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就背對著宮門,因為這聲音,讓他轉身看了一眼,就這一眼,讓長平公主幸免于難。
敵人來了,極要面子的崇禎,第一念頭就是自盡,避免落入姜瓖手里受辱,隨之做出揮劍自刎的動作。
張煌言和兩名隨從眼疾手快,以最快速度沖上。
由于距離近,崇禎還未來得及自盡,脖子只劃破了點皮,手就被抓住了。
張煌言從崇禎手里把劍奪過,另外兩名隨從死死抓住崇禎。
很快有其他士卒沖入,把現場控制。
「逆賊!逆賊!」
崇禎大吼著。
張煌言是很有主見之人,對人才、對君主有一套衡量標準,在還未見姜瓖前,就已對崇禎下了結論,那就是徹頭徹尾的昏君。
今天,是他首次見到皇帝,雖然崇禎是昏君,畢竟是皇帝,他仍然恭恭敬敬,道︰「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他原本是忠于朝廷,只是君主太讓他失望,又踫上了姜瓖,毅然投奔姜瓖。他雖然忠于朝廷,更是心系天下,認為姜瓖能拯救天下。
張煌言不是迂腐、愚忠之人,要是朝廷有明君,他會忠于朝廷,可惜大明腐爛透頂,皇帝又還是昏君,已經無力挽救天下了,才毅然選擇投奔姜瓖。
隨即,再面向嬪妃、皇子公主們,恭敬道︰「臣奉姜將軍之命前來,保護陛下和諸位娘娘、皇子、公主安危。」
張煌言看到被砍傷的長平公主,派人去找太醫趕來救治。
大家都清楚得很,口口聲聲說是來保護,其實是來掌控、監視,以後皇帝就是傀儡。
崇禎瞪著張煌言,怒喝道︰「你是何人?膽敢投靠姜瓖背叛大明!」
他做皇帝十七年,雖然徹底失敗了,皇帝的威嚴還在。
面對皇帝的威嚴,張煌言畢恭畢敬,道︰「啟稟陛下,家父刑部員外郎張圭章。臣心系天下百姓、江山社稷,大明弊病重重,陛下不能拯救天下,臣痛心疾首。而宣大提督姜瓖能挽救天下。」
盡管已決心效忠姜瓖,但畢竟自己是背叛了朝廷,如今面對皇帝,張煌言還是產生了羞愧之心,以溫和的語氣道︰「請陛下放心,姜將軍會善待陛下、善待皇家,不管以後大明有多少敵人,姜將軍都會保護好陛下和皇家!」
正因為還有些羞愧之心,才對皇帝恭恭敬敬,但這並不影響對姜瑄的效忠,也不會再听命于皇帝。
「亂臣賊子!都是亂臣賊子!」
崇禎怒吼著,又氣又怒。
在他心目中,就應當君王死社稷,要是大明要亡,他要帶上整個皇家一同自盡,也絕不能被俘,如今被姜瓖俘虜了,那是極大的恥辱。
張煌言提醒道︰「陛下,若沒有姜將軍,大明必亡,闖賊和滿清皆能亡大明,陛下和皇家恐怕難以幸免,唯有姜將軍能保護皇家安全。還請陛下和諸位娘娘,王爺、公主以後安心度日!」
這時候,郭子濤進來了。
他向皇帝和娘娘們行君臣之禮,但態度不甚恭敬。
此時的姜瓖,正在皇極殿等候消息。
四更剛過,終于有消息了。
「將軍,張千總找到陛下了!已把陛下控制!」
終于活捉崇禎了,姜瓖興奮得很,立即趕往後宮。
坤寧宮,皇家全體成員皆在這里,由全副武裝的大同軍把守,不老實的崇禎被繩索捆綁,時而還有皇子公主的哭泣聲,娘娘們在安慰著。
對崇禎最忠誠的王承恩,一直陪伴在皇帝身邊。
某位天真無邪的皇女道︰「娘,怎麼這些人敢對我們這樣?」
袁貴妃回應道︰「他們都是亂臣賊子,背叛大明的人不得好死!」
該皇女童年無忌,道︰「謀反要千刀萬剮,那這些人會死得很慘,跟袁崇煥那樣慘!」
袁貴妃抱著女兒安慰道︰「沒錯,你父皇會把他們都千刀萬剮了!」
把守這里的士卒們,他們只效忠于姜瓖,無論皇家的人怎麼說,對他們絲毫沒有影響。
