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將軍石關以北數十里處。
二十七日,滿清八萬大軍雲集于此,多鐸率軍安營扎寨已有兩天時間了,在這等待著最佳進攻時機。
至于何時才是最佳進攻時機?這要跟西邊的阿濟格有效配合。
西邊的阿濟格是佯攻,即便是佯攻,也得攻勢猛烈,讓明軍抵抗困難,最好是迫使姜瓖分兵支援,就算不能迫使姜瓖分兵,也得讓那邊無法派兵支援北京。
這樣一來,多鐸再在這邊再全力攻北京,滅姜瓖的成功率才高。
多爾袞還指示多鐸,目前正在爭取吳三桂,一旦吳三桂正式歸降,他要立即發動猛攻,以最快速度奪取將軍石關,再迅速南下,直撲北京城。
這天,多鐸正在跟部將們一起吃飯,部將有鰲拜、博和托、圖賴、滿達海、巴布海、李國翰、石廷柱、孟喬芳等人。
女真人作為漁獵民族,狩獵是其特長,在駐扎時,專門有人上山打獵,昨天打了一只大老虎。
多鐸和部將們圍在一起烤火,火架上有虎肉、鹿肉等,取暖和吃虎肉兼顧,吃得津津有味。
這虎肉最好吃的部位-虎大腿,自然是留給位高權重的多鐸,非常喜歡虎肉的多鐸,吃得爽歪歪!
石廷柱的官職為瓖紅旗(漢八旗)固山額真,兼昂邦章京,官職相當于明朝的總兵,但因為是漢人,只能吃虎。
他吃下一塊虎後,道︰「姜瓖此人能耐不小,就是只猛虎。大清八旗皆是勇士,對陣猛虎也得小心啊!」
鰲拜緊握拳頭,道︰「無論姜瓖是猛虎還是綿羊,我鰲拜都要把他吃下。」
作為滿清第一勇士的他,武勇過人,身材魁梧,那緊握拳頭的手孔武有力。
滿達海︰「狩獵是我們滿人拿手好戲,獵殺大老虎,才顯示出大清雄師的強大!」
孟喬芳嘆息道︰「姜瓖此人能耐大,若是能歸順大清,地位堪比三順王,可惜啊!太不識時務,要與大清為敵。」
這時候,一匹快馬趕到,給了多鐸一封火漆封緘的信函,多鐸打開信函一看,大笑起來。
「吳三桂已接受大清的誠意,歸順大清,攝政王將會于後日在山海關親自冊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之前清廷跟吳三桂的聯絡都屬于絕密,得知吳三桂歸順,就給予這麼高的爵位,眾將都頗感意外。
李國翰道︰「吳三桂掌控山海關,手底下有五萬精兵,封王能讓他歸順,值!」
多鐸道︰「後日,吳三桂正式歸順大清,便是我軍南下之時。我們這路從將軍石關南下,攝政王那路由吳三桂做先鋒,從山海關出兵,數萬鐵騎趕往北京,十余萬雄師猛攻,就算姜瓖是凶猛的老虎,也得乖乖受死!」
博和托興奮起來,大聲道︰「好啊!給父親報仇的時候到了,姜瓖狗賊死定了!」
多鐸道︰「到時候,我們得全速南下,莫讓吳三桂搶了頭功!」
鰲拜道︰「請王爺派末將為先鋒,定能直逼北京城下。」
多鐸答應了,奪取將軍石關後,由鰲拜率軍南下。
————————
黑冰台,囚室。
這里有個刑架,廖福愷再次被綁在這里,被大刑伺候。
盡管被折磨得很痛苦,廖福愷就是死不認罪、不招供。
陳明遇喝道︰「廖福愷,邢偉連已招供,你就是滿清奸細,還想抵賴,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廖福愷狡辯道︰「那是你的誣陷,故意讓他做出這樣的假口供,逼迫我認罪,你就可向首輔稟報,說抓到奸細了,好立功領賞!」
他作為女真人,死忠于滿清,不可能招供供出自身部下,唯一能做的就是百般抵賴,就算他死了,範文程遲點會任命其他人替代他。
「哼!」陳明遇怒喝道︰「就算你不招供,我也會把你的同黨揪出來,把你們在京城的奸細一網打盡,等著瞧好了!」
