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崇禎在養心殿批閱奏章,由于有姜瓖的勝利,他神采奕奕。
快到午時,有太監進來。
「陛下,首輔大人捷報!」
崇禎一怔,姜瓖已取得大勝利,建奴都出關了,怎麼還有捷報?
他拆開信封一看,周延儒說,臣受命督師抗敵,指揮姜瓖取得大勝,總算不辜負陛下所托,準備帶姜瓖班師回朝。
看著這樣的內容,崇禎皺著眉頭。
姜瓖取勝,明明跟周延儒沒關系,可周延儒這樣說,也不能硬說是錯誤,周延儒出京督師抗敵,所有勤王之師都受他節制。
————————
五月十一日。
姜瓖率領大軍繼續南下。
被清軍俘獲的三萬余百姓,以前每天吃不飽,吃得很差,造成每人身體虛弱,有些人生病。
這幾天來,每天吃飽飯,吃的飯跟大同軍一樣,生病之人獲得醫治,身體狀況恢復得差不多了,每個人都感激姜瓖。
三萬余百姓,那些青年男子,大多希望加入大同軍。
經過初步考核篩選,共有六千余人符合要求,全部都登記起來。
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或者無意參軍的,一路上陸續有人離開大同軍回家,每個回家的農戶,都有發一頭耕牛,發一定數量的糧食。
午後,大軍繼續南下,離京城只有四十里了。
剛啟程後不久,只見西南邊有大軍前來。
軍旗幟有「唐」、「劉」字樣,還有比這更大的大旗。
平原地域,易于觀察周邊情況,那邊的明軍看上去最少有三萬。
盧邦南不解道︰「會是誰的軍隊?」
姜瓖道︰「肯定不止一個總兵!」
趙天麟道︰「多個總兵合兵一處,有可能是周延儒來了,來者不善啊!」
這時候,前面大軍中,有一匹快馬疾馳而來。
那快馬離姜瓖十丈外停下,馬背上的士卒朗聲道︰「來者可是大同總兵姜瓖?」
姜瓖回應︰「正是!」
士卒道︰「內閣首輔周大人得知姜總兵勝利歸來,專程來迎接!首輔等會就到。」
果然是周延儒來了,姜瓖對這個大奸臣沒有好感,冷冷道︰「本將軍知道了!」
黃得功、周遇吉對周延儒很是反感。
待那令騎走後,黃得功不滿道︰「哼!周延儒畏懼建奴,每天躲在通州不出,不敢督促各總兵跟建奴決戰,卻還謊報軍情,如今還有臉來迎接。」
大同軍官兵在場,他居然敢對首輔直呼其名。
周遇吉道︰「哼!他定沒安什麼好心。」
趙天麟道︰「在名義上,姜將軍屬于首輔指揮,說不準他會厚著臉皮,在給陛下的奏報中,說成是他指揮姜將軍打敗建奴。」
听到這話,黃得功心頭火起,道︰「這個大奸臣!我定在陛下面前把他丑惡嘴臉說出來。」
姜瓖冷冷一笑,他倒要看看,周延儒能玩出什麼花樣。
不久後,大軍離大同軍更近了,前面其中一人,身穿首輔的官服,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
黃得功湊近姜瓖,指著周延儒,道︰「賢弟,那個狗賊便是周延儒。你的功勞跟他沒關系,千萬不可承認是他指揮你取得勝利。」
姜瓖道︰「黃兄放心,我自有分寸。」
周延儒在離姜瓖十丈之處停下,在他旁邊有七人,姜瓖憑借記憶認出其中兩人,分別是唐通、劉澤清。
周延儒五十余歲,身材中等,發福比較明顯,臉型不太好,一臉的奸相。
劉澤清四十余歲,鷹鉤鼻,一臉橫肉,一看就是賤相。
其中一人大聲道︰「首輔大人駕到,還不快快下馬迎接。」
姜瓖翻身下馬,黃得功、周遇吉不得不跟著下馬。
姜瓖抱拳道︰「大同總兵姜瓖,參見首輔大人。」
他只是抱拳而已,並未躬身。
黃得功、周遇吉不情願地行禮。
周延儒沒有介意,哈哈一笑,朗聲道︰「姜總兵大敗建奴,真是將才啊!本官身為首輔,受陛下重托督師抗敵,專程來迎接姜總兵歸來嗎,為大明有這樣的將才而高興。」
暫時來說,沒有表現出對姜瓖不利。
