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121章 崇禎駕崩

比如張煌言父親張圭章,現在是五旬年紀,歷史上要1652年才去世,也可以提拔任用,他只是前段時間因為得罪陳演被撤職,後來前往大同跟兒子住在一起,將會一同前來京城。

在飛鴿傳書中,姜瓖已通知馮敦厚、謝綱、張圭章來京城任職,還讓謝綱推薦一批官員,帶上那些官員一同前來,大同那邊將會派出官兵護送來京。

姜瓖仔細查閱著名錄,吏部有數名官員陪伴在側,隨時回答問題,要是鄭三俊回答不了,就由侍郎、郎中回答。

比如某人什麼原因被撤職?什麼原因年紀大了官職還這麼低?為什麼有些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某人政績如何?

姜瓖是心狠手辣之人,陪伴他的吏部官員們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不久後,姜瓖發現有個叫郭連城的人,現年三十八歲,山西平陸縣人,在崇禎四年中舉,曾任江南太平司里,後來被貶,再也沒有出仕。

姜瓖問道︰「郭連城因何被貶?」

對于這個問題,鄭三俊不知道,兩個侍郎同樣不知道,三個郎中同樣不知道。

鄭三俊唯恐被姜瓖責怪,立即派人去問,

不久後,找到一個叫任中鳳的員外郎。

「啟稟首輔,在六年前,郭連城乃正七品官員,听說他在官場不太吃得開,因得罪南直隸某個尚書被擠走了。」

姜瓖再問︰「他任職期間政績如何?」

任中鳳道︰「啟稟首輔,下官清楚記得,郭連城把分內事做得很好,因得罪人被貶,下官甚感可惜!」

姜瓖道︰「把郭連城召來,本官要重新啟用!」

鄭三俊領命。

平陸縣在山西西南部,不在山西鎮防區,要不然姜瓖可吩咐周遇吉派人通知郭連城。

查看好一陣子後,已經到了傍晚,到了晚飯時間。

姜瓖吩咐下去,留在官署十分,讓吏部官員們一同吃飯。

吏部尚書、二名侍郎、三名員外郎、二名主事,八人圍著大圓桌而坐。

侍從兵把飯菜端上後,八人端正坐著,一言不發。

他們對姜瓖沒多少敬重之意,而是懼怕梟雄式的姜瓖。

姜瓖在皇極殿殺了六個忠臣,在吏部官署殺一人,眾官員都對他心存懼意。

開始時,大家因為怕姜瓖,都顯得很拘謹,姜瓖跟大家說勿須客氣,還頻頻叫人夾菜吃飯,官員們也開吃起來。

整個晚飯過程中,姜瓖始終很隨和,和藹可親。

一頓飯下來,大家對姜瓖的懼意消減,各人都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基本得出結論,只要不跟姜瓖對著干,配合姜瓖辦事,就不會有什麼事。

吃飽飯足後,姜瓖道︰「諸位都吃飽了,繼續工作!」

大家都以為,姜瓖吃飽後會離去,沒想到還要繼續辦事,看來不是懶惰之人。

勤奮不一定能把事辦好,崇禎就夠勤政了,比朱元璋還要勤政,還不是把大明弄得一塌糊涂,必須是有能力之人再加上勤奮,才能把天下治理好。

兩刻鐘後,有個名單讓姜瓖注意到了,名叫王夫之,今年只有二十五歲,在前年中舉,湖南衡陽人,目前還沒有官職在身。

「把王夫之召來,本官要任用!」

鄭三俊領命。

姜瓖不僅查閱名錄,還根據在現代對明末時期的了解,知道一些這時期的能臣,主動說出一些名字,讓官員查找。

初掌權力的姜瓖不知疲倦,要給自己物色人才,一直在工作著,那些平常懶惰一些的官員們為之而煩惱,都盼著姜瓖盡快離去,好讓自己能回去歇息,可姜瓖就是遲遲不走,他們心中埋怨!

