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50章 開局一張金唱片

都說人的思想有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在今天,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但卻同樣買了顧徹專輯的網友,在看完了節目組給顧徹剪輯的花絮後,都不由陷入了這三重境界發出靈魂拷問。

【這是個人創作集錦花絮吧?】

【不,這不是個人創作花絮,這分明講的是顧徹身為粵劇演員的日常!】

【等等,顧徹就是粵劇演員啊,從小時候的八歲到現在的二十五歲,練習粵劇已經陪伴了他整整十七年!人生當中,又有多少個十七年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做同樣一件事?】

所以,顧徹無論創作才華有多優秀出色,無論是成為素人也好還是明星也好,「粵劇演員」這一身份已經緊緊烙印在了他身上,成為了他一個不可磨滅的標簽。

于是,網友不由發出一聲感嘆——

【高還是節目組高啊!】

隨著顧徹的創作花絮內容被越來越多的網友披露出去,再加上昨天掛在熱搜上的《我是唱作人3》特別企劃篇︰夏天音樂會的余韻加持。

顧徹,終上熱搜!

這次雖說有節目組加持,但畢竟節目已經做完,特別企劃篇也沒在跨洲播出,所以顧徹其實並沒有得到多少助力。

就跟昨天《我是唱作人3》能以單洲的討論熱度上了熱搜,讓一些業內公司從業人士感嘆這檔節目「真的是爆啊」一樣,今天顧徹專輯沖上熱搜,讓這些公司再次發現顧徹的迷之粉絲留存潛力。

顧徹的粉絲,是真的多啊!

顧徹的路人盤,也是真的大!

在#顧徹專輯花絮#擠入熱搜榜前二十名時,某個向來喜歡湊熱鬧的X乎網上,也立刻發出了許多跟顧徹有關的帖子。

某些男明星從出道開始,就特別受到網絡上某個平台的偏愛。

前有「天涯四帥」,後有「虎撲四妹」,如今以顧徹在某乎上的人氣,恐怕能加上一條「某乎御用代言人」了。

跟「顧徹」相關的詢問,在過去兩個月里反反復復上了某乎網上的熱門評論,簡直是病毒式的入侵。

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有跟顧徹相關的帖子發出來,並沒有隨著節目結束而降低頻率。

顧徹,雖不是某乎網代言人,但勝似某乎網代言人!

問︰【如何看待顧徹靠著專輯花絮沖上熱搜這件事,他能否被稱為「雖還未出道,但已成為頂流的第一人?」】

在這條熱門提問下,有許多人踴躍回答。

【按照他的搜索度,頂流已經稱得上了,這兩個月里誰能有顧徹火?但頂流第一人不至于,顧徹的粉絲沒有那些偶像粉絲凶,戰斗力其實也沒想象中強悍。另外,顧徹明顯也不走偶像路線,死了這條心吧,他永遠都不會出道的。哪怕要出道,也絕對是原創音樂人的身份出道。】

【偶像這條路就是青春飯,沒看當年的四大頂流現在都紛紛轉型,拍電影的拍電影,演電視劇的演電視劇。哪怕什麼都不行,那也成為了熱門跨洲綜藝的常駐嘉賓了,在我眼里,顧徹雖未出道,但已經勝似出道了】

【人家都火出圈了,你還在糾結要出道不出道[擦汗],他根本不需要在出道這件事上糾結啊,他跟「出道」這個詞完全不匹配了,別人是出道即巔峰,他是發歌即巔峰,一直發歌一直巔峰。】

討論著討論著,樓歪到了顧徹到底要不要出道這一問題上。

問︰【如何看待《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對顧徹安排的創作花絮?】

在這條問題下,終于沒人歪樓。

那些一知半解地人,都認為這條花絮拍的非常不錯,將顧徹的個人特點糅合在了一起,是很精彩的一個花絮。

【雖然,好看是好看,但跟創作有關的干貨沒多少就是了[滄桑.jpg]】

這條評論得到了網友熱烈點贊。

剛開始看時,感覺是不是搞錯了。看到一半,才發現是真的搞錯了。但看完全場,又覺得自己沒搞錯,已經懵懵懂懂。

這條花絮好像講了一大堆東西,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講。

或許,這就是剪輯的藝術?

