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1章 爆種破紀錄

沒有人會懷疑一張金唱片的威力。

人設可以被營銷出來,就連表面上,才華也可以被打造出來。

但銷售,那是實打實打出來的戰績。

金唱片能否被刷出來?

那當然可以,左右也不過是破個一百萬,在有心人的推動下,這個數據是可以故意刷出來的。

但是。

金唱片值得被刷出來嗎?

除非是偶像人氣明星不得不推出一張唱片讓粉絲去沖銷售量,以銷售量來證明自己的人氣,否則沒有哪位業內人會去刷數據。

因為得不償失。

一張專輯基礎售價達到20塊,刷一百萬張,那就要兩千萬華夏幣的投入,這還不是純粹兩千萬的投入。

你叫人買專輯,叫來的那個人不需要給錢?

刷專輯,可不是一百萬張專輯免費送,隨便喊人來刷就能幫你刷,即便你已經將專輯錢打過去,但本來這個商品就不是人家需要的。

在刷刷市場里,支出最大的永遠都是人工勞動力。

專輯的底錢本來就要掏,另外還有你請一個人過來刷,也要支付人工,哪怕人工成本算低廉,一塊錢一個,那也是一百萬塊的支出。

更別提現在通貨膨脹的厲害,一塊錢都買不一定買的了一顆糖,所以那些人憑什麼幫你刷數據?

沒有個五塊十塊,是湊合不了一群人去刷數據。

一旦決定刷榜,滿打滿算都是三千萬的支出。

這里,或許有人會說,刷出來的都錢都會回流一部分到創作者口袋里,所以實際支出沒有那麼大。

事實的確如此,但一來專輯銷售的回流周期太過漫長,那筆錢哪怕放在銀行里生利息都比放在音樂軟件第三方里要劃算。

二來,除了偶像得用自己人氣去證明自己的能力之外,其他明星為什麼要自費刷上金唱片?

那只不過是有個好听的名頭罷了。

這一張專輯獲得了金唱片,對下一張專輯並沒有多大裨益。

相反為了這個近似「榮譽稱號」般的存在,明星還要有一大筆的支出,很不劃算。

誰會嫌三千萬少啊?

砸水漂也不是這麼砸的。

沒有更大的利益去推動,就永遠不會有人去刷數據。

在看見顧徹專輯銷售成績之後,網友大吃已經,在博客、朋友圈等其他社交平台上都傳播這條消息。

【五個小時破一百萬張,三年內金唱片最快獲得者,顧徹你值得擁有[狗頭]】

【樓上,你搞錯了數據,那是上一個前任金唱片獲得者的數據,上一個是三年內最快的,但顧徹這個不是。自信點,你粉的人比你想象中還要優秀出色,人家是破了五年的記錄啊!!!】

五年,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在五年前,電子音樂單曲發行並沒有像現在這麼發達,雖然起步也不算晚,但推廣肯定沒現在這麼全面。

所以在那個時候,專輯銷售面對單曲發行並不算太過弱勢。

在那時候,明星選擇單曲發行,都是對那首歌沒什麼自信,怕放入自己的專輯中會影響整體的口碑,所以選擇單曲發行。

可以試水的同時,收益也不會太差。

在那時候,專輯還是作為歌手主要的發歌途徑。

也是這幾年電子音樂迅 發展,很多新興事物誕生,變相推動了單曲發行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優秀的歌曲也選擇單曲發行,而不是進行專輯捆綁銷售,為了撈更多的錢,獲得更大的利益……專輯這塊市場已經逐漸變得萎靡。

擱在五年前,專輯銷售還是許多歌手大部分的發歌方式,想要沖上金唱片並不困難,缺的只是時間。

但放在現在,專輯銷售日漸式微,以前都只能由大型音樂公司來制作專輯,現在變為綜藝節目這種看似不太專業的機構就能全權操刀,可以看見專輯行業的弱勢。

在這麼一種情況下,顧徹這張專輯橫空出世,不僅掀起了大家購買專輯的狂潮,還破了五年前的記錄,足以證明這張專輯有多麼優秀。

這給許多人一種感覺︰即便專輯行業越來越萎靡,但只要專輯質量優秀出色,該爆發時依然會爆發!

