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120章 變花樣撈錢

趙天麟道︰「如若我們置之不理,李闖勾結滿清的可能性會有一半。我們應當爭取轉向自身有利的局面。屬下再寫書一封給宋獻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有宋獻策從中斡旋,李闖拒絕滿清的可能性會有七成以上。」

姜瓖露出一副親切的神情,和藹道︰「有勞趙先生了!」

趙天麟抱拳道︰「為主公效命,自當全力以赴!」

在現代事業奮斗,一切都是先要努力爭取,在古代爭霸天下同樣如此。

兩人商議了許多事情,對于衛所的整頓、京營訓練,估計要等到跟滿清大戰一場後才能完全展開,在清軍南下前,可以部分展開,先清查離京城較近衛所,查抄侵佔軍田地主的家產。

黑冰台人員、馮敦厚,也是時候要搬遷到京城來辦公了。

姜瓖在大同的家人,會在合適時機搬遷到北京。

以後大明朝廷的府庫,就是姜瓖的府庫了,需要可靠之人掌管,姜瓖決定任命趙天麟為戶部右侍郎,由他掌管府庫。

從今往後,崇禎和朱慈烺,一般只能待在後宮,紫禁城其他地方,那就是由姜瓖使用了。

姜瓖決定,皇極殿東側的慈慶宮,作為他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之所,平常上朝在武英殿,有重大事情才使用皇極殿。

