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1章 朱棣成功的要訣

太子朱標和吳王朱雄英巡視路線之中。

其實燕王的北平府佔的比重並不大。

只不過在朱雄英強烈的要求和建議之下,太子朱標,這才在北平府,格外逗留了大量的時間。

雖然鬧不明白兒子為什麼這般強烈要求。

但太子朱標。很顯然也對兒子的話頗為贊同。

削藩這種事將來至少要進行的。

區別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

最壞的打算就是自己父皇朱元章在位期間會被無條件長時間的擱置下來。

然後最終擱淺。

最開始朱雄英說出,朱棣是諸多藩王之中最難對付的。

太子朱標還有些不大敢相信。

一直到朱雄英羅列出一大堆朱棣身上的閃光點。

畢竟這個大名鼎鼎的明太宗燕王朱棣。

可是成功的篡位登基,被世人稱為永樂大帝。

甚至自己已經通過歷史清晰的洞悉了燕王朱棣成功的幾大要訣之一。

其中較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封建。

何為封建?

「封建」一詞出自于《詩•商頌•殷武》︰「命于下國,封建厥福。」毛傳︰「封, 大也。」鄭玄箋︰「則命之于小國,以為天子,大立其福。謂命湯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封建」即「封土建國」,簡稱「封建」。也就是由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轄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給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 諸侯再分封貴族,諸侯和貴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有相當的自主權。

中原大地有長達兩千年的封建史, 但是, 「封建」的具體意義又是什麼呢?

簡單來說就是「分封建制」,從東周時期的諸侯到唐宋元明清的藩王皆是如此。嚴格來說,「封建」在歷史上是存在斷層的,在秦朝幾十年的統治中並未采用「分封制」,而是別出心裁地開創了「郡縣制」。

除秦朝之外,公元後的王朝大多沿用分封制,雖說,也有某些王朝曾仕途將郡縣制融合入分封制,但是,從結果來看,分封制仍是無法被取代的。

秦朝的滅亡向我們闡述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以封建思想作為基礎的封建王朝,若不再進行分封建制,那麼,這個王朝會輕易地從動蕩中土崩瓦解,皇權得不到諸侯的保護, 勢必不會長久。但是,若一味地實行分封即可長治久安嗎?當然不是,從漢朝的七王之亂、晉朝的八王之亂,乃至隋唐之後的藩鎮割據等問題充分表明了,分封制對于皇權來說也是一顆定時炸彈。

所以,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章致力于復興周禮,打算讓天下重新走上西周列國的老路。朱元章參考了歷代野心家們篡權謀位的前車之鑒,決定要對分封制進行改革,通過「強化版」的分封制度使皇權與藩權達到平衡,鞏固皇權統治。以至于,洪武二年頒布的「封建諸王之制」,就充分的展現了朱元章效彷周朝的決心。

他沿用了周朝的地名,將秦、楚、晉、燕、吳等十個封國賞賜給自己的兒孫。在分封過程中,朱元章一再強調︰「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為了提防藩王造反,朱元章同時聲名「惟列爵而不臨民, 分藩而不錫土」。從表面上來看,朱元章的確解決了困擾封建王朝已久的分封問題。

但是,藩王會像朱元章預想的一樣安分守己嗎?

答桉當然是否定的。

那麼,為何燕王會公然起兵搶佷子的皇位呢?是朱棣野心膨脹,還是朱允炆的身邊的確出現了一批需要「清」的諂諛之臣?其實,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甚至有些人認為,朱棣謀反的關鍵在于太子朱標。

朱標若尚在人世,朱棣根本沒機會造反。試想,在「無嫡立長」的絕對繼承制約束下,朱棣哪來的勇氣與大哥朱標叫板?若他擅自用兵,其他各路藩王定會群起討伐,屆時「清君側」定然不是「勤王」的對手。

不過,朱標英年早逝,太祖將皇位留給最喜歡的皇孫。對于朱棣來說,朱允炆登基和朱標登基完全是兩種概念。朱棣再也不用考慮篡奪政權的合法性,畢竟,朱允炆是朱棣的晚輩,而且,小皇帝的身邊還有一群張羅削藩的大臣,剛好給了朱棣口實。

朱允炆上台後雷厲風行,立即與自己的親信策劃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削藩行動。在此期間周、代、齊、湘等實力弱小的藩王首當其沖,成了朱允炆的打擊對象。朱允炆對這些皇叔毫不手軟,先是將他們削去爵位,隨後,又用狠辣的手段逼他們自盡,斬草除根。

朱允炆打得一手好算盤,他認為︰只要從弱勢的藩王下手,由弱及強,即可逐步將藩權回收到自己手中。然而,朱允炆的伎倆並未奏效,他忽略了削藩會使其他幾位藩王警覺。

那麼,朱棣為何沒在第一時間動手呢?

