國,救生民于涂炭,創王業于艱難,甫定寰區,遽遺弓劍!樞密使郭威、楊邠,侍衛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親承顧命,輔立少君,協力同心,安邦定國。

皇城使李業,內客省使閻晉卿,樞密都承旨聶文進,飛龍使後匡贊,茶酒使郭允明,脅君于大內,出戰于近郊,遂行弒逆,今古未聞。今凶黨既除,群情共悅。神器不可以無主,萬幾不可以久曠,宜擇賢君以安天下。河東節度使劉崇,許州節度使劉信,皆高祖之弟,徐州節度使劉,開封尹劉承勛,皆高祖之男【佷】,俱列磐維,皆居屏翰,宜令文武百闢,議擇所宜,嗣承大統,毋再遷延!特此諭知。

幾天之後,百官們的選舉有了結果,這位「幸運兒」名叫劉,他是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劉崇(請關注這個人,此人後來也稱帝)的兒子,當選前的身份是武寧軍節度使,駐地徐州。這位皇親國戚突然間富貴臨門,居然成了下一任皇帝。

為了讓皇帝陛下能快點到任,也為了打消新任皇帝的各種顧慮,當由郭威上奏太後,請遣太師馮道,及樞密直學士王度,秘書監趙上交,同赴徐州迎入朝。太後立即批準,頒下誥令。馮道得誥不免吃驚,沉思良久往見郭威道︰「我已年老,奈何讓我出使徐州?」

郭威笑道︰「太師勛望比眾不同,此次出迎嗣君,若非太師何人能夠勝任?」

馮道應聲道︰「侍中此舉,果真出自真心麼?」

郭威悵然道︰「太師休疑,天日在上,威無異心。」

馮道乃與王度、趙上交,出都南下。途次顧語二人道︰「我生平不作謬語,今日卻作謬語了。」【其實馮道沒看錯人!只是郭威太虛偽】。

忽接鎮、邢二州急報,謂遼主兀欲發兵深入,屠封邱,陷饒陽,乞即調師出援。郭威入稟太後。太後即令郭威統師北征,國事權委竇貞固、蘇禹珪、王峻,軍事委王殷,授翰林學士範質為樞密副使,參贊機要。威即于十二月朔日,領大軍出發都城。行至滑州,接著徐州來使,乃是奉劉命,慰勞諸將【劉尚未即位,未免太急】。諸將見郭威微露不平,遂面面相覷,不肯拜命,且私相告語道︰「我等屠陷京師,自知不法,若劉氏復立,我等尚有遺種麼?」

郭威聞言似作驚愕狀,便遣還徐使,立麾軍士趨澶州。

途次正值天晴,冬日熒熒,很覺可愛。諸將乘勢獻諛,謂郭威馬前有紫氣擁護而行。郭威佯若不聞,驅兵渡河,進至澶州留宿,詰旦起來,早餐已畢,再下令啟行。忽听得軍士大噪,聲如雷動,他卻不慌不忙,返身入內,將門閉住。軍士逾垣直入,向威面請道︰「天子須由侍中自為,大眾已與劉氏為仇,不願再立劉氏子弟了!」

郭威未及答言,軍士已將他繞住,前扶後擁,或即扯裂黃旗,披威身上,競呼萬歲。威無從禁止,累得聲勢沮喪,形色倉皇。待眾聲少靜,方宣言道︰「汝等休得喧嘩,欲我還朝,亦須奉漢宗廟,謹事太後,且不準騷擾人民!從我乃歸,不從我寧死!」

眾應聲道︰「願從鈞諭!」威乃率眾南還,沿途禁止喧擾。

卻說王峻聞郭威南歸,便與竇貞固等商議,往迎郭威。竇、蘇兩相,本來就庸懦得很,況又手無兵權,怎能與郭威對壘,沒奈何承認下去。可巧郭威有人差到,奉箋李太後,謂由諸軍所迫,班師南歸,軍士一致戴臣,臣始終不忘漢恩,願事漢宗廟,母事太後等語。【掩耳盜鈴。】

王峻等將箋呈入,一介女流屢經巨變,只有在宮暗泣,一些兒沒有它策。竇貞固、蘇禹珪已與王峻、王殷等,出至七里店迎接郭威。一俟威到,即在道旁傴僂鳴恭,趨蹌表敬。威下馬相見,共敘寒暄,略談數語,便由竇貞固等,捧呈一篇勸進文,所有朝內百僚,一並署名。郭威喜形于色,形式上仍是謙遜,口口聲聲說是未奉太後誥敕,不敢擅專。竇貞固等請即入都,郭威總以未奉誥敕為詞,留駐皋門村。

是夕竇貞固等還朝報明太後,不知如何脅迫,取了一道誥文,即于次日黎明齎詣威營,當面宣讀誥文。其詞雲︰

樞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內外之任,翦除禍亂,弘濟艱難,功業格天,人望冠世。今則軍民愛戴,朝野推崇,宜總萬機,以允群議。可即監國,中外庶事,並取監國處分,特此通告。

