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瓖從小玄子手中接過錦旗,師長張煌言出列,走到姜瓖門前。
姜瓖對張煌言道︰「張師長,希望你們帶領第一師再立功勛!」
隨之,將錦旗授予張煌言。
張煌言接過錦旗,重新回到隊列中。
姜瓖朗聲道︰「讓我們對榮譽第一師表示熱烈的祝賀!」
話音剛落,他率先鼓掌,現場其他官兵、臣子們跟著鼓掌,部分百姓亦跟著鼓掌。
此時此刻,第一師萬眾矚目,六十三人面對數以萬計的人的目光,他們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
掌聲落下,姜瓖宣布錢財方面的賞賜,賞賜原本張煌言所部七萬兩銀子,張煌言本人功勞最大,獨得三萬兩,其余四萬兩屬于其他官兵,戰死之人亦有份,將會發給其家人。
賞賜不等同于撫恤金,兩者不沖突,張煌言所部戰死官兵,家人會同時獲得撫恤金和賞賜。
隨後,繼續宣讀對其他人的封賞。
張發官階由從三品晉升為從二品,官職不變。
上官景閱晉升為師長,所部為第二師,下轄第三旅、第四旅。
每個旅下轄三個團,每個師有兩個直轄團、兩個直轄營,共有八個團。
每個團的番號順序有第一師開始算起,第二師直轄的團為第九團、第十團。
閻應元晉升為第二師副師長,兼任旅長第三旅長;
盧友劍晉升為第三師師長。
以後京營或擴充,原本的游擊,有部分會晉升為師長,部分會擔任旅長。
宣布完畢後,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
姜瓖命令,把三萬余顆韃子的首級展示出來。
現場的百姓們,有些人緊張起來,某些人竊竊私語。
「人砍下來的首級,我真沒見過!」
「我也沒見過,我怕!」
「我見過被秋後處決的死囚,見過被劊子手砍下腦袋,沒什麼好怕的!」
「那些韃子死了有些時日了,首級會不會腐爛?」
「天還這麼冷,爛不了!」
…………
在現場百姓中,大部分是男人,亦有小部分女人,女人比男人膽小得多,即將要看到數萬顆首級,有些女人害怕起來。
大家親眼看到,那些裝著韃子首級的馬車被牽了上來,有士卒上到馬車上,把韃子一顆顆頭顱提起,馬車旁專門有士卒接頭顱,把頭顱放在地面上擺放整齊。
清賊的頭顱都有金錢鼠尾辮,很好順手提起來。
目睹這麼多首級,親眼驗證殺建奴的真實性,在場許多人為之激動。有部分人(特別是女人),對此很不適應,為之害怕起來,有些人捂住嘴巴、別過頭去,還有少數人惡心起來。
花了好一陣子,三萬兩千余顆首級,被堆放整齊,堆成了好幾個大堆。
「這個是清賊昂邦章京圖賴之首級!」
「這是漢八旗瓖紅旗的任珍!」
「這位是……」
專門有人對被殺死的清軍重要人員介紹著。
殺韃子有真實為證,姜瓖在軍民中的威望,又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親眼看到如此多的韃子首級,金堡、陳子龍都激動萬分,此時此刻,陳子龍下定決心,認定姜瓖為主公,誓死效命。
之所以把韃子首級運回來,就是要展示給大家看的,城內面積有限,將之在德勝門外作為展示地點,將會一連展示三天,第四天將之運走埋下。
展示一陣子後,留下部分士卒守著首級堆,另外一半出征人員跟著進城,其余在城外駐扎。
在城內,將士們所經過之處,都有大量的百姓夾道歡迎,場面很是熱烈。
今天,是出征將士們剛回來,讓他們好好歇息。
姜瓖決定,明日朝會結束後,在皇極殿舉行慶功宴。
剛回到慈慶宮不久,太監來報,承天門外有兩人前來,名叫金堡、陳子龍,都有吏部文書,說姜首輔召見,奉命前來。
姜瓖大喜,立即召見兩人。
「拜見姜首輔!」
金堡、陳子龍兩人齊齊行禮。
姜瓖仔細打量著兩人。
