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48章 南邊的陰謀

張煌言道︰「為了抗擊韃子,他們死得其所。主公體恤將士們,他們家人都會有撫恤金,日後能安穩過日子。」

其余部下亦聚集起來,張煌言看著六十二名部下,這麼多部下都戰死了,他們能夠活下來,太不容易了。

自己能夠達成目標並且活下來,同樣很不容易。

張煌言朗聲道︰「弟兄們,你們都是好樣的!今天晚上,我們第五營第三部,成為了英雄部隊!很快,我們抗擊韃子的英雄事跡,會傳遍整個天下,天下萬民會記住我們。」

听著千總的說話,每個人都熱血沸騰。

這時候,明軍繼續追擊,清軍不斷敗退,糧草輜重來不及攜帶,許多戰馬留在原地。

在追擊中,巴布海、李國翰受傷,有多個牛錄章京被格殺。

明軍一直向前追擊,一直追到天亮仍然不停止。

從作戰最初區域向北,在近百里的官道上,一路上皆有清兵尸體,亦有一定數量的明兵尸體。

這是一場成功的作戰,趁著清軍潰敗的機會,明軍緊追不舍,到了上午,追到了將軍石關。

本來,像將軍石關這類小關隘,建築設計只是為了防備北邊的敵人,對于南邊而來的軍隊,建築上防御力不強。

再加上清軍一直在潰敗中,明軍窮追不舍,多鐸一時無法穩定軍心,當明軍追上來時,清軍直接放棄將軍石關。

明軍奪回關隘後,終于停止了追擊。

張發可、張煌言騎馬來到這里,登上城牆,望著遠處那逃走的清軍,兩人跟將士們一起,歡呼著勝利。

隨後,是清點雙方的傷亡人數。

下午的時候,結果出來了,清軍共有28990具尸體,另外有3150人重傷無法撤退,被明軍補刀解決,此外,還有兩千七百余匹戰馬被俘獲。

繳獲的糧食倒是不多,估計清軍想著到了平原後就地補給,大肆劫掠,也就沒不要攜帶太多糧食。

在明軍方面,共有4729人戰死。

雖然有一定傷亡,亦不失為一次巨大的勝利。

張發可寫好詳細戰報,派出快馬趕赴京城上呈姜瓖。

————————

將軍石關以北數十里,這里有多鐸大軍原本的營寨,隨時可再投入使用,多鐸逃到這里才停下,收攏殘兵敗卒。

經過統計,共有三萬二千余人沒有回來,要是沒有主力跟進南下,進入山區的圖賴便成功孤軍,凶多吉少,加上那七千人,折損了三萬九千人。

多爾袞對多鐸寄予厚望,給他八萬兵馬,沒想到卻折損一半人,如此慘敗,多鐸不知還有何顏面面對多爾袞。

回到營寨後,多鐸意志消沉,京城在喝著悶酒,無比的痛苦,借酒消愁,不知喝了多少,一直喝到倒下。

其他清軍官兵們,同樣是郁悶難過,清軍營寨里,一片愁雲慘霧。

在以往,清賊面對明軍,屢戰屢勝,所向披靡,不可一世。

後來,姜瓖橫空出世,清賊屢戰屢敗,並且每次失敗都折損很多人,原本那不可一世的心理消失得無影無蹤。

————————

建奴再次南侵,姜瓖派張發可北擊建奴,戰事情況牽動著京城百姓的心,無論是富商和貴族,還是平民百姓,最關注的是這方面戰事。

這天,城內各地張貼告示,告之門洞村以北伏擊戰之事。

「平谷縣門洞村大捷,在門洞村以北三十余里,京營將士打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殺清賊七千!」

