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和衛以北,自從阿濟格下令退兵後,命人嚴密監視南邊,發現京營始終都嚴密戒備,找不到強攻或突襲的機會。
即便到了晚上,哪怕天氣寒冷,值勤的京營士卒仍然毫不懈怠,讓阿濟格很是郁悶,不禁感慨︰姜瓖的部下,還真是強軍!
阿濟格的大軍,被困在陽和路上,一籌莫展。
在最初時,阿濟格原本以為,明軍難以處處設防,只要突襲快速拿下陽和衛,再派騎兵快速南下,明軍根本來不及將他阻擋在山區。
然而,陽和口守軍抵抗之頑強、其他明軍趕到陽和口南邊的速度,都出乎他的意料。
二十五日上午,李智雀率領五千余人趕到,包括第一營全體官兵,以及直轄的一個部。
這樣一來,在陽和衛的京營兵力達到了上萬人,官兵們士氣更旺盛。
莊蒙少來到李智雀面前,道︰「啟稟李副將,末將奉命趕來這,成功抵擋清賊的猛攻!」
接著,細細敘述昨天作戰經過。
听完後,李智雀拍拍莊蒙少肩膀,贊許道︰「完成了任務,干得好!」
莊蒙少嘆道︰「只可惜,殺清賊太少了!」
李智雀道︰「只要清賊還想著南攻,我們就有機會。我們大同軍最艱難時期已過去,清賊沒機會了。」
接著,兩名游擊、四名副游擊、七名千總被召集一堂。
李智雀進行詳細部署,既防止敵人正面進攻,亦防止從其它方向偷襲。
其他三個總兵的援軍,都正在趕來的路上。
————————
建奴南侵消息傳出,北直隸、山西、山東各處都緊張起來,特別是北直隸、山東的百姓們,深受清軍之苦,擔心清軍像上次那樣到處橫行,清軍鐵騎所到之處,鄉鎮、小縣城都要遭殃。
有些人打算在清軍來臨時上山躲起來,有些人打算到城里親戚家中暫避,可無論躲到何處,首先要有糧食才能熬過去,農戶家中存糧不多,城里人更是要買糧,糧商們趁機漲價。
陽和衛那邊飛鴿傳書傳來的戰事,讓姜瓖比較放心,只要李智雀及時率軍趕到,一定能阻擋清軍在那邊的南下步伐。
二十六日這天,慈慶宮內,姜瓖在批閱奏章。
通過這些天來的實踐,姜瓖對如何處理朝政已是初步上手,並且只有北直隸、山西的地方官還認同由姜瓖掌控的朝廷,每天的奏章不多,這幾天來,一般是姜瓖獨自處理奏章,要是遇到疑難問題再跟官員商議。
北直隸和山西許多官員在奏章中提及,因為戰事來臨,糧食價格上漲了很多,百姓們怨聲載道。
姜瓖對此暫時沒有更好的辦法,除非進行糧食價格強有力管控,又或者朝廷實行糧食專賣,這只有等到他實力更為強大後,手底下有強勢的官府,才能強勢推行下去。
在明末,朝廷就是管控力太弱,無法把大明的資源、力量都集中起來,才讓建奴逐步坐大。
午後,小桂子進入,道︰「啟稟首輔大人,趙天麟大人求見。」
趙天麟進入,行禮後,道︰「主公,卑職始終隱隱覺得不妥,吳三桂此人,是很大不穩定因素!」
姜瓖放下奏章,道︰「先生是擔心吳三桂倒向滿清?」
趙天麟道︰「正是,吳家全家由主公掌控,吳三桂自然不敢輕舉妄動,可若滿清用計,讓吳三桂誤以為家人已被主公殺害,那他只能投靠滿清。」
姜瓖皺皺眉頭,道︰「若吳三桂有疑惑,肯定會派人來京,一看便知。除非…」
因為趙天麟引導,姜瓖想到了其中關鍵,道︰「除非吳三桂派出之人被滿清收買,向吳三桂謊稱吳家已被我殺害!」
趙天麟點頭道︰「正是!這正是滿清厲害之處,因為有明君,武力和謀略兼備,才能逐漸壯大,吞並漠南蒙古、迫使朝鮮國臣服、蠶食大明疆土。」
姜瓖道︰「先生既然來了,想必有應對之策?」
按照他對趙天麟的了解,趙天麟來向他說出這些話,十有八九已想出了應對方法。