原本因為背叛大明而有愧疚之心的張煌言听著這些話,苦笑了一下。
而崇禎听著這些話,感覺就是在諷刺,諷刺他無能。
「夠了!給我住嘴!」
心情差到極點的崇禎大吼著。
該皇女被嚇得嗚嗚大哭著,袁貴妃再緊抱女兒安慰著。
這時候,姜瓖邁步進入殿內。
姜瑄看到了崇禎,看到了好幾個女人,以及眾多未成年男人。
「臣拜見陛下,拜見諸位娘娘,拜見太子殿下,拜見諸位王爺公主!」
「逆賊姜瓖,朕要把你千刀萬剮!」
見到姜瓖,崇禎的情緒徹底爆發了。
皇家眾人個個對姜瓖怒目而視。
「亂臣賊子!不得好死!」
「姜瓖,朕要誅你姜家十族!」
「朕要把你姜家祖墳挖出來,挫骨揚灰!」
…………
崇禎對姜瓖的仇恨、憤怒達到了極點,無以復加,不斷咒罵著。
姜瓖靜靜地等待著,無論崇禎怎麼罵,他均視若無睹,讓崇禎好好發泄,等他發泄完了之後,再做該做的事情。
在崇禎咒罵的同時,姜瓖命人把嬪妃子女們押到其它地方看管起來。
坤寧宮內,只剩下崇禎、姜瓖,以及若干警衛。
崇禎罵了許久,逐漸累了,罵聲越來越小。
姜瓖身在宮內,心系京城局勢,他坐下便喝茶邊等待著,不斷有部下來報告。
「稟將軍,我軍已奪取宣武門!」
「稟將軍,我軍在廣渠門遇到抵抗,斬殺百余人,我軍折損二十余人!」
「稟將軍,我軍奪取廣寧門!」
「稟將軍,宮城所有地方已搜查一遍,所有太監、宮女被集中在慈寧宮!」
…………
報告紛至沓來,總體來說還算順利。
崇禎听著卻不是滋味,姜瓖的勝利,那就是他的失敗。
姜瓖再發出命令,讓宮中之人通知各朝臣們來皇極殿。
本身朝臣們早就起床了,有些在趕往宮門的路上,中途遇上了大變故,在接到通知後,許多人才知曉,大同軍突然進城、入宮,整個京城、皇城、宮城皆已被姜瓖掌控。
既然有通知,大多數人繼續趕往皇宮,只有少部分覺得曾經得罪過姜瓖,認為會被姜瓖報復的人才不敢進宮,匆匆回家收拾細軟逃跑。
朝臣們來到午門,亮明身份後,守門的大同軍直接放行,讓其直接前往皇極殿。
快到六更了,朝臣們陸續來到皇極殿,在議論紛紛。
「姜瓖終于造反了!怎麼入城會那麼順利?」
「事情很明顯,肯定有京營的人被姜瓖收買,打開城門讓大同軍進城!」
「哎!孫傳庭失敗後,我就預感到,大明恐怕保不住了!就算沒有姜瓖,也免不了亡于滿清或李闖之手!」
「姜瓖跟曹操、司馬昭、楊堅、李淵之流如出一轍,從此以後,大明已名存實亡。姜瓖掌控朝政,只要時機成熟,便會逼迫陛下禪讓了!」
「哼!姜瓖、建奴、闖賊、獻賊,都不得好死!」
…………
即便有大同軍官兵守衛,許多朝臣也敢于罵出來。
坤寧宮內,姜瓖讓衛兵們退下,把門關上,只剩下他和崇禎二人。
此時的崇禎,內心仍然憤怒,只是不像剛才時那麼激烈。
他對姜瓖怒目而視,對姜瓖的憎恨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崇禎被捆綁得嚴嚴實實,坐在椅子上。
姜瓖道︰「崇禎,比可知大明為何會亡于你手?」
崇禎怒道︰「諸臣誤朕!諸臣誤朕也!包括姜瓖你這狗賊,若不是諸臣誤朕,大明就不會落到如此地步。」
姜瓖搖頭嘆息,崇禎就是死不悔改之人,在原本歷史上,上吊前在袍服上書寫,同樣是說「諸臣誤朕」,完全不正確認識、或不願意承認自身的錯誤。
「錯了!陛下錯了!」姜瓖大聲回應︰「是你昏庸無能,才導致奸臣當道!你上任之初,被那些文官、東林黨糊弄,急于殺魏忠賢。魏忠賢是被殺了,沒人來制衡那些文官了,他們高興了,你可就慘了。陛下,你在位十七年間,忠奸不分,刻薄寡恩,稍有不順,便對忠臣、賢臣撤職、下獄、賜死!以至君臣關系極為緊張!本來大明局勢還沒到無可挽回地步,可就是因為你繼位,讓大明越來越差,最終到了無可挽回!」
