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南宮慶。
朱元章滿臉慈愛慢慢的蹲下了腰來,深情的看著南宮慶懷里抱著的朱雄英。
太子朱標雖然走了。
招呼也沒有一個。
但好歹給自己留下了幾個寶貝孫子。
一個個都還挺孝順的。
這大孫子朱雄英更是聰慧機警,眼下竟然傷心的哭暈了過去,就這麼安安靜靜的躺在了南宮慶的懷里。
慈愛的模了模他的小臉蛋,朱元章的眼神中含情脈脈。
一只大手緊緊的握著了他的小手,並急忙讓人召集太醫前來。
……
太子雖然故去。
但大明帝國的朝政還需得繼續。
很快朱元章變下令。
朝議雖然要繼續,但所有文武百官,上朝時都得身穿麻布孝衣。
全國範圍內停止了任何的婚慶嫁娶娛樂活動。
並嚴禁大小官員和京城百姓。
在國喪期間,殺豬宰牛,同時不得身穿彩色綢緞,更不得在這段時間內。在家里詩聚歌舞。
秦淮河瞬間變成了重點關照對象。
嚴禁國喪期間,官員們上青樓嫖娼,哪怕在自己府邸里和小妾們歌姬們,探討一下什麼所謂的生理構造學,那都是不允許的。
一時間整個京城的青樓風塵業,都處于封禁狀態。
那些錦衣衛探子也加強了街面上的巡邏。
一眾京城的公子哥們也不敢在這個嚴打期間出來快活。
並且國喪期間。
京城的官員和百姓,都需得在家門口掛上白幡和穿著孝衣,為太子朱標披麻戴孝。
舉國同哀。
只是第二日的早朝卻讓朱元章有些猝不及防。
已經進京述職並升為御史的鄭士元,公然的上奏請求朱元章考慮重新設立太子人選。
盡快的確立國本以安天下民心。
氣的朱元章頓時。便暴跳如雷。
指著那鄭士元便開始破口大罵︰「太子新故,咱心里頭還不知有多傷心呢,你就不能等咱緩過這個勁了再說嗎?!非要這麼迫不及待,猴急一般的蹦出來,真以為咱手頭沒有殺人的劍?!」
誰知鄭士元卻挺著胸膛,無所謂懼︰「臣為國家計,何懼寵辱與責罰?」
嘴硬的鄭士元,當場便領了四十廷杖。
朱元章余怒未消,怒不可遏地狠狠瞪了瞪在站的文武群臣,心里頭總覺得有人在挑事︰「誰敢再犯賤,言立太子之事,咱絕不輕饒,不管是誰!」
說完便生氣地拂袖揚長而去。
留下一眾面面相覷的文武百官。
巍峨的勤政殿內。
朱元章依舊怒不可遏,上朝時,御史大夫鄭士元率先跳了出來。
請求朱元章設立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實在是有些居心叵測。
挨了一頓子板子,想來也是不冤。
自己的太子朱標才剛剛去世,他便上奏跳出來提出這樣的要求。
自以為是,替君父分憂。
可站在朱元章心里看來已經是說不出的有多討厭。
翻開了桉頭上的那一本金冊。
這本金冊上面詳細的記載了朱家的族譜。
一個不落地記載的自己有多少個兒孫。
從太子朱標過後。
便依次是,秦王,晉王,燕王……
首先便是自己的第二個兒子,秦王。
這是朱元章的次子,叫朱樉,被封秦王。
(朱樉這個王爺非常的荒唐,死後朱元章親自給起了一個「愍」的謚號,愍這個字做謚號可不是好的評價,我們知道的春秋戰國時期的齊湣王,也是個荒唐的國君。《謚法》說「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
由于排行比較靠前,朱樉十四歲就被封為秦王,一字王里秦王等級是非常高的,眾所周知,李世民就曾被封為秦王,因為秦王治所在西安,管轄廣大關中地區,土地肥沃,位置重要,可見開始朱元章是非常器重這個兒子的,誰知道這個秦王卻是個最不成器的兒子。
早些年跟隨著馬皇後身邊,倒還看不出什麼端倪。
開始跟著朱元章住在南京時還好些,等二十二歲這一年開始赴西安正式就任藩王以後,山高皇帝遠的,就開始漸漸荒唐起來了。
《明史•卷一百十六•列傳第四》記載,秦王好,但他跟其他人還不一樣。他預先找來畫師,按他想象出來的美女的樣子畫出來,然後派人帶著畫好的畫,到外面照著畫中的美女去找真實的美女。怎麼樣?這想法有創意吧?虧他想的出來。
這出去找的人,找不找的到完全就看運氣了。關鍵是,如果最終沒找到,這些負責找的人輕則被剔去膝蓋骨,重則活活被打死。
秦王也好男色,秦王府里養了很多年輕男子,可以隨意出入王府。甚至還在府里養了尼姑,從老百姓家里搶人家寡婦,糟蹋完以後就把人殺了,整個秦王府被弄的烏煙瘴氣。
秦王朱樉讓家奴帶著家里存放過久已經爛了,花不出去的舊錢去外面買羊,對方不賣就打,逼著對方賣。把羊買回來以後,又讓家奴拉出去賣,讓買的人必須用新錢買回去,這樣就把家里的舊錢換成新錢了。
只不過由于地方官員為了顧及朱元章的面子。
在上奏折稟報此事的時候也說的比較隱晦。
對于地方上的輿論也一再的壓制。
但是終究因為太過殘暴荒唐,而數次的招致民怨!