鄭三俊等人則心中略喜,主政者姜瓖指勤奮是好事,而他指明要的人皆是能臣,應當有識人用人之能。

一直到亥時三刻(21點45分),姜瓖打了個哈欠,這里查找得差不多了,決定下班了。

從吃飯後到現在,姜瓖又再物色出五人,分別是張同敞、瞿式耜、金堡、陳子龍、何騰蛟。

這五人在原本歷史上,皆是南明時期的抗清英雄。

除了張同敞外,其余人皆在外地,能來到京城的時間不一,並且忠臣視姜瓖為反賊,還未必肯听姜瓖之命。

臨走前,姜瓖向眾官員作揖道︰「諸位,江山社稷滿目瘡痍,還望大家不辭辛勞,跟我一同努力,把天下治理好!」

眾官員作揖回禮,看著姜瓖離去。

經過跟姜瓖接觸,眾人對姜瓖看法有所改觀。

鄭三俊心道︰「這個逆賊夠勤快,頗能識別人才,但願他真的能把華夏江山治理好。」

姜瓖回到慈慶宮後,只見正堂桌面上,放著幾大疊的奏章,還另外有竹筐放著奏章。

姜瓖皺皺眉頭,心道︰「都工作到十點了,有什麼事明天再說,老子不是工作狂!」

他權力是很大了,責任同樣隨之增大,原本給崇禎的奏章,全部都要他來處理了。

天寒地凍,姜瓖洗澡睡覺。

————————

當天傍晚,後宮坤寧宮。

宮外,這里有大同軍士卒嚴密把守著,

宮內,除了受傷的長平公主外,皇家所有成員皆在這里。

姜瓖善待皇家,晚飯頗為豐盛,比崇禎掌權時的粗茶淡飯好多了。

一夜之間,天翻地覆,朱家由掌控江山淪為傀儡,不懂事的小孩吃得津津有味,其余人皆食不甘味。

特別是崇禎,一日一夜之間蒼老了不少,雖然身軀還活著,但是他的心已經死了。

他滿含熱淚,對朱慈烺道︰「皇兒,這個傀儡皇帝,你好好做下去,只要咱家平平安安就行。大明將士自我手中喪失,我朱由檢是大明罪人,無顏面對列祖列宗!」

朱慈烺道︰「還請父皇保重身體,安度余生!」

周皇後道︰「太上皇登基以來,一直為國事操勞,你已經盡力了,如今咱們朱家管不了事了,太上皇何不放下一切煩惱,一家人平安過日子!」

「不!」崇禎立即反駁︰「逆賊姜瓖,從我手中奪走大明將士!我給大明帶來恥辱,叫我如何安生!」

性情剛烈的崇禎,在今早時就做好了打算,絕不忍辱偷生,只要有機會就自盡。

自從傳位之後,姜瓖部下對他的管控沒那麼嚴了,自盡的機會不難找到,比如晚上睡覺時,總不可能連寢室內都派人看管著。

晚飯後,崇禎表示,今晚要獨自就寢。

當天晚上,崇禎回到養心殿,大同軍衛兵們守在殿外,崇禎自盡的機會來了,他用服飾結成繩子狀,系上橫梁,隨後,生無可戀的崇禎,毫不猶豫地上吊了。

第二天一早,某宮女打開殿門,見到了崇禎尸體,大驚失色。

「太上皇駕崩了!」

隨著宮女的驚叫,整個後宮很快就震驚了。

守衛後宮的大同軍第一營千總劉正潛,立即派人向姜瓖報告情況。

此時的姜瓖,剛剛吃過早餐,有部下匆匆前來。

「啟稟首輔,太上皇上吊自盡了!」

姜瓖听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多大意外,昨天早上見崇禎時,他就感受到了崇禎死意十分堅決,讓崇禎配合完上朝,頒布兩條聖旨,讓崇禎封官、傳皇位後,姜瓖也不再為難、也沒必要繼續為難崇禎,既然他想去死,就給他機會,不再讓人看管得那麼嚴。

匆匆來到養心殿外,朱慈烺、周太後,以及崇禎的一眾嬪妃子女們,都對著殿門跪下哭泣著。

姜瓖走入殿內,崇禎的尸體就放在地面上。

歷史上的崇禎,是在李闖破城後,于四月二十五日在煤山上吊。

在這個時空,因為姜瓖的因素,崇禎上吊時間提前了三個多月。

太上皇駕崩,葬禮有一些列程序,現在名義上還是大明王朝,姜瓖決定按照程序來做,派人負責崇禎葬禮事宜。

————————

京城政變、姜瓖掌權的消息,快速對外傳播,按照距離而論,傳播順序是先到吳三桂,再到滿清,再到李闖,再到江南地區。

薊州,親率三萬軍隊趕來的吳三桂,駐扎在這里。

一月十二日上午,消息傳到了吳三桂這邊,吳三桂大為震驚。

對于皇帝成為傀儡,扶植新皇帝登基,吳三桂只是略微難過,他是為自己擔憂,在京城的全家都被姜瓖掌控,該不該听從姜瓖之命呢?