陳子龍三十六七歲,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金堡年約三旬,中等身高,略瘦。
兩人有一個共同點,看起來心情不錯,神采奕奕。
姜瓖道︰「吏部早就發出公文,我等你們許久,終于來了。」
陳子龍抱拳道︰「回稟首輔大人,路途上略有耽擱。姜首輔乃抗韃子的大英雄,是唯一能挽救天下之人。陳子龍願為主公效犬馬之勞!」
金堡道︰「金堡亦願為主公效命!」
兩人主動效忠,姜瓖更是高興,起身走到兩人面前,一副高興之色,道︰「能得兩位相助,是我姜瓖之幸!以後,兩位卿家與我一同挽救天下。」
他這麼說,兩人齊齊向姜瓖下拜。
姜瓖將兩人扶起,說道︰「兩位皆是有才之人,皆中進士,我定會量才適用!」
陳子龍道︰「主公,我雖是文人出身,然希望從軍。張煌言中舉,文人從軍立下大功,子龍同樣可以!」
「好!」
姜瓖當即回應。
歷史上的陳子龍,詩詞歌賦很有成就,亦積極帶兵抗清,姜瓖更希望他能從武。
姜瓖繼續道︰「張煌言從軍後,我讓他做千總。你官職不低,之前又有軍功,我讓你做副旅長兼一團團長,希望你能有所建樹。」
陳子龍謝恩領命。
姜瓖又再任命金堡為吏部郎中。
今天的決定,將會在明天朝會正式宣布。
兩人正準備離去時,小桂子走入。
「首輔大人,張同敞大人已到午門外。」
在昨天下午,張同敞就會來了,只是未立即抽空接見,他再對兩人道︰「張同敞同樣被我提拔,兩位留下來認識一下。」
金堡、陳子龍很是樂意。
不久後,張同敞進入慈慶宮書房。
「拜見主公!」
張同敞恭敬行禮。
姜瓖一副高興之色,贊許道︰「別山啊!趙先生獻計,你執行得很好,成功讓吳三桂反正,重創建奴,除掉範文程長子,一舉兩得,我甚感欣慰!」
張同敞謙虛道︰「趙先生出謀劃策,乃是首功,是大才也!臣只是順勢而為!」
立下大功又保持謙虛,姜瓖很是認可,將其官階升為從四品,官職升為兵部左侍郎。
隨後,讓張同敞和金堡、陳子龍相互認識。
兩人得知趙天麟的計策,對姜瓖更有信心了,又趙天麟、張同敞這樣的人才輔佐,姜瓖大有希望。
當天傍晚,趙天麟、瞿式耜、陳明遇、馮敦厚都被召入慈慶宮,姜瓖跟臣子們一同共進晚膳,讓金堡、陳子龍跟四人認識。
晚飯間,趙天麟道︰「主公再次重創建奴,功勞甚大,威望更甚。臣認為,主公可更進一步。闖賊、獻賊皆稱王,滿清更是有許多個王。主公可讓陛下冊封為王,時機已成熟。」
說畢,瞿式耜、張同敞、馮敦厚等眾臣子都贊同。
陳子龍、金堡沒有發表意見,還是傾向于贊同的。
姜瓖點頭道︰「此提議甚好,我當燕王,乃是眾望所歸。既然已決定,今晚就稟明陛下,趁著明日朝會人多冊封。」
吃過飯後,臣子們並未立即散去,在商討政事。
姜瓖道︰「諸位覺得,除了收回衛所軍田外,還有何辦法解決朝廷稅源狹窄之弊政?」
陳明遇道︰「主公,在以前,爛透了大明朝廷,對該收稅之人不收賦稅,天下土地,理應繳田賦。只要主公夠魄力,可強制推行下去。」
馮厚敦道︰「可這樣一來,會遭到天下讀書人反對。有功名之人,有可免除賦稅份額,若全部土地皆收稅,首先觸動了士子們利益。」
趙天麟看向在場數名通過科舉考取功名之人,金堡、陳子龍、張同敞、瞿式耜四人,中舉或中進士,他們家中或直接有土地,或有人將土地掛靠在他們名下避稅。
他道︰「不知四位覺得如何?」
趙天麟很會替主公分憂,替姜瓖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陳子龍嘆了一口氣,道︰「說實在話,我不喜歡自家土地繳賦稅,可若是天下士子皆如此,朝廷沒賦稅可收,國將不國。」
瞿式耜露出堅毅之色,似乎是下了很大決心,毅然道︰「若是主公需要,我願意帶頭上繳田賦。」
話音落下,張同敞道︰「我跟老師一樣,願上繳田賦!」
金堡、陳子龍亦是這個意思。
姜瓖很注意四人神色,這四個臣子臉上,皆充滿了悲壯。