崇禎的玉璽、空白的聖旨,都放到慈慶宮,內閣的印章,都由姜瓖掌控。

慈慶宮原本是太子住所,朱慈烺登基,姜瓖讓其搬遷出去住在乾清宮,讓崇禎住在養心殿。

當天,京城某地方飛鴿傳書,信鴿飛向大同那邊。

當天,趙天麟提筆寫信,這是寫給宋獻策的信,寫好之後,姜瓖過目一遍,再派出可靠之人到西安那邊給宋獻策。

另外,姜瓖派人把吳襄全家三十余口看管起來,相當于是人質,讓吳三桂投鼠忌器。

在今天凌晨,京城許多人就發現了城內動靜。

第二天,天亮後,許多人發現,守衛城牆、城門的明軍裝束不一樣了,並非原本的京營士卒裝束。

不僅裝束不一樣,武器也不一樣,許多兵士配備不一樣的火銃,甚至同時配備火銃和單刀,或火銃和長矛。

更明顯的是官兵們精神飽滿,看上去體格更為健壯。

在以前,守城的京營士卒都是懶懶散散,無精打采,武器陳舊,仿佛值勤、站崗都是混日子。

當天,姜瓖張榜安民,在京城許多地方張貼告示,告之朝廷最新政局變化,做出許多承諾,以穩定人心、爭取民心。

告示中並非什麼都告之,而是在內容方面有所選擇,對姜瓖有利的就告之,對他不利的就絕對不提及。

比如殺陳演,對其他三個貪官撤職、抄家,就廣而告之;至于姜瓖殺六個罵他的臣子,告示上沒有提及。

德勝門城門後某地,牆壁上貼著大張的告示,聚集了許多人觀看。

「哇!原來是姜瓖掌控了京城!」

「是夜里大同軍突然進入京城,連皇宮都被姜瓖掌控了!」

「照這麼說來,這屬于政變了!姜瓖通過政變掌控朝政,逼迫皇帝封他為大都督、內閣首輔!」

「這姜瓖還真是梟雄,跟曹操、司馬昭那樣的梟雄!」

「姜瓖掌權,不會對我們不利,還會保護我們,要不然一旦建奴打過來,京城跟外面的聯系又要斷了!」

「照我看,只有姜瓖才能保護我們漢人的江山,要不然建奴入關後不走,佔領京城,可就山河淪陷了!」

「對啊!听說大同軍軍紀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看來姜瓖政變對我們有利!」

「哼!我等皆是大明朱家臣民,姜瓖就是逆賊!該死的逆賊!」

「管他坐擁天下的是姓朱還是姓姜,我只關心對我有利還是不利!」

…………

百姓們議論紛紛,對于姜瓖政變掌權,百姓們態度不一,總體來說,支持者多于反對者。

姜瓖派出的四隊人馬,分別查抄陳演、光時亨、吳甡、魏藻德四人的府邸,結果陸續出來了。

陳演府上查抄出銀子二十余萬兩,加上其它家產共四十余萬,又再通過賬本查出有許多地主把名下耕地掛靠在陳演名下以逃避賦稅,土地面積相當于兩個衛的軍屯田,真是觸目驚心。

其余三人,每家都查出數萬兩銀子,以及有相當數量掛靠在其名下的土地,三人加起來相當于陳演的一點五倍。

累加起來,查抄出銀子四十一萬兩,加上其它家產共七十余萬,累計有相當于五個衛的軍田面積的土地掛靠在四人名下。

張煌言返回來向姜瓖稟報情況後,做出建議道︰「主公,反正這些土地名義上屬于那四個奸臣,索性裝作不知,直接將那些土地充公。」

姜瓖笑笑道︰「正合我意!」

把自家土地掛靠在當官的名下,雖然是大家心知肚明的常用手段,但畢竟是非法的,這種弊政導致的畸形模式一定要整改,但不宜立即整改,不宜立即公開取消有功名之人的免稅田這個政策。

可借著懲治奸臣、貪官這股東風,「名正言順」沒收一些土地,要是那些地主們主動找上門來坦白交代,索要回屬于自己的土地,姜瓖可擺明條件,要上繳八成土地來抵消其罪行。

等黑冰台到來後,可吸納部分錦衣衛人員加入,再嚴查各地官員。

張煌言道︰「把這些土地分給百姓耕種,只要停止向小農戶征收高額田賦,只要賦稅不高,百姓們能過上好日子,一定會擁戴主公。」

在非正式場合、私底下的時候,下屬皆稱呼姜瓖為主公,公開場合才稱呼在朝廷的官職。

姜瓖點頭道︰「在許多朝代初期,重新分土地給百姓、地賦稅,到了中期、後期,逐漸土地兼並,許多自耕農淪為佃戶,若再有昏君橫征暴斂,百姓們便會揭竿而起。就算我給全天下百姓分土地,時間久了,也難免會被逐漸兼並,得有辦法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

對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姜瓖早就想出來了。

主公似乎有辦法了,張煌言被激起了好奇心,問道︰「主公,是何辦法?」

姜瓖笑笑道︰「到時候自然會知曉。」

主公一副莫測高深的樣子,張煌言不再追問,既然主公這麼說了,他相信主公能辦到。

姜瓖又再命人抄寫許多份告示,公布四個奸臣罪狀,公開所查抄的家產,包括金銀珠寶、田產、房產。

當然,這四人的田產,包含了掛靠在其名下的地主土地,除非當事人來戶部主動坦白,才會歸還兩成田產,其余八成「名正言順」充公。

只要姜瓖有軍隊作為後盾,手段夠強硬、夠狠,撈錢的法子很多。

下午,吏部官署,姜瓖來到這里,他要仔細查看六部官員名單,看看是否有未被發現的人才,從中提拔為已所用。

鄭三俊得知後,帶著吏部各級官員,來到官署門口迎接。

「拜見首輔大人!」

以鄭三俊為首的十余名官員們象征性行禮,沒有任何恭敬之色。

姜瓖對掃視眾人一遍,讓鄭三俊對在場官員逐一介紹,包括姓名和官職。

在場人員包括了侍郎(正三品)、郎中(正五品)、員外郎(從五品)。

姜瓖能感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目光中蘊含著仇恨。

既然走上謀逆這條道路,就難免被某些臣子憎恨。

像三國時期的曹操,就曾經被許多忠于漢室的人所憎恨,甚至許多人有行動要除之,結果都失敗了,曹操毫不留情鏟除,從歷史大勢來說,誰能說曹操是壞人。

姜瓖只要做好兩點即可︰其一,是用強硬手段打擊一切敵人;其二,好好整頓朝綱,把天下治理好,自然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擁護。