郭威拜受誥敕,便稱孤道寡起來,也有一道教令,傳示吏民。略雲︰

寡人出自軍戎,並無德望,因緣際會,叨竊寵靈。高祖皇帝甫在經綸,待之心月復,洎登大位,尋付重權。當顧命之時,受忍死之寄,與諸勛舊,輔立嗣君。旋屬三叛連衡,四郊多壘,謬膺朝旨,委以專征,兼守重藩,俾當勁敵,敢不橫身戮力,竭節盡心,冀肅靜于疆場,用保安于宗社!不謂奸邪構亂,將相連誅,偶月兌鋒,克平患難。志安劉氏,順報漢恩,推擇長君以紹丕構,遂奏太後,請立徐州相公,奉迎已在于道途,行李未及于都輦。尋以北面事急,寇騎深侵,遂領師徒,徑往掩襲。行次近鎮,已渡洪河,十二月二十日,將登澶州,軍情忽變,旌旗倒指,喊叫連天,引袂牽襟,迫請為主。環繞而逃避無所,紛紜而逼脅愈堅。頃刻之間,安危不保。事不獲已,須至徇從,于是馬步諸軍,擁至京闕。今奉太後誥旨,以時運艱危,機務難曠,傳令監國,遜避無由,黽勉遵承。夙夜憂愧,所望內外文武百官,共鑒微忱,匡予不逮,則寡人有深幸焉!布教四方,咸使聞知!

至此郭威方從皋門入大內,被服袞冕,御崇元殿,受文武百官朝賀。蘇禹珪、竇貞固以下,聯翩入朝,舞蹈山呼。

卻說徐州節度使劉,尚未得悉郭威已稱帝,使教練使楊溫居守徐州,自與馮道等西來。在途儀仗很是烜赫,差不多似天子出巡,左右皆呼萬歲。劉揚揚得意,昂然前進。到了宋州入宿府署。翌晨起床,聞門外有人馬聲,不知是何變故,急忙闔門登樓憑窗俯矚。見有許多騎士聲勢洶洶環集門外。為首的統兵將官揚鞭仰望英氣逼人。劉驚問道︰「來將是誰?如何在此喧嘩!」

來將應聲道︰「末將是殿前馬軍指揮使郭崇威,目下澶州軍變,朝廷特遣崇威至此保衛行旌,非有他意!」【保衛、保護這個詞有時應該理解為控制】。

劉道︰「既如此說,可令騎士暫退,卿且入見!」

崇威不答,俯首遲疑。劉遣馮道出門,與崇威敘談片刻,崇威才下馬入門,隨馮道登樓,向劉謁見。劉執崇威手,撫慰數語,繼以泣下。崇威道︰「澶州雖有變動,郭公仍效忠漢室,盡可勿憂!」

劉稍稍放心,彼此又問答數語,崇威即下樓趨出【崇威並未稱臣,內變可知】。

徐州判官董裔入見道︰「崇威此來,看他語言舉止,定有異謀。道路謠傳郭威已經稱帝,陛下深入未免凶多吉少!陛下有指揮使張令超護駕,何不北走晉陽,召集大兵再行東下。想郭威此時新定京邑,必無暇遣兵追襲,這才是今日的上策呢!」【保命要緊】

劉猶豫未決【還是想做皇帝】,董裔嘆息而出。

劉夜不安枕,輾轉籌思,才覺董裔言之有理。至天明宣召張令超,哪知張令超已為郭崇威所誘,不肯進見,眼見得大事已去了。

未幾馮道入見,奉上一書,乃是郭威所寄,內言兵變大略,召馮道先歸安撫,留王度、趙上交奉蹕入朝。劉明知郭威欺人,一時卻不便說破。

馮道開口辭行,劉愀然道︰「寡人此來所恃惟公,公為三十年舊相,老成望重所以不疑。今崇威奪我衛兵危在旦夕,問公何以教寡人?」

馮道語帶支吾,但雲回京後撫定兵變再行報命。劉部將賈貞在側,瞋目視馮道,且舉佩劍示劉。劉搖手道︰「休得草率!這事與馮公無涉,勿疑馮公。」

馮道乘勢辭出,星夜馳回。未幾即有太後誥命傳到宋州,由郭崇威齎詔示,誥雲︰

比者樞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議立長君,以徐州節度使劉為高祖近親,立為漢嗣。誥命雖行,而軍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適取改卜之初,俾膺分土之命。劉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湘陰公,食邑三千戶。欽哉唯命!

劉受誥後面如土色,郭崇威更不容情,立迫劉出就外館,不準逗留府署。董裔、賈貞代抱不平,硬與崇威理論。崇威竟麾動部眾拿下二人,立刻梟首。可憐這位湘陰公劉,鼻涕眼淚流作一堆,沒奈何遷居別館,由郭崇威派兵監守,寸步難移。王度、趙上交仍奉郭威命令,召還都中。

不久宋州節度使李洪義訃報朝廷,說劉暴亡。傻子都知道李洪義肯定是奉郭威命令暗中下手。劉皇帝沒當成,小命卻送掉了。郭威裝模作樣迎立劉,其實不過是緩兵之計。他後來教了一位徒弟黃袍加身,比他名氣更大。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