他說道︰「若不計算士子可免田賦這項,大明官員之薪俸,的確是歷朝歷代最低。撤銷士子免稅田,勢在必行,但也不能讓當官的薪俸太低。我們可效仿宋朝,對官員給予高薪俸,可按宋朝薪俸表現之五成至七成,設定官吏俸祿。」
听到主公這麼說,臣子們皆是一喜。
對于趙天麟、馮厚敦、陳明遇這類為姜瓖效命之人,還在大同時就已給予高薪俸了。
陳子龍道︰「主公如此做,推行起來阻力會小很多。」
其他人亦紛紛叫好。
趙天麟道︰「主公,此國策可徐徐推行,可先宣布新的俸祿標準,凡是家中沒土地、或者家中土地願意繳稅者,按照新的標準發放俸祿。」
這個建議,得到了包括姜瓖在內的人員一致贊同。
姜瓖決定,在明日朝會上宣布。
隨後,陳子龍再道︰「主公,臣有一建議。自宋朝以來,重文輕武,致使漢人朝廷羸弱。臣以為,這極為不妥,還請主公在恰當時機糾正。相比從文,臣更喜歡從武,若不是武人地位低,臣當初就不參加科考!」
「好,說得好!」
姜瓖立即表態,繼續道︰「國家不能沒有尚武精神,崇文尚武,應當文武並重。在明初便是這樣,只是自洪武之後,又再回到重文輕武。此種弊政,我一定會糾正。」
在場臣子們,半數表示贊同,其余暫不表態。
吃過晚飯後,姜瓖帶著趙天麟、陳明遇來到皇帝所住的乾清宮。
見到皇帝,姜瓖只是作揖行禮,其余兩人跪下行禮。
禮畢後,趙天麟、陳明遇不等朱慈烺回應,直接站起來。
新皇帝登基以來,這種現象再正常不過了。
朱慈烺道︰「首輔前來,不知有何事?」
姜瓖沒有直接回應,有些事情由臣子來做就行了。
趙天麟道︰「陛下,姜首輔又滅建奴四萬,解除京城危急,萬眾歸心,臣以為,應當封姜首輔為燕王。」
陳明遇接口道︰「還請陛下在明日冊封,莫讓天下萬民寒心!」
雖說是臣子向皇帝提出建議,但實質上就是逼迫,不由得皇帝不同意。
姜瓖站在原地沒有說話,在看著好戲。
朱慈烺豈敢違逆姜瓖,弱弱地說道︰「應當如此!應當如此!速速草擬好詔書!」
接下來,趙天麟在空白聖旨上寫好內容,再由姜瓖用玉璽蓋章,來到這里只是知會皇帝一下,其它一切手續自行辦理。
處理好之後,姜瓖拿著聖旨回去了。
————————
姜瓖掌權後,平常朝會在武英殿,今天的朝會,在紫禁城最大的宮殿-皇極殿(清朝時改為太和殿)舉行。
前來參與朝會的,不僅有朝臣們,還有京營團長以上的軍官數十人。
此時,官員們仍然沉浸在喜悅之中。
皇帝坐在那高高的龍椅上,佩劍的姜瓖站在皇帝旁邊,殿內許多地方,皆有警衛兵站崗。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臣齊齊跪拜。
姜瓖只是向皇帝行作揖禮。
「眾卿平身!」
臣子們齊齊站起,在左右兩邊整齊排好,左邊是朝臣,右邊是京營軍官。
眾臣站好之後,姜瓖朗聲道︰「將軍石關大破建奴、山海關讓吳三桂歸順,有功之人皆需封賞。」
隨即,由馮厚敦宣布封賞名單。
對于京營將士,昨天已在德勝門外宣布封賞,目前是對前往山海關說服吳三桂的張同敞、出計謀的趙天麟重賞。
封賞過之後,由張同敞講述去到山海關後大體的經過,臣子們驚訝起來。
原來,吳三桂已經剃發降清了,是中了建奴奸計,趙天麟識破奸計,姜首輔派張同敞趕赴山海關,揭穿多爾袞奸計,及時讓吳三桂迷途知返。
個中情由,給臣子們帶來巨大的驚喜。
第150章 國策大計GET /u/190/190165/71820392.shtm HTTP/1.0 Host: X-Forwarded-For: 104.233.181.60 X-Real-IP: 104.233.181.60 Connection: close Accept: */* User-Agent: Baidusp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