「本官既然做了首輔,掌管朝政,就得為江山社稷負責,吏部乃六部之首,承擔為國家選拔人才重任。鄭大人,把大明所有官員名單給本官過目!」

鄭三俊領命,帶著姜瓖入內。

吏部里里外外,都有全副武裝的大同軍士卒把守。

姜瓖要先對整個吏部官署參觀一遍。

吏部官署中,有大廳、會議室、檔案室、吏員工作室、官員辦公室之類。

姜瓖所到之處,所有官吏都要站起向他行禮,姜瓖也做出一副和藹可親模樣,某些小官憎恨姜瓖,臉色不善,要不是姜瓖有衛士護衛,早就有人沖上來跟他拼命。

但無論怎麼看,姜瓖都不像壞人,有些覺得他是偽君子。

當姜瓖即將走到檔案室門口時,某個官員突然向姜瓖沖來,被衛兵及時擒下,那官員大罵道︰「姜瓖,亂臣賊子,罪該萬死!」

此時,在姜瓖旁邊的鄭三俊,一副可惜、痛心模樣,又即將要有一人要遇害了。

姜瓖面無表情,向旁邊的鄭三俊問道︰「他是誰?」

鄭三俊道︰「稟首輔,他是溫千留,吏部主事。」

他不敢替溫千留求情,要不然恐怕會禍及自身。

姜瓖並不發怒,冷冷道︰「來人,把溫千留拉出去,斬首!」

衛兵立即拖著溫千留而出。

在被拖過程中,溫千留仍然不斷咒罵著。

「姜瓖,你全家都要千刀萬剮!」

「逆賊不得好死!」

「大明的忠臣義士都會討伐你!」

「姜瓖,你……」

當他還在咒罵時,已經被拖到官署大門口,衛兵手起刀落,首級落地,咒罵聲瞬間停止。

現場的人,都親眼目睹同僚被殺,許多人膽戰心驚,就算再恨姜瓖,除非想立即送命,要不然都得忍住,千萬不能說出讓姜瓖不高興之言。

部分人把溫千留當成是勇士,心中對他的行為十分贊賞。

憎恨姜瓖的人,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級別的官員,他們通過科考獲得功名,儒家倡導忠君父子觀念,他們受影響頗大,哪怕朝廷再不堪,他們仍然保持忠誠,對包括姜瓖在內的一切逆賊都極為憎恨。

那些普通吏員們,大多數人只是為了混口飯吃,誰來當權無所謂。

姜瓖由始至終都十分理智,覺得還是有必要跟官員們明確說清楚。

他發出命令,在皇城官署辦公的有品級的官員,全部到指定地點集中。

皇城的承天門到午門之間的道路,平坦而寬敞,道路兩側官署的官員們,接到命令後紛紛來到這里。

數以百計的官員們,在這里集中起來。

位于最前方正中的姜瓖,命人搬來桌子,登上桌面,從從一品級別的內閣次輔,到從九品的芝麻小官,姜瓖都盡收眼底,所有官員亦把他看得清清楚楚。

看著那個高大英俊的大逆賊,過半數官員都對姜瓖心存不滿,不少人滿含憤恨。

姜瓖朗聲道︰「有句話說得好︰‘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你們是單純忠于明室?還心系天下社稷、心系萬民?我姜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社稷、為了天下百姓。我們皆是華夏人,華夏江山搖搖欲墜,社稷淪喪,萬民疾苦,內憂外患,大明朝廷根本解決不了問題,你們覺得我是逆賊,但只有我能解決問題。只要能給點時間,你們必定能看到,我姜瓖帶領華夏重新復興。」

他的講話聲情並茂,慷慨激昂,滿懷熱情,意思又十分到位。

部分官員被姜瓖的話所影響,對姜瓖的憎恨降低了少許。

隨後,官員們散去,姜瓖重新來到吏部官署,進入檔案室。

「把大明所有官員名冊都拿來!」

鄭三俊命令下去,在檔案室中把相關檔案取來。

姜瓖所在桌面上,放著許多本子,分別有中央級別官員名錄、地方各省官員名錄,歷年中舉的人員名單,連崇禎以來被撤職的官員都包含在內。

每個人都有專門介紹,包括家鄉所在地、出生年份、某某年考取功名、任職記錄、任職期間功與過。

姜瓖殺了十一個人,有十一個官職空缺,再加上會陸續撤掉一批貪官、庸官,以及反對他的人,官員空缺就很大了。

馮敦厚、大同知府謝綱都是人才,大同知府官署、大同各縣衙官署,都有謝綱提拔的廉潔干練之人,都是可提拔的對象。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