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67章 奸臣和忠臣

鳳陽西部,李岩、紅娘子正率軍向東進軍。

自從進入南直隸後,多次遇上明軍,都被他們擊敗了,如果順利,可比劉宗敏更快殺到南京,夫妻兩人都為此高興著。

這天, 大順軍拔營起寨,再次東進,目標是奪取鳳陽,這是大明皇帝祖墳所在地,在數年前,曾被高迎祥攻破,對于崇禎來說是奇恥大辱。

這次, 李岩要長期佔據風陽, 將之納入大順國版圖。

李岩和紅娘子夫婦兩, 坐在馬背上並排前進,想到美好的未來,兩人都心情愉快。

他們麾下的官兵們,士氣高漲,軍心振奮。

大軍出發沒多久,一匹快馬來到這里,這是李自成的傳令兵。

「李軍師,大王有令!」

傳令兵給出一信函,李岩打開一看,頓時眉頭緊鎖。

紅娘子問道︰「夫君,是否友軍戰事不利?」

李要把紙張給了紅娘子,紅娘子接過一看,同樣是眉頭緊鎖。

隨後,夫妻倆都嘆了一口氣。

紅娘子道︰「戰事順利, 大王卻要我們停止前進,真不知大王是如何想的!」

李岩道︰「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牛金星這奸臣進讒言!」

听到這里,紅娘子心頭火起,激動道︰「牛金星這奸賊,不會有好下場!大王也真是的,听信奸賊讒言!」

李岩嘆息道︰「說到底,還是咱們的大王不夠英明,要不然怎會胖牛金星做了宰相!」

紅娘子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夫君,我看還是繼續進軍,就算沒有糧草運來,我們每打下一個地方自然會有。」

李岩做出否定的手勢,說道︰「我們身為臣子,就當服從君命。」

最後,李岩下令停止前進,返回原本駐扎地。

某部將不解道︰「李軍師,為何要返回?」

李岩一副無奈之色,回應道︰「我也恨不得立即打到南京去,可大王有令,即可停止進軍,只能奉命行事!」

道︰「當初,大王奪取江南的決心很強,想不到這麼快就變卦了!」

紅娘子道︰「夫君,要不回開封查清楚是怎麼回事,好勸諫大王!」

李岩道︰「我正有此意,現在便出發趕回開封,定要勸大王回心轉意!」

說罷,他做好一些安排好,便帶了少量騎兵啟程。

————————

南京,滿清的特使廖盡長來到這里,花錢買通了相應的人,順利來到內閣首輔官署,見到了馬士英。

馬士英道︰「建奴奸賊,來見本官有何事?」

廖盡長道︰「首輔大人,我奉攝政王之命,特意來替大人解決煩惱!」

馬士英略感意外,問道︰「此話怎講?」

廖盡長道︰「闖軍來勢洶洶,想必首輔大人為此煩悶!」

馬士英道︰「賊軍雖勢大,我大明有重兵,自然不懼。但若生死相搏,雙方皆會損失慘重!」

廖盡長笑笑道︰「在我來南京之前,先見過李自成,說服他暫停進軍。」

听到這麼說,馬士英大感意外,對廖盡長態度改變不少,讓對方就坐,名人上茶,再問道︰「攝政王派貴使前來,想必是有要事傳達。」

廖盡長道︰「首輔大人覺得,李自成和姜瓖,誰是最大威脅?」

馬士英不暇思索,立即回應道︰「那自然是姜瓖,姜瓖發動兵變,篡奪大明皇帝權力,逼死先帝,大明君臣,最痛恨的是姜瓖。況且,姜瓖實力強大,連你們建奴都不是對手,實在是最強之敵人!」

廖盡長道︰「既然如此,那不如大明、大順、大清三方聯合起來,一同剿滅姜瓖。若是誅殺姜瓖,首輔大人你居功至偉,在大明朝中威望直升,更是前程無量。」

听到這些話,馬士英頓時就動心了。

他笑笑道︰「此時可議,可好好商量。」

接下來,兩人仔細商議起來。

第二天,前方傳來消息,在鳳陽的闖軍停止了進攻,又再過一天,劉宗敏所部同樣停止了攻勢。

事實擺在眼前,馬士英更是相信了多爾袞的誠意。

五月下旬,弘光皇帝上朝,馬士英正式在朝會上拋出跟大清、大順聯合,共同誅滅姜瓖。

要是換做以前,大家絕對不能接受聯合李闖,要堅決將之剿滅。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情況不同了,因為有姜瓖的存在,姜瓖直接奪取京城,麾下軍隊戰力強大,帶來的威脅更大,現在大多數人皆能接受了。