某個疑似業內人士開口,點名了《我是唱作人3》節目組的野心!

【之前《王牌行動》給大家在綜藝上貢獻了專業級的舞台表演,舞台綜藝紛紛被嘲,引發新一輪內卷行動,請專家的請專家,請頂級的請頂級,拋棄頂流。

現在《我是唱作人3》估計是想要效彷《王牌行動》試試水,看能不能在節目花絮里給大家貢獻一個好的紀錄片!顧徹的花絮是所有選手中最不一樣的,以紀錄片的形式展開,但顯然時間太短了,剪輯的比較著急,有很多事情都沒說出來,感覺只看了個大概。

所以,或許我們看到的花絮,只是黃啟新的一個想做紀錄片的野望,我們只是看了一些序而已,看不懂是正常的。將花絮理解為紀錄片剪輯出來的宣傳花絮,是不是就很一目了然了?】

行家一出手,就是不一樣,這條回答解釋了很多網友的疑惑。

同時,節目組里,黃啟新也放下了拿著手機的手,甩了甩,感覺拇指按著手機屏幕有點疼。

人老了,他也好久沒這麼拼過了。

黃啟新親自披馬甲下場解釋,連搞了好幾個小號,夸完節目組就夸導演,夸玩導演就夸顧徹,層層套娃層層夸,他感嘆︰

「我真是太敬業了!」

老哥我不搞小號已經很多年了!

另一邊,全程看完紀錄片的朱淞,也不由心里頭升起一股濃濃的茫然。

她突然有了一個想法……

現在去學粵劇,還來不來得及?

哪怕不求能觸類旁通像顧徹那樣覺醒高超的創作天賦,練一下嗓子穩定氣息也是好的。

再說了,現在是粵劇與流行音樂率先結合在了一起,但在以後,其他戲劇跟流行音樂結合,還會遠嗎?

朱淞立馬打電話給Amy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Amy姐不是歌手,也不太懂歌手怎麼練習唱功這方面的事,朱淞一直都是自己練,很懂事也很上進,沒讓她操心過。

現在不僅僅是通過練習戲劇而提升氣息這麼簡單,朱淞還提出了一個未來音樂潮流的猜想,這不得不引起Amy姐的強烈重視。

「行,我發動一下人脈,看能不能給你找個粵劇老師。」她補充,「不管如何,你要做好準備,我覺得會有點困難,粵劇在南洲比較容易流行,也好找。我們在中洲,恐怕會有點困難。」

朱淞想也不想地道︰「那就找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老師就好了,真讓我學習粵劇,我不一定能學會。」

畢竟粵劇是依托粵語在其上生長的,而粵語對她來說是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

她這麼一說,連她自己都愣住了。

中洲流行的戲劇劇種是什麼?

是京劇啊!

粵劇老師不好找,京劇老師還不好找嗎?在中洲可謂是在一條街上都能給你拽出那麼一兩個專業學京劇的。

不同粵劇在南洲有點及及可危,京劇在中洲被保護的很好,氛圍也濃。

Amy姐爽快道︰「那行,立馬給你安排!」

……

「專輯銷量如何了?」羅明理好奇地問顧徹。

此時已經距離專輯發行過了五個小時,他們完成了下午的排練,兩人準備一起吃完飯。

至于陳星,在今天早上就離開南洲了。

他說怕看到專輯銷量太低,打擊得太嚴重,所以決定先去其他州嗨皮一下,嗨完再看,順便趁這段時間放松放松心情,想想以後的道路。

顧徹尊重他的決定,也叫他別那麼著急,旅游完回來再決定要簽約公司還是怎麼走。

在中午時,顧徹還抽空發了一條博客,大概就是新專輯上線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專輯里的花絮很精彩雲雲。

他對成績不是很在意,發完就去吃飯、排練,到現在才算閑下來。

要不是羅明理問起,顧徹也沒把專輯這件事放心上,正想著《白蛇傳•情》之後陸續上線的推廣安排。

羅明理比他這個原創者還要更著急一些,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才是發歌者。

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監急」心態。

顧徹拿出手機刷新了下企鵝音樂的創作者後台。

他們這些創作者在音樂平台認證了身份後,就能看到歌曲售賣的數據,包括是在線听歌時常、單曲銷售分成比例、打款日期等這些詳細數據。

這麼做創作者直接對標平台,雖然還會經過簽約公司這個分銷商,另外扣一層比例下來,但數據總體而言公開透明,很難渾水模魚。

不看不知道,一看顧徹就眉頭緊皺,似是遇到了什麼不解的事。

羅明理心里一驚,「不會是銷售很低吧?」

說完,他也眉頭緊皺,這不對勁啊!