顧徹五個小時破了五年的金唱片最快獲得記錄,像是在向全網、全夏國、全世界宣告——

一位音樂上的王者,就此誕生!

金唱片已經得到手了,下一個白金唱片還會遠嗎?

白金長篇得到手了,那跨度極其可怕的鑽石唱片還會遠嗎?

在顧徹身上,許多業內人士都看到了一種可能——

專輯市場重新提振的可能!

晚上,許多做音樂的娛樂公司都召開了一場緊急會議,專門討論顧徹這次的專輯銷售成績。

遙想上一次他們緊急開會議時,還是因為顧徹,討論開創一檔創作類型的音樂節目能不能再捧出一個顧徹的可能性。

但爭執一直無果。

顧徹那才華,可不是弄一檔節目就能找一個類似的人出來的地步,他本身就是極其附有天分的。

應該這麼說,顧徹不算是特意往娛樂圈發展的人,而是一次偶然的機會,被娛樂圈的人發現了,才帶他上了綜藝。

這種巧合發現出來的人,比街邊找一個明星預備役(練習生)還要難度高。

最後還是見《我是唱作人3》各種花式上熱搜,對資本追逐的渴望壓下了對人才追逐的渴望。

他們也是魔怔了,要什麼顧徹啊?

不一定需要找出另一個顧徹啊!

只要綜藝節目做的好,有話題度,哪怕沒有第二個顧徹,但他們也可以造出第二個流量明星出來!

用這種方式去思考,那些公司紛紛與之前的自己和解,急切地扎堆擁抱了創作類型的節目,該申報的申報,該備桉的備桉,該策劃的策劃……

繁華娛樂公司里。

主要高層人也還沒到,現在到來的都是一些小職員,比如說經紀人。

忽然有一位經紀人感嘆道︰「上一次開會,雖然最後解決的方向摘掉了顧徹,但剛開始也是因為顧徹鬧出來的動靜太大,我們才會聚集在一起緊急開會。」

「好不容易等顧徹上完了節目,再也不用提心吊膽地盯著業內的數據,結果又是因為顧徹,讓我們聚集在一起。」

有人笑著說︰「別人說是緣分讓我們相聚,我們是因顧徹而相聚。」

氣氛歡快了些,這些經紀人趁著高層沒有來,互相交流著他們得到的消息。

因為每個經紀人帶的藝人主攻方向不同,有的是主攻音樂、有的是綜藝、有的是電視劇……所以不是每個經紀人都一定很了解行業動向。

他們更多的,是去了解所帶的明星主攻那一方面的咨詢,這也就導致了有一部分經紀人還不明白公司急急忙忙叫他們過來開會的原因。

「顧徹你知道吧?」

「知道啊,他上了一檔很火的節目,節目被他帶飛起來,成功跨洲出圈,創作的歌曲也很好听,是個很不錯的音樂創作者,我都听他的歌呢!那首《海闊天空》我最喜歡了!」

「那你知道他們那檔綜藝節目要給他們出專輯嗎?」

「知道啊……等等,難道叫我們過來開會跟顧徹的新專輯有關系?」有人回過味來,又皺起眉︰「不對啊,綜藝不是已經結束了嗎,那專輯能推得出去?」

做綜藝的,尤其是做偶像選秀類綜藝的,都深知這類型的綜藝哪里最賺錢。

一個是廣告費、廣告贊助。

第二個就是在選手很有熱度期間,推出一些選手代言的產品,薅羊毛。

這些產品可以是選手周邊、節目組周邊、也可以是真正的一件商品,讓明星成為類似代言人的性質。

這種只需要跟爆紅選手簽一個短暫的月拋合約,就能狠狠薅一筆粉絲費。

像是《我是創作人3》這種節目都要做完了才推出總決賽選手的個人首張電子專輯,就是一種失敗的營銷。

因為節目組沒在節目最容易獲取流量,最容易賺錢的時候,把這些選手的專輯給推出去,那後續的銷量,誰都不敢保證。

畢竟看節目的,誰沒有個上頭的時候?

就如看小說,誰沒個看作者爆更求月票,心情激蕩之下連送幾張月票的時候?

沖動,就是魔鬼[狗頭]

知道內情的經紀人無比感嘆道︰「何止是推得出去啊?簡直是戰斗力爆表好嗎!顧徹的首張專輯,五個小時內銷量破一百萬,已經獲得了‘金唱片’榮譽了!」

五個小時?

