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210章 朱棣的試探

一夜無眠。

很快一大早便收到了燕王朱棣的邀請。

在燕王府擺下了隆重的早飯宴席。

並親自起了個大早。

燕王朱棣直接恭候在太子朱標的門口,這樣的舉動簡直讓太子朱標有些尷尬不已。

從小可沒見過這老是如此的殷勤。

這好端端的,究竟又是打算折騰什麼ど蛾子。

只听得那燕王朱棣笑呵呵的說道︰「好叫太子哥哥得知,傳遞特命人精心準備了一點早膳,都是這北平府的名小吃和著名糕點,想來太子哥哥和英兒,久在京城定然沒有見過和品嘗過。

這次來到北平, 說什麼也要好好讓我這個弟弟做一回東,讓太子哥哥好好品嘗一下,這當地美食。」

太子朱標臉上閃過了一絲絲錯愕。

但為人處事何其老練的太子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在燕王朱棣肩膀上輕輕拍了一拍,有些責怪的笑罵道︰「老四啊,咱親哥倆何必這般見外,兄弟手足,此番重逢,吃什麼心里都是痛快的, 何必糾結于一些吃食!?」

身邊的燕王朱棣趕緊陪著個笑臉說道︰「太子哥哥說的極是,只不過既然太子哥哥大駕光臨來到小弟這北平府,說什麼也要讓太子哥哥吃的盡興!住得安心,要不然傳揚了出去,這些個弟兄,他們豈不都要笑話我這個做弟弟的太不識時務了,太子哥哥來到這里也不精心的準備一番!」

呵呵的笑了笑,太子朱標隨意的客氣了一番,便有些爽快的朝前頭揮了揮手︰「那好,今個我便與四弟好好品嘗一下這北平府里的名小吃,也好,讓我父子倆清楚四弟在這北平府究竟過得如何!?」

過得如何?

這番話忽然有些像一根刺一樣,扎在了燕王朱棣的心里。

微微閃過了一絲非常尷尬的表情。

轉眼間便反應過來。

一旁的太子朱標顯然並未發覺。

只是手拉手牽著在太子朱標手邊的朱雄英卻是一絲不落的看了個正著。

心中不由暗道。

這燕王朱棣果然是人中龍鳳。

其人權術這般的老辣而又深沉。

倒是一個不可小覷的對手。

也不知自己登基稱帝後。

若是要對這些藩王下手。

天曉得會不會像建文帝那邊弄出大亂子。

隨即便輕輕咬了咬牙,暗自狠下心來。

朱永炆那樣的豬隊友,一系列的騷操作斷然是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和出現的。

將來若是自己登基稱帝以後。

這個燕王朱棣若是非常識趣的乖乖配合的話。

自己到可以讓他安享晚年,做個富家翁,一家人和和美美的。

倘若他要像歷史那般一點就著,甚至敢于悍然起兵反抗。

自己一定要讓他知道。

馬王爺究竟長了幾只眼?

到時候歷史上斷然是不會有什麼明太宗和明成祖這兩個稱呼。

更不會有什麼蟋蟀皇帝和土木堡之變。

到時候整個大明天下。

只會有一個雄鷹皇帝,啊呸,

不過話說回來,到時候自己取什麼年號比較好呢?