能夠做到首輔,周延儒那可是人精,溫體仁倒台後,周延儒為了坐上首輔,做了許多事情,他不會輕易讓手握重兵的姜瓖不高興。
隨後,方士亮向姜瓖自報身份,然後再介紹其他人,分別有蔣拱宸、尹民興、劉嘉績、唐通、劉澤清、劉良佐。
這些人統統都不是好鳥,姜瓖象征性抱拳行禮,相互認識一下。
在這亂世,你要是有實力,別人都得重視你。
姜瓖把大同軍實力展現出來了,更何況,大家都知道,姜瓖肯定會升官,許多人想巴結好姜瓖這個實權人物。
就算是驕橫跋扈的三個總兵,都對姜瓖很有禮貌,客客氣氣。
劉澤清笑呵呵道︰「姜總兵麾下大同軍,真乃精兵,竟能獲得如此大勝。」
對于這個小人,歷史上的漢奸,姜瓖懶得理會,不予回應。
好心夸贊一下,姜瓖居然不理睬,劉澤清很是不爽。
劉良佐笑眯眯道︰「姜總兵竟能練出如此精兵,不簡單啊!劉某喜歡結識英雄豪杰,以後跟姜總兵就是朋友了!」
姜瓖冷冷道︰「誰跟你是朋友?劉總兵,姜某只是跟你有一面之緣,何來的朋友?更何況,我姜瓖不喜歡畏懼建奴之人。」
來自現代的姜瓖,自然知道人情世故,要廣結人脈,少結仇怨。
但是,他對奸臣、漢奸都很反感,不屑與這種人為伍,他有強大的實力,才不怕得罪這種人。
劉澤清、劉良佐兩人部下軍紀敗壞,時常侵害百姓,就算這時空還未成功漢奸,丑惡的本性改變不了。
姜瓖居然不給面子,現場數人都楞了,氣氛尷尬起來。
方士亮打圓場道︰「大家首次見面,相互還不熟悉,日後再找機會熟絡熟絡!」
大家不歡而散,周延儒等人回到原本軍中。
大同軍、三個總兵軍隊,一同向京城方向進發,相互之間涇渭分明。
裝備、精神面貌、氣勢等各方面,兩方軍隊大不相同。
大同軍裝備精良,士卒個個精神抖擻,前進時保持整齊的隊伍。
那三個總兵的軍隊,火器裝備很是落後,並且質量差,士卒精神狀態不好,前進時顯得很散亂。
三個總兵都仔細打量姜瓖的軍隊,不得不承認,這是一支強軍,不是自己的部下能比,誰也不願意得罪這樣的人。
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向南進發,在大同軍後方,還有大量的運載錢糧的馬車,大量的牲口,以及即將從軍的數千百姓。
前進路上,黃得功、周遇吉湊近姜瓖。
傍晚時,大軍在離京城二十里處停下扎營。
姜瓖在給崇禎的奏報中,說是將會在十二日上午抵達京城。
大軍剛停下,姜瓖準備跟主要人員一同吃晚飯,周延儒的人來了。
「姜總兵,首輔大人擺下筵席,邀請您赴宴!」
姜瓖冷冷道︰「本將軍累得很,要就寢了,沒空去!」
那士兵愕然了,姜瓖竟然拒絕首輔的邀請,一時間待在原地。
姜瓖提醒道︰「听到沒有?」
那士兵只好回去了。
黃得功道︰「賢弟拒絕得好,周延儒想拉攏賢弟,別與這種奸臣為伍!」
周遇吉道︰「沒錯,周延儒大奸賊,得意不了多久。」
姜瓖道︰「黃兄、周兄,你們厭惡周延儒,想不想把他拉下馬?」
黃得功立即道︰「那是自然,讓這樣奸臣做首輔,那是大明之禍!」
周遇吉道︰「難道賢弟是要向陛下彈劾周延儒?」
姜瓖點頭道︰「正是。入宮後,由我先出面彈劾,你們再出來指證周延儒在通州的所作所為!」
周、黃二人大聲叫好,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姜瓖心中冷笑,周延儒死定了!他回京之時,就是周延儒的死期。
————————
大同軍營地不遠處,是三個總兵營地。
營地某處,有周延儒、方士亮、蔣拱宸、尹民興、劉嘉績、唐通、劉澤清、劉良佐。
這里擺下筵席,有美酒和佳肴,筵席尚未開始,因為還差姜瓖一人。
周延儒擺下這筵席,是要拉攏姜瓖這個手握重兵之人,其余七人,都想在筵席中巴結姜瓖。
不久後,那傳令兵返回。
「啟稟首輔大人,姜總兵說他累了,要就寢了,不能前來!」
什麼?