此番派太子朱標前去巡視天下。
便有讓太子,著重敲打秦王的打算。
朱元章看的一陣有些恍然,如果真的要立太子,這個不成器的秦王顯然是不靠譜的。
別說天下文武大臣和百姓們不答應。
就是自己這個開國皇帝也不會答應。
緊接著他又把目光移向了,另一個兒子晉王。
朱元章作為歷史上少有的以最基層的身份當上皇帝、建立王朝的帝王。他的謀慮,他的勇武,他的善于用人,他的善于把握人心,他的政治手段,在歷朝皇帝中都名列前茅,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出類拔萃的君主。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朱元章卻有些遜色。
他一生中雖然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對後代進行教育,但是他的兒子中飛揚跋扈、橫行藩國者卻居多。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小挫敗。晉王朱?便是其中之一。
晉王名朱?,是朱元章的第三子,乃是馬皇後所親生。
在當時的人都紛紛覺得︰晉王修目美髯,顧盼有威,多智數。
晉王長有一雙非常好看的眼楮,胡須與當年的關公有些相似,特別漂亮。
顧盼之間,晉王自有一股威嚴存在。
而且他智謀出眾,在朱元章諸子中較為出色。
另外,他曾學文于明初有名的學者宋廉,學書法于杜環,受到眾多文人名士的燻陶,在這大明朝的文人圈子里,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也屬于拿得出手的那種文雅皇子。
如果只是從這方面看,大家還以為,晉王應該是妥妥的眾皇子中的模範,但實則不然。
晉王之紈褲朝野聞名。
朱?于洪武三年受封為晉王,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
他的封國主要在山西一帶。山西是明初所設的九邊之一,是防御蒙古勢力的前沿和要鎮。朱元章將其封于此處,足以說明對朱?的信任和對其能力的肯定。
但就在朱元章滿懷希望朱?就藩能夠有一番作為時,彈劾奏疏卻從朱?所經歷州縣傳到了南京。朱元章看到奏疏後勃然大怒。
沿途州縣向朱元章反應道,朱?經過州縣時,對地方所供應的飯食不滿意,對「膳夫」進行了好一頓鞭打,在其他方面也是飛揚跋扈。
「膳夫」即現在的廚師,俗稱的廚子。
朱元章對此事出奇地惱怒。他立馬給晉王去信,以自己的經歷對朱?進行責備。
他說︰「我率領文臣武將平定天下,對于他們從不姑息縱容。唯獨對于我的廚師徐興祖非常善待。徐興祖侍奉朕二十三年,朕未曾對他有過一次折辱。」意思是,我都不敢如此對待自己的廚子,你竟然敢如此,真是膽大包天。
其實朱元章在對朱?的責備並不是出于道德,而是出于安全和把控人心上考慮。
廚師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崗位。他雖然沒有多少實際權力,但卻是帝王或藩王最親近的人之一。他們是飲食的直接提供者和把關者。廚子如果存心想要害死帝王或藩王,那是非常容易的事。朱
元章不管是在征戰天下時,還是榮登大寶後,始終其實都會面臨很多危險。或者來自于敵對一方,或者來自于自己的屬下、大臣。雖然在吃飯之前,皇帝都會有專人試驗,但是仍然還是會有風險。能夠保證從做飯開始便進行嚴格把關,這是最為保險的方式。而且除了安全之外,飯菜的味道也要看廚子的心情。
朱元章一直寵任廚子徐興祖,主要便是從這些方面考慮。保證其內心通順,保證其不怨恨,不經常更換廚子,這是朱元章成功經驗的一個局部總結。
根據地方官遞上來的奏報稱︰晉王朱?性格驕躁,在藩國中多行不法之事。
只是從一開始,這並沒有引起朱元章的什麼關注。
但是後來地方又上報了一件事,說晉王朱?預謀謀反。
朱元章此時再次大怒,想要將其治以重罪。
多虧太子朱標從中勸阻,為朱?說好話,晉王這一關才算過去。