他忌憚的就是割據各地的藩王們,如今,這些藩王在小皇帝的打擊下成了難兄難弟,朱棣剛好將他們納入麾下共襄盛舉。

朱允炆意識到事情愈發不可收拾,便與齊泰、黃子澄等人商議調離燕王朱棣的精兵,然而,卻為時已晚。朱棣搶先一步籠絡其他藩王,打著「清君側」的幌子朝南京進軍。不得不說,朱棣之所以能有如此名正言順的理由,完全是朱元章的疏忽。

洪武年間,朱元章在改革分封制期間考慮到朝中奸黨篡權的可能,便賦予了藩王們「靖難」之權,沒想到,卻正中朱棣下懷,成了建文朝諸王謀反的口實。之後,雙方爆發了長達四年的拉鋸戰,最終,朱棣成功擊破南京將皇佷趕下台,取而代之,是為︰永樂皇帝。

明朝先後爆發了三次規模不等的藩王之亂,但是,唯有朱棣成功使江山易主,讓皇權落入自己一脈。

那麼,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呢?

朱高煦與朱棣的關系恰如朱棣與朱元章的關系,父子二人都曾為江山屢立奇功,但卻未被立為皇儲,惱羞成怒圖謀篡位。只不過,朱棣是成功者,朱高煦是失敗者罷了。

朱高煦曾在靖難之役中身先士卒,帶領燕軍先鋒接連攻城略地,在許多場決定性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朱棣非常喜歡這個兒子,還曾對他說過這句話︰「你兄長體弱多病,你好好干。」正是這幾個字,令朱高煦怦然心動,也喚醒了朱高煦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權欲。

朱高煦在戰場上與將士出生入死,朝中武將多與其交好,朱高煦身邊也有一群出鬼主意的謀士,朱高煦在這群謀士的授意下幾次試圖離間父親與大哥的關系,險些得逞。然而,太子朱高熾絕非等閑之輩,他雖心地善良,但他的執政能力非常強。

在朱棣南征期間,之所以燕京無後顧之憂,完全是因為朱高熾指揮得當,瓦解了五十萬南軍的攻勢,這才保住了朱棣的老巢。朱棣繼位後,曾被夾在兩個兒子中左右為難,但是,考慮到皇權的繼承制度,始終未能下定決心廢立儲君。

多次爭奪太子之位未果的朱高煦心灰意冷,朱棣幾次封朱高煦為藩王,朱高煦屢次拒絕前往封地,最終,被父親強行送到山東安樂州。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朱高熾繼承皇位,也就是明仁宗。朱高熾自由體弱多病,登基後沒到一年便染病離世,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朱瞻基。

朱高煦在山東听說父親駕崩,立即打起了皇位的念頭。而他與父親的境遇如出一轍,始終沒有起兵的口實。十個月後,朱高熾英年早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千里迢迢前往燕京奔喪,朱高煦打算在太子歸京的路上將其攔路截殺。

誰知,由于時間倉促,朱高煦準備不充分,竟錯過了下手的機會,未能得逞。朱瞻基登基後,是為明宣宗,他對皇叔朱高煦的態度與父親如出一轍,對其極盡禮遇,仁至義盡,然而,他的做法並沒有感動野心膨脹的朱高煦。

宣德八年,朱高煦起兵謀反,效彷老爹玩了一出「靖難」。然而,朱瞻基的能力遠非朱允炆可比,他早就察覺到皇叔的野心,立即舉兵應對來勢洶洶的朱高煦。宣宗大軍壓境,將安樂城團團圍困,朱高煦逼不得已只能拱手而降,一場叛亂就這樣被宣宗輕描澹寫地鎮壓了。

宣宗對皇叔非常仗義,雖然,朱高煦起兵篡位,但宣宗仍饒了朱高煦一命。某日听說朱高煦染上重病,宣宗親自前去探望,誰知朱高煦的病是裝的,兩人見面後他立即一腳將朱瞻基踢倒,朱瞻基怒不可遏,命人將水缸扣在皇叔的腦袋上,希望他安分守己。

誰知,朱高煦力大無窮,竟舉著水缸朝朱瞻基走去,朱瞻基終于不再手軟,命人將朱高煦架在火上活活燒死。

還有寧王朱辰濠,相比于前面兩位,朱辰濠的名氣不大,他雖然在正德年間率軍造反,但卻並沒有造成太大影響,被朝廷三下五除二鎮壓了。正德十四年,朱厚照巡游歸來後,仍不過癮,打算南下長江再來一次巡游。