這個消息振奮人心,許多百姓因此而喜悅。

紫禁城內,姜瓖同樣為此而喜悅。

他更是期待著,能有更大的勝利。

張發可不僅報告勝利消息,還向他報告了張煌言的計策,張煌言帶兵繞到作為奇兵。

姜瓖期待著,張煌言這支奇兵能發揮大作用,希望有才能的人成為本時空的名將。

————————

在京城某客棧客房內,這里住著兩個人,分別是金堡、陳子龍。

對于是否效忠于姜瓖,陳子龍仍然還有些猶豫,來到京城後,並未立即去見姜瓖,而是在客棧住下。

得知伏擊戰殺清兵七千的消息,兩人都很是高興。

客房里放著桌椅,店小二把飯菜送入客房,兩人一同吃晚飯。

金堡道︰「陳兄,姜首輔又打了大勝仗。試問有誰能有效抗擊韃子?有誰能挽救天下?連山海關的吳三桂都投奔姜首輔,陳兄啊!別再猶豫了!像姜首輔這樣的明君,甚是難得!」

陳子龍回應道︰「姜瓖明明可以做流傳千古的忠臣,卻偏偏要謀逆。哎!」

說罷,隨即喝下一杯酒,繼續道︰「哎!也罷,若姜瓖能徹底打敗來犯的清賊,我陳子龍就為他效命!」

金堡笑笑道︰「好!陳兄,就這麼說定了!」

他也熱切期盼著,期盼姜瓖麾下的京營能再打大勝仗。

————————

南京,兵部官署,這里大門緊閉,多名官員在此密議著。

明朝實行兩京制,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南京保留著一套中央官員,有內閣的六部尚書,亦有其它官職。

兵部官署內,有史可法(兵部尚書)、張慎言(吏部尚書)、高弘圖(戶部尚書)、張有譽(戶部右侍郎)、馬士英(鳳陽總督)、王鐸(禮部尚書)、呂大器(總督)、姜曰廣等人。

馬士英道︰「姜瓖謀逆,在北京的皇帝陛下形同傀儡,如今,在北京的大明朝廷已名存實亡。凡是大明忠臣,皆有匡扶大明、鏟除奸佞之責。國不可一日無君,大明不可無朝廷,我們切不可承認在姜瓖把控下的朝廷。我提議,我們重新擁立新君,以南京作為都城,讓大明重新有真正的朝廷。」

這次會議,是馬士英和史可法共同倡議,把南京一帶重要人物都召集起來,秘密商議。

話音落下,史可法接口道︰「馬總督說得沒錯,我們需另立新君,讓大明有真正的朝廷,聯絡天下義士討伐逆賊姜瓖。」

對于兩人的倡議,得到了其他人的贊同。

既然要另外擁立新君,首先要確定新君人選。

在這方面取得一致意見後,張慎言道︰「「福王是神宗的孫子,按輩分、排行應當立為君,但是他有七大缺點︰貪、婬、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潞王是神宗的佷兒,賢良而且聰明,我認為,應當立潞王為君。」