只听趙天麟道︰「回稟主公,卑職今日早上細細思索,的確已想到了對策。」
小冰河時期的天氣,在二月下旬依然寒冷。
君臣兩人在書房里坐下,小玄子端上了熱茶。
兩人都喝下一口熱茶,暖暖身子。
趙天麟道︰「主公,只要能先想到滿清有可能使出的奸計,要將之破解並不難。」
姜瓖一副興致勃勃模樣,洗耳恭听。
「滿清奸計成功的關鍵,在于蒙騙吳三桂。只要讓吳三桂相信在京城的家人已被主公殺害,那他別無選擇,只能剃發降清。而要讓吳三桂上當的關鍵,在于傳訊之人,若是吳三桂派來京城探望家人之人被收買,奸計便能成功。我們可派小股兵力,護送吳家其中一名重要之人前往山海關,只要他向吳三桂說出實情,滿清奸計自然破解!」
趙天麟有板有眼,徐徐說出。
「好,先生說得太對了!」姜瓖高興起來,繼續道︰「就這麼辦了。至于讓吳家何人到山海關,由先生決定,確定好人選後,我再派出一百總或把總護送趕往山海關。」
趙天麟道︰「若能派一得力之人前去山海關,由卑職細細吩咐該如何做,定能說服吳三桂徹底歸降。」
至于要如何說服,趙天麟說出方法。
听到他徐徐道來,姜瓖更加興奮,派人把張同敞召來。
不久後,張同敞來到慈慶宮。
「屬下拜見主公!」
張同敞恭敬行禮!
在姜瓖正式稱王前,已認他為主公的臣子們,暫時不自稱為「臣」。
姜瓖道︰「吳三桂此人,對我們很是關鍵,滿清必定會派說客去說降,我們必須把吳三桂爭取過來,讓他徹底歸順,趙先生已有了對策。」
隨後,趙天麟向張同敞說出對策,讓張同敞如此如此,張同敞听後大喜,對趙天麟甚是佩服,對自身的主公更有信心了。
姜瓖是明君,又有趙天麟如此大才輔佐,大事一定能成。
商議已定,兩人離開書房去辦事了。
趙天麟、張同敞來到吳家府邸後,對他們說山海關吳家三兄弟思念家人,可讓一人前去看望。
最後決定,讓吳三鳳十四歲的長子前去山海關。
當天,兩輛馬車從城門而出,馬車分別有吳三輔長子、張同敞,由騎兵中一名把總護送趕往山海關。
————————
二十七日傍晚,一匹快馬來到山海關,亮明身份後進入,這人正是吳三桂派往京城看望家人的甘復應。
吳三桂听說甘復應回來了,立即接見。
「將軍!」
甘復應向吳三桂跪下,一副悲傷痛哭模樣,哭得非常厲害。
目睹如此狀況,吳三桂大概預測到了發生什麼事,一顆心涼透了。
「將軍,我去到京城後,前去吳府,發現有京營把守,給銀子請求通融進去,有個旗總才跟我說出實情,說吳總兵勾結建奴,罪大惡極,吳家在京城三十九口已被全部處決!吳府乃是禁地,任何人不得擅入!」
吳三桂听到這些話,猶如五雷轟頂,頓覺天旋地轉,很快就暈倒了。
隨之,有人去通知吳三輔和吳三鳳,兩人趕到後,得知在京城家人皆被殺,也差點暈倒過去。
很快,有大夫趕來,按著吳三桂人中,吳三桂醒來了。
吳三鳳全力一拍桌面,咬牙切齒道︰「姜瓖,吳家跟你勢不兩立!」
吳三輔怒火萬丈,厲聲道︰「姜瓖,我要把你千刀萬剮!」
吳三桂抽出佩刀,用力向桌子劈去,桌子登時對半分開,吳三桂惡狠狠道︰「姜瓖,你好狠毒!我吳三桂若是不能報仇,就不配做吳家子孫!」
對于全家被殺,三兄弟都悲痛萬分。
甘復應同樣做出很傷心的樣子,在不斷痛哭著,沒有被人發現異常。
對于回到山海關後該如何表現,還在遷安縣時,滿清奸細就跟他詳細說過,甘復應銘記于心。
吳三桂傳令下去,全軍哀悼五天,每個官兵都要頭纏白布,主要武將得身穿白色衣服,以示對吳家三十九口的哀悼。
天已黑了,因為悲痛過度,三兄弟都睡不著覺。
