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馮愷和徐鵬兩人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其他人不管親近如袁老四和方小六,又或者是不怎麼親近的眾參贊都不會靠近,不是不想,而是在袁老四挨了幾頓踢之後,眾人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徐鵬也習慣了,作為這天底下唯一一個知道馮愷身上最大秘密的人, 他必須要充當起垃圾桶的角色,免得先知馮老二被憋死。
說實話徐鵬對于自己的才智原本沒有太大信心,但是在一群武夫當中,他毫無疑問必然是最最睿智的那一個,而且沒有之一。
但是當他在知曉馮愷最大隱秘之後,他就成了聆听者,而且輕易不會發表意見,畢竟你才學就算能成為狀元,可在馮愷這個掛逼面前也沒有一絲一毫的優勢,用馮愷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站在無數個巨人的肩膀上來看待這個世界的。
徐鵬有時候自己也想過,要是他也能如馮愷這樣穿越一把,比如穿到千年前的大唐或者幾百年前的大宋,那麼他也會成為一個學貫古今,通天徹地的巨人,這壓根就沒個地方說理去……
所以很多時候閉嘴就是最好的選擇,比如現在,哪怕徐鵬對于東南有很多自己的認知,他也不會輕易去發表自己的意見,除非不得不說。
「天下熙熙,皆以利驅,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馮愷嘆了口氣:「對于開國帝王而言,民生凋敝, 土地足夠養活人口, 那麼只要佔據華夏九州之地,最多把觸角伸到西域, 能夠御敵于國門之外就行了,哪里會有精力去管對中原王朝還算恭謹的東南小國。
等到王朝傳承個幾代,後世君王沒了開疆拓土的雄心,也沒有那麼多的錢來支撐一場場的滅國之戰,到了那個時候就算那些小國不那麼老實了也只能听之任之,比如安南和倭國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且在國人固有的觀念當中,別說更遠的東南,就是雲貴這些地方都屬于不怎麼服王化的蠻夷之地,治理這些地方都耗費無數心力,哪里有精力去開拓治理更遠的東南。
這就是眼光決定前路,他們不會去考慮東南的礦藏,不會去管那些地方的氣候是多麼有利于糧食的生長,更不會覺得在東南沿海開闢海貿對王朝的經濟有著多麼的舉足輕重。
權衡利弊,權衡來權衡去,最後權衡出來的結果就是得不償失罷了。」
「二哥的意思是放任吳三桂前往東南,等到我們奪了天下之後再去收拾他?」
馮愷呵呵笑道:「東南幾個小國乃至已經臣服于清國的朝鮮還有一直野心勃勃卻實力不濟的倭國都應該納入華夏版圖之內。
王朝一代,總沒有嫌棄自己土地多的時候,從小的方面來講,更多的土地也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往大了說,就算有一天咱們建立的王朝成為了歷史,那麼後世繼承咱們王朝道統的新朝,也會把咱們征服的這些地盤視為新朝固有的不可分割的領土。
這是原則問題,不容一絲一毫的置喙,就好像當年明太祖一家飽受元朝的酷政,最終朱元璋掀翻了大元統治之後還是讓文人修元史一樣。
朱元璋承認元朝是華夏的大一統王朝,不是他願意承認,咱相信只要有可能,朱元璋甚至寧願把有關元朝的一切記載都給焚了,但是他沒有,因為他繼元朝成為這個天下的主人,那麼元朝的一切就該是大明的,包括土地。
這就是師出有名,他要開疆拓土就可以高舉收復前朝土地,也就是華夏固有領土的名義把草原錘一個遍,自己不錘,後世子孫也能錘,錘來錘去自然也就是自己的,神聖不可侵犯的。」
徐鵬笑了笑,算是理解馮愷話里面的意思,于是說道:「大帥未雨綢繆,志在東南,這份眼光實在非常人所能及哉,不過微臣擔心,吳三桂手上畢竟擁有五千精兵,他這一走,只怕富庶的南方要遭血洗。」
馮愷撇了眼徐鵬道:「這個你就想多了……南方富庶,這天底下誰都知道,流寇就不說了,那些南方的軍頭難道不清楚,但是你看看有幾個重城被軍閥禍害過,就算如左良玉這種擁兵十萬的兵匪也輕易不敢染指州府,倒霉來倒霉去的就是縣里面的富紳和鄉下的土財主罷了。
至于吳三桂,他手上也就數千關寧鐵騎,這是他在亂世賴以生存的本錢,別說靠騎兵打不下城池,就算能偷襲拿下又能如何?
咱永遠都沒有小覷過這些土豪劣紳對于自家財產護衛的決心以及他們在事到臨頭之時所發揮出來的巨大能量。
所以對付南方豪族必須不動則已,一動就要一鼓作氣,不是只有一次機會,而是只能一次,而這一次一定要把事情做好甚至做絕。」
徐鵬嗯了一聲,他明白馮愷話里面的意思,也知道馮愷為了對付南方盤根錯節的豪族動用了多少手段。
武銳軍最精銳的部分是什麼?
不是騎兵,騎兵只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但不是決定性力量,不信可以看看五萬敵騎圍攻武銳軍大營最後的下場。
也不是火槍手,火槍手只是常規兵種,甚至是可以批量復制的軍種,武銳軍只要槍支彈藥足夠,那三萬長槍刀盾兵隨時隨地都能轉變為火槍兵,甚至將武銳軍轉變成為純火器軍隊都不是什麼難事。
同樣也不是重甲兵,重甲兵確實是花費代價僅次于騎兵的兵種,但是弊端太多,只有在合適的戰場抓住恰當的戰機才會蛻變成為殺戮機器。
武銳軍最強的兵種,其一是特種兵,其二是偵察兵。
特種兵可是馬瘋子親自拉進茫茫大山里面和豺狼虎豹廝殺經年,狠狠錘煉出來的,他們正面搏殺,叢林作戰以及野外求生等等技能都遠非其它兵種可比,說白了,這就是一群能夠利用無數手段殺敵于無形的刺客。
而偵察兵則是從十幾萬大軍當中挑選出來的機警、狡黠,對于風吹草動都有靈敏認知的軍隊,戰斗力或許差點,但是生存能力在全軍沒誰能和偵察營的兵相比。
而特種營和偵察營的一萬多戰卒,只有兩千在現在的軍中,其余的在哪?
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