顧徹的歌曲一直都是熱門歌曲,那些沒有發行成為單曲的歌,質量都不錯,要是一旦作為單曲發行,那絕對是能沖上新歌榜前十的存在。

說實在的,他覺得顧徹那幾首歌作為專輯去發行,那還虧了咧!

專輯因為之前有的歌已經發過了,再買一遍人家覺得虧,所以很多人不打算入手專輯,但單獨發行,大家的購買欲又上來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其實整張專輯買下來是最劃算的,但奈何大家前期已經買過一些歌,心理上接受不了重復購買。

這是一種浪費行為,即便有抵扣補貼,那也是浪費。更不說別貼力度不大,畢竟這是按照專輯銷售價來計算的。

顧徹忽然嘆了口氣︰「倒也不是銷售很低。」

他轉頭看向羅明理,問︰「我帥嗎?」

羅明理不明所以︰「你這不是個廢話嗎,更何況,你帥不帥跟你專輯賣的不好有毛關系?」

顧徹抬起頭,45°角仰望天空,無比憂桑道︰「那還是不一樣的,帥哥有助于拔高專輯銷售。」

他模了模下巴,「一定是我這張帥氣的臉,讓專輯打出了個很與眾不同的銷售潮。」

羅明理心里一松,原來是虛驚一場。他沒好氣地說︰「別賣關子了,到底賣了多少?」

顧徹不答反問︰「我記得今年有一位一線歌手發行了專輯,取得的成績很好,他當天賣了多少張來著?」

羅明理因為顧徹專輯要出來的事,還查過一些專輯的售賣數據,立刻月兌口而出了一個數字︰「一百萬。」

「那張專輯當天賣出了一百萬,創下了近三年來最好的專輯第一天售賣記錄,而且人家那是從零點開始計算,你只是從十二點開始算,跟他比當日數據很吃虧……」

越說下去,羅明理的聲音就越小,腦海某個念頭越發清晰。

他眼楮瞪得極大,「臥槽」一聲,「你不要跟我說,你只是五個小時就趕上那一線歌手的當日專輯銷售量啊?」

那可就好玩了。

驚天大瓜!

明天的娛樂頭條他都替顧徹想好了,就叫「原創歌手出道即巔峰,首張專輯售賣五小時就破紀錄!」

或者叫「新興原創歌手出道即一線?」

或許還可以弄成「一線歌手比不上綜藝選秀出來的歌手?」,這種火藥味會更加濃一點。

羅明理已經能想象到,明天,哦,不是,今晚的娛樂頭條,會很精彩。

顧徹聳了聳肩︰「倒也不至于五個小時就打破別人一天的銷量。」

沒等羅明理松口氣,他下一秒就微笑道︰「還差那麼五六萬吧。」

羅明理︰……

按照夏國龐大的人口數目來算,專輯認證為「銀唱片」,銷量得是五十萬張。

認證為「金唱片」,銷量要一百萬張。

而在往上的「白金唱片」,銷量得要五百萬張。

比「白金唱片」更為牛皮的「鑽石唱片」,銷量得要三千萬張!

這期間的差距,如隔山海吶。

另外,專輯唱片認證期限為五年,這是根據消費者保護費法跟專輯行業規則法定來定的。

收錄進入專輯里的歌曲,要五年內不得再單獨發行,免得專輯行業被單曲破壞得太厲害。

雖然現在制作專輯的歌手很少,很多都選擇發單曲來試水,但總歸有歌手仍然選擇發行專輯。

要是沒有五年保護期,恐怕「發行專輯」就真的名不副實,只是純粹作為歌手紀念品來制作了。

羅明理怔怔地說︰「所以你是……開局一張金唱片,還有望沖擊白金嗎?」

顧徹無比謙虛地說︰「好像是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