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一百七十八章 混亂的建安三年

時間來到了建安三年,在劉弋的主持下,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揚州牧劉繇、徐州牧劉備,四位劉姓諸侯,正式獲得了朝廷授予的持節權力。

全稱是「假節鉞,都督某州諸軍事」,這里的某州, 便是他們各自的屬州。

而「假節鉞」則在字面意義上是以臣子身份代表皇帝的出行,實際上,凡持節的使臣,就代表著皇帝親臨,象征皇帝與國家,可行使相應的權力。

作為交換,四位州牧則同樣正式地與關中朝廷明確了他們的義務, 在經濟上, 每年抽調屬地百分之十的賦稅上繳朝廷(劉備因道路不通延遲此義務);在政治上,與朝廷保持高度口徑一致,朝廷認定的敵人就是他們的敵人;在軍事上,四位州牧必須在朝堂出兵征戰時接受朝廷的征召,義務出兵一千到五千不等,自備軍械糧草到達指定集合地點,協助朝廷征戰以分擔朝廷的軍事壓力。

同時,由于漢中和隴西的歸降,朝廷徹底掃除了周圍的隱患,在輿論口徑上重新唱起了討伐國賊袁紹的調子。

袁紹為了備戰,開始大肆征調兵馬、訓練士卒,冀州、青州兩州的百姓苦不堪言,剛從黃巾之亂中恢復元氣沒兩年,就再次陷入了困頓中。

另一方面,關中和並州經過兩年多的修整,在劉弋堅持屯田、興修水利, 不大規模動用民力的政策下, 不僅逃亡的人口逐步回流, 而且本地的人口也變得安居樂業了起來,市井田野間都恢復了生氣。

有了人口,有了糧食,劉弋卻並不著急。

現在天下大勢已經經過四年的此消彼長,已經走到了關鍵的拐點,而這個拐點,不論是對于劉弋還是袁紹,都是要慎之又慎地對待的。

一開始,在興平二年時,袁紹趕走韓馥手握冀州,協同呂布逼退黑山軍,在決戰中大敗公孫瓚,又吞並了青州,一時間就是要橫跨冀、青、並、幽四州的北地霸主模樣,再加上袁紹本人經過討董之戰後的聲望,是真的如日中天。

而彼時的劉弋,不過是南塢一囚徒。

誰也沒有想到,劉弋借著討伐國賊袁紹的名義,在前往關東的一路上合縱連橫,成功擊敗郭汜、李傕,掌控了朝廷。

但即便是如此,袁紹只要拿下並州,他橫壓北地的勢頭依舊無人可當。可惜,由于沮授的過度謹慎和朝廷的支援,以及並州本土勢力的攜手合作,第一次河東之戰袁紹並沒有得償所願。

關鍵的轉折點就出現在第二次河東之戰,處于絕對劣勢的朝廷,在劉弋千里奇襲鄴城之後成功翻盤,繼而收編白波軍、黑山軍,打敗鮮卑,與公孫瓚的地盤連在了一起。

至此以後,袁紹的戰略態勢就變得極為惡劣了起來,他無險可守全是平原的冀州月復地,要面對西面朝廷的並州和北面公孫瓚的幽州,而不論是太行山以西可以居高臨下通過井陘的朝廷官軍,還是重整旗鼓隨時準備率領騎軍跨過易水的公孫瓚,都不是袁紹可以輕松應付的了,袁紹陷入了打一頭就被被另一頭咬的困境。

為了打破這個困境,袁紹一手策劃了圍而不攻的白馬之圍,試圖以輿論壓迫官軍離開熟悉的地形,千里迢迢來到河南平原上決戰。

然而,袁紹這一次又被劉弋狠狠地打臉了,劉弋根本沒有像他所想象那樣,以步騎走洛陽至官渡,而是以純粹的水軍加上種種新的戰爭科技打破了袁紹的圍城,成功接走了一城百姓,讓袁紹在天下人面前顏面盡失。

從此以後,誰都知道反對國賊袁紹的義士,無論離得多麼遙遠,都能得到朝廷的幫助。因此,袁紹的冀州和青州,民間的反對勢力也開始變得蠢蠢欲動了起來。

袁紹並非廢物,他清楚地認知到了自己的戰略困境,因此,袁紹開始了下一輪的籌劃,這次他絕對不能被朝廷牽著鼻子走。

袁紹的動作是如此明顯,以至于接到了大量情報的劉弋,不得不慎之又慎地與群臣研判袁紹的下一步進攻方向。

而在袁紹和劉弋都在互相籌備、試探,整個北方局勢都處于暗流涌動之時,天下也變得愈發混亂了起來。

建安三年的戰端開啟,沒有任何意外,跟前兩年一樣,還是袁術搞出來的。

骷髏王已經半截身子踏入棺材板了,還是賊心不死,以袁術現在的實力,別說對抗曹操,就是呂布、劉備,他都對付不了。

所以,袁術盯上了讓他恨得咬牙切齒的「叛徒」孫策。

袁術覺得孫策他應該還是能踫一踫的,畢竟只隔著一條江,而且孫策手里的丹陽郡、吳郡、會稽郡這三個郡,都是人心未附,說不得能有機會。

四月,袁術遣使私授印信與丹楊地方宗帥祖郎等人,使他們聯合山越,偷襲孫策。祖郎屯踞于蕪湖山中,聯合山越,其勢甚盛,孫策徹底平定了會稽郡嚴白虎之亂後,遂起兵進討。不久,即平定宣城以東賊帥,孫策又親自率軍進攻祖郎,在陵陽大破其軍,並生擒祖郎,孫策好言撫納,祖郎投降。于是,孫策平定丹楊郡的叛亂。

反正已經徹底撕破臉皮,孫策也不在乎什麼背主不背主了,背主那麼多次的呂布這不也活的好好地?于是孫策命令周瑜留守江東,親自跨江到九江郡痛毆了袁術軍一頓,當然他也不敢久留,在廬江郡的袁術軍支援之前,就又撤回了江東。

而此時的袁術,卻面對著新的麻煩,也沒心情搭理孫策了。

——之前背刺他的呂布重新打算跟袁術結盟了。

這倒真不是呂布就喜歡反復橫跳,事實上,這件事完全可以歸咎在劉弋的頭上。

正是因為劉弋主導的「五劉同盟」落地,橫跨了關中、並州、益州、荊州、揚州、徐州的龐大的,一體化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形成,才讓其余諸侯感到了巨大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呂布的反應最為直接,他跟劉備雖然合作過一次,但本質上是面對之前袁術巨大壓力的被迫妥協,現在情形逆轉,劉備有了朝廷當靠山,曹操也是跟袁紹一伙的,呂布左思右想,他能和誰結盟?

無非就是三個選擇,第一,徹底歸順朝廷,加入劉氏陣營。大漢忠臣呂奉先覺得這件事可以考慮,但是現在朝廷離得太遠,而曹操又離得太近,朝廷別說給他呂布幫助,就是劉備都得不到任何實質援助。

第二,既然曹操是他的主要敵人,有著奪兗州之恨,那麼曹操袁紹這一方他肯定不能投奔了,跟二袁之爭的另一位主角,也是他剛剛背刺的袁術再次結盟,似乎不是不可以考慮的問題。

第三,當然是跟江東孫策結盟,共同夾擊袁術,雙方瓜分了袁術在江北的地盤,也就是廬江郡和九江郡。

呂布曾經一度想選擇第三個選項,打算跟勢頭非常不錯的孫策聯手,先干掉袁術,向南發展地盤,然後再掉頭對付曹操或劉備。

然而曹操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曹操得知了呂布的異動後,先下手為強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