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二百二十七章 石門正定!

震撼在于兩點,一是這本書籍為純粹醫術,里面包含無數珍貴的醫學知識,只要加以推廣,可以讓根據地和中華的醫學水平提升至少一個台階,二是來自于張三先生,林婉完全無法想象張三先生如何編撰這本《赤腳醫生手冊》。

頭疼之處則很簡單,這本《赤腳醫生手冊》的翻譯整理過程簡單卻耗費精力,四個人采用分組形式進行整理,每天抄寫效率為三萬五千字左右,狀態好能到四萬,這麼多天過去,已整理內容字數高達二百一十萬字。

整整二百一十萬字!

老天爺,光是听到這個數字,就會讓人產生一股窒息感,更別說親自去抄寫整理,而且,資料之中不乏各種生僻字和拗口詞組,致使抄寫過程經常出現錯誤。

整個翻譯整理過程,真的生理與心理上的雙重煎熬。

「真是不知道張三先生當初寫赤腳醫生手冊的時候,是怎樣的過程。」林婉凝視原始稿件上精美而富含韻味的正楷字,心中感慨著。

張三先生的正楷字不同于任何人,字體形態端正,渾圓自然,隱隱透出一股書法大家的氣質,林婉一眼就能認識。

「林股長,這里有一頁信紙,上面有字。」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忽然傳來,工作桌上一名負責最後一部分資料內容的年輕特科同志,忽然發現一張顯眼的信紙,立即向林婉報告道。

「信紙?」林婉听聞,頓時愣住,連忙放下鋼筆,起身來到這名年輕同志身邊,接過信紙

林婉,我是張三。

看到這封信,相信你已經將《赤腳醫生手冊》抄寫整理到末尾,很抱歉沒有在第二封信上給出這本書的相關信息。

正如你所想,這本書是一本醫學領域的全科醫療醫藥書籍,內容包含最常見的咳嗽感冒,到復雜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癥防治等等疾病,以及中藥材和西方藥物作用及用途,內容簡單清晰,通俗易懂,可謂集醫學精華于一體。

林婉,這本《赤腳醫生手冊》的作用和重要性,絲毫不亞于我交給你的完整火藥技術資料。

它可以作為醫學指導教材,有效提升醫學生的醫術和能力,短時間內為根據地和抗日紅軍培養一大批醫生,進而提升總體醫學水平和能力,既可以在戰場上救治更多的傷員,也可以根據地醫治病人。

這是一本可以讓你們醫學水平快速提升的重要書籍,所以,請你妥善保護好它,整理內容時一定要小心謹慎,避免出現錯誤。

醫學上的一字之差,可能導致病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此外,應當基于這本書為理論基礎,于根據地建立一批醫學夜校,盡快培養普通醫生和軍醫等醫學人才。

最後,我有一個不情之請,請你和組織說一聲,如果可以,能否通過新華社刊印此書,並向全國同胞傳播。

中華醫學水平和能力遠遠達不到西方國家水準,國民平均壽命更是僅有35歲左右,大部分嬰兒一出生沒多久便不幸夭折,即便長大之後,也有各種各樣的病癥困擾,例如天花、小兒麻痹癥、受傷細菌感染、骨折等等。

這本書上的醫學知識,理應讓中華所有同胞知曉。

若能以此書,令我中華嬰孩夭折率降低1%,病癥困擾稍稍緩解,張三也心滿意足了。

張三,唯有此願,還望組織成全。

辛苦你了,林婉。

為了中華之未來,努力。

——1937年4月29日,張三。

「張三先生,瑾瑜定不會讓您失望,即便您不說,我們也準備通過新華社向全國刊印此書。」林婉仔仔細細讀閱完畢,頓時明白原由,心中對于張三先生的情懷感動萬分,默默說著。

張三這封信,解開了林婉心中對赤腳醫生手冊的困惑之處。

當初,赤腳醫生手冊和完整火藥技術資料放在一起,但張三先生來信之中卻並未提到關于赤腳醫生手冊的內容,當林婉帶領科學股成員完成火藥技術資料整理,開始著手處理這本厚如字典般的書籍,這才了解到這本書的內容。