————————
京城以南三百里,保定縣。
二十八日這天,一個普通客棧里,有兩人在大廳角落一同吃飯喝酒,他們一人三十六七,一人年約三旬,分別是陳子龍、金堡。
在宮廷政變發生後不久,姜瓖下令吏部把郭連城、張同敞、瞿式耜、王夫之、金堡、陳子龍、何騰蛟這七人召來京城。
金堡是杭州人,陳子龍是松江人,兩人原本認識,接到吏部通知後迅速出發,不久後相遇,一同北上。
金堡在崇禎十三年科考中進士,擔任臨清知縣,在任期間政績好、聲望頗佳,因不小心得罪劉澤清被迫辭官,之後一直賦閑在家。
他對明末黑暗的官場、重重弊政痛心疾首,中旬接到吏部通知,他被皇帝欽點要被重用,讓其迅速趕赴京城。
金堡十分高興,第二天便出發了。
陳子龍于崇禎十年中進士,他文武兼備,頗有才能,因官場黑暗,科考和仕途坎坷,他于四年前出任紹興府推官兼任諸暨縣知縣(正七品),治理地方和剿滅暴民皆成效顯著,去年升為從六品。
他忠于大明,又看出大明的種種黑暗,先是為此痛心,後來有點心灰意冷。
在接到吏部通知後,猶豫了兩天,還是決定趕赴京城,跟好友金堡相遇,一同來京城。
不久後,兩人得知是姜瓖發動政變,掌控了朝政,意識到是被姜瓖賞識去京城任職。
金堡對大明失望透頂,反正大明沒得救了,姜瓖掌控朝政,說不定能挽救天下。
陳子龍雖對朝廷很失望,終究忠誠于大明,雖認為姜瓖有才能,卻不認同其謀逆之舉,為之憤怒、痛心,這一路上,時常公開罵姜瓖,表示要去到京城痛罵姜瓖,就算被殺也在所不惜。
金堡不斷勸解,曉之以理,讓陳子龍思想有所轉變,但現在還是不認同姜瓖謀逆。
「就算朝廷腐爛透頂、大明日落西山,可姜瓖也不能謀逆!」
陳子龍大聲說著,又再喝下一口酒。
金堡心情倒是較為平靜,道︰「陳兄,還沒想通?」
陳子龍長嘆了一口氣。
金堡繼續道︰「若不是姜瓖這樣做,這天下還有得救嗎?恐怕入主中原的是滿清。就算闖賊能佔據京城,最終不會是滿清敵手。姜瓖這樣做,已是最好的結果了。陳兄,我們該忠君報國,可已無可救藥的大明,亡了也罷!我們效忠于能挽救天下的明主!」
隨即,他給陳子龍倒滿酒,舉起自身酒杯,道︰「陳兄,為了尋得明主挽救天下,干杯!」
陳子龍沒有拿酒杯。
金堡一連催促了三次,他才勉強地肯拿起酒杯,與之干杯。
吃過飯後,兩人繼續北上。
————————
同樣是今天,午門外,有個文士在這里等候著,他叫郭連城,山西人,因得罪奸臣而被削職,姜瓖將之重新啟用。
郭連城接到吏部文書後,動身來京,途中得知姜瓖政變,繼續行程,要來京城當面罵姜瓖。
此時的郭連城,心中有怒氣,直接表現在臉上。
一陣子後,小桂子出來,向他道︰「姜首輔有命,在慈慶宮見您!」
隨之,郭連城跟在小桂子身後,進入午門後,向慈慶宮方向走去。
來到慈慶宮前時,小桂子道︰「郭大人,若不想出仕,現在離開還來得及,若敢罵姜首輔,很快就人頭落地。」
他基本的察言觀色本領還是有的,看郭連城神色,恐怕不想出仕,來這就是為了罵姜瓖,他雖被淨身,尚還有善良之心,好言相勸。
郭連城一言不發,撇過頭去。
小桂子搖頭嘆息一聲,邁步進入慈慶宮,來到書房。
此時的姜瓖,正在批閱奏章。
「首輔大人,郭連城帶到!」
「帶他進來!」
在七個他看中的人才中,已經來了三個,估計其余四個在趕來的路上,希望都能為我所用。
姜瓖放下手中奏章,要好好考察這個人。
很快,隨著小桂子再次進入,身後跟著一個三十余歲的人,此人身材中等,國字臉,正是郭連城。
初見剛直不阿的郭連城,只見他一副怒火萬丈之神情,姜瓖皺皺眉頭。