至于弘光皇帝,忙于縱情于酒色之中,把朝政交給馬士英打理,再加上他同樣覺得姜瓖威脅更大,贊同馬士英的提議,當場就頒布聖旨,承認李自成「大順王」的地位,王的地位低于大明皇帝,大明聯合大順、大清,一同對付姜瓖。

————————

李岩回到開封後,得知了滿清特使前來提出的建議,他強烈反對,又再找到宋獻策、顧君恩,兩人同樣反對。

在大順政權四大謀士中,李岩屬于文武雙全,既是謀士又帶兵,另外三人皆是純粹的謀士,沒有帶兵之能。

在宋獻策居住地,三大謀士聚集在這里,心情都不是很好。

宋獻策道︰「牛金星這佞臣,向大王進讒言,讓大順放棄壯大的機會。」

顧君恩道︰「南京的明國,早已爛透了,我大順奪取江南後再聯合大清不遲。」

李岩道︰「我們得想個法子,讓大王看清形勢,回心轉意。」

宋獻策道︰「若能說服大王,現在是個好機會,趁南直隸沒有防備,突然猛攻,必能快速直逼南京。」

听到這些話,兩人都很是贊同,趁著三方面聯合,南京的掌權者萬萬不會想到,大順國會突然派兵突然進攻。

三人決定,明天一同去見大王。

第二天,開封城,原本周王的王宮,用作大順王的王宮,三人來到了王宮,見到了李自成,牛金星同樣在這里。

李岩道︰「大王,我大順軍節節勝利,奪取江南指日可待,卻突然跟明國聯合,讓明國得以苟延殘喘,讓我大順失去奪取江南的機會,讓大順難以繼續壯大。姜瓖的確是大順強敵,大順奪取江南後,實力更強,再與建奴聯合共同的對付姜瓖。」

宋獻策道︰「大王,放過爛透了的明國,讓我們失去坐擁江南之機會,實在是莫大的損失。」

顧君恩道︰「大王,我們表面上跟罷兵,跟明國和解,明軍必定防備松懈,我們可乘機突襲,必能快速推進,說不定能一舉兵臨南京。」

李自成听著三人的說話覺得有些道理。

這時候,牛金星發話了,他說道︰「三位所說不對,明國雖然爛透的,但還是有些戰力,若我軍全力猛攻,必定遭受一些損失,若姜瓖乘機南攻,對我大順根不利,與明國、大清聯合,先滅姜瓖,對大順是最好的選擇。再者,大順已明確跟大清、明國聯合,若突然攻擊明國,天下人會覺得大順不義。大王,千萬不能接受這種建議。」

听著他的話,李自成也覺得有道理,一時沒有做出回應。

對于他的話,三個謀士都很不爽。

李岩道︰「只要大王準許臣攻明,臣有信心不需付出太大代價,便可只逼南京,奪取江南帶來的利益,遠大于所要付出的代價。」

宋獻策道︰「大順跟明國並非結盟,只要有需要,可隨時攻明,天下沒有非議的理由。」

顧君恩道︰「為了大順的利益,請求大王準許李軍師請求。」

兩方面都有理,李自成為難起來。

牛金星對三人厲聲道︰「一派胡言,姜瓖才是最大威脅,南邊的明國只不過是苟延殘喘,大順隨時可滅之。只是事有輕重緩急,先對付姜瓖要緊,暫且先不攻明,先解決姜瓖。」

隨之,他面向李自成道︰「大王,萬萬不可現在就攻明,先滅姜瓖再滅明。大順現在的國土已不小,只要好好治理,實力自然會增長。」

李自成一時難以決斷,沒有立即做出決定。

等三人離開後,牛金星又再向李自成進讒言,最終李自成決定拒絕李岩的提議。

得知這個結果後,三個軍師很是失望。

他們是對李自成失望,君主不明事理,這是國家的不幸。

從此以後,他們更加憎恨跟牛金星,憎恨這種進讒言的奸臣。

不久後,北直隸發生的事情,分土地、取消讀書人免稅特權,三人都知道了,他們佩服姜瓖的手段、更認同姜瓖是明君,他們更是對大順過的未來憂慮,要是不快速壯大實力,以後沒有跟姜瓖對抗的本錢。