而真正的歷史上,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命巡撫陝西,朱?也跟隨回到了南京。朱元章又一次憤怒,立馬將其 頭蓋臉地責備了一頓,把他遣送回了山西。此時的朱標因為辛勞,身犯重病,而朱元章也已經年老。朱?這次前來就已經不是思念父皇這種簡單的理由了,內中自有其深意。朱元章作為人中龍鳳,自然也明白他窺視太子之位,甚或皇位的意思。
朱?在藩國違法亂紀,朱元章並不是特別在乎,但是這兩次都是因為朱?有謀反的跡象,朱元章才大發雷霆。可見他不是特別重視道德教育,反正更在乎政治態度。
後來朱?可能受到朱元章的某些刺激,回到藩國後,跟換了一個人似的。《明史》稱︰朱?從南京回來後,便折節下交,對待官屬皆彬彬有禮,後來更是以恭慎聞名。
只不過這個時空。
太子朱標提前巡視天下,並且早早的隕落。
而晉王再也沒有被敲打的經歷。
那一些難抹去的污點。
在朱元章心里頭,成了一塊難以搬去的石頭。
悠悠華夏五千年,算上那些佔山為王也敢自稱為帝的人實在是數不清到底誕生了多少皇帝。
作為真命天子,九五之尊,皇帝的生活質量都是很有保障的,通常情況下即便駕崩也是身患頑疾或者壽終正寢。但是也不排除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其中最窩囊的幾位,是被廚子給刺殺的,沒錯,就是廚房里每天和鍋碗瓢盆打交道的廚子。
第一位死在廚子手上的皇帝是前涼的張祚,史書記載張祚博學威武,「有治理政事之才」,然而這些品質並不能抑制他蓬勃的野心。
只不過他人品敗壞。
只要見著的女人都會想著佔為己有,最終引得眾叛親離。
後來前涼都城被叛軍攻破,張祚的部隊都袖手旁觀,冷漠至極。可見張祚已是眾叛親離,他的心月復趙長也在此時倒戈一擊,將他刺傷。張祚慌不擇路逃進廚房,最終「為廚士徐黑所殺,梟其首,宣示內外,暴尸道左」。
也算是死的非常憋屈了。
第二個被廚子亂刀砍死的是東魏的高澄。高澄一生並未當過皇帝,但他自封齊王,雖不為帝,勝似為帝。據記載他「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樣的行為讓你想到了誰?是不是想到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高澄不僅生前跋扈,死後還被弟弟高洋追尊為「文襄皇帝」,所以多少也能勉強算個皇帝了。
高澄之所以會視皇帝如無物,是因為他始終認為東魏江山是靠高家打下來的,所以這皇帝理應姓高。然而又不好直接殺了皇帝,就不斷的羞辱孝靜帝,而且不僅限于言語相辱,還找人毆打孝靜帝,堪稱是古來侮辱皇上第一人。
如此囂張跋扈的人自然不會得民心,高澄手下有一廚師名蘭京,是梁朝的俘虜。多次請求回家都被拒絕,高澄還威脅他說再求回家就直接把他斬了。蘭京無奈之下聯合其他對高澄心懷不滿的廚子一起謀劃,終于549年誅殺高澄于寢宮之中。
最後一位是遼穆宗耶律璟,這位就更不必多說。自繼位以來每日殺人作樂,簡直是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據記載他為了長生不老,不惜每日殺男子數人,取人膽為引,制長生延年之方。不僅如此,只要心情不好或戰事失利,他就要殺幾個人來泄憤,泄憤以後就醉酒而睡,睡醒再殺人,形成了一套殺人流水線,成為全民公敵。
終有一日,又被他威脅要斬首的廚子忍無可忍,聯合耶律璟的貼身侍衛、盥人花哥一起將耶律璟誅殺于醉臥之中,隨後分尸棄之。保全了自己,也解救了所有人。
有著這麼三位被廚子殺死的皇帝經歷。
朱元章對于晉王的所作所為,是打心眼里的看不起。
更別說晉王在自己的封地里做的那些混賬事,就更難羞于啟齒了!
而這樣的人顯然也不適合選立為太子。
緊接著朱元章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
目光中透露出些許贊同的欣慰。
這個老四朱棣。
倒是不曾有這些臭毛病。
從各方各面來看,雖然比起自己長子朱標。
還差那麼一點。
但在其他的一些兄弟來說,可以說的上是出類拔萃的存在。
向來潔身自好,偏偏又戰功卓著!
看到這朱元章不由眼前一亮……
忍不住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