只听郭連城厲聲道︰「姜瓖,你這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篡奪大明江山,亂臣賊子,不得好死!」
在場的小玄子,以及數名侍衛們,都為郭連城嘆息,又要有一個人要被殺了。
此時的姜瓖,倒顯得很平靜,要是在剛政變後,無論何人敢對他這樣,都會毫不留情處決,現在,只要對他產生不了威脅之人,就算罵他,他也不至于就殺人。
姜瓖嚴肅問道︰「郭連城,你倒說說看,若是我不這樣做,要挽救江山社稷,還有何更好的辦法?」
听到這問題,郭連城一時塞語了,要是沒有姜瓖,大明要麼亡于滿清、要麼亡于闖賊,還真是無可救藥了。
「逆賊!大明還有你姜瓖,只要你全力保朝廷,一定能保住大明!你明明可以做忠臣,留名青史,卻偏偏要謀逆!」
這是郭連城唯一能想到的答案。
「忠臣?」听到這個天真可愛的答復,姜瓖被引得大笑起來,郭連城實在太可愛了。
看著姜瓖這個反應,郭連城十分不滿,重重問道︰「有何可笑?」
姜瓖停止發笑,回應道︰「若我做忠臣,或許不會死于滿清或李闖。但是,這些年來,大明的忠臣、能臣有幾個能活下去?只會是死于自己人!大明弊政眾多、官場黑暗,已是積重難返,只要我做忠臣便能解決嗎?就比如你,一心想做忠臣,就被奸臣排擠!」
郭連城再次塞語了,他在想著,該如何反駁姜瓖,冥思苦想一小會,實在想不出反駁的理由,只得道︰「反正,行謀逆之舉,便是亂臣賊子!」
姜瓖立即反駁道︰「你以為我不想做忠臣保大明?就算我死保也保不了!我是為了挽救天下,才不得不政變!我已答應過先帝,會善待皇家,皇家之人性命都會有保障。我敬你是條漢子,想重用你。可結果,你卻如此迂腐!」
他做出很失望的樣子,繼續道︰「若你還要行迂腐之見,我姜瓖看不起你,立即給我滾蛋!」
在說話的同時,他做出讓人滾蛋的手勢。
這下,郭連城臉色不好看了,他原本要是狠狠怒斥姜瓖,大不了一死,結果被駁得無話可說,還居然被姜瓖看不起,反過來有些慚愧了。
「爽快點!要麼留下輔佐我挽救天下,要麼滾回你解州老家去!」
姜瓖十分嚴肅地下達最後通牒。
郭連城被他氣勢所震懾,一時愣住了!
「郭連城,是留下來還是滾?一言而決,別婆婆媽媽!」
姜瓖再次發話,郭連城答復道︰「留就留!姜首輔,若我留下來,會效仿魏征、宋景,若首輔有過失,我會直言不諱!」
姜瓖立即答復︰「好,你要說到做到,若是做不到,那就是言而無信!」
隨之,郭連城向姜瓖長揖,道︰「郭連城拜見主公!」
姜瓖快步走近,雙手扶著郭連城雙臂,道︰「能得你輔佐,是我姜瓖之榮幸!」
郭連城道︰「若姜首輔能做明君,乃天下之大幸!」
隨之,兩人都笑了笑,姜瓖決定任命郭連城為禮部侍郎(只給從四品),代替邢偉連一職,郭連城欣然接受。
有人才歸心,姜瓖高興。
趙天麟獻計,張同敞正在去山海關路上,要說姜瓖一點都不緊張,那是假話,萬一出現意外,吳三桂真的降了滿清,那姜瓖就十分被動了。
當天傍晚,張發可、趙天麟、馮敦厚、瞿式耜、陳明遇都被召入到慈慶宮。
姜瓖背負雙手,來回踱步一會,嘆息道︰「張同敞去山海關,但願不會有意外!」
趙天麟道︰「請主公放心,九成五能成功!」
瞿式耜道︰「成功之數也只是九成五,凡事沒有絕對,萬一出現那半成可能性,那我們可就危險了!」
馮敦厚道︰「趙先生計策很好,可成功之數,亦要看運氣,多想無益,我們已做了最壞打算,等待結果便是。」
臣子們雖這麼回應,自身亦有些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