————————

山東前往北直隸官道上,有一批民眾前行著,他們多數是佃戶,少數是自耕農。這並非只有成年男子,而是全家一同出發,把行李都帶上。

他們都很窮,沒有馬和牛,多數人連驢都沒有。大多數人步行前進,對于那不值錢的家當,則是用雙輪木車裝著,拉著前進。

他們面黃肌瘦,衣衫襤褸,帶著上路的糧食不多,為了省糧食,有許多人野菜充饑。

「還有數天就到北直隸,忍著點!」

「到了北直隸,我們就能過上好日子了!」

「燕王真是好人,要是京營打到這邊來就好了,我們就不用拖家帶口,離開家鄉趕路!」

「那邊的人只上交三成糧食,我們做夢都想這樣!」

…………

一路上,趕路的平民百姓們,在談論著這方面,他們對未來生活有美好的憧憬。

一路上,有人生病了,要麼是小病撐過去的,要是嚴重的撐不過去的,就病死在路上。

燕王收回地主土地、取消讀書人免稅的特權,逐漸傳播開來,讓天下震動。

那些貧苦百姓們知道這些事情後,許多人希望去到北直隸,讓燕王給自己分土地、低賦稅,從此過上好日子。

要不是在家里日子過不下去了,誰會背井離鄉去北直隸。

誰知道,來到官道某些地方,被衙役攔住了去路。

「高總兵有令,每個人不許離開家里,你們原路返回!」

在古代,人口是實力強弱的最重要標志,高杰不允許自己地盤上的人逃到姜瓖那邊去。

盼望過上好日子的百姓不會放棄,他們不走官道了,而是想辦法繞道村里小道,甚至翻山越嶺,繞過衙役設置的管卡,哪怕再艱難,都要到北直隸去。

五月下旬,紫禁城,武英殿。

這里舉行朝會。

對于近期局勢變化,臣子們都已清楚。

現在的朝臣,跟兩個月前不一樣了,因為有數十人辭官,姜瓖重新任命官員,啟用一批支持他、又有才能之人,大換血後的官員隊伍,更有生機和活力。

姜瓖上台後,要逐步改變重文輕武的畸形國策,他讓武將亦有機會參與朝政討論。

張煌言、陳子龍、張發可、郭子濤等武將也來了。

姜瓖朗聲道︰「建奴、闖賊、偽明,欲要聯合起來滅大明朝廷,那是做夢!根據調查,是將建奴先派人串聯兩方。他這樣做,更證它明對大明無可奈何,只能選擇跟另外兩方合作。」

瞿式耜道︰「如今,朝廷賦稅充足,又有二十三萬大軍,就算三方來攻,朝廷可分兵拒之,又有何懼哉!」

自從正式分田地、廢除讀書人免稅特權後,姜瓖再擴充五萬兵力,這五萬都是屬于京營正式軍人,這樣一來,京營兵力增加到了二十三萬,姜瓖全力操練士卒、打造各種武器,做好統一天下的準備,確保能夠迎接多方面來敵。

趙天麟道︰「大明府庫前所未有充盈,燕王又深得民心、軍心,已打下牢固根基,只要我們不犯大錯誤,就算三方聯合,亦沒有機會。」

張煌言道︰「三方勢力,若論財力,當屬南邊的偽明,但若論實力,實則是偽明最弱;闖賊有能臣輔佐,李自成不算很昏庸,賊軍有一定戰力;實力最強者仍然是建奴,若三方來犯,末將願率軍迎戰清賊!」

其他武將亦出列,表示願意迎戰清賊。

最後,姜瓖道︰「看到諸位的勇氣,本王甚感欣慰。京營新兵入伍不久,尚未練成精兵,只要還沒有敵人侵犯,我們便加緊操練。軍心、民心、財力,三大方面朝廷皆有,時間越是往後,對我們越有利。」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