經過一番思慮,吳三桂決定表面上順從姜瓖,靜觀其變,先趕回山海關再說。

很快,大軍開拔,北上山海關。

————————

在昨天,因為突發事情,京城各城門關閉一天,一些從外地趕來京城之人,原計劃昨天入城的,被耽擱了一天。

今天一早,京城各城門重新打開,確保對外聯絡的暢順。

崇禎被逼退位後,朝臣們輕松了不少,因為不用在三更就起床趕去參加早朝了。

一天的時間就那麼多,姜瓖才不會那麼早就起床工作,好歹要六更正常起床時間才起來。

今天早上,姜瓖卯時四刻起床(六點),派人通知六部閣臣議事。

辰時四刻(早上八點),武英殿,位于皇極殿西南。

正中前方有階梯,只是階梯高度比皇極殿矮上不少,階梯上有皇帝的龍椅,大明的皇帝,偶爾會在這里上朝,會在此宴請大臣。

在正前方階梯下,有張大椅子,這是姜瓖的椅子。

內閣閣臣還活著的人,都集中在這里,姜瓖說好的時間到了,人卻沒有出現。

有太監前來告之,太上皇駕崩,首輔大人去了養心殿。

崇禎駕崩了!眾臣為之震撼!

內閣次輔蔣德璟向著殿內正中前方跪下,其余閣臣跟著跪下。

部分臣子傷心哭泣起來,少數人還哭得很厲害。

有些人對崇禎生死並不關心,只是做做樣子假裝傷心。

紫禁城有許多太監,太監有太監的作用,姜瓖開始起用一些小太監。

兩刻鐘後,一名年輕太監走入武英殿,朗聲道︰「大都督、內閣首輔到!」

隨著聲音落下,姜瓖從側門進入武英殿,趙天麟跟隨在他背後,眾臣起身作揖行禮,姜瓖客氣回禮。

姜瓖走到椅子前,掃視眾人一遍,看到部分人眼楮紅潤,顯然是剛剛哭過,蔣德璟、張國維、吳甘來等少數人眼楮都腫了,剛才哭得很厲害。

姜瓖做出一副難過模樣,道︰「太上皇不幸駕崩!舉國同悲!」

雖然只是演戲,演得還算逼真,要不是姜瓖謀逆,還真會有人相信他真的悲傷難過。

眾閣臣中又再有人哭泣起來,他們心中罵著姜瓖,卻不敢嘴里罵出來。

過了一小會後,姜瓖道︰「天下危急,需要我們力挽狂瀾,我們需振作起來,打敗一切敵人,重振朝綱!」

「諸位都知曉,大明本已糜爛不堪、大廈將傾,除了本官直轄之兵外、吳三桂關寧鐵騎外,已無精銳之兵。如今我入京城主政,滿清定不會讓我安心整頓朝綱,很有可能會趁機南侵。本官麾下之兵馬,定會跟韃子血戰到底。為了華夏江山社稷、黎民百姓,還望諸位跟我一道,齊心協力力挽狂瀾!拜托了!」

說罷,姜瓖向眾人長揖,態度十分誠懇。

眾官員連忙作揖還禮,對于姜瓖剛才說的這些話,大體上還算認同,姜瓖雖然是逆賊,當面對建奴侵犯時,抗擊建奴的皆是英雄,何況,姜瓖曾讓建奴吃盡苦頭,本來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英雄。

說罷,姜瓖坐下,其余眾人分坐在兩側,趙天麟坐在右邊首位。

接下來,姜瓖宣布一些列人事任命,任命趙天麟為從三品戶部侍郎;任命馮敦厚為吏部侍郎,官階正四品;將大同知府謝綱晉升為工部尚書,官階從二品;將大同同知謝日酬晉升為工部侍郎,官階從三品;將大同府同知朱和均晉升為兵部右侍郎,官階正四品。

本來,一般情況下,尚書為正二品、侍郎為正三品,但姜瓖所任命的人,原本品級低,先任命職權高的官職,但品級暫時不給那麼高,要是以後把本職工作做好了,再酌情提升官階。

姜瓖所宣布的事情,沒有人敢反對,只要正常辦好手續,出具任命文書,這幾個人便算是正式就任。

「趁韃子還沒來,迅速清查經常附近侵佔軍田之地主,緩解朝廷府庫緊缺之狀況!另外,本官這次來京城,帶來有一批錢糧,銀子有三百五十萬兩,可供四萬余軍隊半年所需糧食,朝廷拖欠你們兩個月的薪俸,一次性補發,跟本月薪俸一起發。」

盡管明朝官員名義上的俸祿很低,但總有少數是兩袖清風的清官,其他人就算不貪污受賄,最少也會讓地主、自耕農把土地掛靠名下獲取好處。

但沒人會嫌錢多,听到姜瓖這麼說,許多人露出笑容。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