銷量破一百萬?

他听得是整張專輯的銷售,而不是單曲的銷售?

等等,現在是什麼世道?

他不會是穿越回過去專輯為王的時代吧?

知內情的經紀人拍了拍那位一臉茫然的人的肩膀,非常感同身受道︰「當初我看到這個成績,我比你更要吃驚,但這就是事實。」

事實證明,顧徹這位頂流,是真的頂流!

那人猶豫問︰「會不會刷了?」

知內情的經紀人搖了搖頭,語重心長道︰「如果他刷了,你覺得我們現在還會坐在這里開會嗎?」

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何必玩什麼聊齋呢。

到底刷沒刷,一目了然,大家看得出來。

以前《我是唱作人3》節目剛爆火時,他們就知道這檔節目是買過熱搜的。

但在真正跨洲穩定住熱度後,節目就沒熱搜了,因為追更的網友太多,靠著網友的評論就能將熱度自發頂上去。

後來顧徹爆紅,每一首歌曲銷售都能擠入新歌榜,他們也只是覺得這是個有才華的年輕人。

畢竟新歌榜雖是統計下載量,但並不會把下載量給公開出來,跟專輯銷售榜是兩種不同的公開方式。

所以顧徹的歌在新歌榜霸榜的時候,他們沒覺得有多了不起,除了上個月《海闊天空》在月末成功逆襲上位,成為了新歌榜第一名。

第二個月的新歌榜,《夏天》並沒有拿到榜首,所以會給顧徹的歌弱了一頭的感覺。

而這個月,顧徹的《夢回故苑》從一開始的新歌榜爭奪戰中率先奪得第一,但穩不住,後續幾天連掉好幾個排名,穩定在了新歌榜第八名。

這再次給人一種感覺︰顧徹的歌是不錯,但也沒不錯到很厲害的地步。

導致他們這些經紀人失去了一些敏銳的嗅覺,等顧徹的專輯《我》上市,成績爆種才讓他們恍然反應過來。

顧徹走紅的道路跟娛樂公司特意造頂流的套路有點像,不止一個人懷疑顧徹跟大公司簽了合同,買了專屬推廣。

但他們分析數據時,認為這個數據不像是推出來的,于是又將心思放在「顧徹是如何不著痕跡進行推廣」這方面上。

連他們這些內行人都被欺騙,要是能將方法學到,以後網友豈不是能玩弄于股掌之中?

直到現在這驚艷的專輯銷售成績,才讓他們明白一件事︰

顧徹,是真的強啊!

這哪里是造星造出來的頂流能比得了的?

這是實打實的戰績!

顧徹,竟恐怖如斯!

今晚,有多少個娛樂公司熬夜加班,有多少個業內人士盯著這銷售數據徹夜未眠,又有多少位歌手眼紅地看著榜單恨不得換上自己的名字……

顧徹全都不知道。

在得知自己的銷售成績破了五年內最快獲得金唱片的記錄時,顧徹很澹定地去睡了。

作息正常,早睡早起身體棒棒。

第二天他從睡夢中醒來,在拉筋時順便看看手機,才發現他手機的未接來電高達二十多個!

師兄師姐打來了好幾個,也有《王牌行動》的王 導演打來了,創作人的導演黃啟新更是打得最多。

顧徹思索了下,看了看時間,沒挑在這個點回撥過去。

等他去到工作室,與師兄師姐踫面,才明白了緣由。

孔平道︰「王 導演找你有事,但他打不通你電話,就打給我,讓你給他回一個消息,于是我就打給了你,不過那時候你可能已經休息了,都沒接听到。」

何煥英贊同︰「我也被王 導演打電話來詢問了,可能找你有什麼急事吧。」

羅明理就不一樣了,「我是被黃啟新導演找來的,不過听上去好像並不著急,挺開心的,也說是找你說件事。」

顧徹綜合考量了下,先撥打了黃啟新導演的手機號碼。

沒一會兒,黃啟新就接起了電話,彷佛夢囈般都囔著道︰「顧徹啊,我有一個朋友以前在大公司當經紀人,最近辭職了,你前段時間不是說想要找經紀人嗎?要不要試試?」

顧徹聞言,眼楮一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