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369章 【大結局】

海風輕撫著臉龐,吱呀慢慢開放。李晉帶著手下幾個人來到深海市,正在考察建廠事宜。

目前夏為電子的研發中心就設在魔都,而通信產業他準備建設在深海這邊。

因為這里有一個偉人畫的圓圈,以後的增長是爆炸性的。

隨著好未來食品和夏為電子的茁壯生長,目前李晉是國內比較知名的企業家,所以他來深海市考察,早就引起了當地官方的注意。

一個主管工業的副市長陪著李晉一起考察,並許諾給夏為電子一個好的地塊。

大約5萬平米。

「我們是建工廠的,位置無所謂,可以比較偏遠一點。」

「但是廠區要足夠大,5萬平米肯定是不解渴的!」

李晉笑著說道。

隨後,李晉隨著副市長一起去考察,在龍華外的一塊地,李晉大手一指,這里都是夏為電子的地方了。

對此,對方也不在意,因為這是工業用地,根本不用擔心改變用途。

而且這里在深海還屬于偏遠地方,根本就沒有外商願意在這個區塊建廠,所以雙方直接就談妥了建廠的事宜。

此外,就在半個月之前,李晉專門跑了一趟寧波,在這里他收購了撥導集團。

價格是1800萬元。

這個價格在當時已經是天價了,可是相比于以後簡直不值一提。

當時幾個大學畢業生研究出尋呼機的品牌,不過撥導日後被記住完全是因為手機。

手機中的戰斗機。

其實,撥導的尋呼機是很出名的,不僅賺了第一桶金,也在當時起到了硬頂摩托的大旗。

在收購撥導後,李晉將生產尋呼機的工廠建立在深海市,當年年底第一台尋呼機就新鮮出爐。

售價是2900元。

這個價錢看起來很貴,但是相比動輒6千加的進口尋呼機來說,已經是良心價錢了。

所以,撥導尋呼機的出現,又一次讓李晉成為民族工業扛大旗的。不僅為深海市創造無數的就業機會,還有效地保護了國內的電子行業。

這其實還只是前菜。就在當年春節,蘇小燕的肚子終于有動靜了,生了一個大胖小子。

李晉為他取名李聰聰。

沒錯,作為日後的首富,李晉就需要一個聰聰的兒子。

生子當如聰聰,兒子聰聰了,老子才平安。

只是,李晉根本就沒有時間賠蘇小燕,那邊吳瑛就來了消息,收購實驗室的事情有著落了。

島國某株式會社,準備以5800萬美刀的價格出售一家位于歐羅巴的實驗室。

沒錯,島國的實驗室就設在歐羅巴。80年代是島國崛起的時刻,此時的島國人都充滿了謎一樣的自信,島國可以說不,島國是遲早是宇宙第一,厲害了我的島國……,很多島國企業開始盲目地在海外擴張,這個位于歐羅巴的實驗室就是島國企業擴張的一個注腳。

可是一場泡沫,讓島國很多企業因此倒閉,沒有倒閉的也只能不斷地變賣產業討生活。

現在正是在島國買技術的重要時間節點。

在國際上,大毛與山姆大叔的決戰時刻,雙方都投鼠忌器,這是華夏企業海外購買技術的黃金時刻。

此時,山姆大叔那邊別說是民用技術,就連最新的戰斗機都可以低價出售,根本就不會出手阻止李晉收購通信技術。

這正是夏為電子崛起的關鍵時刻。

李晉在春節期間就來到島國洽談收購海外實驗室。

對方的要價是5800萬美刀,可是李晉卻只出1800萬美刀。

以前這個價格是不可能等到島國企業的談判桌的。

砍價這麼多,你們是真以為我們島國企業個子矮麼?

可是,現在形勢比人強,李晉只是略施手法,就已經將這個實驗室收入囊中。

對照著對方的資產清單,吳瑛心中竊喜,沒想到這個島國實驗室除了研究通信技術外,還涉獵廣泛,居然還對芯片技術有研究。

要知道,李晉的電路板工廠現在正在準備向芯片制造轉型。

真是及時雨。

當然,這個實驗室主要的技術儲備,是上一代的通信技術,主要是手機和傳呼機的相關技術。

雖然是上一代的技術,但是比當時國內的技術還是領先一代,恰巧可以加以利用。

讓博導尋呼機升級換代,同時推出國內第一款手機。

在李晉的手機產業快速崛起時,那邊武大浪也不斷地給李晉打電話。

原來,大毛那邊已經是山雨欲來,很多工業產品的價格低廉。武大浪邀請李晉先過去采購一些便宜貨。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李晉第一次出手居然是賣掉手中的全部盧刀。

廢話,不買干啥,這家伙馬上要變成廢紙。

不過,將手中的盧刀出手後,李晉還是去了大毛那邊一次。

這次去大毛這邊的主要目的是飛機換罐頭。

李晉先是在京都一家暖壺廠準備了一火車皮的暖壺和罐頭,看著很多,不過價格不到100萬。

在抵達大毛這邊時,火車已經出發了,走的是囧媽的同款路線。

到了大毛這邊,李晉就去找圖160的飛機公司,談判飛機購買事宜。

對方一听說,手中的破飛機,居然能換到罐頭和暖水瓶,頓時頭搖得像是撥浪鼓。

不行,必須要加上復讀機和游戲機、衣服。

就這樣雙方達成協議,罐頭和暖水瓶、和衣服,還有波導手機、尋呼機,換取對方的飛機。

大毛這邊感覺到很賺,就這破飛機,現在倉庫已經放不下了,還賣不出去,換罐頭他不香麼?

此外,夏為的復讀機和游戲機都是硬通貨,而且價格不低,所以,李晉用一火車皮的貨物,就換了4架飛機。

雙方約定同時發貨。

這邊李晉的火車已經出發了,大毛那邊還擺著老大哥的架子,輸人不輸陣,立即也同時發貨。

這樣飛機當天就來到國內。

通過這個飛機換復讀機,李晉又賺了4億刀。

這些資金不僅解決了李晉連續資產擴張的燃眉之急,更讓李晉獲得了不小的名聲,就在4年之後,李晉利用這個名聲,又搞了一次發射衛星的生意,再次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賺錢倒是小事,李晉更大的收益是獲得了大毛那邊的技術。

別小看這些技術,雖然粗糙了一些,但是也是世界上唯二領先的。

當然,這段時間李晉也收購了漂亮國的一些技術。

靠著這些技術,夏為集團茁壯成長。

第一個推出數字手機

第一個推出液晶電視

第一個研發出筆記本電腦

芯片,突破到5納米制程

(全書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