為了讓皇帝留在京城,群臣在朱厚照面前費勁口舌,終于勸住了貪圖玩樂的朱厚照。寧王朱辰濠听說這件事後,立即寫了一封關于朱厚照荒婬無道的檄文,並殺掉了封地的巡撫、按察使等朝官,號稱發兵十萬,劍指北京。

同年七月,朱辰濠勢如破竹,先後攻下了南康和安慶,朝著南京進發。汀贛巡撫、僉都御史王守仁听聞寧王作亂,當機立斷,率軍勤王,與各路明軍會師,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收復大量失地。當明軍奪回南昌後,朱辰濠迅速率軍回防,與駐扎在南昌的明軍展開決戰,一敗涂地。

官兵得勝後,乘勝追擊朱辰濠的殘部,以火計將叛軍趕進大河,被燒死、淹死的叛軍多達三萬人。最終,朱辰濠與他一眾親信全部落網。朱厚照听說寧王造反後決定御駕親征,誰知,正當朱厚照打算親自捉拿寧王時戰爭已然結束,寧王伏法。

縱觀明朝爆發的三次藩王之亂,除了朱棣以外其余兩位藩王皆以失敗收場。雖說,朱辰濠在短時間內連下幾座城池,但是,這並不能說明朱辰濠造反的規模比前兩位藩王大,只能說︰此時的明朝剛剛經歷了土木堡之變,國力大不如前罷了。

明朝出現中衰,難免會出現種種突發事件,有一定的偶發性。在這場戰爭中僉都御史王守仁反應迅速,力挽狂瀾,也側面說明此時的明朝雖經歷險境,但前朝養士的好處卻體現了出來,國家仍無傾覆之危。

那麼燕王朱棣是如何騙過建文帝朱允文而最終得了這萬里江山的?!

不外乎以下幾點。

第一步.裝死。

燕王朱棣對皇位有非分之想,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建文帝朱雲炆排刑部侍郎充當采訪史分巡天下,得到燕王朱棣要起兵造反的消息,立即報告朝廷,恰巧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隧全部在朝,為預防兒子們全部被扣押,立即派人送信,說自己暴病,並且死了。

這鬼都不相信的鬼話,建文帝信了。放回了朱棣的三個兒子!目的達到,朱棣立即給朝廷回信,感謝蒼天保佑,又活過來了!

既然善于演戲,在得到皇位前那就繼續裝吧!裝腔作勢是容易上癮,並且容易深入一個人骨髓,成為一個人的終身伴侶!

第二裝瘋賣傻。

兒子回來了,但朝廷接二連三的抓自己的親信大臣,劍在弦上,但不到發的時候,還沒有武裝好,為爭取時間,再騙騙心軟懦弱的建文帝吧!裝過死了,這次換個招,裝瘋賣傻吧!

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且必須付出代價。

從此北京城里每天多了一個蓬頭垢面,胡言亂語,見人就搶的燕王爺!為了裝的夠像,每天宵禁前還需假模假樣的睡在臭水溝邊!我們可以想象的道歉,夜深人靜時,他就找個替身,自己回府呼呼大睡去了!

你裝傻就以為別人看不出來嗎?

錯,看出來了,並且派當時的北京市長來探虛實。咋辦!反正不能涼拌!豁出去了,朱棣覺得對自己再狠一點!

酷暑天氣,當時北京市長謝貴故意在最熱的時候拜訪朱棣!看你怎麼裝!

朱棣也是狠角色,竟然穿上裘皮大衣,烤著火盆,直呼好冷啊!而且還不停的偷偷看謝貴的反應!

姜還是老的辣!再辣的老姜也辣不過芥末!朱棣料到大夏天放著火盆的屋里,除了無可奈何的他,一般人都呆不住,謝貴你也是凡人!果然,大家瞄了一眼朱棣就趕緊退出去了!他娘的,裝瘋賣傻不是人能受的罪,趕緊揭竿而起吧,造反了,把別人逼成真傻,那才是本事!朱棣終于造反了!

身為皇室貴胃竟然如此能隱忍,你不成功,老天也看不過去啊!朱棣也終于從他佷子建文帝朱允炆手里搶的了皇位!朱棣是官場的活的教科書!

但燕王朱棣再怎麼狡猾。

自己便宜父親太子朱標再怎麼英年早逝。

老奸巨猾的燕王朱棣也絕無可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耍這些虛頭巴腦的花招。

歷史殷鑒不遠。

朱雄英怎麼可能犯歷史上那個蠢蛋皇帝朱允文犯過的錯誤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