「听說陳圓圓漂亮得很,先把姜瓖千刀萬剮,把姜家其他人全宰了!再好好享受陳圓圓!」
「我要一刀一刀把姜瓖的肉割下來,然後送酒吃!」
「我要把姜瓖眼楮挖下來,一口吞下去!」
「要把姜家的男人全都殺了,把姜家女人供弟兄們享用!」
「姜家每個人都不得好死!」
…………
整個晚上,兄弟三人都在一起,在不斷咒罵著姜瓖和姜家。
在另外一間小屋子里,甘復應同樣睡不著,因為他欺騙了吳三桂導致良心不安。
數日前在去到遷安縣後,甘復應因為抵擋不住錢財誘惑,被滿清奸細成功收買,他根本沒有再去京城,而是在遷安縣一連待了好幾天後,直接啟程返回山海關,謊稱吳家全家被殺。
駐守山海關的五萬官兵們,听到吳家全家被姜瓖殺害,有些人為之震驚,覺得姜瓖此舉很愚蠢,有些人覺得這不奇怪,姜瓖懷疑吳三桂勾結滿清,直接將其全家殺害。
在三萬關寧鐵騎內部,有些人忠于吳三桂,因吳家全家被殺而傷心。
凌晨四更五更後,吳家三兄弟都累了,在正堂睡著了。
天亮後,吳家兄弟醒來。
吳三桂把山海關內所有百布都用上,命人將之剪開,做成短短條形裝,讓部下們都纏在頭上,部分做成白色喪服。
上午,有人前來報告。
「啟稟總兵,滿清那邊的範承蔭來了!」
「速速帶進來!」
這是吳三桂的第一反應,姜瓖果然已殺了他全家,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要報仇還得要借助大清,他不可能自己稱王自成一勢力,只能是投奔大清一途了。
範承蔭進入正堂後,見到了頭纏百布、身穿喪服的吳家三兄弟,道︰「吳總兵,我這一路走上,見許多人頭纏白布,莫非是……」
吳三桂一副悲痛之色,道︰「範公子所料不差,我吳家在京城三十九口,全都被姜瓖此賊殺了!」
說著,他有再哭起來。
旁邊的兄長和弟弟同樣潸然淚下。
哈哈!計策成功了!
範承蔭心中暗喜,卻裝出一副難過之色,道︰「吳將軍家人不幸蒙難,範某同悲,若家父和攝政王得知,同樣會為之悲痛。人死不能復生,還請三位將軍節哀!」
吳三桂雖然處于悲痛中,但並未完全失去理智,認定了範承蔭是假惺惺的,心里肯定很高興,多爾袞、範文程之流,都巴不得姜瓖殺他全家,假惺惺地說些場面話。
也罷,就算滿清是假惺惺的,可姜瓖呢?不管姜瓖出于什麼原因殺他全家,此仇都不共戴天,他吳三桂根本沒得選擇了。
吳三桂向範承蔭,同樣假惺惺道︰「多謝範公子關懷!大清朝廷給出冊封平西王之條件,我吳三桂願意投奔大清。」
範承蔭回禮道︰「吳總兵棄暗投明,是大清之幸、是天下之幸也!範某很快會通知同僚,告之盛京的家父。在範某再次前來前,得知若吳總兵肯歸順大清,攝政王會親自來山海關冊封。大清朝廷對吳總兵如此重視,乃是吳將軍…不,乃是平西王之幸!」
首次听人稱呼自己為「王」,吳三桂有著不一樣的感覺。
範承蔭又說,吳三鳳和吳三輔,大清朝廷會冊封為固山貝子(滿清爵位中的第四級)。
吳三桂回應道︰「攝政王親自前來,吳三桂不勝榮幸,攝政王來時,吳某出關迎接。」
接下來,範承蔭穿上白色喪服、頭纏白布,給吳襄的牌位上香,又再做出一副悲傷之色。
吳家三兄弟,都知曉範承蔭乃是假惺惺的,只是他們需要借助大清,三人又對大清有很大利用價值,雙方各有所需,說些場面話、做些場面上的事情,不可能去揭穿。
很快,山海關以北,有人飛鴿傳書,通知盛京那邊。
此時,多爾袞已率軍南下,盛京那邊接到消息後,派出快馬向多爾袞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