「陛下,你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你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你還頻繁地調整官吏,十七年間竟然換了十七個刑部尚書和五十個內閣大學士,總督中被誅者六人,巡撫被戮者十一人。」
「朝廷府庫拮據,本來田賦就稅源狹窄,大量可避稅的土地你不收稅,因為文官集團反對,你又不敢收商稅,剿匪和與建奴作戰需要大量養兵,你只能向為數不多的小農戶收稅,逼得他們造反。」
「崇禎,有你這種昏君,大明滅亡成為必然!」
姜瓖毫不客氣,直指崇禎的過失,他並不是亂說,而是以事實為依據。
接著,姜瓖又再指出例子,比如盧象升是怎麼被搞死的,比如孫傳庭下獄導致李自成趁機坐大。
本來,大明並不缺少忠臣,也不缺少治國的良臣與御敵的良將,但朱由檢的凶暴與多疑、剛愎自用,讓這些忠臣良將一個個冤死,而幸存的人只能選擇閉口不言。
姜瓖的大篇幅說話,崇禎居然認真傾听著。
姜瓖說完後,崇禎陷入了沉思。
他自己是怎麼樣的人,他本來就很清楚,又再經姜瓖說出,崇禎反思起來,對于姜瓖所說的,他內心是部分認同。
比如鏟除魏忠賢,導致了文官集團難以被壓制,姜瓖說得太對了,比如賦稅問題,姜瓖說得很對,崇禎就是沒有勇氣向商人收稅、向讀書人的土地收稅。
崇禎沉思一陣子後,隨即再憤怒起來,喝道︰「一派胡言,皆是群臣誤朕,大明才會亡!」
他雖然部分認同姜瓖所言,但他極為要面子,絕對不能承認錯誤,內心可認錯,但不能向任何人認錯。
姜瓖冷冷道︰「崇禎,你不知悔改,沒有責任擔當,讓你做亡國之君,一點也不冤!比如陳新甲,你授意他與滿清和談,結果事情被泄密,你為了堵住悠悠之口,讓陳新甲做替罪羊殺掉。哼!如此敢做不敢當,昏君也!」
崇禎驚駭起來,這件事內幕居然被姜瓖知道了。
「胡說八道!胡說八道!」
崇禎慌忙否認!
姜瓖道︰「哼!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數年前,你暗中同意楊嗣昌向滿清的議和主張,但卻對外否認。要不要我把你的丑事一一抖出來?」
這下,命中了崇禎的死穴,崇禎不敢嘴硬了,沉默起來,對于姜瓖所說等于是默認了,姜瓖真是讓他又怕又恨!
姜瓖嚴肅道︰「崇禎,大明滅亡已是必然,現在你能做的,就是好好配合我,只要老老實實,我會讓你和全家都過得好好的,等時機成熟後,你再禪位于我,我會像曹丕對漢獻帝劉協、司馬昭對魏元帝曹奐那般,給你封個侯爵,還能安安穩穩過日子。如若你抗拒…」
「嗆啷」一聲,姜瓖把佩刀拔出一半,繼續道︰「把皇家都殺光!並且把你所有丑事向天下傳揚!大明滅亡已成定局,是生是死,你可好好好考慮!」
「我給你半個時辰考慮!」
隨後,姜瓖出去,把門關上。
坤寧宮內,只有崇禎一個人。
在無人時,他大聲痛哭起來,把自身的無奈、痛心、委屈盡情發泄,哭聲如泣如訴,哭得撼天動地。
在他心目中,自身確實是很委屈,要自盡卻失敗了,還被姜瓖威脅,要是不肯就範,姜瓖就要把那些事情抖出來。
某些方面的面子比性命更重要,崇禎就算是去死,也絕不願意被抖出丑事後面對其他人。
被姜瓖如此威脅,崇禎何曾受過這等委屈,傷心得要命。
連守在宮門的衛士們,都听到了皇帝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