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九十章東京的浪潮

東山都督府確定下來的消息一傳出,整個東京城內各大書店的《山海經》都幾乎月兌銷了。

孫琳在太學講述東山大陸時的景象完全沒有掩蓋,也掩蓋不了。

當時浩浩蕩蕩,數以千計的官員、學者在列圍觀,他們隨便一傳,這個消息就傳遍了整個東京城。

無數心懷壯志的東京好漢們,和王侯、富商都已經听說,新大陸上遍地是黃金、白銀、寶石。

這個消息極大激勵了所有人前往新大陸開拓的熱情。

但與西方狂熱的涌入不同,從東山都督府成立消息傳出那一刻開始,關注這方面的人就分成了兩個派別。

其一自然是基層普通百姓,這些人懷揣著發財夢,有心要去闖一闖。

勝利,對民族自信心是最大的興奮劑。

從靖康以來,國家屢戰屢勝,源源不斷地勝利,極大驕傲了所有軍民百姓地信心。

永遠不要小瞧這種連續大勝對天下心氣地影響。

這幾乎是一種大勢,讓所有人更加敢戰,更加悍勇。

中原有個詞,名叫草木皆兵。

普通士兵看見遠方山上密集地旌旗就崩潰了,以為自己身處埋伏。

但現在地情況下,宋軍或者番邦地探索者,哪怕只有一千人,面對真實地數萬敵軍,也完全不會崩潰。

他們習慣了勝利,會直接發起沖鋒。 烈攻打下,就算敵軍萬余烏合之眾,也根本擋不住宋軍這驕傲自信地攻勢。

這種消息或者說這種經過夸大地戰例,每天、每月都會從四面八方傳回東京。經過說書人地添油加醋,匯集于東京、蘇州、揚州、泉州等超級都市地好漢們是真的相信,只要帶著武器出海,一定能打拼出一番天地。

不然真的很難解釋,為什麼天南地北的說書人,說辭都是如此相似。

與這些懷揣發財夢而走向遠方的底層好漢不同,這次東山都督府的設立,另一個派別也極為關注,那就是王侯公卿們。

他們不但打算派出一批探索者,更是打算直接奪下這個東山都督的職位。

東山都督與大宋境內任何官員都不同,他遠離大宋,與大宋朝廷沒有太多的聯系。

可以說就是他一人執掌了萬里封疆,比封疆大吏還要像藩王!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大宋已經好久沒出現真正的藩王了。這個封疆大吏,除了自我約束的高度忠誠,與藩王已經沒有太大區別。

一旦自己的派系搶下了這個高位,對家族開發新大陸簡直是天大的利好。

大宋是不抑制兼並的,只要每畝地都交稅,皇帝並不在乎交稅的是豪族還是平民。

因此,只要東山都督認可,豪族們甚至可以實現在新大陸擁有良田百萬畝。

可以說,任何家族擁有了這麼廣袤的一片領地,都相當于擁有了無限的財富。

尤其東山大陸前期根本不收田稅。

哪怕家族在中原破產了,只剩下一個後人,落魄的到達東山大陸,也可以依靠這百萬畝良田輕松東山再起。

所以他們野心很大,打算直接走上層的路線,影響整個東山大陸的布局。可謂是充滿了帝國勛貴的桀驁與霸道。

這些天以來,已經有無數的官員、貴族向趙桓上書,推薦一個又一個的官員。

為了獲得優勢,他們是各種手段齊出。

或是合縱連橫,達成一致,共推一位。

或是檢舉揭發,不惜一切代價,抹黑競爭對手。

為了這個人選,宰相主持廷議,廷推了兩次都沒能確定下來。

為此,趙桓特意在垂拱殿召見了右相張浚以及樞相岳飛。

待二人到齊後,趙桓直接開口,說道︰「這東山都督之選,鬧得滿朝沸沸揚揚。對開發東山而言誠然是好事,可這般荒唐攻訐,也讓大臣們心浮于事,有損朝廷威嚴。」

「卿二人是朕的肱骨,也是朝廷柱石。朕是不吝放權的,今日就與兩位相公定下,究竟用何人遠出東山,效彷班超故事,為我朝開拓萬里之山河。」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這是政治傳統了。

既然廷推無法確定人選,趙桓就打算綱常獨斷,與兩位最忠心的宰相把人選給定下。

在趙桓開誠布公後,岳飛說道︰「官家視臣等為國士,臣等又豈敢不以國士報之?」

「關于人選,臣倒是有一個推薦。但此人有些缺陷,要善用之方能成事。」

「是何人?且先說說。右相呢?可有合適人選?」趙桓問道。

張浚苦笑,說道︰「臣推薦的人選被監察御史所參,已停職待審。」

趙桓不禁一笑,這是大宋的祖制了,如果官員被台諫所參,就要停職待查,哪怕是宰相也不能例外。即「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則宰相待罪。」

當然這不並不意味著言官可以肆無忌憚,如果經過審查,對方並無問題,所參台諫則要承擔一定的責罰。

有這個機制的制衡,趙桓覺得對主政官員可以適當放權。

畢竟連堂堂右相,對此都毫無辦法。

基層官員更不至于無法無天了。

右相沒有人選,岳飛提出的人選就引起了趙桓的關注。

在當前的形勢下,這位東山都督必須具有無與倫比的忠誠,才能避免被王侯公卿所左右。

岳飛說道︰「臣所推薦之人,名為李顯忠。這人頗為有趣,本名叫李世輔。倒是其本名更貼近這當前形勢。」

李顯忠、李世輔,這名字就跟後世的川建國,拜愛華,奧建軍一樣,都是濃濃的時代特色名字。

趙桓笑著說道︰「這倒是一個忠義之臣的名字,他有何才能被岳相公看中,一力推其為東山都督,代我朝去開拓萬里?」

岳飛也是一笑,說道︰「此去東山,路遠水長,更是只有兩百人的隊伍,面對數百上千萬異族,臣以為都督之人,絕對不能文弱。需忠烈壯勇不弱于漢臣班超方可。」

「臣推薦這李忠義的首條,就是其人壯勇,可謂勇冠三軍。足可以率領士卒義武奮揚,所攻必克,立足于疆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