然而,由于張三先生信中對這本書沒有任何提及,導致林婉壓根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上報組織後,最終決定將這本醫學書籍通過新華社刊印成冊,向全國發送。

技術資料需要保密,醫學資料應當傳播。

「你們繼續工作,我去找教授同志。」林婉向其余三名兼任科學股成員的特科同志說了一聲,轉身離去。

三人點點頭,手握鋼筆,一邊小心翼翼對待珍貴的原稿,一邊繼續抄寫整理上面的文字,盡可能保持零誤差。

由于人手奇缺,懂得科學原理和知識的人少之又少,作為光桿司令的林婉,不得不拉了三名特科同志入伙科學股,暫時擔任科學股內部人員職務,協助她幫忙。

……

石門正定鐵路總站。

一輛蒸汽火車穩穩停放于窄軌鐵路上,後方車廂部位,有一批工人正在忙碌,小心翼翼將重達數十公斤的德制柴油發電機,搬運到露天貨箱之中。

貨箱內,已經放著由木箱包裝的埋弧焊機和顆粒焊劑,裝車區域後方,還有各式各樣余氏七塔項目之中使用過的機械設備和主要零部件,等待裝車。

鐵路運輸,這是最便捷和最快速的方式。

不久前,伴隨著余氏七塔試驗機組完成最後硫酸生產作業,結束生產,北方部立即組織人手拆卸試驗機組設備,開始搬運計劃。

整個運輸方式嚴禁且保密——

第一階段,借助人力和汽車通過公路運輸抵達到保定,裝車經京漢鐵路線抵達石門正定。

第二階段,再將試驗機組和設備材料通過正定鐵路和同蒲鐵路,運往距離根據地最近的山西重鎮,臨汾站。

第三階段,通過公路運輸進入根據地。

對外宣稱商業運輸,為此,北方部特地成立一個太行實業公司掩人耳目。

通過該運輸計劃,從白洋澱劉村到根據地,運輸時間只需半個月左右,非常快捷且安全,成本極低。

如今,第一階段的拆卸運輸工作已經完成,試驗機組和所有材料設備均抵達石門正定,已經完成卸貨,正在重新裝車。

至于為什麼要先卸下試驗機組和材料設備,再裝上另外一輛貨車,那是因為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鐵路軌道標準不統一。

京漢鐵路軌道采用準軌,正太鐵路采用窄軌,準軌間距為1435毫米,窄軌間距為1067毫米,鐵路間距不一致導致無法運行,必須卸貨再裝車。

裝車區域內,一名名鐵路工人和偽裝成裝卸工人的戰士們不斷往返,將堆積如山的設備和材料紛紛搬上貨箱,如同螞蟻搬家般,整個工作需要在六個小時內完成。

整個過程沒有叉車和吊機等機械設備幫助,全靠人力。

鐵路工人和戰士們一聲不吭,沒有人監督他們,但他們工作毫無懈怠,效率幾乎達到人力搬運的極限。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著,傍晚五點三十分。

「嗡!」夜幕降至,遠方夕陽西下,車站內蒸汽彌漫,伴隨著一道尖銳且高昂的火車聲音傳出,這輛貨運火車緩緩駛出車站,高速滾轉的鋼制車輪與鐵軌接觸,蒸汽機爆發出強勁動力,驅使著火車以每小時二十五公里左右的時速,沿著一米間距的鐵軌高速疾馳。

火車前進的方向,便是太陽落下的方向。

二十八個小時後,這輛由太行實業公司租聘的貨運火車,將準時抵達終點站臨汾,途中遇站不停。

這是一輛直達的貨運火車。

……

歐洲,西北部,漢堡港。

漢堡,德國第二大城市和德國最重要的海港,這是一座世界級的港口,海運吞吐量位居第三,僅次于倫敦和紐約,為德國與世界連接的重要樞紐。

北臨波羅的海和北海,東臨柏林,西靠丹麥,貨輪出港便直望英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港口內,一艘名為巨人號的萬噸貨輪發出悠長而沉悶的船笛聲,徐徐離港,這艘貨輪的海員全是偽裝身份的海軍艦員,船艙內放著數十個經過完整包裝的木箱,里面全是一台台品質最好的尖端機械加工設備和備用零件。