周延儒臉色十分難看。
其他七人也驚訝了,姜瓖也太不像話了,居然連首輔的面子都不給。
許多人想不明白,姜瓖為什麼要這麼做。
劉良佐不滿道︰「姜瓖此人,自持有點軍功,目中無人!」
他主要不是對姜瓖不來赴宴不滿,而是今日姜瓖對他的態度不滿。
劉澤清道︰「姜瓖狂傲得很,遲早要付出代價。」
周延儒顏面大損,怨恨起姜瓖來,發誓要找機會收拾姜瓖。
————————
五月十二,紫禁城。
五更時分,皇帝御門听政。
「今日,姜瓖將要返回京城,他立下如此大功,眾卿覺得,該如何封賞?」
左都御史李邦華首先發話。
「陛下,姜瓖立下大功,該封賞,可升為從一品,授榮祿大夫,賞賜銀兩。可從姜瓖繳獲錢糧中,調撥五十萬兩作為賞賜。」
對于這個建議,崇禎贊同。
兵部右侍郎倪元璐接口道︰「陛下,臣認為,姜瓖有軍事大才,可委以重任,可升為宣大總督,節制宣府、山西二鎮,讓他加緊練兵,擇機出關討伐建奴。」
崇禎想了想,道︰「眼下,就只有姜瓖能打敗建奴,倪愛卿言之有理!」
對于這樣的建議,先前太子已經說過,崇禎也是這個打算。
陳演出列,道︰「陛下,臣認為不可。各地總兵驕橫跋扈,難以節制,朝廷需嚴加防範。大明以文制武,需防備武將有異心,不可讓武夫做總督。臣認為,可以升官,但不宜再加大軍權,讓姜瓖繼續在大同練好兵即可。」
很快,蔣進如、吳甡、蔣德璟出言附議。
兵部尚書張國維道︰「陛下,臣認為,若要重用武將,就該對其信任,除了姜瓖,大明已沒人能壓制建奴了,臣贊同倪侍郎之言。」
工部尚書範景文道︰「陛下,武官擔任大明總督,不是沒有先例。萬歷朝鮮之役,朝廷任命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統薊、遼、保定、山東諸軍,才有了後來對倭寇的勝利。臣認為,只要大明想滅建奴,就應當對姜瓖委以重任,封他為宣大總督最合適。」
接著,有數名臣子附議。
那反對的數人,先後出言反對,爭論不休。
「肅靜!」
王承恩的發言,現場安靜下來。
崇禎道︰「朕決定,封姜瓖為宣大總督,提督山西、大同、宣府三鎮事務,升為從一品,授榮祿大夫,賞賜銀兩五十萬!」
皇帝已經發話了,陳演等人不好再反對。
崇禎宣布,將親自到城門迎接姜瓖歸來,讓眾臣巳時集中到德勝門外。
這天天亮後,姜瓖率領大同軍繼續出發。
周延儒亦繼續出發。
巳時,德勝門城門上方,崇禎出現在此。
旁邊有王承恩、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
一批身穿飛魚服、佩戴繡春刀的錦衣衛,拱衛著崇禎。
此時,德勝門城門打開,文武官員在城門前排好隊伍,歡迎姜瓖歸來。
城門前、城門外,由京營官兵把守著。
巳時二刻,城牆上的崇禎,望見了遠處那浩浩蕩蕩的隊伍。
姜瓖凱旋歸來,崇禎心情激動。
很快,城門前的眾臣,亦望見了歸來的大軍。
不久後,大家看得更清楚,在最前面的不是大同軍、不是姜瓖,而是首輔周延儒。
此時的周延儒,一副出征獲勝的姿態,帶著三大總兵、隨征四臣(方士亮、蔣拱宸、尹民興、劉嘉績),首先來到城門外。
周延儒翻身下馬,其余七人跟著下馬。
周延儒朗聲道︰「臣受陛下重托,出京督師抗擊建奴。臣指揮各勤王總兵,全力抗擊建奴,眾總兵皆有功。其中,大同姜瓖在臣的指揮下,先後三次大敗建奴。臣督師以來,指揮各總兵共殺敵四萬余人,繳獲錢糧無數,終于把建奴趕跑了,總算不負陛下所托。」
一些正直的臣子,暗罵周延儒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