呂大器接口道︰「沒錯,大明需要明君,若潞王為帝,必定是明君。」

去年五月,清兵北撤後,崇禎于江西、湖廣、應天(南京)、安慶特設總督,督所駐九江,任命呂大器為總督。

姜曰廣再接口道︰「張尚書和呂總督言之有理,我們應當擁立潞王。」

史可法點頭道︰「不錯,我們迎接潞王來南京,擇日登基。」

這時候的馬士英,陰沉著臉,道︰「我認為不可,論倫理、論次序都應當擁立福王。豈能擁立潞王!」

史可法道︰「大明需要的是明君,福王貪、婬、酗酒、不孝、虐待下屬、不讀書、干預官吏,有此七大缺點,豈可做大明之君!」

接著,張慎言、呂大器亦出言反駁馬士英。

「哼!」

馬士英很不高興,拂袖離去。

他不會甘心讓潞王登基,回去後左思右想,該如何才能讓福王登基。

馬士英想到了辦法,那就是軍人的支持。

主張擁立潞王的人,雖然官職高,但沒有軍權,馬士英身為鳳陽總督,本身有一定的軍隊,要是再聯合高杰、劉澤清、劉良佐,一定能讓福王登基。

想到對策後,馬士英立即行動,分別寫信給三人,提出自身建議,邀請三位總兵的到來。

————————

初九上午,一批快馬從德勝門而入,然後直奔皇城。

抵達皇城承天門下馬,告之身份來意。

「將軍石關大捷!」

「將軍石關大捷!」

「將軍石關大捷!」

………

那傳遞消息的士卒,進入皇城後,一邊向午門奔跑,一邊高喊著。

听到這個聲音,皇城內的官員、官兵們無不振奮。

那士卒進入午門後,奔向慈慶宮,一路上依然高喊著。

慈慶宮內,正在批閱奏章的姜瓖,听到那士卒聲音後,精神大振,他快步走出宮門,望見那向這邊跑來的士卒,手中拿著一信函。

捷報傳來,看來是張煌言的奇襲之策成功了。

殺清兵有多少呢?有沒有干掉多鐸?姜瓖興奮之余,在想著這些方面。

奔近姜瓖時,士卒已是氣喘吁吁。

姜瓖接過信函,將之打開。

頓時,姜瓖狂喜起來。

「好,張煌言干得好!」

姜瓖大笑著,他立即命令下去,快速把捷報傳遍宮內宮外,傳遍目前能掌控的北直隸和山西。

他又再派人向張發可傳令,把清兵的首級都運回來,他要作為京觀,讓百姓們都親眼看看姜瓖麾下京營的戰果。

初九下午,將軍石關,張發可接到了姜瓖最新的命令。

他傳令下去,割下清兵的首級,將身軀埋下,把首級裝好用馬車運回去。

將軍石關這邊,張發可留下一千總駐守,下令明天班師回朝。

那些戰死的四千余士卒們,在附近挖坑埋葬。

翌日,張發可率領萬余人返回,還有三千余匹戰馬被帶著南下。

出征的將士們得勝班師回朝,官兵們皆是高高興興,一路上走過的村落、鎮上,百姓們都自發歡迎,甚得民心。

————————

寧遠城,多爾袞在這已停留了數日,等待著多鐸那邊的捷報。

範文程回來後,多爾袞一直未召見他,他亦心灰意冷,除了解手和洗澡外,幾乎待在屋內不出來。

多爾袞對範文程很是不滿,對範文程不聞不問,他準備回到盛京後,上朝時問罪于範文程。

初九這天,一匹快馬來到寧遠,說是豫親王派來傳遞軍情。

某宅子,這里是攝政王行轅。

正堂內,多爾袞叫上葉臣一起喝悶酒。

因為心情不好,多爾袞喝了很多酒。

葉臣道︰「請攝政王別太難過,雖然在山海關出了意外,西邊的豫親王一定能勝,這天下終究還是咱大清的。」

多爾袞又再喝下一杯酒,道︰「原本,我大清就不用死這麼多人,吳三桂和那五萬精兵,也是我大清的人。可結果…哎!都是那該死的姜瓖。」

葉臣安慰道︰「雖然出了點意外,但勝利一定屬于我們,說不定現在豫親王已經殺入平原,揮師南下攻北京城。」

多爾袞道︰「但願如此!」

他露出惡狠狠的眼神,道︰「姜瓖,我一定要扒了你的皮!」

這時候,有部下來報。

「啟稟攝政王,豫親王派人傳來消息了!」

頓時,多爾袞和葉臣皆是一喜。

葉臣道︰「定是來捷報了!」

多爾袞感慨道︰「雖然出了意外,但姜瓖休想擋住大清主宰天下之勢。」

那士卒進入,將信函上呈給多爾袞。

多爾袞接著信函,取出里面的紙箋,他倒要看看,多鐸取得了多大的戰果。

很快,當打開紙箋後,多爾袞頓時臉色大變。

看到後面,多爾袞臉色已變成了豬肝色。

看著多爾袞神情,葉臣斷定這是壞消息,很大的壞消息。

多爾袞看完後,軟癱癱坐在旁邊椅子上,兩眼無神,目光呆滯。

葉臣接過紙箋一看,臉色同樣很難看。

竟然有如此慘敗,此前萬萬沒想到。

原本還想著,對于上次姜瓖的戰術有了針對性措施,失敗的肯定性很低,沒想到還是敗了,並且敗得如此之慘。

兩人都呆在當場,過了許久,葉臣道︰「攝政王,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大清還有機會,以後一定能滅姜瓖。」

多爾袞悲痛道︰「姜瓖的人殺了我大清將士七八萬,山海關又折損近兩萬人,我大清元氣大傷,姜瓖掌控朝政,這次滅不了姜瓖,讓他有機會做大,以後再要滅姜瓖,可就難了!」

關內的發展潛力,遠超過遼東,只要有強有力的人管治,元氣便會快速回復,積攢起強大的實力,地出東北的滿清難以匹敵。

滿清能坐大,因為有努爾哈赤、皇太極這樣的明君,大明反過來是庸君、昏君掌權,才給了滿清崛起的機會。

第148章 南邊的陰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