備用主軸,備用刀具,安裝過程和操作技術資料,可以說,除了沒有設備本身的設計圖紙之外,一切應有盡有。

巨人號貨輪預計將在四十五天之後,抵達天津衛。

很快,巨人號貨輪離港的消息,通過恩尼格碼機加密發往柏林,來到古德里安的手中。

「我們的貨輪起航了,我們的夢想也起航了。」

辦公室內,古德里安手握這份絕密電報,看了一眼,面露微笑,眼中透出一絲期望,接著默默思索起來︰「除了原定四號G型坦克改進計劃之外,還可以基于Y型裝甲鋼的防護力,設計一款噸位達到三十五噸級別的中型坦克。」

話落,右手握著來茵金屬公司贈予的鋼筆,將腦海之中的想法寫了出來。

夢想。

搭載交易物品的巨人號貨輪,承載著古德里安的意志和期望,駛向遙遠的東方,最終換回他的‘夢想’。

Y型裝甲鋼的出現,不僅讓他提出全新四號坦克改進型計劃,還讓他看到了一款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的畫面。

當前裝甲部隊裝備的一號坦克及改進型,二號坦克,三號A型坦克和正在研制的四號坦克,僅擁有較為優秀的機動性,而不具備強大的火力和防護力,綜合性能勉強處于夠用的狀態。

平時看起來沒什麼,但作為裝甲部隊最高指揮官的古德里安深知一旦戰爭爆發,較弱的火力和防護力就會成為裝甲部隊的致命缺陷。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他必須盡可能考慮到未來戰爭有可能出現的一切情況。

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計劃性能指標︰

第一,該坦克應當擁有四十公里每小時的公路行駛速度,二十五公里每小時的越野速度,十五公里每小時的越野倒車速度。

第二,該坦克應當擁有1000米擊穿60毫米均質裝甲,500米擊穿100毫米均質裝甲的強大火力,主炮口徑75毫米以上水平。

第三,該坦克應當擁有正面主裝甲100毫米實際防護力,側面裝甲35—55毫米,尾部裝甲為30毫米。

噸位控制在35噸±500公斤水平線。

三大性能非常優秀的同時保持一定均衡水平,這是古德里安需要的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

但這還不算完!

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在制造環節必須盡量簡單,後勤維護容易。

桌面白紙之中,已經出現一條條新型坦克的要求,古德里安握著鋼筆默默思索︰「高效且保密的通信,可以讓坦克具有更高的戰斗力……這句話很有道理,可以預見,在混亂且復雜的戰場環境下,高效通信可以令指揮官牢牢掌握部隊的動向,發揮出每一輛坦克的作用,沒想到這位中華學生對裝甲部隊還有獨特的見解。」

話落,隨即將研制新型車載無線電通信設備器材寫在白紙上。

這種車載無線電通信設備的通信距離,需要達到35公里半徑,通信內容盡量保證安全,且復雜戰場環境下仍可進行實時對話通信。

「暫時就這樣,先發給亨舍爾和克虜伯,讓他們提交初始設計方桉。」古德里安看了一眼白紙上的各項要求,點了點頭,對三十五噸級新型坦克性能指標確認無誤,心中滿是期望。

現如今,他已經開始期待指揮裝備這種新型坦克的部隊,縱橫于歐陸戰場,所向披靡的場景。

……

清華園。

「回顧一下上節課講的內容,微積分的基礎建立于極限概念,其中,勒貝格積分是經典分析和現代分析的重要節點,哪位同學來講講勒貝格積分的定義。」楊武之站在講台上,簡單介紹過後,提問道。

下面一片安靜,算學系大一學年所有學生滿臉懵逼,互相對視一眼,紛紛搖頭,接著用求知且懵逼的眼神再次望向楊武之。

勒貝格積分的定義是什麼?

這是什麼東西?

等等,我們上節課學了這玩意兒?

「余生,起來給大家講講。」看著教室下方一眾算學系大一學生的模樣,楊武之微微感嘆,知曉這些學生又沒听懂上節課,輕輕搖頭,目光只好投向正在模魚搞研究的余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