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版

第四百二十一章 北極航道

10月中旬,阿布拉那邊與毛熊天然氣工業公司合同剛剛簽訂,MSCO公司接到一個大單。

遠東油氣委托他們出動兩艘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資深引水員和相關技術團隊,為亞馬爾的油氣開采提供破冰和領航服務。

這兩艘破冰船先從摩爾曼斯克海港出發,到達海參崴,再從海參崴一路破冰,帶領12艘LNG船回到亞馬爾。

這一路就是傳說中的北極航道。

顧名思義,北極航道是指穿過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

國際上,一般把北極航道分為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

東北航道是只大部分位于毛熊北部沿海的航道,西北航道大部分位于楓葉國北部沿海。

數百年來,航海者們一直夢想取道常年冰封的北冰洋航道。

它被稱作「傳說中的航道」,是因為一年中大多數時候都結著厚厚冰層。

但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解凍,使得航船能夠成功穿過毛熊西伯利亞與北冰洋毗鄰海域,從而開闢出了一條商業路,這條全新的商業航道能夠大大縮短歐亞大陸間的航程,將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

有人算過一筆賬︰

環球海上航行中,只能通過巴拿馬運河或蘇伊士運河來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甚至需繞道非洲南部好望角。

與這些航線相比,北極航道能夠大大縮短航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如太陽國的集裝箱貨輪從橫濱港出發到尼德蘭的鹿特丹港,經非洲的好望角需要航行29天;若經馬六甲海峽、經蘇伊士運河需要22天,但如果同樣的船舶采用北極航線,則僅需15天就可以到達。

如果這條航道開通,還可減輕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日益嚴重的擁堵,避開日益猖獗的索馬里海盜的威脅。

北極航道開通,不僅會直接改變原有的世界海洋運輸格局,還將使北極地區的戰略地位整體提升。

新航線將帶動沿線經濟發展,催生一些新的居民點,促進現有港口、城市規模壯大,航線經過的國家,比如毛熊和華夏在世界上的地緣政治影響力也將隨之增強。

不過,北極航道的開通有著諸多障礙。

在政治方面,楓葉國在20年前就宣稱,「西北航道」是它的「國內航線」,並堅持對其擁有主權。

該國政府表示對這條航線擁有「執法權」,並將對在上述海域航行的各國船只作出必要限制,以減少安隱患和事故造成的泄漏問題。

東北航道也同樣如此,在經過毛熊沿岸時,有關方面可能會要求過路船只繳付「過路費」。

其次是通航時間有限制,由于氣候關系,「東北航道」一般只有在夏季8到9月間開放航行。

即使在通航時段,海面上的浮冰和可怕的冰山也會迫使航船只能以更慢的速度航行甚至繞道。

其它時段,就必須用破冰船護航引導,這同樣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第三,北冰洋特有低溫、風暴、磁暴和極晝極夜等氣象特點,為通航增加了額外難度,對船體結構安全、船舶穩定性、機艙設備正常運行、船上人員與貨物安全等多個方面都提出了挑戰。

在極地航行,船舶甲板、海水吸口、各種管系、通風開口、液壓動力裝置等重要部位都非常容易結冰。

壓載艙內的海水結冰,將損壞船體結構,相關設備結冰也將影響航行安全。

MSCO公司,全稱為摩爾曼斯克航運公司,他們有著60多年在北極航行的經驗。

蘇熊倒下後,摩爾曼斯克航運公司同樣被私有化,在皮尤金執政後,要求毛熊聯邦.國家財產管理機構收回該公司的部分私人股份,現在國有持股比例為30%。

這些年,這家公司在北極的業務主要是服務軍方,比如毛熊的北方艦隊,偶爾也去海參崴,為遠東艦隊運送裝備與補給,將遠東艦隊需要維修的艦船拖回摩爾曼斯克造船廠。

去年這個時候,MSCO就派出1艘破冰船為遠東油氣公司提供服務,主要為庫頁島東北部奧普圖海上那艘東華3進行

普通運輸業務或領航引導服務在這幾年不斷萎縮,根據公司掌握的數據,今年從北極航道通行的運輸量,總計不超過150萬噸。

進入10月,本來不會再有新的業務出現,沒成想遠東油氣這邊又安排了一個大單,從下月開始,每個月的運輸任務都不會少于100萬噸。

冬季走北極航道,風險很高。

MSCO不僅派出兩只破冰船的滿額船員,還組織了一批技術骨干,他們將分別進駐12艘LNG船,對每艘船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和技術指導。

這些LNG船滿載吃水深度接近10米,勉強能夠拉普捷夫海與東西伯利亞海海峽,這條海峽水深在12米到15米,所以必須要有資深領航員才行。

嚴寒時段,航道上的海冰平均厚度會超過2米,出動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是因為它在3米厚的冰層間能夠持續破冰前進。

大多數情況下破冰船不會硬闖厚的冰層,而是利用重力破冰對付一定厚度的冰面。

北極級破冰船工作方式是︰在船尾水艙里注入壓載水,艏部壓載水倉抽出,使其船首上抬。

破冰船的船首底部一般都是圓弧形,向前航行時就會沖上冰面,進而把整個船首壓到冰面上,這樣冰面更容易裂開破碎。

如果冰面較厚,僅憑船首難以壓垮,破冰船就可以暫停下來往首部水艙注水壓碎冰面後再排水,重復這個沖壓過程。

一般來說,這種核動力破冰船具備超長的續航能力,可滿足全年在北極通航的需求。

兩艘破冰船自10月下旬從摩爾曼斯克海港出發,向東穿過北冰洋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五大海域直到白令海峽僅用了12天就到達了海參崴。

從海參崴返回到亞馬爾海上油氣田,距離縮短2000公里,但因為冰層加厚以及領航船隊的原因,耗時半個月。

當北極級破冰船帶著LNG船隊到達塔姆別伊時,發現海面上已經出現一艘龐然大物。

北極級核動力破冰船長173.3米,寬34米,排水量超過3萬噸,而面前的大家伙體型是他們的3倍。

一艘東華3,船長520米,寬110米,排水量更是達到恐怖的70萬噸。

遺憾的是,這艘船可能要永遠駐泊在這里,因為鄂畢灣水深只有30到40米,這艘以及維諾鎮的那艘,被刷出來時已經托底!

此時是11月下旬,在陳立東不計代價的操作下,兩處油氣田即將生產!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