總不能直接了當的讓人叫成了雄鷹皇帝吧。

那絕對是歷史上的一個奇葩和恥辱啊。

不過要是打算準備正確的面對未來的永樂大帝。

手底下便不能少了一些能征善戰的大將。

可自己無比的清楚啊。

眼下的太子朱標,冥冥之中已經不會有太久的壽命了。

按照歷史上的記載。

這番巡視天下,甚至已經比原本的歷史上大幅延長了時間。

離京的時候。

按照朱元章原先的設想和交代。

自己一行人,到時候會離開北平城的燕王府去往晉王和秦王處。

對這兩處王爺進行敲打敲打。

然後便會繞到南下到成都。

緊接著便是進入雲南地界。

那里有一個和馬皇後以及太子朱標極為較好的朱英,當然現在改姓後應該叫沐英。

這是個讓洪武皇帝朱元章以及後來的永樂大帝都非常牽掛的地方。

畢竟這沐英並不是朱元章的親生骨肉。

雖說將他撫養成人,沐英對朱元章和馬皇後的感情也非常的真摯,對于太子朱標也像是一個大哥一般的敬重和愛護。

歷史上記載。

馬皇後去世後,沐英在雲南得知消息後氣得吐血。

而後來沒兩年,太子朱標去世後。

極度傷心的沐英也再一次的大幅度吐血,並在這一次緊隨著太子朱標撒手人寰。

但接下來的問題也便隨之而來。

沐家的子弟經營雲南多年。

早已經是根深蒂固。

儼然有尾大不掉的之勢。

洪武皇帝朱元章和後來的永樂大帝,一前一後都紛紛嘗試著將朱家子弟安插在雲南,封藩為王。

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當然這里頭也有朱家子弟不爭氣的因素在里頭。

但更多的原因也是因為這沐家後人,早已經把雲南經營的像一個鐵桶一般水波不進,針插不進。

以至于後來朝廷只能眼睜睜的默認沐家來經營雲南。

而自己和太子朱標,便要巡視著雲南之地。

這個剛剛被傅有德等人打下來的一塊新歸附的疆土。

雲南,作為中國西南邊陲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區, 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的大框架里面,雲南獨特的地方性有其突出的地位。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 雲南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何耀華先生所著的《雲南通史》中就說過︰「中國統一時,一定據有雲南;中國喪失雲南,時,統一就受到破壞;據有雲南,就一定能統一天下,失去雲南,就一定失去統一」。

中國西南邊陲的雲南地區,自古因為崇山、險河、瘴氣等阻隔,遠離中原王朝政治文化中心,但是自秦漢時期「大一統」後,西南夷地越來越被重視,秦漢王朝在此設郡縣,到了元朝之後,雲南被列為了內地行省,到了清朝,更是中國內地十八省之一。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其實熟讀雲南歷史後,便會慢慢發現,這不僅僅是雲南的發展歷史,這段歷史後面所展示的,更多的是古代中國邊疆治理的影子。雲南從「外」到「內」,在中國古代邊疆治理之路中,是比較獨特的,可以說,這是古代中國邊疆治理中的「雲南模式」。

秦漢時期在雲南設官置郡,唐朝在雲南設置羈縻州縣,元朝設雲南行省,明清時期改土歸流,清朝將雲南列為內地十八省之一,歷代中央政府,無不視雲南為中央的「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在「大一統」的思潮之下,堅定非有雲南不可。

而只有使邊疆地區與內地趨向一體化,才能使得國家這副身軀、這支手臂更加運用自如。

「雲南模式」在中國古代邊疆治理歷史方面的獨特性主要還是相對于東北、蒙古等地區而言。清末時期,由于列強的入侵,清朝陷入了被動局面,以至于失去了諸多的土地,不得不令人痛惜。清末民初外蒙古的獨立,和清朝時期沒有在外蒙古推行全國統一的國家通用語言漢語有著莫大的關系;而外興安嶺的流失,難免不是受到清朝對東北地區實施封禁政策限制了各族群群眾自由流動的影響。

縱觀雲南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中國古代邊疆治理史,其中的關系正如前文所說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雲南是中國古代邊疆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古代邊疆治理史當中也無法抹去雲南地區的身影。語言文字的普及、各族群眾的交流融合以及國家政策的推行,造就了中國古代邊疆治理中獨有的「雲南模式」,而這一點,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會為我國邊疆地區的施政提供了鮮明的借鑒意義!

所以,遠在京城的洪武皇帝,朱元章對這最新歸附的雲南之地非常在乎。

以至于派出了太子朱標和吳王朱雄英這樣重級別的皇室人員親自巡查。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